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了解橙色大白菜类胡萝卜素积累与地域之间的关系,以国内8个不同地区生产的橙色大白菜'14杂1'和'15杂22'叶球为试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表明,不同地区生产的两个橙色大白菜叶球的β-胡萝卜素含量相对稳定,α-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的含量差异显著,且趋势不一致.在所有地区...  相似文献   

2.
橙色大白菜类胡萝卜素提取与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橙色叶球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Lour.)Olsson)为试材,研究类胡萝卜素的提取条件及其含量和组分的测定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12(43)正交试验,筛选有机溶剂提取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利用分光光度法对类胡萝卜素的总量进行测定;建立类胡萝卜素成分的RP-HPLC测定体系,并利用RP-HPLC法对类胡萝卜素的主要成分叶黄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进行分析。【结果】橙色叶球大白菜类胡萝卜素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以乙醇-丙酮溶液(V(乙醇)∶V(丙酮)=1∶1)为溶剂,料(g)液(mL)比为1∶20,在60℃下浸提50min。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类胡萝卜素测定,得出橙色大白菜类胡萝卜素的平均含量为32.847mg/kg,是普通白菜中的2.467倍。建立了大白菜类胡萝卜素的RP-HPLC测定体系,以甲醇-乙腈溶液(V(甲醇)∶V(乙腈)=55∶45)为流动相,流速1.0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440nm,进样量10μL。以叶黄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为标样,建立了RP-HPLC法测定叶黄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3种色素的线性方程。相关分析表明,RPHPLC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973。【结论】利用RP-HPLC法测定橙色大白菜叶球中的类胡萝卜素,其主要成分是叶黄素、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等,而普通大白菜中没有番茄红素。  相似文献   

3.
大白菜叶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健  兰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638-2638,2641
以大白菜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与冷害有关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温能使大白菜叶片内游离脯氨酸大量积累;对不同部位叶片而言,顶芽最富脯氨酸,其次为中部叶片。  相似文献   

4.
以5个直筒型大白菜品种为材料,对其叶片和叶柄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大白菜中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直筒型大白菜蛋白质、Vc、可溶性糖含量丰富,且品种间差异显著.叶片中的蛋白质、VC、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叶柄.5个品种的莲座叶叶片中的蛋白质、Vc含量最高,叶球内叶最低;叶球内叶叶柄蛋白质、Vc、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莲座叶含量最低.新乡903的Vc含量最高,天津青麻叶的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叶球中矿质元素以Ca、P含量最高,同一品种叶球外叶的Ca、P、Fe、Mn含量比叶球内叶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部位烟叶海绵与栅栏细胞中主要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定量了解不同叶位海绵与栅栏细胞主要品质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解方法分离‘K326’和红花大金元下部(第4叶)、中部(第10叶)、上部(第16叶)适熟叶片海绵与栅栏细胞,然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鉴定非挥发性有机酸,分光光度计法分析质体色素、糖类及烟碱。【结果】样品海绵与栅栏细胞的数量百分比分别为85%,80%以上;多元有机酸在海绵细胞中含量较高,高级脂肪酸、质体色素、糖类均是栅栏细胞中含量高,而烟碱却是海绵细胞含量高于栅栏细胞;无论是海绵细胞,还是栅栏细胞,上部叶叶绿素含量较高,下部叶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较高,中部叶类胡萝卜素、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高,非还原糖与叶位无关。烟碱与含量与叶位正相关。【结论】酶解法能够有效分离叶片细胞,不同基因型、不同叶位、不同细胞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中部叶、栅栏细胞有益成分较高。  相似文献   

6.
对3个甘蓝品种叶球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研究表明,甘蓝叶球不同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由外向内其含量变化可分为3个区段:色素含量速减区、色素含量缓减区和色素含量近零区;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含量之间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r≥0.989,其中叶绿素a对叶绿素含量的贡献最大;品种之间,叶球叶绿素总含量秦甘80表现最高,秦甘70次之,秦甘60最低,表明甘蓝品种间叶球叶绿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邢台市郊区夏秋播种的早熟大白菜在10月份收获上市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叶球表面有褐色斑点的现象,需要剥下来扔掉才能出售。这不仅影响大白菜的外观品质和商品性,而且严重影响菜农的收益。经过田间仔细观察和室内显微镜检测分析,确定此为大白菜霜霉病为害大白菜叶球的最外层叶片造成,现就其症状特点与防治对策介绍如下。1症状识别大白菜结球期,叶球的最外1~2层  相似文献   

8.
正大白菜干烧心在包心期的内部叶片中出现,降低了白菜的商品性和食用价值。也称夹皮烂,外观上无异常,但内部球叶变质,不能食用,消费者损失大。白菜干烧心病是由于土壤中缺少活性锰、水溶性钙、营养失调引起的。白菜叶球顶部叶缘向外翻转,并渐干枯黄化,病斑扩展呈水浸状,叶片上部也渐变干、黄化呈干纸状,病健组织分明,叶脉黄褐至暗褐色,球叶中部的叶片易发病。病害于莲座期开始发生,有的幼嫩叶片仅表现干边,到结球后才显出症状,贮藏  相似文献   

9.
张百俊  魏翠英  卫秀英  杨东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58-4558,4573
采用不同浓度维生素C对大白菜叶面喷施,结果表明:各处理对大白菜品质和产量都有一定影响,其中以70 mg/L维生素C处理效果最好,使大白菜叶片长、宽分别增加16.3%和15.0%,叶绿素含量增加14.8%,球叶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分别增加21.6%和15.8%,单株重和产量提高19.1%。  相似文献   

10.
大白菜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危害症状与识别大白菜黑斑病属系统性侵害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从大白菜苗期开始受害,以大白菜进入莲座中后期受害最重,从而影响大白菜后期包心及其品质.一般在大白菜的中下部叶片受害最重,严重的植株心叶顶部也发生小病斑.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白菜"核不育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抗根肿病基因和球心色的遗传规律,提出抗根肿病桔红心大白菜甲型"两用系"转育模式。依照转育模式采用杂交、回交、自交、系内交和测交等方法,对不同转育世代依次进行球心色筛选、抗性鉴定、经济性状筛选和育性调查,经过4代转育得到抗根肿病桔红心大白菜甲型"两用系"。  相似文献   

12.
以普通心抗根肿病甲型"两用系"和桔红心自交系LH为试材,通过杂交、回交和系内交等方法研究了桔红心与普通心的遗传关系、桔红心自交系抗性和育性的基因型。试验结果表明:桔红心对普通心表现为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简单遗传,桔红心自交系的抗性和育性基因型分别为rr和msms;提出了桔红心大白菜抗根肿病雄性不育系的两种转育模式,其中系内交模式比回交模式提前一代得到新的不育系;在第二代筛选桔红心性状时,对子叶法、球心色法和花色法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子叶法不但在幼苗期就可以筛选到桔红心性状,而且抗性调查和育性鉴定的群体最小,是三种方法中最理想的。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大白菜新品种“金冠2号”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1996年育成彩色大白菜材料的基础上,应用优良自交系92S24等采用杂交、自交,育成了系列彩色大白菜自交系,2002年从20多个杂交组合中筛选“金冠2号”新品种(01S1024×01S915)。该品种叶球叠抱,高头球形,株高41 cm,株幅65 cm;球形指数1.4;外叶绿色,球叶外层2~3片叶为绿色,内层叶色为橙色,在阳光下叶色稍变红;单球净重2.5~3.0 kg,净菜率为75%以上,结球紧实,营养丰富,商品性好;球叶类胡萝卜素含量为优质普通大白菜秦白二号的3.47倍,vC、可溶性糖、粗蛋白分别提高44%、36%和18%,干物质提高11.73%,粗纤维减少26.0%。一般净菜产量为90.0 t/hm2左右,高抗病毒病、霜霉病、干烧心、软腐病和黑斑病,生育期75~80 d。2004年通过陕西省新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证大白菜杂交种子的纯度,提高制种效率,利用大白菜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CMA,与不同球叶颜色(橘红心、黄心、白心)、不同结球类型(合抱、叠抱、直筒)、适合不同季节(春、夏、秋)栽培的多种类型自交系进行杂交,后代经连续多代回交,成功选育了满足市场需求的稳定的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制种试验表明,杂交种杂交率达100%,整齐度高,制种产量与利用不亲和系杂交制种相当。  相似文献   

15.
大白菜挖心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从亮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15-9216
[目的]探索袖珍白菜和超大白菜生产的新方法。[方法]对莲座前期、莲座中期、莲座后期、结球前期的大白菜分别进行挖心处理,研究挖心对其生长发育、结球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挖心的时间越早,越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及结球和得到较高的单株产量。无论在什么时期进行挖心处理都会对大白菜根、茎、叶的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莲座前期挖心会出现侧芽易位,使产量降低20%;莲座中期挖心会产生袖珍型单株多球大白菜;莲座后期挖心会使得大白菜严重畸形并失去应用价值;结球前期挖心则会形成增产36%的超大型白菜。[结论]在不同时期挖心处理会使得大白菜出现侧芽易位、多球、严重畸形、超大增产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
结球甘蓝叶色(紫/绿)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结球甘蓝叶色(紫/绿)的遗传方式及其基因所位于的染色体。【方法】以普通结球甘蓝‘9601’及其系列初级三体为母本分别与紫甘蓝‘紫阳’杂交;结合形态学观察和染色体数目鉴定从各F1群体中选出三体(2n+1)植株进行测交;采用双体和三体遗传分析及χ2测验法对叶色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双体遗传分析表明,结球甘蓝‘9601’和‘紫阳’的叶色(紫/绿)受2对独立遗传基因控制,紫红色对绿色为显性并表现加性效应;三体遗传分析显示,控制其叶色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结论】结球甘蓝‘9601’和‘紫阳’的叶色(紫/绿)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并表现加性效应,两基因分别位于3和8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个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Pekinensis (Lour.) Olsson]自交系和杂交种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了影响胚状体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几个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有12个品种的游离小孢子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上诱导出胚;各品种间小孢子胚产量差别很大,每个花蕾产胚在0.25~65.4个之间;将成熟的子叶形胚及时转移至再生培养基上,对提高植株获得率至关重要;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上附加0.2mg.L-1的6-BA对胚状体的发生和发育有促进作用;B5+0.2 mg.L-16-BA+0.02 mg.L-1NAA的培养基有利于小孢子胚发育成植株;1/2 MS+0.1 mg.L-1NAA为小孢子植株生根最适宜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8.
龙园红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育成的大白菜杂种一代新品种,2006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叶球切开后,心叶金黄色,见光后转为桔红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的白色品种,颜色鲜艳,味道鲜美.通过2005、2006两年的推广试种,龙园红1号大白菜的产值约为普通大白菜的6~10倍,较普通大白菜增收5 000~7 000元/667m2,经济效益明显.在今后的蔬菜新品种推广中,应以品种的品质和花样来赢得市场,要想获得高效益,还应该在产品的销售方式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9.
大白菜品种间小孢子培养胚诱导率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春白菜、秋白菜和夏白菜的胚诱导率依次增高;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胚诱导率逐渐降低;包头型比直筒型大白菜的胚诱导率高。  相似文献   

20.
生长素酰胺合成酶(GH3)基因家族是生长素早期应答基因家族之一,在植物生长素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大白菜全基因组数据对大白菜GH3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大白菜基因组中共鉴定到45个包含GH3结构域的BrGH3家族成员;BrGH3家族成员编码氨基酸数在286~826之间,分子量介于32.06~90.77 KD之间;系统进化分析将BrGH3家族分为4类;基因结构分析发现该家族成员外显子数为2~10个;蛋白保守基序(motif)分析表明,除了BrGH3.2和BrGH3.18外,BrGH3家族成员都含有10个Motif;41个BrGH3成员在10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4个基因未定位到染色体上;共线性分析发现29个基因参与片段复制事件,存在5个串联重复;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BrGH3成员含有大量光、激素、逆境和生长发育等响应元件。基于大白菜结球野生型和不结球平塌突变体结球前期叶片不同部位转录组数据,分析BrGH3差异表达,结果表明,其中BrGH3.28和BrGH3.41基因在大白菜突变体叶片不同部位的FPKM值均高于野生型,为野生型的1.22~4.83倍,且BrGH3基因家族在LF亚基因组中优势表达,初步推测BrGH3基因家族成员参与调控大白菜叶球发育。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BrGH3基因家族的功能和大白菜叶球发育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