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Φ20标准蒸发皿的水面蒸发量为控制灌溉参数,研究不同灌水方式(覆膜滴灌、覆膜沟灌和覆膜小畦田灌)对温室环境和番茄生长和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秋冬茬口的日光温室内,与膜下沟灌和传统覆膜畦田灌溉比较,覆膜滴灌一定程度降低了温室湿度,保持了土壤水分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势范围,使番茄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另外,采用覆膜滴灌时,灌水周期为3d,蒸发皿系数取1.0时,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推荐作为该茬口的灌溉制度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
日光温室番茄栽培不同灌溉方法节水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日光温室小区栽培番茄的试验方法,对沟灌、膜下滴灌和普通渗灌、节点渗灌4种灌溉方法耗水特点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方法灌溉灌水量与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灌溉方法耗水差异产生的机理;得出沟灌、膜下滴灌和普通渗灌、节点渗灌灌水量分别为1473.99、1181.66、1168.078、89.91 m3/hm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2.00、53.96、54.557、0.37 kg/m3,结果表明,节点渗灌具有灌水量少、水分利用效率高、灌水后对地温影响小等优点,应在日光温室番茄栽培中优先选用。另外,温室内水面蒸发量可以用来指导灌溉,作为判断灌水量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水面蒸发法的日光温室膜下滴灌番茄需水量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使用时域反射仪(TDR)、蒸发皿(E601型和D15.6型)分别测定日光温室膜下滴灌番茄的实际需水量和水面蒸发量,分析了实测需水量与水面蒸发量的关系,建立了水面蒸发法需水量计算模型,并检验其适用性。结果表明,温室内作物需水量与水面蒸发量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E601型、D15.6型蒸发皿的温室内作物需水量计算模型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293、0.336,中误差分别为0.926、0.790。以D15.6型蒸发皿的蒸发量估测作物需水量为宜。  相似文献   

4.
不同灌溉方法对保护地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日光温室栽培番茄的试验方法,就节点式渗灌、沟灌、滴灌、普通渗灌等4种不同的灌溉方法对土壤温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灌溉方法对土壤10 cm深处土壤温度影响不显著;沟灌与节点式渗灌、滴灌和普通渗灌处理20~50 cm土层土壤温度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在4种灌溉方法中,番茄全生育期0~50cm土层土壤的总积温为滴灌最高,达为6 205.4℃,比节点式渗灌,普通渗灌、沟灌分别高了10.2℃、52.9℃和118.7℃.灌水方法对土壤温度日变化的影响为:10 cm深土层土壤温度最大值节点式渗灌和普通渗灌的分别出现在13:00时和14:00时左右,滴灌在15:00时前后,沟灌出现在16:00时左右.  相似文献   

5.
温室番茄节水调质灌水方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求日光温室番茄优质高效的灌溉制度,采用设置于温室番茄冠层齐平位置的水面蒸发测定装置,设计3种基于水面蒸发量的灌水间隔水平和4种灌水量水平组合处理,依据小区试验观测结果,分析确定了以番茄产量、水分利用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及果实硬度等5项指标为主的节水调质灌溉制度评价体系;在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出各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借鉴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温室番茄节水、优质、高产相统一的综合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确定基于水面蒸发量的温室番茄节水调质灌溉制度,即当累积水面蒸发量Epan达到10mm±2mm时进行灌溉,灌水量为0.9Epan,在产量不降低的情况下,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果实的营养品质和储运品质.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春夏茬番茄灌溉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日光温室春夏茬番茄的最佳灌溉模式,采用多元统计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日光温室渗灌、滴灌、小管出流3种灌溉方式下番茄形态指标、生理指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渗灌、滴灌较小管出流利于番茄植株的生长;渗灌条件下在番茄苗期、开花着果期、结果盛期、结果后期,土壤水分下限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0%~7...  相似文献   

7.
实用型滴灌灌溉计划制定方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康跃虎 《节水灌溉》2004,(3):11-12,15
介绍了适合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栽培和小块农田经济作物栽培滴灌灌溉计划制定的2种方法。方法一:将真空表负压计埋在滴头正下方20cm深度处监测土壤水势,每次的灌水量相同,或者将作物整个生育期分为2~3个生长阶段,每个生长阶段内每次的灌水量相同.只要土壤水势超出预定的范围,就进行灌溉。对于大部分作物,只要每次的灌水量在5mm左右,土壤水势保持在25~35kPa的范围内,就能获得比较理想的产量。方法二:在冠层顶部放置一个20cm标准蒸发皿,灌溉频率一定.将一个灌水周期内蒸发皿的蒸发量乘以比例系数作为下一个灌水周期的灌水量。对于大部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栽培的作物来说,只要将这个比例系数定为1,灌水周期定为每天1次、每2天1次或每3天1次,就能获得比较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膜下滴灌对温室甜瓜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品天下208"甜瓜为试验品种,在日光温室内进行了灌溉试验研究,采用φ20蒸发皿的日水面蒸发量为灌溉水量控制指标,设置了不同蒸发量系数(0.45;0.6;0.75;0.9)的供水处理,研究表明: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单株产量T3最大,T1最小;不同处理各阶段灌水量及耗水量,采用T3处理适宜植株生长需求;T3处理水分利...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拟利用直径为20cm的标准蒸发皿,制定简单易行的喷灌冬小麦灌溉计划。试验于2005-2006年和2006-2007年冬小麦生长季节,在中国科学院通州农田水循环和节水灌溉试验基地进行。以布置在冠层上20 cm直径蒸发皿水面蒸发量(E)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水面蒸发量倍数(分别为0.25、0.50、0.75、1.00和1.25倍,以及不灌水对照处理)灌溉水量条件下,喷灌水量对土壤水分、冬小麦生长、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利用水面蒸发量制定喷灌灌溉计划的可行性。试验结果显示,喷灌条件下土壤水分主要在0~60 cm土层内变化。当灌溉水量小于0.25E时,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较小,而大于1.00E也会抑制冬小麦生长。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单个生育期内的耗水量在 312~508 mm内变化,耗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喷灌0.50E~0.75E时,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或者接近于最高;灌水量较小(≤0.25E)和较大(≥1.00E)时均会降低产量。建议在北京地区冬小麦返青后,喷灌水量可采用0.50~0.75倍的20 cm蒸发皿水面蒸发量,灌水间隔可采用5~7 d。  相似文献   

10.
在夏季玻璃温室内,进行了环境因子对番茄苗期生长与生理特性影响的试验,分析了环境因子(土壤含水量、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等)的变化对番茄苗期的影响.试验表明: 温室内太阳辐射、空气温度以及相对湿度的变化对番茄苗期的茎流量有着显著的影响,14:00时左右,茎流量达到最大;灌溉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80%时,番茄苗期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桶栽方法,选用黑农48为试验材料,设计4个灌溉水平及4种干旱胁迫历时进行交叉试验,研究了灌溉水平及干旱胁迫历时对大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荚期大豆植株叶、茎、根和荚果更易受干旱胁迫历时影响,干旱胁迫历时越短越有利于植株生长,灌溉水平对植株的生长影响相对弱于干旱胁迫历时。植株各器官干质量的等高线图表明高灌溉水平、短干旱胁迫历时比低灌溉水平、长干旱胁迫历时有绝对优势,同时也表现出高灌溉水平、长干旱胁迫历时处理与低灌溉水平、短干旱胁迫历时处理之间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杨继钢 《湖南农机》2011,38(1):39+41
感官检验棉花的品级,这是农村常见的一种检测手段.它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存在不确定性.这是由于检验员的品级检验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检验的结果.文章对影响感官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迷宫流道转角对灌水器抗堵塞性能的影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转角分别为45.0°、60.0°、67.5°和75.0°的齿形流道灌水器为研究对象,应用CFD流场速度数值分析、PIV颗粒运动轨迹线和速度观测对比以及浑水抗堵塞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转角对灌水器水力性能和抗堵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转角与流量系数及流态指数均呈负相关关系,而灌水器的抗堵塞能力随着转角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综合分析转角对水力性能和抗堵塞性能的影响,提出迷宫流道结构灌水器的合理转角为60.0°.  相似文献   

14.
摊铺机压实机构动态特性仿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摊铺机中,由熨平压实机构和压实介质组成的系统,为两个自由度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压实介质简化为粘弹塑性体.建立熨平压实机构动态特性力学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研究了熨平压实机构的动力学问题,分析了熨平压实机构动力学参数变化对该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微热探针法测试热导率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材料热导率的测试中.但是,由于实验条件或实验设备的限制,基于理想的线热源瞬态模型测量原理得到的结果会产生某些测试误差.针对测试误差,从探针输入电压、加热时间和样品的径向尺寸等装置操作参数的选择着手,通过实验,得到装置系统测定中输入电压的最佳值为2.5~6.5V、加热时间最佳值为20~50s.最后通过实际测试,得到了番茄果实在不同成熟阶段的热导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机采籽棉清杂工序中荷电效果不佳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种钉床式荷电方法。以MCU为主控制单元,设计了一款钉床式荷电控制系统。在荷电极板面上均匀分布且垂直于极板面的长度为5cm的金属钉,控制器控制静电发生器产生高压静电,通过荷电极板上的金属钉放电,将平铺在极板间的机采棉荷电。试验结果表明:与无金属钉的荷电极板相比,机采棉荷电均匀,荷电速度提高了8%,效果良好。该研究可为机采棉静电清杂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土壤洞穴动物鼹鼠具有极高的挖掘效率,前足爪趾是其主要挖掘器官.分析了鼹鼠中重要种属--麝鼹(Scaptochirus moschatus)具有优良挖掘功能的前足爪趾的几何结构特征,重点分析了前足爪趾触土面的几何结构.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分析前足爪趾的宏观几何结构,通过逆向工程技术获取爪趾三维数据点云进行特征曲线量化分析,求得前足爪趾特征轮廓线的曲率及二阶导数的变化规律:鼹鼠爪趾纵向轮廓曲率变化较小,爪趾纵向表面平顺,保证了挖掘出的洞道内壁的平整;横向轮廓曲线曲率变化较大,且横向轮廓线尖端弯曲小,中后端弯曲大,这种结构使爪趾更易入土和扩洞.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腔体初始容积对压电泵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双腔体并联压电泵.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双腔并联压电泵能够工作时泵腔初始容积的取值范围,根据理论公式设计制作了6种不同腔体初始容积的双腔并联有阀压电泵样机,对泵腔初始容积的变化与泵工作性能关系进行研究.在110 V工作电压下,工作频率小于400 Hz范围内,用压电双晶片进行驱动,分别以液体水和空气为介质,对不同压缩比(压电振子振动产生的泵腔容积变化量与泵腔初始容积的比值)下的并联泵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当泵送液体水时,压缩比为1/18时泵的整体输出流量最好,最大输出流量可达1 330 mL/min,压缩比越大,泵的输出压力和自吸能力越好,最大输出压力和自吸高度分别为58.5 kPa和69 cm;当泵送气体空气时,压缩比越大,泵的输出能力越好,最大输出流量和压力分别为850 mL/min和6.5 kPa,当压缩比小于1/32时,泵已经失去了输出气体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迷宫流道转角对灌水器水力性能的影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研究齿形、梯形以及矩形流道转角变化对水力性能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形状下不同转角的流道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其他条件相同时,转角的变化与流量系数、流态指数呈负相关,其变化对梯形流道灌水器的流量系数影响最大,最多下降了19.03%,齿形流道次之,下降了10.14%,矩形流道是梯形流道转角角度增加的延伸,具有相同的水力性能变化规律;随着角度的增加,梯形流道总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最多增加了32.5%,而齿形流道总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最多增加了23.4%,变化都很明显;压力较高时,摩阻系数基本保持不变,流体为紊流状态.  相似文献   

20.
从灾害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城镇供水优化调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在缺水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对供水进行优化调度可以减小缺水带来的损失,产生较好的减灾效益,特别是可以大大减小严重干旱的灾害效应。并根据水资源的特性,提出了缺水损失的计算模式以及优化调度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