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米抗灰斑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灰斑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此病的有效途径.1年内在3个灰斑病重发区选取64份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进行了抗灰斑病鉴定,分别筛选出高抗、抗病和中抗自交系2份、15份和12份.采用集团混合分组分析法,分别以10个抗病和10个感病玉米自交系基因组DNA构建抗病基因池和感病基因池.从100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54对在抗感基因池间呈多态性的引物,进一步在组建抗池和感池的20份自交系之间检测到8个多态性片段.通过片段的回收、克隆和测序,将其中的P51M38-100扩增片段转化为SCAR标记(SCAR-100).利用SCAR-100标记分析64份玉米自交系的基因型,结合田间抗病和感病表型进行相关分析,卡方测验表明SCAR-100标记与抗灰斑病显著相关.采用Mo17×黄早四群体(190个F2单株)和X178×B73群体(181个F8家系),结合已构建的SSR和AFLP标记连锁图谱,均将SCAR-100标记定位于第3染色体上,分别位于SSR标记umc1399-bnlg1754和umc1320-bnlg1754之间.开发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鉴定和筛选出适于黄淮海地区种植的抗粗缩病的玉米新品种,采用田间自然感病鉴定的方法,对295份玉米自交系和10个用其组配的高产杂交组合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鉴定出高抗玉米自交系12份、抗性玉米自交系32份、中抗玉米自交系69份、感病玉米自交系71份和高感玉米自交系115份以及3个抗粗缩病的玉米杂交组合。其中,12份高抗玉米自交系可以直接用于抗粗缩病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在选育抗粗缩病玉米新品种的初期,必须确保玉米杂交组合的母本和父本均达到中抗以上水平,或者其父本或母本之一必须为高抗粗缩病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3.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宁夏固原县以及黑龙江农科院农场的田间自然病圆进行了不同向日葵品种杭黄姜病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同一供试地点不同向日葵品种之间以及同一品种在不同供试地点间均存在着一定的杭性差异。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供试的48份向日葵品种中鉴定出高杭品种10份,中杭品种10份,感病品种28份;宁夏固原县供试的30份向日葵品种中鉴定出5份高杭黄萎病的向日葵品种,中抗黄姜病品种12份,13份感病品种;黑龙江农科院供试的52份向日葵品种中鉴定出1份免疫品种PR2302,高杭品种8份,中抗品种14份,感病品种30份。同时,不同供试地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向日葵品种在不同供试地点对黄姜病杭性表现出一定差异,预示着向日葵黄姜病菌存在着致病力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特用玉米杂交种抗病毒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鉴定方法,评价了238份特用玉米杂交种对矮花叶病和211份特用玉米对粗缩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矮花叶病占41.0%,抗病占18.1%,中抗占19.3%;高抗粗缩病占10.4%,抗病占26.5%,中抗占26.9%。在不同区试类型品种中,高油玉米抗病性较强,达到中抗以上分别占93.3%和66.7%;糯玉米占78.3%和63.6%;青贮玉米占83.8%和47.7%;甜玉米对这2种病害抗性较差,分别占55.8%和46.5%。通过审定的30个品种中有17个品种兼抗这2种病害。  相似文献   

5.
1984—1986年先后对700多份向日葵品种进行褐斑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各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抗性相对稳定。免疫的油用型品种有13份,食用型品种有4份。高抗(病指1—10%)油用型品种有25份,食用型品种有6份。中抗(病指11—30%)油用型品种有12份,食用型品种有8份。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甘蔗野生资源对黑顶柄锈菌的抗性水平,了解Bru1基因在甘蔗野生资源中的分布状况,于2013年对中国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31份野生核心种质资源进行苗期抗褐锈病鉴定和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31份供试材料中,高抗(1级)至中抗(3级)的有28份,占90.3%。其中19份材料表现高抗(1级),占61.3%,3份材料表现抗病(2级),占9.7%,6份材料表现中抗(3级),占19.4%。31份供试材料中只有贵州78-2-12、云南97-4、E.rockii95-19、E.rockii 95-20、云南83-224、广西79-8、云南95-35和广西89-13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占参试材料的25.8%;其余20份抗病材料和3份感病材料均不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表明除Bru1外,可能还有其他抗褐锈病基因存在。结果暗示中国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野生核心种质资源中蕴藏着优良的抗褐锈病基因,是选育抗褐锈病甘蔗品种很有利用前景的抗源种质。  相似文献   

7.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贵州省内保存的550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种质资源对玉米主要病害的抗性是丰富的,不同的材料间抗性差异显著。通过鉴定,筛选出抗大斑病种质105份,抗小宽病资源17份,抗丝黑穗病资源151份,抗矮花叶病种质23份,这些抗源有的具有多抗性,抗两种以上病害的种质有47份。筛选出的抗源可提供育种者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利用。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加大从地方品种中发掘和改良、创新种质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区试玉米新品种对4种叶斑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6年和2007年63份云南省区域试验新品种进行了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海97-4、YA06821、YA74824、SB2421、旭1446和路单7号6份抗灰斑病,宁玉507、YA7482、兴黄单892、ND128、黔玉3号、金银818、TY10333、云优78、珍油玉8号9个品种中抗灰斑病,中抗和抗病共15份,占23.81%.这些新品种对大斑病和小斑病的抗性突出,高抗到中抗的均有61份,占96.83%;对弯孢菌叶斑病抗病性较差,仅HK5824、红Q-2、金锋1号和蠡试2403这4份抗病,珍油玉7号等27份中抗,抗病和中抗病累计31份,占49.21%;同时抵抗4种病害的仅YA7482、ND128、海97-4、金银818、兴黄单892、云优78和珍油玉8号7个品种,占10.00%.  相似文献   

9.
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对六种玉米病害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6~1991年在保定、承德、唐山三个不同生态区设统一病圃,对1342份玉米材料进行了5886份次的玉米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矮花叶病的人工接种鉴定和玉米粗缩病的病区自然发病鉴定.鉴定出抗5~6种玉米病害的自交系82份,占鉴定自交系的8.4%,杂交种102份,占鉴定杂交种的27.8%.玉米自交系53,冀35,承191,2094,5003等,杂交种烟单14,丹玉13,冀承单5号、掖单2号等既抗玉米大、小斑病,又抗3种以上其它玉米病害.通过对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多抗性鉴定看出,只有从多抗玉米自交系中才能选育出多抗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分析了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因素主要有播期、茬口、品种等.一般夏玉米发病重于春玉米和秋玉米;大麦茬、小麦茬玉米发病重于油菜茬和蚕豆茬玉米;金海5号等品种比较耐病.提出了以选择避病的安全播种期为重点,辅以种植抗、耐玉米品种和翻耕灭茬播种,结合化学防治控制昆虫传毒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瓜类蔬菜子叶离体培养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再生途径、影响因素及应用等方面研究的进展,讨论了瓜类蔬菜子叶离体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谷氨酰胺转氨酶能催化酰基转移反应,使蛋白质分子间和分子内产生共价交联,从而改变蛋白质的功能与特性。与其他来源的谷氨酰胺转氨酶相比,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因其不需要钙离子激活、分子量小、易于纯化、应用成本低等特性,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显示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主要来源于链轮丝菌属。 本文对链轮丝菌属产谷氨酰胺转氨酶菌株的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MTG的分离纯化、MTG结构、MTG基因的克隆、转化和修饰、MTG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黄淮南片冬麦区小麦夏季自然加代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在该麦区夏季就地自然加代的规模化、高效、低成本小麦育种加代操作技术,为加速小麦育种进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牧草育种工作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综述中国牧草育种工作进展的同时,分析了牧草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育成的牧草品种少,良种推广和覆盖面积较小以及牧草育种理论基础薄弱等,并针对性地提出应从改进牧草育种的方法和途径、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独特牧草品种、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加快良种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及通过各部门协作攻关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稻草还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大量稻草被焚烧或者弃置,这不仅浪费了养分资源还造成环境污染。本文综述了稻草还田的方式方法,稻草还田对土壤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稻草还田对水稻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待稻草还田技术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兰花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兰花试管开花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兰科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和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情况,指出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MicroRNA在高等植物逆境响应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roRNA(miRNA)是一类20~24bp的内源性小分子非编码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成熟的miRNA通过与靶基因较保守的互补位点配对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负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信号转导和逆境响应等过程。本文综述了植物在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重金属、干旱、低温、盐、热)响应中miRNA的作用及其调节机理研究进展,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Twenty two Uromyces appendiculatus isolates were tested on 20 differential and 25 Ecuadorian Phaseolus vulgaris cultivars in the seedling stage. Based on the infection types 20 races could be discerned. The Ecuadorian cultivars differed greatly in their reaction to the isolates, from resistant to only one isolate (`Red Small Garden') to resistant to all isolates (’G2333‘). The isolates showed a wide range of virulence to the Ecuadorian cultivars, from virulent to only two cultivars (isolate 13) to virulent to 21 cultivars (isolates 5 and 23). Seven cultivars with a basically susceptible infection type appeared to differ greatly in quantitative resistance when tested in three consecutive crop cycles. The disease severities in percentage leaf area affected averaged over the three cycles ranged between 83.9% for ‘Red Small Garden’ and 13.1% for ‘INIAP-414’. Race-specific resistance does not seem an advisable breeding strategy, but the quantitative resistance offers a good alternative.  相似文献   

19.
低温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影响植物细胞膜系统、抗氧化系统、光合作用、次生代谢等诸多方面,对农业生产和发展有严重影响。因此,揭示作物在冷胁迫下的生理及分子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培育耐寒作物品种,从而减少生产损失,扩大作物种植面积,具有重要的生产价值和经济效益。目前,基于RNA-seq技术进行植物低温胁迫分子机制深度解析在拟南芥、水稻、油菜、茶树、小麦、烟草、高粱等重要作物上得到了发展应用。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植物在低温胁迫或低温适应过程中的转录组学研究现状,以期为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植物抗性研究方面提供方法借鉴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种子企业质量检验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充分认识种子质检法律法规 种子质量检验方面有专业的《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规程》和《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种子法》明确规定,种子公司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