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连勇  东惠茹 《马铃薯杂志》1996,10(4):193-196
以早熟品种“中薯2号”、中熟品种“克新3号”和中晚熟品种“金冠”为试验材料,进行了马铃薯试管苗茎叶过氧化物酶及根部氢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茎叶过氧化物酶及根部脱氢酶活性与品种熟性有关,早熟品种高于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农杆菌介导将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马铃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选用两个生产上主栽马铃薯品种“鲁引 1号”和“鲁引 4号”的试管微型薯为材料 ,通过农杆菌介导成功地将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到马铃薯中。试管微型薯薯片与农杆菌共培养 3d后 ,转到含卡那霉素 10 0mg/L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分化。待抗性芽长到 1 0~ 1 5cm高时 ,转入含卡那霉素 10 0mg/L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生根筛选。经过分化和生根两轮筛选的转化植株的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而未经转化的对照植株为阴性 ,证明该筛选系统是可靠的。早熟品种鲁引 1号的转化频率明显高于晚熟品种克新 4号 ,其最高转化频率为 4 1 0 % ,平均每个外植体可得到 3 85株转化苗。转化植株的抗病性鉴定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3.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接种灰斑病菌1-10号生理小种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的规律,探讨了过氧化物酶在大豆抗灰斑病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抗感品种接种灰斑病菌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植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有所增高,并且抗感品种接种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的幅度因生理小种的不同而不同,可见,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是大豆一种普遍性的抗病反应,而且抗感品种之间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差异并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因此,不宜作为一种生化指标来鉴定大豆品种对灰斑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病毒病是导致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寻找能够有效降低病毒病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一直是马铃薯研究和生产者的追求。通过研究马铃薯中早熟品种‘LK99’和晚熟品种‘陇薯3号’对马铃薯Y病毒(PVY)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的生理反应,进一步明确和比较了中早熟品种‘LK99’和晚熟品种‘陇薯3号’在PVY或PLRV胁迫下的一些生理变化。以未感病和分别感染了PVY、PLRV的马铃薯中早熟品种‘LK99’和晚熟品种‘陇薯3号’为研究对象,在马铃薯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所取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并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在块茎膨大期测定株高、茎粗、地上鲜重,成熟后测产。试验结果表明,病毒侵染马铃薯植株后,植株生长受抑制,块茎产量降低、有关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增强、丙二醛含量升高、总叶绿素含量减少。植株感染了PVY或PLRV后块茎产量、有关保护酶(SOD、POD、CAT)活性、丙二醛含量、总叶绿素含量的相对变化量表明‘陇薯3号’的受损程度较‘LK99’严重。以块茎产量作为评价标准,则PVY对马铃薯的危害程度较PLRV更为严重。马铃薯植株对PLRV的应激性反应比对PVY强烈,表现为酶活相对增强幅度大、丙二醛含量相对增量高、总叶绿素含量相对减量高。  相似文献   

5.
灰斑病菌对大豆保护酶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膜质过氧化反应及保护酶体系的变化、过氧化物酶、苹果酶脱氢酶同工酶的表达特性,分析了抗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对灰斑病1、7、8号小种的生理生化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灰斑病1、7、8号小种侵染中,感病品种膜质过氧化水平加重,保护酶体系失去活力,而抗病品种,虽然丙二醛(MDA)含量有所增加,但膜质的保护酶系统活性都很强,植株受害较轻。而过氧化物酶、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变化反应了品种对灰斑病的抗性,这两个  相似文献   

6.
盆栽条件下,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N水平(每公斤土施用0.1克、0.2克氮)下,不同熟期大豆品种吸收、利用氮肥的差异。结果表明,植株全氮积累量:中晚熟品种>早中熟品种>早熟品种;施氮对增加各品种植株氮的积累有明显影响,其大小顺序为早中熟品种>早熟品种>中晚熟品种,而且增产作用显著,增产率分别为N1:24.1%-40.7%和N218.5%-61.9%;植株中肥料氮占总氮的比例分别为23.5%-43.6%和50.5%-68.2%.其大小依次为早熟品种>早中熟品种>中晚熟品种;至成熟期,68.8%-81.8%肥料N转移到籽粒中,早熟和早中熟品种高于中晚品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膜质过氧化反应及保护酶体系的变化、过氧化物酶、苹果酶脱氢酶同工酶的表达特性,分析了抗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对灰斑病1、7、8号小种的生理生化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灰斑病1、7、8号小种侵染下,感病品种膜质过氧化水平加重,保护酶体系失去活力,而抗病品种,虽然丙二醛(MDA)含量有所增加,但膜质的保护酶系统活性都很强,植株受害较轻。而过氧化物酶、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变化反应了品种对灰斑病的抗性,这两个同工酶的协同反应,标志着品种抗灰斑病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熟期油菜碳氮代谢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早熟油菜碳氮代谢机理,以早熟油菜中油116(ZY116)、中早熟油菜L01和中晚熟油菜品种浙双8号(ZS8)为材料,研究开花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等碳氮代谢关键酶及各生育时期全氮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早熟油菜初花期叶片的GS活性低于中晚熟品种,SPS活性高于中晚熟品种,在角果形成初期籽粒的GOGAT活性高于中晚熟品种,角果成熟后期SS活性低于中晚熟品种。油菜蕾薹期C/N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渐下降。而不同油菜品种的开花前C/N最高值不同,早熟油菜C/N最高值低于中晚熟油菜。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期下油菜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熟品种1358、中熟品种中双11号和晚熟品种浙双8号为材料,在长沙地区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油菜不同播期条件下的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早熟品种1358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量与产量的关系不显著;中熟品种中双11号在蕾薹期干物质量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晚熟品种浙双8号在各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与产量均呈正相关,且多数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铁对大豆叶绿素,抗坏血酸的形成,积累有积极作用。缺铁胁迫大豆过氧化物值增高,硝酸还原酶,过氧化酶等活性下降。叶绿素a、b含量降低。本文发现品种间对缺铁胁迫存在差异,以跃进5号,中油83—19对铁敏感,郑长叶7号较耐。大豆根部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低,与品种特性有关,凡生长发育早或快的品种,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高峰出现早。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及播期对丘区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麦/玉/豆"模式下,研究了不同品种与播期对丘区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以晚熟品种(贡选1号)的产量最高,达1375.11 kg/hm2,中熟品种(乐豆1号)次之,早熟品种(浙春3号)最低.与早中熟品种比较,晚熟品种表现为营养生长期较长,与玉米的生殖共生期为零,植株较高,茎粗增加0.13~0.16 cm,分枝多0.38~0.89个,主茎节数多4.47~7.12个,单株有效荚数、每荚粒数极显著高于早中熟品种,适合套作.播期间产量也有差异,以播期6月7日的产量最高.品种不同,表现略有差异.中晚熟品种的适宜播期为6月7日,表现为单株荚数、荚粒数较高;早熟品种以6月14日的产量较高,表现为单株荚数、荚粒数和百粒重较高.  相似文献   

12.
徐立  李志英 《热带作物学报》2009,30(9):1238-1245
高温是热带地区夏季黄瓜产量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本试验中以"新泰密刺"为材料,研究了长期高温(32~38℃)和适温(22~29℃)对黄瓜叶片和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前期的叶片生长比对照快,高温处理后期叶片面积小于对照.长期高温使黄瓜的产量、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根活力都明显降低.在长期高温条件下,叶片和根中SOD活性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增加幅度亦大于对照.14C示踪结果表明,长期高温处理使分配到根中的同化产物也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苏引1、紫野7和紫野10三个不同基因型紫苏在不同浓度(0,50, 100, 150, 200,250mmol/L)盐胁迫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系活力、丙二醛及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种子活力指数等发芽指标均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不同盐浓度胁迫下幼苗培养3周后,随盐浓度增加,幼苗株高、幼苗活力指数、存活率、鲜重、干重和根系活力降低,MDA和可溶性糖增加,POD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三个紫苏品种在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和生理变化上均表现出不同的耐盐能力,苏引1 耐盐能力最强,紫野7居中,紫野10对盐胁迫最敏感。  相似文献   

14.
水稻根尖边缘细胞对铁胁迫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个水稻品种中筛选出较耐亚铁的水稻品种协优9308和敏感品种IR64,采用静置培养(使边缘细胞附于根尖)和摇床培养(移除根尖边缘细胞),测定根相对伸长率、含水量、根尖保护酶(POD、SOD、CAT)活性以及各根段铁含量,研究边缘细胞对水稻根尖铁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铁毒处理抑制根的伸长、降低幼根的含水量,移除边缘细胞的根相对伸长率以及含水量都低于保留边缘细胞的根,且随着铁毒处理时间的增加,根相对伸长率和幼根的含水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200 mg/L铁毒处理下,根尖保护酶(POD、SOD、CAT)活性受到抑制(除静置培养下协优9308的POD活性外),摇床培养对酶活性的抑制程度较大。铁毒处理使根段铁含量显著上升,静置培养下根段铁含量从0~2 mm到8~10 mm依次增大,摇床培养除8~10 mm根段外其余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边缘细胞在水稻根尖铁毒防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晋豆八号”作材料,利用组织增减方法研究盐胁迫下外源脯氨酸对大豆离体胚再生植株的膜脂过氧化水平、保护酶系统、可溶性蛋白质及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源脯氨酸的作用下,大豆再生植株体内MDA含量减少,膜相对透性降低,SOD、POD两种酶活性明显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电镜观测显示,外源脯氨酸可以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大豆离体胚再生植株线粒体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新品种河农326生育节律及源库建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给早熟小麦新品种河农326的推广应用以及育种意念选配优良亲本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对河农326的生育节律和源库建造做了初步研究,并与中熟和晚熟冬小麦品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类型的冬小麦品种前中期各器官生长发育进程、源库矛盾及其籽粒对生育后期功能叶片光合作用的依赖程度均有所不同;与中、晚熟品种相比,河农326根系较发达,群体茎叶、分蘖器官形成的同期性和协调性好,中后期总叶面积与干物质积累明  相似文献   

17.
钙对铬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含有CrCl3及CaCl2的培养液培养,研究了不同浓度钙和铬处理对玉米幼苗的叶片、株高、根长、鲜重、含水量、叶绿素、保护酶系统(SOD、POD、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铬处理,随着铬浓度增加,玉米植株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株高、根长、鲜重、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以及CAT活性下降,SOD、POD活性上升,MDA含量增加。单一钙处理,当浓度小于160 mg/L时,明显促进植株生长,株高、根长、鲜重、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增加,CAT活性上升,POD活性和MDA含量下降;当钙浓度大于160 mg/L时促进效果则开始下降。钙、铬混合处理,一定浓度的钙有抑制或者缓解铬毒害的作用,减轻铬胁迫对株高、根长、鲜重和含水量的抑制,提高叶绿素含量和CAT活性,降低SOD、POD活性和MDA含量。  相似文献   

18.
垄作栽培对冬小麦根系活力和旗叶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为了明确垄作栽培条件下冬小麦根系活力与旗叶衰老的变化规律,采用垄作种植方式与传统平作栽培相比较的方法,研究了2种不同种植方式对2个小麦品种烟农19和济麦19根系活力及旗叶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栽培中由于小麦种植在垄顶上,0-60 cm土层根系干重较平作栽培增加12%以上,深层土壤(20-60 cm)根系活力得到极显著提高。在垄作栽培条件下,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较传统平作均有显著提高。开花15 d后,垄作栽培条件下的SOD、CAT、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较传统平作栽培均有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垄作栽培与传统平作栽培在同等节水条件下有利于提高小麦深层根系活力,延缓旗叶衰老。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在温室条件下的适宜扦插密度问题,利用早熟品种荷兰15号、中熟品种尤金和中晚熟品种克新13号的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种植并生产原原种。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设密度分别为每平方米154株、182株、222株、286株、400株和667株共6个处理,用方差分析探讨了扦插密度与结薯个数(单位面积上的商品薯数、单株商品薯数、单位面积上的结薯总个数、单株结薯总个数)、产量参数(单位面积上的商品薯产量、单株商品薯产量、单位面积上的总产量、单株产量)和经济参数(利润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荷兰15号、尤金和克新13号的脱毒试管苗扦插密度每平方米在154~667株之间时,随着扦插密度的增大,其结薯总个数均逐渐增多,单株商品薯产量和单株产量均逐渐变低;这3个品种在每平方米上的商品薯产量、总产量、利润和经济效益的变化趋势不同;通过结薯个数和经济参数的综合评价,得出荷兰15号和尤金的适宜扦插密度每平方米为400株,克新13号的适宜扦插密度为286株。  相似文献   

20.
以中粒种咖啡'热研1号'(Caffea canephora'Reyan No.1')和大粒种咖啡1号(Caffea liberica No.1)形成中粒种-大粒种异源双根咖啡和中粒种-中粒种同源双根咖啡,利用连作障碍咖啡园土壤开展幼苗培养试验,包括根际土培养异源双根咖啡(T1)和同源双根咖啡(T2),非根际土培养异源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