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种植30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栽培方式包括加温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种植制度包括连作、填闲、轮作,比较不同设施和栽培制度对土壤养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连作(CK)土壤的EC值,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及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温室填闲种植(S1)、大棚连作(S2)、大棚轮作(S3)和露地(S4),pH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4处理的速效养分、铵态氮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S3相对于S2显著降低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氯的积累,且显著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除速效磷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E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相关性;细菌数量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总之,露地种植是维持土壤质量最有效的种植方式,大棚种植的土壤质量介于露地与温室种植土壤质量之间,温室填闲、大棚轮作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温室、大棚连作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不同,它是在半封闭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栽培、施肥管理,并在不大的土壤容量内布满大量的根系,需要吸收大量的养分,因此,它比在露地栽培要求更高的营养条件.设施栽培大多是进行高度集约和轮作生产,以特定的肥料为主,施肥量大.每茬所施的肥料由于在设施内,没有雨水的淋溶,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组成均发生显著变化,除灌水外土壤中的水分大多是由下而上地运动,土壤耕作层容易形成高浓度的盐类危害,使作物生育受到阻碍,以至造成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塑料大棚内栽培香菇已很普及。现有试验证明,塑料大棚由于温差大,适合香菇的生育,产量略高于室内栽培。那么塑料大棚栽培香菇与室内栽培相比,对香菇质量有无影响?在塑料大棚内栽培方式不同,对产质量是否有差异?在这方面的报道甚少。为此,进行了本项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不同有机物料对设施土壤环境和西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瓜品种黄金宝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对设施西瓜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可显著影响西瓜生长、品质、养分及产量。其中,蚯蚓粪可增加西瓜的蔓长、茎粗、分枝数、叶绿素含量及光合效率;提高土壤磷、钾素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土壤碱性,缓解土壤盐害;增加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提高土壤中脲酶、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提高总糖、VC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比羊粪对照增产54.24%。综合来看,蚯蚓粪效果最显著,建议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7.
温室黄瓜不同栽培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连作8年黄瓜的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种栽培制度,除CS3早春茬种植番茄外,其它处理传统两茬均为黄瓜,以传统两季种植。夏季休闲处理为对照,进行3年的盆栽试验,采用第3年夏茬后数据评价不同栽培制度对土壤微生物功能结构多样性,碳源利用,微生物量碳、氮和秋冬茬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黄瓜土壤夏季填闲大蒜(CS4)、茼蒿(CS2)、菠菜—白菜(CS3)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均匀度和Biolog ECO板每孔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相对于对照均显著增加,其72 h AWCD值分别增加了57.0%、26.1%、57.2%,在主成份1和主成份1至3加权上,对照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CS2、CS3、CS4在多聚物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上显著高于对照,且CS2对芳香类化合物的利用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S2、CS3、CS4微生物量C/N分别为14.4、14.9、9.3,显著高于对照;且CS2与CS4显著增加了秋冬茬黄瓜的产量。综合结果表明:CS2、CS3、CS4均能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碳源,从而改变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其对土壤碳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含水量、黄花菜生长和鲜蕾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67 m2栽培5000株时,不同栽培方式土壤含水量、黄花菜生长和鲜蕾产量总体表现是单垄栽培﹥宽窄行栽培﹥等行距栽培;宽窄行集中连片栽培,增加宽行距、缩小窄行距,等行距栽培增大行距、缩小株距,黄花菜生长势均较好,鲜蕾产量高。建议利用田边地界单垄栽培黄花菜或采用窄行距0.4 m、宽行距1.2 m、株距0.17 m的宽窄行集中连片栽培。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芋头是江苏省特色经济作物,栽培面积大,地膜使用率高,但是地膜回收困难、无法自然降解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利于江苏芋头产业的规模化、持续性发展。本试验以聚乙烯(PE)普通地膜为对照,研究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和聚乳酸(PLA)全生物降解地膜对芋头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PLA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提高出苗率、促进芋头营养生长方面效果明显,产量较PE地膜增产18.1%~27.3%,开裂时期较为适宜,控制杂草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人工成本,经济上可行;当年降解率达到80%以上,土壤残膜经1年左右自然降解和清除后,基本对作物生产无影响,可以作为江苏芋头生产中普通PE地膜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13.
芋头是江苏省特色经济作物,栽培面积大,地膜使用率高,但是地膜回收困难、无法自然降解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利于江苏芋头产业的规模化、持续性发展。本试验以聚乙烯(PE)普通地膜为对照,研究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和聚乳酸(PLA)全生物降解地膜对芋头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PLA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提高出苗率、促进芋头营养生长方面效果明显,产量较PE地膜增产18.1%~27.3%,开裂时期较为适宜,控制杂草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人工成本,经济上可行;当年降解率达到80%以上,土壤残膜经1年左右自然降解和清除后,基本对作物生产无影响,可以作为江苏芋头生产中普通PE地膜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探讨温室作物栽培中秸秆应用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设传统耕作(CK)、秸秆覆盖地表(S)和秸秆掩埋到地下20 cm(I)3 个处理。结果表明:S 处理能显著提高南瓜叶片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在小麦生长初期,各处理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的大小均为S > I > CK,随着时间推移,I处理呈现减产的趋势。I 处理的小麦根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和叶面积均显著低于S 处理。S处理持续提高了土壤总碳含量,播种2 个月后比初始值升高了41.87%;I 处理和对照在小麦生长初期土壤总碳含量增加,但播种2 个月后土壤总碳含量开始减少,I 处理的土壤总碳含量比初始值降低8.87%。在小麦播种1 个月后I 处理和对照土壤总氮含量均有所提高,播种2 个月后3 个处理的土壤总氮含量均低于初始值。S 处理的碳氮比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有利于土壤碳的贮存。 相似文献
16.
栽培模式对柠条复合基质栽培有机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宁夏沙漠治理的优良豆科植物—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Kom)复合基质作栽培基质,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番茄生育时期、生物学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膜包双行栽培和深畦双行栽培模式处理较CK不仅生长势和产量都优于其它栽培模式,提早上市2~4d,不同生育时期株高分别高9.20~26.00、7.17~14.00cm,茎粗分别增加0.29~0.82、0.28~1.17mm,产量分别高21.32%和16.52%,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且与CK相比,提高了灌水利用率,即在番茄整个生长期总体节水达35%~55%。综合各项指标,黑膜包双行栽培和深畦双行栽培2个处理为适宜的有机番茄柠条复合有机基质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不同间作模式对设施黄瓜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小麦、大豆、燕麦为伴生作物与黄瓜间作,研究其对黄瓜生长发育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间作处理均使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显著提高;整个生育期内各间作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盐分积累,生育后期黄瓜—小麦处理的土壤EC值下降幅度最大,比对照下降38.96 %;黄瓜—小麦和黄瓜—燕麦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各间作处理明显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的区系组成,使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土传病菌数量降低,以黄瓜—小麦处理最明显,尖孢镰刀菌3个时期的平均数量比对照下降了69.44 %;各间作处理明显促进了黄瓜生长和产量的提高。黄瓜—小麦间作的综合效果最好,达到了缓解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