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在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农民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广东农民的现状与新农民的差距,提出要通过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并且通过民间文化的建设和公民意识教育等提高农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培育广东新农民的几点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在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农民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广东农民的现状与新农民的差距,提出要通过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并且通过民间文化的建设和公民意识教育等提高农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颜平建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0):141-144
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拓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培育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对高等农业院校培育新农民的成功经验及问题进行了简要梳理,探讨了拓展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培育新农民,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新模式机制。  相似文献   

4.
吴晓俊  金富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911-4912,4924
分析了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老"问题:在发展生产方面,土地流转机制不灵活,土地问题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生活宽裕方面,农民增收难问题依然严重,并且缺乏理性的投资与消费意识;在乡风文明方面,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文明程度未得到明显提高;在管理民主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明显滞后。新农村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主体意识、缺乏长效机制、缺乏产业支撑、缺乏资金投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新"点子: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想方设法鼓起农民的"钱袋子";注重建设文明村镇,千方百计充实农民的"脑瓜子";加快建立长效机制,最大程度汇聚农民的"金点子";全面整合项目资金,合力演奏"新曲子"。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对于新农民,可以从健康素质、文化教育素质、科技素质、现代意识和经营管理素质等方面进行衡量。贵州农民与全国相比,存在身体素质、教育素质和科技素质差异,其原因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条件差,疾病防控难度大;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限制农民智力素质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陈旧的小农经济观念根深蒂固;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通讯不畅、接受新事物差。培育贵州新农民,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健康教育;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明确基础教育的优先地位;大力发展与改革职业教育;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农村医疗保健事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社会化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吕剑红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2):194-195
建设新农村关键在农民,培育新农民至关重要.探讨了农业高校参与新农民培育的主要途径,提出要从学科设置、教育培训、科技服务、大学生社会实践等疗面面向新农村培育新农民.  相似文献   

7.
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在的必选路径。传统文化的积淀以及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其公民意识的发展。我们应在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制等基础之上借鉴西方公民教育的经验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民意识教育模式———“权利零距离”,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颜平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378-8379
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的科技文化、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对农民教育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培育新农民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1月19日从北京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获悉,北京市提出要站在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深化"三农"新认识,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会议指出,2010年,北京市以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保护农民利益、坚持"调结构、上水平"、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的"四坚持"为前提,"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  相似文献   

10.
李聪颖  杨乙丹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1):269-271,274
新农科的建设为我国涉农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涉农高校助力农民培训带来了新契机.针对涉农高校助力农民教育培训过程中出现的主体意识不强、培训机制不活、培训内容老套、配套保障政策不健全等主要问题,提出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充分发挥涉农高校优势、构建农民教育培训新模式、强化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地位、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新方式、完善农民教育保障机制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新农民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苑 《广西农学报》2006,21(4):61-63,80
新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育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新农民具有与传统农民相区别的新的时代特征,即具有新观念、新素质、新能力和新品质。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必须加快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推进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加强政府引导,营造建设氛围。  相似文献   

12.
培育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文章简要分析了培育新农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文化素质、人文素质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2月12日召开的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对2008年度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我院获得多项荣誉。由于在参与京郊新农村建设、农民培训和农业科技服务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学院被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人事局授予“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设在我院的北京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被授予“京郊新型农民培养先进单位”称号;学院畜牧兽医系郭秀山副教授被授予2008年“京郊农村经济发展‘十佳’科技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农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苑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4):12-13,41
新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改造传统农民,使之成为具有新观念、新素质、新能力、新品质的现代劳动者。要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开展技能培训,推进文化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增强民主法制观念,营造建设氛围。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非常重要因素,新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设都依赖于新农民的培养,都需要农民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当前农民合作意识淡薄、合作观念滞后,这是历史遗留的后遗症和现实的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培训教育,以经济合作为主带动其它方面合作,培养农民合作意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新民居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从农民的角度研究新民居建设的影响因素,建立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找出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意愿的主观及客观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的一项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需要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农民,支撑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对农牧区新型农牧民有大量的需求,同时,新型农牧民也是加快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只有造就符合现代社会的新型农民,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但是,由于农牧民受经济体制及自身条件的影响,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同时,由于农牧民文化及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也成了制约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的历史机遇,促进农牧民整体文化素质的发展,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就农牧民现状、造就新型农牧民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造就新型农牧民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出了农民素质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指出了加强农村的文化教育、环境意识教育和法制教育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农民教育培训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农民教育培训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与解决"工农"问题结合起来,在思想文化方面,培育农民的人文精神;在科学技术方面,培育农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在生产生活方面,培育农民的职业意识和社会意识。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民终身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核心的内容,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文章通过分析湘西州农民收入与素质现状及新农民培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等方面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