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该文从劳动力供需角度分析了"民工荒"的成因,并由此引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缺失是当前用工形势形成的重要因素,并从国家、企业、培训机构以及农民工自身的角度,提出了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的八零后、九零后农民工,而在用工大省江苏,民工荒缺口大大超过了往年,以江苏省农民工流入地南京市的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对象,研究江苏省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因素具有典型意义,并对目前"民工荒"现象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结构性错位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民工荒"与农民工劳动与就业保障措施不完善有关,通过描述农民工缺乏劳动和就业保障的状况,发现企业和农民工只顾短期利益而牺牲农民工获取劳动和就业保障的权益,因此必须依靠政府通过制定和完善立法以及实施相关经济发展政策构建有效的农民工劳动和就业保障体系以应对"民工荒"。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企业"招工难"与农民工"就业难"现象并存显得较为突出,这是多对矛盾综合的结果,包括农民工进城就业成本与收益矛盾、农民工素质与企业需求矛盾、就业年龄门槛与农民工年龄结构矛盾、企业用工苛刻与新生代农民工逸乐享受矛盾。解决企业"招工难"与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应该多管齐下,各方都应有所作为,本文从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促进就业的角度,从户籍制度改革、禁止用工年龄歧视、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明玖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605-5607
从企业层面分析了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漏洞。分析发现: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诸多环节中,如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工作条件分析、员工薪酬、员工培训、组织沟通及冲突处理等方面忽视了对农民工这一特殊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这些因素对农民工短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民工荒"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民工荒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在诸多影响农民工流动的因素中,公共政策对于民工荒问题的产生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公共政策对农民工流动问题的作用机制,从制度因素、政策因素和法律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当前政府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对民工荒问题的影响.并对如何完善当前公共政策给出了建议,以促进农民工的合理流动,使国家的经济、企业的发展以及农民工自身生活水平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2010,(4):11-11
珠三角的企业出现新一轮民工荒:经济回暖了,各地企业接到大量订单,却找不到工人。就如今的民工荒,各大媒体网站给出不同的看法。人民网以《珠三角民工荒调查:招工条件降低,仍无人求职》为题,指出金融危机各大企业把农民工当包袱甩,导致很多人回老家,造成现在招不到农民工的局面。而今,  相似文献   

8.
张翔 《农业考古》2012,(3):312-314
自2004年1月广东东莞官方首次确认民工紧缺以来[1],有着近9亿农民的中国首次遭遇了"民工荒"。随着全国性"民工荒"的到来,农民工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地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神话被打破,农民工工资开  相似文献   

9.
"民工荒"是我国经济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无论是"普工荒"还是"技工荒",都是由特定人群短缺而造成的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结构性供给不足,是国家政府、企业、农民工自身三个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我们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究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问题,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由新一轮“民工荒”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甘肃农业》2010,(8):57-59
中国要推动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是缩小我国城乡差距的一项重要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民工潮"。自2004年初以来,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出现了招工、用工困难的现象,"民工潮"悄然退去,演变成了令人震惊的"民工荒",尤其是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缺工数量非常之大,许多企业开工不足。这似乎与"中国拥有大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劳动力资源"的说法相矛盾。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民工荒"现象,得出"民工荒"背后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工荒"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锦云 《甘肃农业》2005,(10):49-50
“民工荒”已经影响我国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它是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而出现的必然问题。“民工荒”的出现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的结果,是弱势民工与强势资方老板的博弈,也是农村经济政策调节的变化。企业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给民工涨薪;政府应督促企业积极改善用工环境,构建和谐社会;长期解决“民工荒”需要推动技术进步,减少用工需求。  相似文献   

12.
日前,报纸上登载了这样一条消息:在沈阳某用工市场,出现了"荒"与"慌"的对峙.一边是一些服务业的老板苦于遭遇"民工荒",任凭你是在市场里蹲守,或者大幅增加薪水都招不到合适的工人;一边是一些年过40岁的农民工心里发慌,因为招工老板开出的"30岁以下"、"20岁左右"等条件让他们频频遭遇年龄"门槛".40岁,这一通常人们心目中的黄金年龄,似乎已经影响了农民工在求职天平上的重量.……  相似文献   

13.
近日,"全国劳务电子商务平台"在重庆成功运营,作为"农民工进城务工"和"用工企业寻找农民工"的专属平台,它以专业的第三方精确匹配和全流程服务,成为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安全便捷通道。全国范围内的农民工只要拨打4007654321,就可得到全免费服务。  相似文献   

14.
透析“民工荒”——“三农”问题2005年双月谈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我国东南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甚至欠发达地区一些企业却出现了招收农民工困难的现象“。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直接原因却是农民工工资长期低水平徘徊,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其合法权益和基本待遇得不到保障。所以,从本质上讲,民工荒就是权利荒,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其产生的制度性基础。因此,我们不能仅就“民工荒”而解决“民工荒”,而应将对策立足点放在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上去,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5.
当我国农民工流动由“民工潮”转变为“民工荒”时,一个严峻的问题凸显出来,就是由就业歧视带来的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当农民在获得免收少缴农业税的中央政策支持,农业增收能力持续增强;当有其它地区有非歧视性的工作机会存在;当农民工的信息逐渐对称、理性提高的时候,以珠三角地区为代表的“民工荒”产生了。解决“民工荒”本质上就是要削除就业歧视,本文从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三个角度,提出政府要建立政策保护系统、农民工社会保障系统、管理与服务系统和监督与维权系统;企业要改善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个人要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加强维权意识的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缓解企业用工短缺问题,最近福建省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贯彻缓解企业用工短缺做好用工服务八条措施》的实施意见,包括稳定职工、引进劳动力、农民工住房、农民工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内容。据了解,福州市将逐步完善住房租赁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拥有9亿农民和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中国在经历了多年"民工潮"后来了个大逆转,出现了"民工荒"问题,这促使我们要借鉴、学习欧美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正确认识农民工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18.
肖克  生李美 《新农村》2005,(10):27-27
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的工资支付行为,贵州省人民政府最近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使农民工讨还血汗钱多了一件利器。贵州省人民政府明确提出,工程承包企业、建筑企业招用农民工,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用工企业招用农民工后,应在三个工作日内与农民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合同中必须有明确的劳动报酬、工伤保险等条款.并按分级管理原则在一个月内报劳动保障部门备案。用工企业必须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农民工工资,要向农民工提供工资支付清单,并按规定保存两年以上,用工单位不得伪造、隐匿、销毁工资支付记录。  相似文献   

19.
王春林  温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62-8763
对珠三角地区"民工荒"进行了分析,并从国家、企业、农民工3个不同角度分别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民工荒”是目前我国三农问题中的新热点.造成“民工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国传统的二元经济体制的制度背景方面的,也有政府管理的不到位、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的不健全方面的,还有农民工自身原因方面的.目前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其中的某一侧面.从管理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企业文化等不同维度剖析“民工荒”现象,从不同方面寻求解决对策,对于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