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毒病等病害是中国马铃薯产业的重要限制因子。为了马铃薯病毒病等病害的防治,研究通过病毒接种鉴定了15个北方晚熟马铃薯品种(系)对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和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四种主要马铃薯病毒的抗性,同时检测了这些品种部分病害的相关分子标记。有10份试验材料至少对一种病毒表现出抗性,其中‘京张薯4号’‘冀张薯8号’‘冀张薯12号’‘2013-19-14’和‘2013-89-2’同时具有3种病毒抗性,表明京张薯和冀张薯系列马铃薯具有较好病毒综合抗性。标记检测结果显示,‘冀张薯8号’‘2013-38-32’和‘2013-89-2’的PVY抗性可能来源分别为Ryadg、Rychc、Rysto,而‘冀张薯12号’的PVX抗性可能来源于Rx1。根据标记与抗性表型的符合程度推测,上述马铃薯品种(系)的PVY抗性可能主要来源Rysto,PVX抗性可...  相似文献   

2.
实践证明,选育和利用抗病丰产良种是防治植物病害的最经济有效途径.尤其对一些致病性分化明显的病原菌引起的病害更是如此。抗病品种从选育到利用都离不开抗性鉴定,抗性鉴定作为抗病育种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有必要使其完善起来,国内外对许多重要病害的抗性鉴定工作十分重视,对水稻稻瘟病、小麦锈病、玉米小斑病等病害的抗性鉴定国内成立了专门的协作组,国际上成立了协作网,通过鉴定.筛选了一批抗性优异的抗源和抗病丰产良种.为这些病害的控制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植物抗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害基因工程育种的主要策略,重点介绍了大豆转基因抗病育种的主要成果.植物抗病害转基因育种策略主要包括基于寄主-病原菌相互识别和信号传导体系的基因工程和基于抗菌蛋白的基因工程;植物抗病毒病害基因工程育种策略还包括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介导的抗性、复制酶介导的抗性、运动蛋白介导的抗性、卫星RNA介导的抗性、RNA介导的抗性等.  相似文献   

4.
Shar.  RC 梁根庆 《杂粮作物》1991,(5):30-31,35
60年代初,印度就开始对玉米病害进行系统研究,其目的之一是鉴定寄主对主要流行病害的抗性,使由这些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降至最低。在田间人工接种和易发病区自然发病两种条件下,对大量的国内和引种的玉米材料进行主要病害抗性鉴定。在被鉴定的61种病害中,有16种是主要流行病害,其中4种叶部病害——玉米小斑病(Drechslera maydis Nishikado)、玉米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和Suggs]、玉米锈病(Puccini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稻普通矮缩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普通矮缩病是由矮缩病毒经多种叶蝉传播的病毒病害。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稻区。近年来,病害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发病面积不断扩大,并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本文就矮缩病的病毒研究、抗性研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等进行了阐述,并针对我国普通矮缩病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玉米病害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山西省玉米病害呈明显上升趋势,病毒病害暴发成灾,土传病害危害严重,叶斑病害上升,种传病害扩展。其原因是病原致病力提高导致品种抗性丧失,栽作栽培制度改变,环境条件利于发病等。防治上应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实行科学耕作栽培管理,合理使用农药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前言近几年,日本主要大麦种植地带发生了由大麦黄花叶病病毒(BaYMV)引起的黄花叶病,特别是酿造用二棱大麦受害严重。实践证明,采用药剂和耕作手段已不能完全防除本病害。引进并推广携带抗性基因Ym的二棱大麦品种(该基因由六棱大麦品种“木石港3”导入)“美里金黄”、“三鸭金黄”等,可使病害得到回避。由此可见,引进抗性品种是防除本病害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8.
大麦黄花叶病是欧亚冬大麦区的主要病害之一。随着国内外对大麦黄花叶病抗病品种培育的重视,大麦黄花叶病抗性遗传与育种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大麦黄花叶病病毒株系的分类、病害的发生与传播、抗性遗传、抗病基因的定位以及抗黄花叶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就大麦黄花叶病遗传育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育种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我国大麦黄花叶病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麦黄矮病抗性基因及其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黄矮病是由大麦黄矮病毒(BYDV)引起的小麦主要病害之一。本文综述了小麦BYDV的主要抗性基因及其鉴定方法、微克隆和微分离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形态学标记、生化标记、细胞学分析和分子标记鉴定方法的原理及应用作了比较分析。本文最后还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玉米矮花叶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玉米矮花叶病(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是一种世界性病毒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危害越来越重,已经成为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危害玉米生产的主要是MDMV-B株系,至今尚未发现MDMV-A株系。感染MDMV的症状因寄主抗病能力、生育时期及环境条件而不同。根据显症叶片数及叶绿素被破坏的程度,参考病株高度、单株产量等指标,提出了5级分级标准用以记载植株的发病级别。MDMV可以种子传毒,农田杂草为病毒的积累和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初侵染源为病害发生、流行创造了条件。MDMV是一种借蚜虫传播的非持久性病毒,实践证明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辅助以栽培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防治MDMV的有效途径。目前在我国主要的玉米种质资源中,只有塘四平头和获白系统抗或高抗MDMV,而具有国外或旅大红骨血缘的材料基本感MDMV。国外学者对MDMV-A株系的抗性遗传研究较深入,我国则需加强对MDMV-B株系的抗源筛选及抗性遗传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玉米杂优群对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应用的五大杂优群自交系对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与分析,明确了对五种主要病害的抗性差异,提出了各杂优群的应用与抗性改良的评价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降低小麦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是赤霉病,它主要通过Fusariumgraminearum病菌在籽粒中产生毒素降低品质。已确定出不同的抗源材料,但多数品种抗性程度还不足。虽然南美和中国抗性种质已用于世界各国的育种项目中,但还不知道这些抗源控制的抗性基因是否有差异。本文目的是确定来自巴西和中国两个小麦品种抗赤霉病的遗传方式和基因数量,据知它们拥有中等至高抗性水平。在与CN079杂交组合中,巴西抗性品种Frontoma比中国品种宁7840更具抗赤霉性。亲本中6个可能的杂交组合衍生的F2~F7随机品系在两个接种日期研究了田间抗性表现。用3种方法对病害进行了比较评价。两个抗性亲本表现出各拥有2个一致的主效基因,而4个抗性基因都有差异。其抗性基因结合可产生更高的抗性水平。2个接种日期提供了相同的基因假设。根据方法间和基因假设相似性的基因型相关计算,3种病害评价方法必然地测定了病害在穗中传播的相同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3.
水稻纹枯病抗性基因定位及抗性资源发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纹枯病是水稻三大主要病害之一。抗纹枯病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对防治纹枯病具有决定性意义,而纹枯病抗性资源的发掘、抗性遗传、抗性基因定位及外源基因的利用是抗性品种选育的基础。综述了水稻纹枯病抗性基因的定位、纹枯病抗性QTL的潜在应用价值以及纹枯病抗性资源挖掘的最新进展,以期对纹枯病抗性育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月季根癌病是严重影响月季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的根系病害。主要对月季根癌病的发病特征、月季根癌病抗性鉴定方法、月季根癌病致病机理及抗性筛选和月季根癌病综合防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8个水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特征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利用强迫饲毒、集团接种、非嗜性测验、抗生性测验的方法研究与分析了8个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发现不同水稻抗性品种的抗性特征并不完全相同。IR36、Kasalath、窄叶青8号、道人桥、DV85既抗条纹病毒又抗介体灰飞虱,对条纹叶枯病所表现的抗性是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爱知97和Kenta Nakan抗条纹病毒,但不抗介体灰飞虱,对条纹叶枯病所表现的抗性是品种对条纹病毒的抗性;而IR24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仅表现中等抗性。  相似文献   

16.
大豆抗灰斑病的抗性与抗病遗传育种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越平  杨庆凯 《大豆科学》2002,21(4):285-289
大豆灰斑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曾给我国的大豆生产造成过重大的损失,对该病害的抗性机理、遗传及育种进行研究对有效控制这一病害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从病原物与寄主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了近年来在大豆灰斑病结构抗性、生化抗性、抗性的遗传方式以及抗源筛选与育种研究的进展,为大豆抗灰斑病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红黄壤区“豌豆-稻-稻”高产高效种植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红黄壤区稻田5年的研究(1995~1999年),从品种引进筛选、适播期、适播量3个方面研究了稻田冬种豌豆的高产高效栽培配套技术。由“豌豆 稻 稻”的豌豆、早稻、晚稻品种筛选得出豌豆、早稻、晚稻3季品种优化搭配方式。通过“豌豆-稻-稻”3年连作试验,得出豌豆因连作而病害日益严重,产量逐年下降的结论,并对其低产原因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了“豌豆-稻-稻”与“大麦-稻-稻”3年1轮作的持续高产增收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调查和试验结果说明:感染PStV的花生是芝麻黄花叶病毒病主要初浸染源.桃蚜传毒效率最高,为35%,豆蚜、大豆蚜和棉蚜传毒效率均很低.病害流行与蚜虫发生密切相关.供试的10个芝麻栽培品种均不抗病,但存在一定成株期抗性。自花生条纹病毒(PStV)感染的芝麻病株上收获的种子,种植后未发现病毒种传现象。  相似文献   

19.
水稻稻瘟病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伟 《中国稻米》2010,16(5):32-35
稻瘟病是当前粳稻主产区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而品种抗病性的利用则被公认为是病害综合防治的根本策略。本文从抗性鉴定方法、抗性资源筛选和发掘、抗性遗传规律及抗病基因定位3个方面,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水稻抗稻瘟病的育种提供参考。同时对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研究的现存问题与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李玲  孙文松 《杂粮作物》2008,28(2):84-84
豌豆籽实营养丰富,是备受欢迎的淡季蔬菜,我省种植面积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目前生产状况是品种杂、抗性差、产量低、新品种少,未形成产业化,未能产生较好效益,因此有必要进行豌豆新品种选育,提高豌豆单产和产值,进行规模生产,形成产业化。为此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合作,参加了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豌豆种质改良”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