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是一种重要农业害虫,对麦类、玉米、谷子、高梁、水稻等禾本科作物为害十分严重。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Mythimnn separata nucleopolyhedrovirus,MsNPV)是粘虫的一类重要病原微生物,对防治粘虫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昆虫细胞系的建立,为昆虫病毒培养开辟了新的途径。随着对MsNPV高敏感性的粘虫胚胎细胞系NEAUMs-980312的建立,为MsNPV离体培养提供了可能。本论文就粘虫活体增殖和细胞系离体培养增殖的MsNPV对粘虫幼虫的毒力进行了比较测定。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利用季节风预报一代粘虫技术》应用情况初报王卫东郭明智赵春荣王立昌刘冬华郝纪风(吉林省植物保护站长春130021)利用季节风预报一代(全国二代,下同)粘虫技术,是一项简便、经济、实用、比较准确的预报方法。为进一步验证利用季节风预报一代粘虫技术的...  相似文献   

3.
杀虫单与有机磷杀虫剂混配对粘虫的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杀虫单分别与几种有机磷杀虫剂混配对粘虫3龄幼虫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杀虫单与敌百虫以1:3比例混配对粘虫表现为显著增效,共毒系数(CTC)为268.11;杀虫单与三唑磷以1:1、4:3和1:2的比例混配对粘虫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32.98、140.21和132.74:杀虫单与毒死蜱以4:1的比例混配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为192.91。  相似文献   

4.
水稻粘虫的巧防方法罗林钟莫昌寿(重庆市合川科学技术协会631520)粘虫又叫剃技虫、五色虫、行军虫,是一种暴食性和杂食性害虫,是水稻等多种作物的一大害虫,一般于6~7月危害水稻。过去,对粘虫多采用农药防治为主。一般在施药前经田间调查,每平方米稻田有幼...  相似文献   

5.
二代粘虫对胡麻的为害及防治魏周全(甘肃定西地区植保植检站,743000)甘肃中部地区是二代粘虫的发生为害区,二代粘虫成虫一般5月中旬至6月中旬由江淮流域一代发生区迁入,在小麦枯黄叶尖上产卵,6月中下旬孵化为幼虫,一般1~3龄期在小麦上度过,此时虫体很...  相似文献   

6.
为指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下称甲维盐)在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防治上的合理使用,测定了粘虫抗甲维盐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及其生化抗性机制。结果表明:粘虫抗甲维盐种群对阿维菌素(抗性倍数RR50=21.80)、毒死蜱(RR50=17.68)和灭多威(RR50=10.85)均具有中等水平的交互抗性,与辛硫磷(RR50=6.00)和氟氯氰菊酯(RR50=5.65)之间交互抗性水平较低。酶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BO)、马来酸二乙酯(DEM)、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和磷酸三苯酯(TPP)在粘虫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生物测定中对甲维盐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粘虫抗甲维盐种群细胞色素P450和b5含量及O-脱甲基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分别为敏感种群的3.23、3.65、3.63、1.64和2.66倍。研究表明,体内解毒代谢酶活性提高可能是粘虫对甲维盐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对粘虫棉铃虫具有速杀活性的新有机磷杀虫剂T-751不对称硫代磷酸酯是当前开发有机磷杀虫剂中最为活跃的领域。新开发成功的T-751(Heterophos)就属于这一类有机磷杀虫剂。据南开大学元素所测定,T-751对粘虫的击倒速度,超过了溴氰菊酯,比杀磷...  相似文献   

8.
豫中南小麦粘虫动态防治指标的探讨张国彦(河南省植保植检站郑州450002)陈松莲刘淑帆(鲁山县植保植检站)张翠翠(河南省农校)小麦粘虫是豫中南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虽然其防治指标是三龄前幼虫15头/m2,但在测报防治实践中,应根据寄主、天敌、气象等因...  相似文献   

9.
啮小蜂寄主接受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啮小蜂Tetrastichus sp.是一种群聚性蛹的内寄生蜂,主要寄生于茶长卷叶蛾的蛹。在实验室中,它还能寄生蓖麻蚕、粘虫、亚洲玉米螟、棉褐带卷蛾和家蝇等寄主蛹。在小环境中,啮小蜂雌蜂搜寻大蛹(粘虫)花费的时间要明显少于寻找小蛹(棉褐带卷蛾)所花费的时间。雌蜂多戮从寄主的腹部爬上蛹,其次为胸部和头部。88%的雌蜂产卵管插入蛹的位置与上蛹的部位一致。蜂龄(2-6天龄)对雌蜂接受寄主的行为无明显影响。雌蜂对寄主蛹龄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在第7天龄粘虫蛹中产的子蜂数明显减少,对第9天龄的粘虫蛹雌蜂虽作刺探,但未见寄生。随着寄主密度增加,平均每雌寄生的蛹数和产的子蜂数均相应增加,而寄主蛹的寄生率却逐渐下降。随着雌蜂密度增加,寄主蛹的寄生率和平均每头寄生蛹中的子蜂数相应提高,但平均每雌产的子蜂数则逐渐减少。雌蜂在寄生(平均1.74±5.05分.秒)和未寄生(平均2.90±6.50分.秒)寄主中产卵管插入的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寄生(平均每蛹为182.20± 85.06头)和未寄生(平均为87.80±69.50头)寄主中产的子蜂数则有明显差异(P<0.02)。表明啮小蜂雌蜂对已寄生寄主蛹无明显的辩别能力。  相似文献   

10.
粘虫绒茧蜂寄生地老虎的观察张秀贵阎福利(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林业学校森保室,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农业推广中心,齐齐哈尔161006)OBSERVATIONSONTHEPARASITIZATIONOFAGROTISSEGETUM[LEP...  相似文献   

11.
粘虫在西安市草坪上大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丽君 《植物保护》1998,24(1):39-39
粘虫在西安市草坪上大发生粘虫(LeucaniaseparataWalker)1996年6月至7月在西安市草坪上暴发危害。据在西安植物园调查,受害草坪面积达80%以上,最多虫量为706头/m2,其中以本特2号及4号品种草坪受害最重,草坪被全部食光,仅留...  相似文献   

12.
用撕裂膜灭粘虫卵效果好于云佩刘丽张洪岩贾俊学徐晓艺(吉林省长春市农科院130111)对粘虫的防治,国内外均有有效的农药防治技术。为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减少农作物上的农药残留,保护天敌,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寻求新的防治措施。1983年6月曾发现...  相似文献   

13.
庆阳地区黄麦叶蜂的发生与防治王佛生,师文兴,袁乾,张鹏程(甘肃省庆阳地区农校745000)黄麦叶蜂Pachynematussp.也称南京小麦叶蜂。俗称小粘虫,属膜翅目,叶蜂科。近年此虫在西峰市危害日趋严重。1980年庆阳地区农科所试验场麦田被害株率1...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室内条件下要用生测方法评价了10个α一膦酰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对4种昆虫(粘虫、豆蚜、叶蟑、红蜘蛛)、4种病原菌(稻纹枯病菌、油菜图核病菌、棉立枯病菌、麦类赤霉病菌)和6种植物(稗、高梁、小麦、油菜、黄瓜、萝卜)的生物活性。生测结果表明,在浓度为500mg/L时,化合物α-j对蚜虫和叶蝉具有一定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e对叶蝉的致死率为61.92%,化合物g对蚜虫的致死率为88.37%,但对粘虫和  相似文献   

15.
灭多威与杀虫剂的联合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采用浸渍法、喷雾法和点滴法分别进行了灭多威与杀螟硫磷、灭多威与异丙威对蚜虫和粘虫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灭多威与杀螟硫磷以1:7比例混配对蚜虫和粘虫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分别为249.03和180.30;灭多威与异丙威以1:2比例混配对蚜虫和粘虫表现为显著增效,共毒系数分别为235.45和274.30。比较了3种生测方法对灭多威的杀虫活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粘虫具有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等特点,在大发生年份,5~6龄幼虫可吃光植株,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本文介绍了粘虫的主要特征、分布与为害,提出了大田虫情预报与虫害防控措施,可为粘虫综合防治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浸叶法在室内测定了采自中国陕西省(陕)长安区、华阴县、三原县、兴平市和山西省(晋)太谷县5个地区的粘虫田间种群对6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5个地区粘虫种群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以下简称甲维盐)均表现为敏感,抗性倍数(RR)为0.6~1.6;对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RR为0~6.2;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毒死蜱为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RR为0.1~32.8;对辛硫磷,除陕西省三原县种群表现为敏感外,其他4个种群均表现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RR为19.4~70.1。药剂毒力相关性分析表明,毒死蜱和甲维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氯虫苯甲酰胺与甲维盐、毒死蜱及辛硫磷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因此陕晋两省上述地区的粘虫防治推荐选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同时应注意将氯虫苯甲酰胺和甲维盐、毒死蜱等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96年陕西省二代粘虫偏重发生粘虫是一种暴发性害虫,在我省一般年份发生3代。第一代为害小麦,第二代为害玉米、谷子等,第三代仍在秋田为害,以二代为主要为害代,三代在局部地方造成为害。80年代中期以后,粘虫连续多年发生较轻,但1996年其发生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和喷雾法分别测定了灭多威、杀螟硫磷及其以不同比例混用对豆蚜和粘虫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灭多威与杀螟硫磷以1:1、1:3、1:5、1:7和1:9比例混用对蚜虫、粘虫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以1:7混用增效最明显,共毒系数分别为249.03和180.30,其毒效分别是灭多威的1.61和0.93倍,杀螟硫磷的2.70和2.08倍。田间小区试验表明,灭多威与杀螟硫磷混剂(1:7)对棉蚜和棉铃虫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杀螟硫磷,而稍优于或接近于灭多威  相似文献   

20.
9月中旬末,我市鄂城区泽林镇寿桥村中晚稻突发粘虫危害,发生面积7hm2,平均每m2虫量为120头,最高田块平均每m2虫量达230头,危害轻的稻田叶片被啃成缺刻,严重的叶片被吃光,仅剩光杆,抽出的稻穗被咬断,少数田块水稻茎杆被拦腰咬断,只留半截,邻近抛荒田块的禾本科杂草叶片被吃光,只留茎杆,远看象“火烧状”。其暴发特点主要是:(1)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地势低洼,前茬受淹的中晚稻田。(2)粘虫初在受淹水田为主的荒田禾本科杂草上为害,4龄后转入稻田,进入暴食期。(3)扩散速度快。19日田间见虫,至22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