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水产养殖品种的结构更趋合理,虾、蟹等特种水产品养殖业迅猛发展,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虾蟹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虾蟹塘内敌害鱼类,如泥鳅、黄鳝等野杂鱼已成为影响虾蟹养殖经济效益的首要因子.虾蟹塘内的野杂鱼主要危害有:直接吞食养殖品,与养殖品争氧争饵等,既降低了养殖品的成活率,又提高了养殖品的饵料系数.  相似文献   

2.
杨玉凤 《水产养殖》2006,27(2):10-10
淡水养殖的河蟹、青虾、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池中常有麦穗鱼、鲫鱼、泥鳅等野杂鱼存在。这些野杂鱼与虾蟹争夺饲料,降低饲料利用率,影响虾蟹生长。以前虾蟹池中的野杂鱼常用五氯酚钠来杀灭,但五氯酚钠毒性强、环境污染严重,国家已明令  相似文献   

3.
药物清塘是利用药物杀灭池中危害鱼、虾、蟹苗种的病原体、寄生虫和各种凶猛鱼、野杂鱼及其他敌害生物,避免因病害影响养殖品种正常生长发育,从而提高养殖效益。目前清塘药物品种较多,但不同品种药物作用不同。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饼、氨水、巴豆、塘克宁等。  相似文献   

4.
镉对虾蟹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镉是一种半衰期很长的重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有累积作用[1]。大量的镉进入水体中会引起水生生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对器官、系统产生毒性影响,造成畸变甚至死亡[2]。虾、蟹是重要的水生生物资源,近年来由于重金属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使其生产和种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其中镉污染引起虾、蟹中毒的情况多有发生,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因此,镉对虾蟹毒性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1镉在虾蟹体内的积累与分布水体中的镉可以通过呼吸、消化、体表渗透等途径被吸收到水生生物体中[3],在体内富集后,只有极少量被排出体外[4],通过测定虾蟹…  相似文献   

5.
张翠萍  王忠 《科学养鱼》1998,(11):15-15
鱼种池混养青虾,既不增加劳力、肥料和饲料,又能充分利用水体,有利于池塘的增产增收。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一、清塘及施肥鱼种销售后,排干池水,清理过多淤泥,平整池底,曝晒。放养前一个月,每亩用五氯酚钠1.5公斤杀灭野杂鱼及螺、蚌等。放养前10天,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兑水全池泼洒消毒。清塘消毒2~3天后,向池中注水50~80cm,每亩施畜禽粪200~300公斤,培育天然饵料。进排水口安装60目筛绢网,防止野杂鱼、敌害生物进人池中和虾苗逃逸。二、设置附着物青虾喜攀缘于水草等附着物上。虾种放养前,在离池塘四周50cm处移栽一行水…  相似文献   

6.
药物清塘是利用药物杀灭池中危害水产动物苗种的各种凶猛、野杂鱼和其它敌害生物,为苗种培育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条件,这是提高苗种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青苔是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的产物,其主要种类有绿藻中的水绵、水网藻以及蓝藻中的微囊藻、囊球藻等。在水产养殖上,特别是富营养化水体及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青苔是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敌害生物,其危害性有:青苔大量繁殖后消耗了水体中的无机盐类,使池水中正常的营养物质代谢遭到破坏,水质变得清  相似文献   

8.
河蟹养殖技术之七蟹池青苔生物生态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苔是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的产物,其主要种类有绿藻中的水绵、水网藻以及蓝藻中的微囊藻、囊球藻等。在水产养殖上,特别是在河蟹养殖中,青苔是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敌害生物,其危害性有:一是青苔大量繁殖后消耗了水体中的无机盐类,使池水中正常的营养物质代谢遭到破坏,水质变得清瘦;二是青苔封盖或吸附在水草上,阻碍了水草的光合作用,导致水草萎缩死亡,  相似文献   

9.
正蓝藻俗称"水华",大规模的蓝藻暴发被称为"绿潮"。蓝藻能释放生物毒素类次级代谢物,含一定浓度藻毒素的水体会使鱼卵变异及生长异常,蓝藻水华暴发也常使大量水生生物死亡。鱼、虾、蟹、贝和浮游动物等积累的藻毒素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的累积效应而危害人体健康。此外,蓝藻对水环境也可能产生影响,藻体死亡时还会散发恶臭,严重破坏景观。  相似文献   

10.
在河蟹幼体培育过程中,虽然严格要求清池和进水严密过滤,但仍不免会出现种种危害幼体的生物因子,严重影响幼体的成活率,因此对于幼体生物敌害的防治,不能不引起重视。生物敌害主要有菱形海发藻、聚缩虫、水蜈蚣、华鳔蚤和摇纹幼虫等。1菱形海发藻属浮游硅藻类羽纹藻目。其细胞以胶质相连成星状或锯齿状的群体,壳环面呈狭棒状,长30~116m,宽5~6m。这种藻分布极广,附生于蚤状幼体身上,迅速大量繁殖。凡严重附生海发藻的蚤状幼体,不得安宁,加之不能正常摄食,而导致幼体大批死亡。对海发藻的防治迄今尚无理想的办法,只…  相似文献   

11.
如东县新店乡深河村周某,新桥村张某,三角渡村吴某等养蟹户,听人介绍说用除草剂(五氯酚钠)清除虾蟹池塘中的野杂鱼效果很好。因此,这些养殖户想方设法购买这种药物,先后在自己的池塘中清除杂鱼。结果这些养殖户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虾蟹死亡现象。其中有一户青虾全部中毒死亡,河蟹也相继中毒死亡,损失惨重。因为五氯酚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药物。过去有些鱼种养殖户用它来清塘,一般用药后10~15分钟野杂鱼类就会中毒死亡。它的药效长达20多天。其实虾蟹池塘使用此药是很不科学的。无论用量的多少.虾蟹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中毒死亡。严…  相似文献   

12.
青虾学名日本沼虾,是一种较大的淡水虾。它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特点。鱼种池混养青虾,既不增加劳力、肥料和饲料,又能充分利用水体,有利于池塘的增产增收。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1清塘及施肥鱼种销售后,排干池水,清理过多淤泥,平整池底,曝晒。放养前1个月,每667m2用五氨酸钠1.5kg杀灭杂鱼及螺、蚌等。放养前10天,每667m2用生石灰75kg兑水土地泼洒消毒。清塘消毒2-3天后,向池中注水50-80cm,每667m2施畜禽类200-300kg,培育天然饵料。进排水口安装60目筛绢网,防止野杂鱼、敌害生物进入池中和虾苗逃逸。2设…  相似文献   

13.
喻雪均 《水产养殖》2010,31(11):40-40
<正>"倒藻"就是养殖水体中的藻类大量或全部死亡,导致水色骤然变清、变浊甚至于变红(硅藻)。在脊尾白虾养殖过程中,夏秋两季由于气温的突变或人为管理不当,养殖水体易发生"倒藻"现象。处理不当会导致塘虾的缺氧、发病和大量死亡,给养殖生产造成一定危害。笔者结合一例脊尾白虾养殖池塘"倒藻"案例,将处置办法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郭敏莉 《科学养鱼》1997,(11):17-17
成虾养殖的中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投饵、施肥、水质调控以及日常管理。一、饲料与投喂进人七月以后,随着虾个体增长、摄食量不断增加,饲料投喂一定要跟上,不能再依靠天然饵料生物。1.饲料罗氏沼虾的饲料主要有颗粒饲料、杂鱼、蚯蚓及其他动物碎肉等。养殖前期以颗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杂鱼虾等动物性饵料。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一般为35%~40%,随虾体增大不断降低。原料有鱼粉、饼类、添加剂和15%左右的面粉(作粘合剂),如自己加工饲料,可用鲜杂鱼代替鱼粉。八月份以后要加大动物性饵料比重。2.投喂日投喂三次,即6:00、16:00、2…  相似文献   

15.
唐建清 《水产养殖》2009,30(7):40-42
克氏原螯虾生存能力较强,能在一些常见鱼虾蟹等水产品种不能生存的水体中存活,所以,许多养殖户认为养殖克氏原螯虾不会有病害发生。其实从江苏这几年的养殖状况来看,克氏原螯虾养殖病害发生率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主养塘口,例如由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引起的细菌性急发感染,导致克氏原螯虾批量死亡。该病的发病率和发病面积逐年上升,已严重影响了克氏原螯虾的养殖产量和效益,亟需加强其预防控制工作。另外,导致养殖虾损失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敌害生物吃食。现就此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硇洲马尾藻人工育苗常见敌害生物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柽  杨彬  谢恩义 《水产养殖》2012,33(7):35-39
本文调查了硇洲马尾藻人工育苗期间的主要敌害生物,并初步探讨了不同物理方法和化学药剂对其敌害生物的清除效果,旨在为人工育苗栽培提供基础资料。调查发现硅藻、刚毛藻、石莼、浒苔等附生藻类对硇洲马尾藻生长影响较大,蓝子鱼、麦秆虫和藻钩虾的摄食是硇洲马尾藻幼苗海区培育的主要危害。苗帘用5%硫酸铵药浴5min可抑制刚毛藻的生长,以2%柠檬酸药浴5min、0.3%醋酸药浴3min、3%硝酸铵药浴5min等均可药杀石莼、浒苔等附生绿藻,用640mg/L敌百虫浸泡10min可杀灭藻钩虾。  相似文献   

17.
在单胞藻的培养中,常会发生敌害生物的污染,而导致培养失败。为防治污染,保证单胞藻培养的成功。现把敌害生物对单胞藻的危害及防治简介如下,以供生产者参考。1敌害生物对单胞藻的危害1.1直接吞食一些较大的敌害生物,如轮虫、游仆虫、尖鼻虫、变形虫、海生残沟虫等,直接吞食藻细胞。由于单胞藻生长繁殖较快,如果敌害生物的数量不多,吞食量不大,则影响并不显著。但当敌害生物大量繁殖后,吞食量也增大,则对藻类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轮虫的吞食量达到惊人的程度,在两三天内可以把藻细胞吃光,使藻液变清。1.2通过分泌有害物质对单胞藻起抑制和毒害作用一些较小的敌害生物,如小白虫、微孢子虫等通过其分泌的抗生物质对培养藻类产生毒害作用。当敌害生物分泌的抗生物质的量还较少时,培养藻类繁殖不快,生长不良。当敌害生物大量繁殖,抗生物质大量分泌后,即造成培养藻类下沉死亡,使培养失败。敌害生物分泌的抗生物质对培养藻类的毒性大小,依不同种类而异,有些种类毒性大,虽然还未在培养液中达到大量繁殖的程度,已能使培养藻类严重受害。但一般情况下,当敌害生物在培养液中达到较大数量后,才会造成严重后果。一种生物对藻类的危害作用,可能是一个方面的,也可能两个方面同时发...  相似文献   

18.
青泥苔是鱼池中常见的丝状绿藻的总称,包括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等。这些藻类适宜生长在浅水沟及池塘的浅水处。一旦遇到合适的生态条件即会大量繁殖,初期藻体颜色较深,为深绿色,呈丝状附于池底,以后渐变黄绿色悬于水中,衰老时如旧棉絮浮于水面。青泥苔在鱼虾池中的主要危害一是缠住幼虾、鱼苗,致其死亡;二是消耗水中的养料,使池水变瘦,影响天然饵料和鱼虾的生长;三是衰老死亡的藻体腐败,影响水质,破坏池水的生态平衡,造成缺氧和泛池;四是青泥苔漂浮于水面或附生在池底,易缠住饵料,影响鱼虾的正常摄食。2001年6月20…  相似文献   

19.
《淡水渔业》1973,(9):26-27
在孵化过程中,为了提高孵化率,首先要抓好水质关,这是各地一个共同的经验。不少单位由于对孵化水质注意不够,多次发生鱼苗大批死亡。孵化用水除要求含氧充足、酸碱度呈中性或弱碱性、无毒性物质等理化条件外,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生物敌害多,如剑水蚤、红虫(水蚤)、野杂鱼、虾等。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因素,保证孵化水质清新、无毒、无敌害,各地创造了不少的好经验、好办法,现综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河蟹育苗敌害生物的防治在河蟹幼体培育过程中,虽然严格要求清池和进水严密过滤,但仍不免会出现种种危害幼体的生物因子,并严重影响幼体的成活率,因此对于幼体生物敌害的防治,不能不引起重视。生物敌害主要有菱形海发藻、聚缩虫、水蜈蚣、华鳔蚤和摇纹幼虫等。一、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