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湖北省石首市水产局副局长、长吻鱼危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项目负责人刘建华向记者介绍,该市今年已经人工孵化长吻鱼危500万尾,其中大规格的有260万尾,名贵的笔架鱼肚已开始登上百姓餐桌。长吻鱼危是长江特有的名贵经济鱼种,为湖北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独产与九曲回肠的长江石首段。长吻鱼危肉嫩味美,其鳔特别肥厚,鲜嫩纯白,制成鱼肚状如笔架。“笔架鱼肚”在明洪武丁卯年间就被列为贡品,更在首届亚太地区博览会上评为金奖,是一道非常昂贵的高档家肴。由于长期过度捕捞,长吻鱼危天然产量急剧减少。石首段由20世纪50年代产4万多…  相似文献   

2.
自 1980年以来,以四川省水产研究所为首的一些国内科研单位先后开始了长吻■移养及养殖技术的研究,先后在长吻■移养驯化、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及鱼病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并在全国推广。但因本省比广东等南方沿海省区气温回升迟、积温低,人工繁殖一般在 5月下旬至 6月下旬进行,当年鱼种规格偏小,这给鱼种越冬和来年规格成鱼上市带来很多困难。同时,在长吻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为此,我们决定利用火电厂余热水,对长吻亲鱼进行冬季培育,提早繁殖,延长苗种培育时间,增大鱼…  相似文献   

3.
长吻是一种大型名贵淡水经济型鱼类,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在自然情况下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的部分江段以及各大支流中,经过人工驯化的种类可在湖泊、池塘中饲养。湖北省长吻良种场作为我省唯一的长吻科研基地,自1987年就开始从事长吻的人工繁殖、鱼苗驯化、苗种培育、池塘养殖以及鱼病防治方面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现将长吻人工繁殖及鱼苗、苗种培育方面的技术介绍如下:一、生殖习性该鱼自然状况下的性成熟年龄一般为4年,人工饲养情况下也有3年达到性成熟的。初次性成熟个体的怀卵量很少,一般情况下只有数千粒。…  相似文献   

4.
王林 《内陆水产》2005,30(8):35-35
5月26日,在国家级湖北长吻能良种场,笔者看到车流不断,人头攒动,来自北京、浙江、江西、武汉等地的客户将一箱箱长吻鲍鱼苗装上货运车运向全国各地进行喂养。据该场场长艾松华介绍,目前.这条“鱼”已在大半个中国“落户”,今年,该场生产的480万尾鱼苗已被抢购一空,仅鱼苗一项就可创利60万元,再加上成鱼及鱼肚的销售,每年创利均在10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96年对长吻在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成角养殖三个方向进行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1998年,人工繁殖鱼苗7000尾,调入夏花鱼种1万尾,培育10~15cm的鱼种1.01万尾,为我南开展长吻养殖提供了种苗和技术上的保证。现将苗种培育技术关键作一介绍。1.鱼苗培育 鱼苗阶段,鱼体娇嫩,在小型水泥池中培育,面积40m2即可,长吻喜荫、畏光,在池的一端应搭棚遮荫,同时培养其集群生活的习性,刚入池的小苗投喂小型水蚤及蛋黄,以后逐步吞食大型蚤类,鱼体达2cm左右时。可试喂水蚯蚓,诱其摄食,2.5cm以后,转为主食水蚯蚓,水蚯蚓是…  相似文献   

6.
<正>2006年-2012年"黄河鲇人工繁殖、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在陕西省草滩团头鲂良种场、合阳县洽川镇、黑池镇、马家庄乡进行试验示范。项目对鱼种进行主养和套养试验,对养殖结果对比分析,集成一套养殖技术,共推广养殖213.53hm2,生产大规格鱼种198 489kg,平均规格134g/尾,平均成活率76.2%,产值1 010.176万元。1设施材料1.1池塘陕西省草滩团头鲂良种场3#、4#池塘,面积  相似文献   

7.
长吻俗称鱼,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中,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淡水经济鱼类。长吻属温和的肉食性鱼类,肉质细嫩腴美,营养丰富,历来被视为鱼中珍品,特别是它那硕大厚实的鳔干制成的“鱼肚”,更是享誉海内外。扬中地处长江之中,采集天然野生长吻亲本较为方便,1998年已在扬中市水产技术研究所开始野生长吻人工繁殖试验,经过几年的研究,现已掌握了一套野生长吻人工繁殖的技术,年繁长吻夏花20万尾左右。野生长吻亲本由于其间亲缘关系较远,繁殖的后代生长快,抗病能力强,深受广大养殖单位的欢迎。一、亲鱼1.亲鱼的来…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2003年1月16日,湖北石首长吻鱼危良种场通过农业部专家组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基建竣工管理验收和水产良种场资格验收,以88.6分的优良成绩一足跨进国家级良种场序列,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长吻鱼危良种场。由中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张兴忠、湖北省水科所教授张幼敏等11人组成的国家级湖北长吻鱼危良种场专家验收组在考察基建与相关生产、试验设施、抽检种鱼、听取汇报,并就良种生产和保种等技术问题进行质疑后,经充分讨论形成的验收意见认为:自1999年湖北省水产局批复建立省级良种场以来,该场多方争取和筹措资金进行规划、设计、建设,…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淡水养殖良种场,于今年6~7月,曾先后两次进行黄颡鱼人工繁殖试验,均获成功,孵出鱼苗6,500尾,至9月上旬,体长已达5~6厘米。  相似文献   

10.
“中华淡水八珍”之一的“笔架鱼肚”,是用长江特有名贵经济鱼种———长吻鱼危的鳔精制而成的。由于长期过度捕捞,长吻鱼危一度濒临资源枯竭的境地。近年来,湖北省石首市努力探索长吻鱼危的人工繁殖技术,终于实现了规模化养殖。过去仅仅出入豪门的“笔架鱼肚”,如今有望进入寻常百姓的家门。用长江特有名贵鱼种———长吻鱼危的鳔精制而成“笔架鱼肚”,由于鳔质肥厚,鲜嫩纯白,在明朝初年就被列为皇家贡品,在首届亚太地区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笔架鱼肚”高蛋白、低脂肪,对心脏病和心血管病具有独特的预防疗效,市价每千克2000元以上。据了…  相似文献   

11.
淡水鲳夏季人工繁殖技术陈炎发,毕道生,舒建新,马丛普(湖北省蒲圻市水产局437300)(蒲沂市水产良种场)从1991年起,我市每年4月、10月春秋两季进行淡水地的人工繁殖,采用两针注射法,均获成功。根据蒲析市水产良种场养殖水面少,秋季繁殖的鱼苗无池培...  相似文献   

12.
《水利渔业》2007,27(2):111-111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水库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是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专题“水库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2002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基础上开展的一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该资金项目以水库规模化健康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积极整合“九五”期间这一项目成果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为了恢复和保护赤眼鳟资源,开发新的名优水产养殖品种,江苏省泰兴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与泰兴市水产珍品养殖场经过两年的试验研究,赤眼鳟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获得成功,共获苗25万尾,培育夏花9.24万尾,其中自留夏花5.5万尾,育成平均规格12厘米鱼种4.45万尾。2003年10月25日,泰州市科技局受江苏省科技厅委托,邀请有关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通过采取科学的水质调控技术和饵料投喂技术等措施,亲鱼的运输、驯养效果良好,池塘培育成活率高;通过创造性地运用浮盘与水泥池组合、淋水与充气增氧的孵化技术,赤眼鳟受精…  相似文献   

14.
长吻鱼危俗称鱼回鱼 ,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中 ,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淡水经济鱼类。长吻鱼危属温和的肉食性鱼类 ,肉质细嫩腴美 ,营养丰富 ,历来被视为鱼中珍品 ,特别是它那硕大厚实的鳔干制成的“鱼肚” ,更是享誉海内外。扬中地处长江之中 ,采集天然野生长吻鱼危亲本较为方便 ,1 998年已在扬中市水产技术研究所开始野生长吻鱼危人工繁殖试验 ,经过几年的研究 ,现已掌握了一套野生长吻鱼危人工繁殖的技术 ,年繁长吻鱼危夏花 2 0万尾左右。野生长吻鱼危亲本由于它们亲缘关系较远 ,繁殖的后代生长快 ,抗病能力强 ,深受广大养殖单位的欢迎。1亲鱼1 …  相似文献   

15.
长吻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名贵淡水鱼,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的部分江段。因其肉嫩味美,高蛋白、低脂肪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尤其是干制品的“肚”更是享誉海内外。由于长江天然长吻资源急剧衰减,1998年我站和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合作进行了长吻的人工繁殖试验,获得初步成功,育出鱼苗9800尾,通过水泥地、土地和网箱等多种形式的试养,在一龄长吻的养殖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些积累的经验和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长吻的鱼苗培育我们把长吻的幼苗养到寸片(3.3cm)这一阶段称为鱼苗培育阶段。因为在鱼苗阶段鱼体非常娇嫩,因此要求其养殖条件…  相似文献   

16.
江都市渌洋湖养殖场于2008-2010年承担了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异育银鲫"中科3号"引进与示范推广》项目,在项目完成的基础上,2011年4-5月,项目组又进行了异育银鲫"中科3号"规模化半人工繁殖试验.试验培育异育银鲫"中科3号"F2母本规格450 g/尾9 500尾,兴国红鲤父本600g/尾3 500尾,繁殖异育银鲫"中科3号"鱼苗19 500万尾.现将繁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长吻鮠蓄养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 Guenther)属鲶形目鮠科,广布长江流域。长吻鮠系名贵淡水经济鱼类,近年来其资源日趋下降。为了摸索长吻鮠在池塘条件下的人工养殖技术,我们于1980—1983年重复进行了长吻鮠的蓄养人工繁殖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在万安玻璃红鲤良种场进行池塘单养长吻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后,2001年扩大了养殖试验规模,面积增加到1.5公顷,总产达8723千克,平均单产387.69千克/667米2。现将生产技术情况总结如下。1池塘条件8口池塘均为土池,水深1.8米,总面积1.5公顷,水源条件好,水质无污染,放养前均用生石灰清塘消毒。2鱼种放养2000年11月6日从广东番禺引进长吻鱼种,按80∶20池塘主养模式,每667米2放长吻鱼种550~650尾,鲢鳙鱼100尾。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3饲养管理3.1饲料种类与质量长…  相似文献   

19.
鳜鱼是广受消费者青睐的淡水名贵鱼类,但近十几年来,在华南以外的地区,多数育种单位仍未解决鳜鱼苗种成活率偏低的难题,从而制约了商品鳜养殖的快速发展。池州市白沙湖渔场自90年代中期在安徽省率先突破鳜鱼人工繁殖难关以来,又经过连续数年的攻关,基本解决了内陆地区鳜鱼规模化育种的技术难题,夏片成活率由一般10%以下提高到40%以上,年产3.3厘米以上无病毒鳜鱼夏片100万尾以上,并成为全省首家鳜鱼良种场。现将该场在开展鳜鱼规模化人工繁育和提高夏片成活率方面的主要做法和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一、选择优质亲本,强…  相似文献   

20.
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属鲶形目、细科,原产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我国,并很快在中南省区大面积推广。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一渔场从2001年起,连年从四川引入斑点叉尾鮰夏花育种并养成食用鱼,至2004年以后,每年产出商品规格0.5.1.5k左右的斑点叉尾鮰食用鱼5万kg以上,初步形成了一套规模化高效养殖的生产技术,并于2005年承担了黑龙江省农业重点科技开发项目斑点又尾鮰的繁育养殖。2007年人工繁殖又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