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淡水无核珍珠手术新工艺和操作规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 1913年奥富德斯和濑辰平、西川藤吉等研究成功采用贝类外套膜上皮组织,移植到育珠贝体内以培育珍珠的方法,至今一直是人工培育珍珠的基本手术工艺。近 100年来,通过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使今天的珍珠有了大规模生产的可能,并且新的工艺、新的技术不断出现,从而推进全世界育珠业继续向前发展。  经多年努力,我们将撕膜法工艺和系统化消毒技术科学结合,形成了一套新的手术操作工艺、流程,以及手术操作质量管理措施,通过对手术操作工的培训和养殖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及其管理措施,不仅使“大、光、圆、艳”的优质珠比率…  相似文献   

2.
周淼 《科学养鱼》2005,(11):26-27
本人结合多年渔技推广工作实践,总结了淡水无核珍珠接种经验,现就直接影响珍珠质量的关键因素——撕膜法珍珠手术操作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汪明付 《内陆水产》2001,26(8):27-27
珍珠为中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具有安神定惊,清热溢阴,明目解毒,美容护肤,补脑益智,延年益寿等功效。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捕珍珠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人工养殖珍珠的国家。我国的淡水无核珍珠产量已雄居世界之首,占世界总产量 38%以上。但是,随着珍珠养殖的火爆登场,产量大幅提高,珍珠的质量提高却成了广大养殖户的难题。笔者现就直接影响珍珠质量的最关键因素—珍珠手术操作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手术前的准备 1.1工具材料准备 手术工具包括制片工具 (平头镊子 2把、解剖剪 1把,解剖刀 1把,保险刀片 1把 ),玻璃片若干、海棉若…  相似文献   

5.
袁方 《科学养鱼》2004,(8):16-17
一、手术前的准备。一般水温在10-30℃都可以做育珠手术操作。手术蚌在进行手术前需要进行一段时间暂养,特别是底养的幼蚌,必须在手术前吊养1个月。吊养可增加手术蚌边缘膜的肥度,如蚌的腹缘重新生长边壳,喷水有力,反应灵敏,蚌体相对较重,说明复壮良好,暂养可以结束。  相似文献   

6.
论育珠手术作业与淡水无核珍珠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根芳  方爱萍 《内陆水产》2002,27(12):18-20
在大陆,规模化人工育珠生产已有30年历史。由于生产的迅猛发展,国内淡水珍珠产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在数量上已大大地满足了国内外市场对珍珠的需求,从而对珍珠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虽然人工育珠手术工艺的理论基础尚无新的突破,但是在操作技术上仍有许多革新。育珠蚌养殖期限从3~4年,已经延长到了7~8年。大颗粒、光亮圆润的优质珍珠越来越多,使得工艺珠的等级标准也有所提高。珍珠生产不再是生产多少买多少、以量取胜的年代,优质高产和降低死亡率成了生产的关键。本文就珍珠质量相关的育珠手术操作技术问题谈一看法…  相似文献   

7.
育珠手术操作是超大型珍珠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细胞小片的大小是影响珍珠径粒大小的主要因子:而影响珍珠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手术操作的工艺、技能和熟练程度、环境条件、消毒和滴片技术措旅。以及作业人员生理、心理因素等。因此。很有必要制订相关手术操作规程和考核的具体办法来指导生产。为此。  相似文献   

8.
无核珍珠培育的手术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福林  向建国 《河北渔业》2005,(3):27-27,33
人工培育珍珠可分为无核、有核、象形、异形、彩色珍珠和夜明珠的培育。育珠手术技术是人工培育的关键,技术水平不过关,会严重影响育珠产量和质量,甚至造成育珠生产失败,出现全盘皆输的结局。为杜绝此类情况发生,更好地为养殖户服务,本文详述无核珍珠培育的手术操作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9.
淡水珍珠手术操作规程与考核指标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珍珠质量和珠蚌成活率是育珠生产的关键。育珠手术工艺的创新、养殖和防病技术的提高 ,将是珍珠生产和市场竞争的要点。手术作业关系到珍珠质量优劣 ,而手术操作规程的制订和量化考核则是质量管理的必要措施。将手术操作规范化并加以量化考核 ,使质量管理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易操作性是我们多年来追求的目标。本文试图将有关的实践经验予以总结 ,旨在与同行共勉。1 手术作业环节质量管理的意义和内容1 1 手术作业环节质量管理的意义育珠手术操作是整个育珠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商品珍珠优质率高低 ,特别是圆珠率高低与手术作业有很大关…  相似文献   

10.
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淡水无核珍珠养殖技术所总结的经验,现将淡水无核珍珠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养殖场选址及设施条件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好、水位稳定、天然饵料生物丰富、无污染的地段。我国淡水珍珠的养殖大部分采用封闭式池塘模式进行,因此水源充足且无重大污染源是关键。设施条件主要有蓄水池、育苗室、养殖池和亲蚌育肥池。蓄水池地势应显著高于育苗池,利用地势落  相似文献   

11.
张根芳 《科学养鱼》2004,(11):10-11
流程 选好育珠蚌并在蚌壳上刻划出日期和操作工的编码。  相似文献   

12.
分析研究珍珠质量的制片、植片手术工艺 ,消毒防疫以及劳动管理等因素 ,探索在手术作业环节中如何提高淡水无核珍珠质量。  相似文献   

13.
淡水无核珍珠手术新工艺及操作规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1913年奥富德斯和濑辰平、西川藤吉等研究成功采用贝类外套膜上皮组织、移植到育珠贝体内以培育珍珠的方法,至今一直是人工培育珍珠的基本手术工艺。近100年来,通过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使今天的珍珠有了大规模生产的可能,而新的工艺、新的技术不断出现,从而推进全世界育珠业继续向前发展。 中国是世界珍珠生产大国,近几年大陆淡水育珠业又掀起了生产执潮。由于生产的快速发展,影响珍珠质量的诸多问题也随之产生,其中手术操作技术人员紧缺,技术水平低下及管理不善等。目前,国内手术操作普遍存在未经正规培训,操作技…  相似文献   

14.
潘炳炎  文仲芬 《淡水渔业》2000,30(12):30-32
通过推广"改进接蚌技术、提高珍珠质量"的活动,我们所创立的新技术已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法育成的珍珠光洁度、圆度和产量明显比其他方法好,给珍珠业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5.
<正> 目前,在珍珠市场上,占有较大比例的淡水无核珍珠因其规格小,圆整度差,在竞争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成圓率高,规格大的淡水有核珍珠,又因产量低,成本高而且与海水有核珠争核源等因素,使它的批量生产受到限制。本着充分利用现有的育珠生产资源,就地提高淡水无核珍珠的圆珠率,自1980年起,我们在县水产养殖场进行了无核珍珠促圆技术的研究,获平均单位蚌产珠30—40粒,珠重4—8克,其中粒径5mm以上占40.0%,2.6—5mm占28.5%,圓珠率达68.2%,比一般方式接种生产的无核珍珠,成圆率高二倍多,产量和产值都有明显的提高,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营口市大洼县唐家农场畜牧场育珠队去年秋开蚌取珠时发现一颗大珍珠。珠重一点三克,椭园形、长径一点一厘米,短径零点八厘米。表面光滑细腻,全身呈银白色,光泽美丽、晶莹耀眼。现已经外贸部门鉴定为一等珠。东北地区一般的淡水无核珍珠粒重约零点一克,象这样大的在东北尚末见报到,在南方也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7.
中日淡水珍珠养殖技术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金和 《科学养鱼》2000,(11):40-40
我国珍珠养殖业,淡水珍珠多于海水珍珠。自 70年代初开始形成第一次养殖高潮后,经历四次大的高、低潮的波动,于 1998年末又形成了第五次高潮,至今全国生产创新高、养殖单位过万家、年总产量达数百吨,远远超过称雄世界珍珠舞台的日本。但据日本水产厅珍珠年鉴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珍珠产量、出口数量虽然超过日本,但销售总额却低于日本,即珍珠质量较差,为此日本珍珠商评价,中国珍珠养殖技术水平落后日本 20年。   根据作者赴日对日本珍珠养殖技术的专项考察情况,在中日合资珍珠养殖企业工作时的技术交流和对养殖情况观察,结合我…  相似文献   

18.
卞伟 《内陆水产》2001,26(11):19-20
1手术季节选择及育珠蚌年龄要求一般选择在上半年的3~6月,下半年的10月至12月。插蚌水温要求在10~30℃,最低不低于5℃,最高不高于35℃。最佳插蚌时间是每年的4~5月,10~11月;最佳插蚌水温是18~26℃。现在对插蚌的要求较高,一般要求1周龄内的蚌。当年繁殖培育的蚌,插后养殖效果最好,即当年9~12月(1-龄蚌)、第2年上半年3~6月(1龄蚌)插的蚌,养殖效果还可以;第2年7月以后的蚌(1+龄蚌),一般不主张插,就是插了,养殖的效果也较差。插蚌的个体要求在7~10厘米范围。2插蚌前的准…  相似文献   

19.
张元培 《内陆水产》1993,(10):25-27
1、取片部位 制备细胞小片的取片部位限定为外套痕以外的边缘膜。即从前闭壳肌起一直到后闭壳肌背部的边缘壳翼膜。  相似文献   

20.
张元培 《内陆水产》2004,29(7):15-16
1.1淡水有核珍珠养殖周期 圆球形有核珍珠的育珠周期根据插植珍珠核大小而定。5-6mm珠核,养殖1年即可采珠;7-8mm珠核,养殖1.5-2.0年采收,珍珠皮层厚可达0.8mm以上;9~10mm珠核一般要养殖2~3年。珍珠皮层可达1.0—1.5mm。珠核越大.珍珠皮层要求越厚,养殖周期越长。总体来说.珍珠皮层厚的有核珍珠,质量佳,价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