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轮回选择方法对玉米群体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籽实产量主要目标,对沈综(长穗)C1群进行了半姊妹家系和全姊妹家系轮回选择。通过对诸群体的产量比较试验,分析和比较两种轮回选择方法对产量和其它性状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轮回选择的效果是显著的,选择后的全姊妹群体(FC2)小区平均产量比C0群体增产16.79%,达1%显著水平,半姊妹群体(HC2)比C0群体增产13.59%,达5%显著水平。产量实际遗传增益,FC2,HC2分别为10.  相似文献   

2.
应用半姊妹轮回选择和全姊妹轮回选择两种方案对玉米沈综(旅)C_1群体进行改良,根据调查、考种结果对各群体产量及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对群体的改良是有效的,半姊妹、全姊妹改良群体分别比沈综C_0群体产量提高28.7%和23.7%,达到极显著(0.01)和显著(0.05)差异水平,HC_2、FC_2两群体间产量差异没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半姊妹改良方案较全姊妹改良方案的实际遗传增益大,二者分别是11.72%和7.37%,其预期遗传增益分别为3.42%和4.27%。相关、通径分析表明,不同群体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有差异,其贡献大小也不尽相同,两种轮回选择方法,尤其是半姊妹轮回选择导致群体的遗传变异更趋狭窄。  相似文献   

3.
利用显性雄性不育特性,通过混合选择法获得了3个连续的轮回选择基础群体(Co、C1和C2)。对选自上述基础群体S1家系的产量和菌核病发病率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来自Co、C1和C2各轮S1家系群的平均产量水平分别为对照中油821的85.9%、77.4%和94.5%,但各S1家系群的变异幅度较大,并均有超过对照的家系。菌核病发病率的表现与产量表现相似。S1家系选株衍生选系的平均产量水平与世代数相同的杂交后代选系相当,但前者的变异幅度远大于后者,且有超过对照的选系出现,而后者却没有。来自C0和C1的2个S1家系群单株产量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5%和7.5%。经过连续2次产量鉴定所得C0群体后代选系的产量比来自同一群体但未作产量鉴定的选系要高8.4%,比杂交后代选系高16.0%。  相似文献   

4.
大豆产量轮回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产量进行两轮S1家系统的轮回选择,结果表明:大豆产量从C0的1378.0kg/hm^2增加到C2的1628.8kg/hm^2,平均每轮增收9.13%。  相似文献   

5.
 应用全姊妹轮回选择和S#-1家系轮回选择两种方案对基础群体M#-4进行了改良;对基础群体M#-5只进行了全姊妹轮回选择的改良。结果表明:对同一群体用两种方案进行改良皆有显著效果。从遗传进展比较,全姊妹轮回选择方案所取得的产量遗传进展较大,但二方案未有显著差异,其它大部分农艺性状也以全姊妹方案的遗传进展较大。从群体变异程度变化的比较,S#-1家系方案要优于全姊妹方案。不同群体采用同一种轮回选择方案,表现出变异程度大的群体,选择的遗传进展也大。多元方差分析表明,改良群体和基础群体间在产量平均数向量上皆有显著差异,全姊妹方案使群体的多元方差变小,S#-1家系方案则使群体多元方差增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的有关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的影响有差别,同时其作用程度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根据单穗结实率的高低,将籼型两用系1103S春繁群体内的穗子分为3类:A类穗结实率<100%,B类穗结实率>101%,但<300%,C类穗结率>301%。A类穗比例大小与群体平均结实率及春繁产量高低呈极显著负相关;而C类穗比例大小与后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泸州,将1103S温度敏感期安排在5月中下旬,是提高C类穗比例的关键。在此基础上采取增大种植密度,始穗期喷施30g/hm2GA3等措施,能显著增加春繁产量。  相似文献   

7.
以显性核不育基因Ms为异交媒介,用75个具有期望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甘蓝型油菜育种材料,配制了含有12种细胞质类型的杂交组合,将这些组合在隔离条件下随机交配2次,合成了供轮回选择用的基础群体。随机交配群体各代有约40%的不育株。群体内稳定的低芥酸基因型频率表明,各代个体间随机交配是充分的。基础群体的可育、不育亚群体间单株种子重和品质性状存在差异。首轮对品质性状的选择进展明显。S1家系评价表明,C0群体  相似文献   

8.
嫁接,密度,整枝方式对茄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因素二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嫁接(A)、密度(B)、整枝方式(C)对茄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B、C三因素对产量影响均达极显著,其中A1极显著优于A2,B2极显著成于B1、C2极显著优于C1,最优的处理组合为A1B2C2。嫁接后的抗病效果是影响产量的主导因素,密度和整枝是保持群体处于较佳状态,使嫁接效果充分发挥的重要调节因素。在生长期较短的情况下,嫁接茄子需配合适当地密植,使其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9.
玉米轮选系产量配合力和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东农群体—1的第一轮选出的自交系和组成该群体的较好原始亲本的产量配合力和抗大斑病能力.结果表明,轮选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抗大斑病能力均优于较好原始亲本,且差异达到0.05的显著水平.也证明了用轮回选择法提高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抗病能力很有效。  相似文献   

10.
雷竹笋用林二季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雷竹笋用林进行田间试验,经过两年的重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地竹笋产量比对照地增加5936.0kg/hm2,平均增长296.91%;纯收入平均比对照地增加7.7432万元/hm2,平均增长399.78%.春笋冬出,平均出笋期比对照提早25天,最早的小区比对照提早55天.早出笋产量最高的占总产量的87.71%.投入产出比最高的达1:12以上.覆盖物种类(A)对产量.产值差异性显著;覆盖厚度(C)对产值差异性显著,对产量差异不显著;覆盖时间和施肥种类(D)对产量、产值差异性均不显著.综合田间试验的产量、产值及经济效益.选择出最优方案为A2B1C1D1或A1B1C1D1  相似文献   

11.
XCCNAU-92生产黄原胶的发酵培养基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27(313)正交试验研究XCCNAU-92生产黄原胶的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碳源和氮源显著影响黄原胶发酵液的粘度,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黄原胶产量及发酵液粘度的影响皆显著;黄原胶生产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g/L)为:玉米淀粉60.0,氮源X1.0,CaCO33.0,MgSO4·7H2O0.5,K2HPO4·3H2O1.0(0.0)。30℃,150rpm条件下发酵72h,工业级黄原胶产量达40.84g/kg,发酵液粘度86000cp,丙酮酸含量4.1%,碳源转化率达68.1%。  相似文献   

12.
经1995 ̄1997年度对日光温室黄瓜采用人工增施CO2试验,温室内CO2浓度达到0.8‰ ̄1.0‰,叶片光合作用强度提高,叶片数和瓜码数分别增加9%、46.6%,根系鲜重提高8.2%,产量达13.86万kg/hm^2,产值23.25万元/hm^2,投产比为1:10.3。  相似文献   

13.
豫综5号玉米群体产量性状轮回选择改良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半姊妹和相互半姊妹轮回选择改良的豫综5号5个轮次群体为材料,通过2点产量比较试验,对豫综5号群体产量及穗部性状的改良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改良轮次的增加,豫综5号群体的单株产量逐轮提高,平均每轮提高6.36%,其中,半姊妹轮回选择改良的3轮群体平均每轮提高6.30%,相互半姊妹轮回选择的改良群体提高5.51%,群体产量的变异系数从15.4%下降到12.8%,基本符合选择预期效果,群体内仍有较丰富的变异,说明2种选择方法对群体单株产量的改良是有效的.对改良群体穗部性状的比较发现,穗长和行粒数分别提高5.27%和9.96%.说明穗长和行粒数的改良效果明显,它们的提高是群体单株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还对相互轮回选择的方法和豫综5号群体改良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 BC1和 F2设计不同资源群体规模、性状遗传力、QTL效应 (QTL方差占加性遗传方差的比例)和标记 -QTL间图距下单标记分析对 QTL的检测效率。结果表明:当资源群体的规模较大,目标性状的遗传力较高,QTL效应较大,所检测的标记距离 QTL的距离较近时,无论是 BC1设计还是 F2设计,都可获得较高的 QTL检测效率。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F2设计对 QTL的检出率明显高于 BC1设计。  相似文献   

15.
1996~2008年,选用五个中国绿豆品种,五个泰国绿豆品种,构建九个轮回选择群体。2009~2010年,在中国南京,比较上述群体籽粒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轮回选择对提高绿豆籽粒产量具有显著效果,遗传增益最大的群体增产9.59%。对于以籽粒产量为主要选择目标的轮回选择来说,只需选择两个轮次,第三轮开始遗传增益会逐步下降。穿梭育种获得的轮回选择群体(K群体)平均产量比未穿梭群体(N群体)高7.26%,说明穿梭育种对提高绿豆籽粒产量具有显著效果。将同一轮次的K群体和N群体进行比较,在轮回选择第一轮次(C1)、第二轮次(C2)、第三轮次(C3)和第四轮次(C4)四个轮次中,前者分别比后者增益4.07%、8.76%、8.53%和7.98%,说明穿梭育种产量遗传增益的稳定性。N群体内变异系数明显大于K群体,表明在N群体中继续选择,获得优良家系的几率高于K群体。  相似文献   

16.
 为创造优良杂交种的亲本和优良杂交种,以湘杂棉2号、皖杂40、中棉所28等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组合的亲本为材料创建产量优势相关基因累加的轮回选择群体,并经过了两轮选择。结果表明,在单株水平和组合水平上,相同性状的表现完全一致,两试验点各群体的表现也完全一致。各群体间纵向(同一亲本来源的不同级群体)比较,从平均数看,两轮选择使得包括皮棉产量、籽棉产量和结铃数等性状群体间表现显著提高;从变异度看,所考察的性状在各群体中,总体上未因轮回选择而使遗传变异系数下降太快,遗传方差差异不显著。对本实验室筛选出的4个产量性状SSR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的结果表明,用S1495210(与一衣分QTL紧密连锁)、S167255(与一衣分QTL连锁)、S3994100(与一籽指性状QTL连锁)和S3452180(与皮棉产量和衣分2个产量性状QTL关联)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效果显著。同时应用2个标记进行衣分辅助选择时,比单用其中一个标记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产量损失估计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不同菌源梯度人工接种的方法,在田间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流行动态不同的18个发病小区,分析各期病情指数与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对玉米面粒重、单穗重和产量都有显著影响,产量损失率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产量损失率最高可达38.24%,而病情指数对穗数没有直接影响。利用电子计算机SPSS统计分析软件构建了两个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产量损失估计模型:(1)关键期病情模型(CPM),L=2.8219+0.7402x1(R=0.8799,SD=5.2149,N=18)。(2)多期病情模型(MPM):L=1.073+0.426x1+0.170x2(R=0.892,SD=5.2898,N=18)。式中:L为玉米产量损失率;x1为授粉期病情指数;x2为灌浆后期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小麦产量的轮回选择效果及其对遗传变异的影响。试验进行了三个周期。结果表明,对小麦产量进行轮回选择可以获得进展。效率以首轮为高,可达20%左右;以后两轮均未超过5%。经F_2代选择的F_3株系作为初始周期,效果较以F_2代混合群体的好。经三轮选择后没有明显改变群体的遗传变异,其估值均在20%左右。三轮选择群体的遗传实现率基本接近,估值平均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19.
小麦抗赤霉病性状的轮回育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抗赤霉病基因库进行四轮抗赤霉病性状表型轮回选择,显著降低了基因库群体的平均单穗发病率,病小穗数和病情指数。C4群体中不育株和可育株的穗发病率,病小穗数和病情指数分别比C0群体下降6.87%和5.99%、23.21%和23.25%、5.04%和1.45%。基因库群体中抗病类型属于R ̄MR的植株频率逐轮递增。随着轮选世代的递增,不同周期的可育株衍生集团系S3和S4的平均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相应下降,抗与  相似文献   

20.
大白菜亲本轮回选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轮回选择的方法对大白菜品种--013的两个亲本和中熟四号的两个亲本进行改良,得到了两组轮回选择后的自交系群体。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轮回选择后的自交系比原自交系一般配合力有明显的提高,而特殊配合力提高不明显,用改良后的自交系亲本重新配成原杂交品种,获得显著增产。轮回选择后的013比原013产量提高9.89%;轮回选择后的中熟四号比原中熟四号产量提高11.27%;试验初步探明了大白菜亲本通过轮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