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传入我国已多年,曾给我国的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禽病工作者的努力下,IBD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本病的防治在品种和地区间不平衡,蛋鸡做得好些,肉鸡差些;有的地区疫情稳定,有的地区疫情仍在流行。我市某些地区和某些鸡种中就时有本病发生。为了弄清发生的原因,了解本病防治的现状,笔者深入该区进行了调查,在剖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调查对象和方法随机选取30个农户作为调查对象,其中蛋鸡饲养户和肉鸡饲养户各15个。采取“问、听、看、剖、记”五字法,详细了解各户的年饲养量、饲养批次、免疫情…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曲传染病,世界上主要养禽地区几乎都有发生。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JBDV)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鸡场仪通过消毒和隔离来控制本病是不行的,免疫接种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手段。我国自推广使用 IBD 疫苗以来,IBD 造成的损失已大大减少,但近来一些鸡场,使用疫苗后仍有不同程度发病,有的鸡场甚至失败。导致 IBD 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多,现将查找到的有关免疫鸡群发生 IBD 的原因与防制的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双股RNA病毒科的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诊上以法氏囊水肿、充血出血、黄色化、继而迅速萎缩,肾脏损害以及免疫抑制为特征。IBD于1957年首次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Gumboro)地区的肉鸡群中(故此被称为甘布罗病),1962年Cosgrove对本病作了详细报道。目前本病已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周蛟等1980年首次在国内分离到IBDV。本病从1989年起在我国广为流行,至今尚未停息,造成巨大损失。 经过几年对IBD的防治实践,人们认识到加强对种鸡群的免疫,使其子代具有高而均匀的母源抗体,是控制本病早期发生的有效措施。在我国,所有开产的种鸡群均已多次使用IBD疫苗进行免疫,不言而喻,弱毒疫苗中的低毒力株对其子代雏鸡已不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法氏囊病(简称IBD)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雏鸡法氏囊,破坏体液免疫,降低疫苗使用效应,增强对某些疫病的易感性,从而给养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近些年来,IBD从国外传入我国并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关于IBD对免疫和其它疫病的影响,国内外均做了大量实验室工作并有报导。但截至目前,有关生产中IBD对鸡新城疫等传染病影响的现地调查研究尚未见报导。为有助于进一步了解IBD及其在养鸡生产中的危害,现将我省××县种禽场有关疫情的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990年,我市不少地方的雏鸡及青年鸡普遍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来势迅猛是史无前例的,给养鸡业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迅速控制疫情,我们及时自制了抗IBD 血清进行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调查1.发病范围全市26个乡(镇)有24个发生本病,占92.3%,抽检血样IBD 血清阳性率为83.4%。  相似文献   

6.
鸡甘保罗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IBD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疫病,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短、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1]。本病的主要危害是使免疫失败而继发鸡新城疫等多种疫病,死淘率增加,对养鸡业危害极大。目前对本病多采取疫苗免疫预防,加强管理,严格消毒,应用抗病毒药和抗菌药物等综合措施进行防制。近年来,广泛使用中草药制剂防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效果令人满意。 1 中药防治IBD的作用机制 使用中药防制IBD主要通过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利用中药所含的某些特殊成分诱导内源性干扰等产生,提高鸡只整体抗病能力,干扰和控制病毒在宿主细胞的增殖而使病毒致病力减弱或不能致病,以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毒抗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已出现几个不同的血清亚型,因此目前亦已使用的 IBD 疫苗不能有效地控制某些地区的 IBD 暴发和流行。美国 Select 公司最近研制生产了一种 IBD 广谱疫苗,代号 SVS510,这种疫苗由几个选择的 IBD 疫苗病毒  相似文献   

8.
布氏杆菌病(即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母牛除流产外,其他症状常不明显。羊感染后,以母羊发生流产和公羊发生睾丸炎为特征。迄今为止该病只有少数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本病的流行。我国通过免疫接种和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已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侵害雏鸡和幼鸡的体液免疫中枢--法氏囊(腔上囊)为主要特征。本病发生突然,患鸡高度沉郁,食欲大减,缩颈,间歇性腹泻,排白色粘稠稀便,恢复期排绿色粪便。鸡群感染多呈一过性。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免疫接种以提高鸡只特异性抵抗力是防治IBD的最重要的方法。但是近年来,IBD的流行出现了新特点,变异毒株的不断出现,使亚临床IBD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目前使用的IBD疫苗已不能有效地控制IBD的流行,甚至出现接种后不久发病的现象,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腔上囊病(IBD)即鸡法氏囊病,是幼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侵害鸡腔上囊,致使腔上囊明显肿胀、坏死和萎缩。IBD目前在世界各国养鸡地区均有发生,我国也不例外,北京、华南、华东、内蒙古等地早有报道,并分离出病毒。有的鸡群死亡较多,有的鸡群使用疫苗进行预防,但却无效,也有疫苗使个别鸡群病情加重,经采用鸡法氏囊制剂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且对生产威胁极大的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最早1957年发生在美国特拉华州的甘保罗地区,所以又称之为鸡甘罗病。本病已遍布全世界许多养鸡发达国家和地区,造成相当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于1979年起先后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陆续有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已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本病被OIE列为B类传染病,为我国进境二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荷斯坦奶牛副结核病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副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尤其是集约化的奶牛场更易感染。本病各国均有发生,已被认为是世界性牛病之一。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流行相当严重,有的地区或牛群的病牛检出率为11%-24%,个别的甚至高达75%,给养牛业造成巨大损失。现将黑龙江省牡丹江垦区八五一一农场某队中国荷斯坦奶牛发生的副结核病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尸体剖检、诊断和防治等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BD)为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幼龄鸡,其病原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IBDV).1957年,首先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地区肉鸡群中发生,故又称甘布罗病,现已流行于美国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我国自]979年在广州、北京首先发现该病后,已逐渐传遍全国各地.虽然本病直接死亡率并不很高,但其更严重的危害是产生免疫抑制,影响对其他传染病的免疫效果和使鸡体抗病力降低,导致各种传染病和并发症发病死亡率剧增.近年来,本病仍呈不断扩大之势,且出现变异株、超强毒株等新情况,已成为国内外广大禽病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从1988年开始,鸡甘保罗病(传染性囊病、IBD)在我国广泛流行,1989~1990年我省少数鸡场发生该病。1991年几乎所有的鸡场都未能幸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广大养鸡人员和兽医工作者为防治本病做了大量的探索。本文结合我们的工作体会,着重就此病及其混合感染和防治措施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毒抗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已出现几个不同的血清亚型,因此目前亦已使用的IBD疫苗不能有效地控制某些地区的IBD爆发和流行。美国Select公司最近研制生产了一种IBD广谱疫苗,代号SVS510,这种疫苗由几个选择的IBD疫苗病毒组成,对标准的IBD毒株和现有的大多数IBD变异株能提供最大可能的保护。野外试验,7日龄鸡使用安全,并能克服母源抗体干扰,对鸡  相似文献   

17.
中草药对人工感染雏鸡大肠杆菌病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原发或继发性传染病,可引起不同品种和不同日龄的鸡只感染发病,以败血症、肝周炎、气囊炎和心包炎为主要特征。该病主要侵害雏鸡,且常与某些疾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IB)、慢呼(CRD)并发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新城疫(ND)、法氏囊病(IBD)的流行过程中,病死淘汰率较高,对养鸡业危害严重。因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很多,菌苗的免疫效果尚不理想,故药物防治仍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手段。目前治疗大肠杆菌病的药物很多,但有些因长时间应用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我国在中药防治鸡细菌病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具有安全有效、无残留等优点。养鸡乐是选用具有抗菌活性的多味中药组成的散剂,本试验的目的在于验证其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布氏杆菌病(即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母牛除流产外,其他症状常不明显.羊感染后,以母羊发生流产和公羊发生睾丸炎为特征.迄今为止该病只有少数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本病的流行.我国通过免疫接种和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已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名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博罗地区(Gumboro)的肉鸡群首次报道本病的发生,因此,又称此病为甘博罗病。1962年Cosgrove 对此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IBD 是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为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破坏法氏囊中 B-淋巴细胞的形成,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近年来,超强毒株和变异株的不断出现,(可见本刊1991.6:51—编注),又加重了本病的危害性,迫使人们对本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已在诸如病毒的分子生物学、诊断及防制等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以下简称 IBD),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雏鸡和育成鸡,其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淋巴组织、法氏囊为病毒攻击的主要器官。该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我国许多养鸡地区都有发生。近年来,我省有些养鸡场及专业户也有本病发生,造成了很大损失。我们在1990—1992年用多种方法诊断出 IBD26起,现将诊断结果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