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PB6活性菌株是从健康鸡肠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它能通过分泌多种细菌素来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从而避免鸡坏死性肠炎的爆发。本文通过试验证明,PB6活性菌株能分泌多种细菌素,可以直接杀灭产气荚膜梭菌、弧形杆菌和肺炎链球菌。此外,PB6活性菌株经蒸汽处理180 s后仍能存活,一些常用的酸、抗菌素、抗球虫药物对PB6活性菌株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PB6活性菌株的出现为人们解决由梭菌引起的坏死肠炎提供了另外的一种选择。然而,肉鸡生产上常见的肠道球虫病及沙门氏菌感染迫使人们在饲料中添加部分抗菌素,因此PB6活性菌株与抗菌素是否兼容就显得极其重要。试验表明,PB6活性菌株所富含的枯草芽孢与阿维菌素、黄霉素、杆菌肽、马杜拉霉素、赛杜霉素、莫能菌素、盐霉素、甲基盐霉素等多种抗菌素具有很好的兼容性。阿维菌素、黄霉素、杆菌肽、马杜拉霉素、赛杜霉素、莫能菌素对PB6活性菌株的MIC值分别是200、>250、800、>500、>500 mg/kg和>1 200 mg/kg(按100%有效成分计),盐霉素和甲基盐霉素对PB6活性菌株的MIC值为50 mg/kg(按100%有效成分计)。  相似文献   

3.
试验为验证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PB6菌株的抑菌谱,采用管碟法将PB6对产气荚膜梭菌、鼠伤寒沙门菌和大肠杆菌等9种病原菌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B6菌株的培养液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对同为革兰阳性菌的产气荚膜梭菌抑菌效果尤为明显,对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肠道致病菌亦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另外,PB6菌株对引起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鸭疫里氏杆菌和引起海洋水产动物疾病的弧菌也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4.
克洛生誖中所富含的PB6活性菌株是一种从健康鸡肠道中分离出来的枯草芽孢杆菌,它能通过分泌多种细菌素来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其抑菌能力与市面上常见的其它6种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及恩拉霉素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克洛生对产气荚膜梭菌抑菌圈的直径均显著大于其它微生态制剂及恩拉霉素。  相似文献   

5.
给22~42日龄罗斯肉鸡饲喂含PB6活性菌株的玉米-豆粕型日粮,其饲料转化率(FCR)较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与试验1组(杆菌肽锌组)相比,有改善FCR及采食量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PB6活性菌株试验组的肉鸡肠道内梭菌数量较试验1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要低1~2 log10 cfu。在免疫应答方面,PB6活性菌株试验组肉鸡的法氏囊相对重量显著提高(P<0.05),异嗜白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吞噬作用显著增强,同时显著降低了回肠内大肠杆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评估了枯草芽孢杆菌PB6替代恩拉霉素对肉鸡产气荚膜梭菌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与肉鸡日粮中添加恩拉霉素相比,枯草芽孢杆菌PB6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提高成活率;枯草芽孢杆菌PB6可显著减轻肉鸡产气荚膜梭菌的感染程度。由此可见,枯草芽孢杆菌PB6可完全替代肉鸡日粮中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克洛生誖所富含的PB6活性菌株是从健康鸡肠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它能通过分泌多种细菌素来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其抑菌能力与市面上常见的其他6种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及恩拉霉素相比,克洛生誖组对各型产气荚膜梭菌抑菌圈的直径均显著大于各益生菌组。与恩拉霉素(4%)相比,克洛生誖100 g/t添加量与250 g/t恩拉霉素(4%)抑制效果相当,而克洛生誖200 g/t添加量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效果甚至优于与500 g/t恩拉霉素(4%)。  相似文献   

8.
<正>从健康鸡的肠道中分离出来的枯草芽孢杆菌PB6菌株是一种兼性厌氧菌,在目前已知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中增殖速度最快。通过分泌细菌素,有效地杀灭梭菌及弧菌,同时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9.
为测定PB6活性菌株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本试验设计3种日粮,分别为无抗生素基础日粮、含抗生素日粮及PB6活性菌株替代抗生素日粮。选取900只1日龄的黄羽肉鸡,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分别饲喂上述3种日粮。结果表明,在黄羽肉鸡1~48日龄阶段使用PB6活性菌株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无不良影响,在21~35日龄阶段使用PB6活性菌株效果最佳。使用PB6活性菌株的黄羽肉鸡肠道乳酸杆菌在35日龄的含量显著高于21日龄(P<0.01),大肠杆菌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魏氏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虽然发病率低,但是死亡率高。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杆菌,且可与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使死亡率进一步提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季等气候变化较大时该病的发病率较高,给畜牧生产造成极大损失。产气荚膜梭菌主要通过分泌外毒素、酶类对机体产生致病性。根据分泌的致死性毒素类型可将产气荚膜梭菌分为A、B、C、D、E 5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的菌株可对机体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笔者主要介绍了产气荚膜梭菌的血清型分型、危害及其防治措施,以期为魏氏梭菌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几种商用益生芽孢的菌株特性,为芽孢杆菌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收集整理了15种药用(Y1~Y6)和饲用益生芽孢杆菌(S7~S15)产品,对其芽孢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分别从产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等酶活特性,抗菌活性,耐酸和耐0.3%胆盐稳定性,抗生素敏感性,耗氧及生长速率测试等方面对芽孢杆菌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分离的15株芽孢杆菌均能产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但不同菌株产酶能力差异较大,S9菌株表现出较高的产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活力;所有分离的芽孢杆菌均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藤黄微球菌产生显著抑制活性,但只有7株芽孢杆菌(Y2、Y6、S7、S9、S10、S11、S12)可对大肠杆菌产生抑制作用,尤其是S9菌株综合抗菌能力最强。S9、Y2和S8的营养体细胞具有较高的耐酸能力,S9、Y2菌株在0.3%胆盐环境中存活率超过90%。15株芽孢杆菌中有3株饲用来源菌株(S10、S12、S13)表现出对红霉素的耐受,S10菌株对四环素耐受。此外,S9菌株具有较快的耗氧速率和生长速率。上述结果表明,S9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益生特性更为优良,本试验结果可为芽孢杆菌益生菌的选育及活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鼠李糖乳杆菌具有多种益生性能,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但菌株的安全性具有个体差异。本研究通过对实验室保存的6株鼠李糖乳杆菌进行溶血性、有害代谢产物、抗生素耐受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进行菌株的安全性评价,同时进行6株鼠李糖乳杆菌的抑菌性能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所选用的6株鼠李糖乳杆菌均无溶血活性,不会产生氨基酸脱羧酶和吲哚,不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会产生少量的D-乳酸,含量均低于0.0600μmol/mL,其中0479产D-乳酸最少,为0.0395μmol/mL;0463、0465、0479菌株对红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均敏感;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抑菌圈直径在9.75 mm以上;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6株鼠李糖乳杆菌对小鼠安全、无毒副作用。综上所述,所测试的6株鼠李糖乳杆菌安全性较高,为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1月沈阳市一奶牛小区奶牛发生猝死,在病料中分离到1株有荚膜、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分离菌株在绵羊血琼脂平板上培养后能形成溶血圈。根据发病奶牛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生化试验结果鉴定出该分离菌株为一株魏氏梭菌;动物回归试验证实,该菌菌株可致小白鼠发病死亡,并从试验致死的小鼠病料中分离到了与死亡奶牛病料相一致的细菌。从而确诊这起奶牛猝死是由魏氏梭菌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氧需求特性菌株在模拟肠道厌氧条件下的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3种典型的不同氧需求特性益生菌在模拟肠道条件下的增殖情况,为益生菌在动物生理条件下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将冻存的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活化后,初始菌数分别为104、106、106 cfu/ml,接种至相应的培养基中,维持pH值,置于厌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每隔特定时间测定一次菌数,直至菌数不再变化时停止检测,作菌株生长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维持在106数量级,几乎不能生长繁殖;地衣芽孢杆菌由106数量级增殖到108数量级,在培养20 h时接近增殖高峰;丁酸梭菌由104数量级迅速增殖到108数量级,在培养12 h时接近增殖高峰。由试验可以得出:丁酸梭菌更适合动物肠道厌氧环境,可在动物肠道迅速大量增殖代谢,最大限度发挥益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几种商用益生芽孢杆菌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比较几种商用益生芽孢的菌株特性,为芽孢杆菌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收集整理了15种药用(Y1~Y6)和饲用益生芽孢杆菌(S7~S15)产品,对其芽孢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分别从产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等酶活特性,抗菌活性,耐酸和耐0.3%胆盐稳定性,抗生素敏感性,耗氧及生长速率测试等方面对芽孢杆菌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分离的15株芽孢杆菌均能产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但不同菌株产酶能力差异较大,S9菌株表现出较高的产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活力;所有分离的芽孢杆菌均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藤黄微球菌产生显著抑制活性,但只有7株芽孢杆菌(Y2、Y6、S7、S9、S10、S11、S12)可对大肠杆菌产生抑制作用,尤其是S9菌株综合抗菌能力最强。S9、Y2和S8的营养体细胞具有较高的耐酸能力,S9、Y2菌株在0.3%胆盐环境中存活率超过90%。15株芽孢杆菌中有3株饲用来源菌株(S10、S12、S13)表现出对红霉素的耐受,S10菌株对四环素耐受。此外,S9菌株具有较快的耗氧速率和生长速率。上述结果表明,S9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益生特性更为优良,本试验结果可为芽孢杆菌益生菌的选育及活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巴氏杆菌病与魏氏梭菌性肠炎是家兔的两种主要细菌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蜂胶作为一种良好的免疫增强剂,不仅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还具有抗菌消炎的功能。为此,我们利用蜂胶作为佐剂,研制了兔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二联蜂胶灭活疫苗。现将研制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种兔巴氏杆菌系本所分离菌株,经鉴定为1:A型。A型魏氏梭菌菌种由中国兽药监察所提供。巴氏杆菌马丁肉汤培养物皮下或肌肉接种5~10个活菌,能致死敏感兔。魏氏梭菌18~22小时肉肝汤培养物肌肉接种0.5mL/只,攻毒兔死亡或出…  相似文献   

17.
<正>丁酸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产芽孢的厌氧杆菌,因其可以产生大量丁酸而得名。丁酸梭菌由Prazmowski于1880年首次从猪的肠道中分离出来[1],并被认为是环境中、人体以及动物肠道中的共生菌群。此后,丁酸梭菌逐渐被很多亚洲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当做益生菌在畜禽养殖中使用[2]。很多研究表明,特定的丁酸梭菌菌株具有益生菌的特性,尤其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等亚洲国家很早就把丁酸梭菌进行商品化的使用[3-4]。丁酸梭菌因其具有促进机体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高产中性蛋白酶芽孢杆菌菌株,试验从不同环境样本中分离细菌并进行16S rDNA序列鉴定,利用酪蛋白琼脂培养基对产蛋白酶菌株进行初筛、福林酚法检测中性蛋白酶活性,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高产中性蛋白酶芽孢杆菌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通过对培养时间、温度和pH值的调节,研究该菌株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成功筛选出1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A1,该菌株具有较强产中性蛋白酶能力,中性蛋白酶活性为31.40 U/mL,所产中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7,在pH值=6~8时稳定性较好,对碱性环境有一定的耐受性,5.0 mmol/L的Ca2+和Mn2+对中性蛋白酶活性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Zn2+和Fe2+对中性蛋白酶活性有抑制作用(P<0.05),Mg2+无明显作用。说明贝莱斯芽孢杆菌A1可以作为生产中性蛋白酶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19.
提起厌氧菌,人们就会很自然的想起引起动物严重疾病的腐败梭菌、魏氏梭菌、破伤风梭菌和肉毒梭菌等一些形成芽胞的厌氧菌,至于那些不形成芽胞的厌氧菌,诸如有结类杆菌(Bacteroides nod-osus),腐败类杆菌(Pacteroides putr-edinis)、脆弱类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产黑色素类杆菌(Bacteroides me-a ninogenicus)和坏死梭杆菌(Fusoba-  相似文献   

20.
从紫花苜蓿根际土中分离出2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p.)菌株CYY-6和CYY-42,并评价了其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苜蓿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经过形态观察、16S 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菌株CYY-6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CYY-42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同时检测发现这2株芽孢杆菌均能不同程度地合成嗜铁素。在平板对峙实验中,2株菌株均能对尖孢镰刀菌产生拮抗作用,并产生抑菌带,抑菌率分别为49.3%和56.3%。且其发酵液可以致使尖孢镰刀菌菌丝及孢子生长异常,出现菌丝扭曲、断裂、破碎,孢子数量明显减少等现象。在盆栽实验中,2株菌株对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57.55%和64.03%,在紫花苜蓿根腐病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