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立斌  张绍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515-2516,2522
[目的]探讨3种生物农药对平阳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防治效果,为有效预防和遏制马尾松毛虫的危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饲喂法测定了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0.3%阿维菌素和100亿活芽孢/g苏云金杆菌(林得保)3种生物农药对马尾松毛虫5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考察了林得保对该虫的林间防治效果。[结果]林得保室内毒力LC50值仅为18.25 mg/L,林间将其与轻质碳酸钙以1∶10、1∶15、1∶20、1∶25配制浓度喷粉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效果均达80%以上,其中1∶10、1∶15配制浓度的防治效果最好。[结论]林得保粉剂1∶15配制浓度防治马尾松毛虫第1代5龄幼虫既经济又有效,适合林间大面积防治马尾松毛虫。  相似文献   

2.
选择1.8%阿维菌素乳油、0.5%苦参碱水剂、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30%噻虫嗪悬浮剂、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阿维啶虫脒乳油(1%阿维菌素+3%啶虫脒,总有效成分4%)、5%吡虫啉吡虫啉乳油、25%灭幼脲Ⅲ悬浮剂、1.2%苦烟乳油和3%高渗苯氧威乳油10种无公害药剂进行林间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0种药剂对马尾松毛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生物防治马尾松毛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是一种严重危害马尾松、湿地松等松树的害虫。文中的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多角体病毒等几种生物防治药剂,对马尾松毛虫有很好防治效果,探讨了运用这些药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技术、方法以及技术推广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等,分析了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4种高效低毒药剂对松毛虫的防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辽宁朝阳地区主要松林害虫松毛虫的最佳防治药剂,试验对4种安全低毒药剂的林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朝阳林间松毛虫防治效果均比较理想,在最佳配比条件下施药后14d的防效均在95.1%以上。综合来看,1.2%苦参碱·烟碱乳油1500倍液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表现最佳,是该地区最佳松毛虫防治药剂及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5.
结合三明市马尾松毛虫工程治理中所调查的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幼虫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采用概率分布模型、分布型指数及回归模型法探讨三明市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三明市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同时,列出林间调查最适抽样数及序贯抽样分析表,提出马尾松毛虫防治的上下限指标,为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宗平  徐光余 《农技服务》2008,25(10):68-69
进行了溴灭菊酯防治马尾松毛虫等松梢害虫的林间试验。结果表明:林间喷药对3~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防效达96.5%~100%;与此同时,对松梢小卷蛾和松梢螟兼治的效果分别为87.91%和71.57%。  相似文献   

7.
采用白僵菌粉剂、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粉、5%溴氰菊酯乳油等药剂对松毛虫开展防治试验,比较各药剂的防治效果及防控效果的持续性和对林间其他生物的安全性等。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粉剂、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粉2种生物药剂施药后24 h防控效果不明显,具有一定的迟效性,但3周后灭杀松毛虫的效果凸显,高于化学药剂,且处理区的林间生物没有大量死亡现象;而化学药剂5%溴氰菊酯乳油可以快速发挥灭杀松毛虫的效果,但施用后林间大量昆虫死亡。由此可见,生物药剂防控的持续性明显,且施药后其防控效果还可发挥较长时间,对于形成有虫不成灾的良性生态系统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8.
刘有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532-12534
根据2008年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虫口密度,采用分布型指数及回归模型法探讨了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列出了林间调查最适抽样数及序贯抽样分析表,提出了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防治的上下限指标,为害虫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共毒系数分析表明,绿僵菌和白僵菌混合使用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毒力比单独使用提高了1.75倍.林间防治试验结果也表明,绿僵菌与白僵菌混合使用对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0.
在对林间白僵菌宿存场所、松毛虫种群密度和针叶含水量等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的基础上,用遂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空间状态马尾松毛虫白僵病流行的主因素相关模型,并应模糊聚类方法,对白僵病的流行程度进行了划分,揭示了白僵病在林间流行所必备的寄主、病原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马尾松毛虫白僵病流行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封山育林控制马尾松毛虫作用效果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理论及生态学观点,对祟仁、余干两地封山育林控制马尾松毛虫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封山育林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控制松毛虫的技术措施,通过封山育林,改变了松林生态环境和林间小气候,增加了松林的生物多样性,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了林木生长,提高了松林的抗虫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森林害虫危害部位、危害树种、发生地区、防治指标等方面着手,对马尾松毛虫、黄斑星天牛、油松球果小卷蛾等主要森林害虫经济阈值研究的状况进行了综合评述,全面概括了害虫防治经济阈值的研究进展情况,针对害虫不同发生地区,提出了合理的害虫防治指标,总结出人工模拟危害及害虫直接危害二种害虫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虫害松针的次生物质变化及对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虫害马尾松针叶内非挥发性次生物质单宁、酚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相比,虫害马尾松针叶单宁含量有所升高,虫害8 h后含量升至最高,总酚含量一直高于对照.在此基础上,利用虫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叶饲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研究其对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取食虫害松针后,其幼虫的发育历期延长,取食3量、体重增量及其对松针利用和转化效率明显低于未受害松针.说明单宁、酚酸严重影响马尾松毛虫的生长发育,进而使其种群数量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从1985~1987年,作者就利用德昌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Dendrolimuspunctatus techangensi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 防治德昌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techangensis Tsai et Liu 进行了初步研究。经室内及林间感染试验表明,该病毒对德昌松毛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马尾松毛虫发生与ENSO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1971~1991年(反)厄尔尼诺事件、南方涛动指数及福建省马尾松毛虫发生程度的资料为基础,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这种关系产生的内在机制,并建立福建省马尾松毛虫发生预测预报模型.结果表明:福建省马尾松毛虫发生与(反)厄尔尼诺事件年、南方涛动指数总和变动异常年有显著关联;所建立模型精度达83.33%,可以对马尾松毛虫发生、气候异常起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沙县为研究区,以SPOT-5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方法提取健康林分与受害林分的纹理特征,构建最佳纹理量,分别采用像元统计和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虫害信息提取,结果精度分别为72.00%、74.75%。研究结果证明了利用遥感影像纹理特征进行马尾松毛虫害监测的可行性,为利用融合影像光谱信息与纹理信息进行虫害信息提取研究提供了实例支撑和技术参考,同时面向对象的方法优于传统的基于像元统计的分类方法,精度稍高,"椒盐现象"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光谱特征的SPOT-5影像马尾松毛虫虫害信息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沙县作为研究区,以单期SPOT-5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其光谱特征,构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绿度植被指数(G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红边参数等光谱指数作为光谱监测指标,通过建立马尾松毛虫虫情级数模型并进行反演,进而提取虫害信息,其虫害信息提取的总精度为70.75%。研究结果证明利用单时相遥感数据进行马尾松毛虫虫害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对马尾松毛虫对溴氰菊酯和敌百虫等 2种杀虫剂的敏感毒力基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敌百虫和溴氰菊酯对马尾松毛虫的致死中量LD50 分别为 0 2 1 81 μg·g-1和 1 2 4 61× 1 0 -4μg·g-1,其b值分别为 4 8和 4 9。由于b值远大于 1 ,说明供试马尾松毛虫种群对这 2种药剂的异质性小 ,敏感性好 ,测得结果可作为相对敏感毒力基线。表 1参 7  相似文献   

19.
对贵溪、金溪两地马尾松毛虫种群进行毒力测定和多功能氧化酶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幼虫体内MFO酶细胞色素P450含量随龄期增加而提高,不同组织中中肠细胞色素P450含量最高,脂肪体次之,体壁含量最低.比较2种群对两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耐药性水平和体内MFO酶细胞色素P450含量,耐药性水平高的贵溪马尾松毛虫种群其体内MFO酶细胞色素P450含量亦高.  相似文献   

20.
马尔可夫链在马尾松毛虫发生程度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士江  贾春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4):712-712,757
根据广东梅州1975~2002年马尾松毛虫发生程度的历史资料,应用马尔可夫链方法对2003~2005年的马尾松毛虫发生程度进行预测,并对1993~2002年的发生程度进行回测,历史符合率为85%。该方法简便易行,为马尾松毛虫发生程度的长期预测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