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秸秆腐解剂对不同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网袋法模拟烟田中秸秆还田,探索研究秸秆腐解剂对不同秸秆的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经过100 d腐解后,施用秸秆腐解剂与否,秸秆腐解率和有机质释放率秸秆都为油菜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施用秸秆腐解剂后玉米秸秆、水稻秸秆、油菜秸秆腐解速度分别提高9.60%、8.22%、6.42%,油菜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有机质的释放速度分别提高了1.58%、1.34%、1.08%;未施用秸秆腐解剂时,秸秆速效氮释放率为油菜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施用秸秆腐解剂后,秸秆速效氮释放率水稻秸秆>油菜秸秆>玉米秸秆,油菜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的速效氮释放速度分别提高了4.10%、2.48%、1.72%;施用秸秆腐解剂与否,秸秆速效磷、速效钾的释放率都是水稻秸秆>油菜秸秆>玉米秸秆,施用秸秆腐解剂对玉米秸秆、水稻秸秆、油菜秸秆速效磷、速效钾释放速度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3.
用3种不同腐解剂对玉米秸秆人堆腐解试验,达到加速秸秆腐解还土,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腐解剂与对照(CK1)相比可增加有机质5.6%-15.3%,不同腐解剂加入尿素堆腐与对照(CK2)相比可增加有机质11.5%-13.4%,加入尿素还能调节秸秆腐解过程中的C/N,有利于秸秆腐解转化。 相似文献
4.
不同腐解剂对玉米秸秆腐解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种不同腐解剂对玉米秸秆作堆腐腐解试验,达到加速秸秆腐解还土、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腐解剂与对照(CK1)相比可增加有机质5.6%~15.3%;不同腐解剂加入尿素堆腐与对照(CK2)相比可增加有机质11.5%~13.4%;加入尿素还能调节秸秆腐解过程中的C/N,有利于秸秆腐解转化. 相似文献
5.
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还田方式下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结果表明:作物秸秆的腐解速度为土埋>露天>水泡;露天、土埋状况腐秆灵处理小麦、油菜秸秆腐解速度比不施腐秆灵的对照要快,其中小麦秸秆施用腐秆灵腐解效果较好,水泡处理施腐秆灵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7.
8.
9.
为了进一步研究微生物菌剂对小麦秸秆腐解过程的影响,采用发酵罐处理方法,在静态通气条件下,研究了链霉菌接种对小麦秸秆腐解过程温度、含水量、pH、C/N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M)处理可以加速堆体温度的升高,整个过程中接种(+M)处理比不接种(-M)处理高12.93%。整个堆肥过程含水率呈下降趋势,但接种(+M)处理使得堆体含水量提高。在堆腐前期(12d),接种处理的pH大于不接种处理。整个堆腐过程接种(+M)处理总的C/N为213.71,而不接种(-M)处理为284.03。接种(+M)处理可以提高堆体的电导率,在堆腐第15天时,接种(+M)处理的电导率达到最大值,而且整个过程接种处理的电导率均高于不接种处理。可见,接种链霉菌可以影响堆体的理化性质,从而加速堆腐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6种市售促腐剂降解水稻秸秆的效果,并探究在不同促腐剂中添加固氮蓝藻是否有利于水稻秸秆腐解,为加快还田过程中秸秆腐解速率及推动秸秆的合理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平板培养法,设14组处理,分别为不加菌剂(CK0)、添加固氮蓝藻(CK1)、6种促腐剂及与其对应的添加固氮蓝藻处理,在培养箱中连续培养35 d,每7 d测定一次秸秆失重率、纤维素酶活性、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并记录秸秆颜色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秸秆颜色逐渐加深。6种促腐剂均能促进水稻秸秆的腐解,培养至第35 d时,配施豫启富秸秆发酵菌并添加固氮蓝藻(QF+L)处理的秸秆失重率最高,达30.09%,较单独配施豫启富秸秆发酵菌(QF)处理提高13.23%(绝对值),其次为配施周天秸秆腐熟剂并添加固氮蓝藻(ZT+L)和配施益加益粪便除臭发酵菌液并添加固氮蓝藻(YJY+L)处理,失重率分别为29.00%和28.87%,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QF+L处理的纤维素酶活性和半纤维素降解率也在培养第35 d时达最高值,分别为27.41 U和28.99%。培养至第35 d时,YJY+L处理的纤维素降解率达最高,为32.19%,且YJY+L处理的纤维素降解率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均高于单独配施益加益粪便除臭发酵菌液(YJY)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失重率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即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是导致水稻秸秆失重率上升的重要因素。【结论】在平板培养过程中豫启富秸秆发酵菌和益加益粪便除臭发酵菌液是较好的促腐剂,且添加固氮蓝藻能促进促腐剂腐解水稻秸秆。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秸秆还田对假禾谷镰刀菌及小麦茎基腐病化感效应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小麦茎基腐病优势病原菌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为供试菌株,通过接种麦粒接菌体测定了玉米秸秆还田地块茎基腐病发病情况,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玉米秸秆腐解产生的邻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4-羟基-3v甲氧基苯甲酸和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等对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芽管伸长、产孢能力及茎基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地块茎基腐病明显重于秸秆未还田地块,2016—2018年连续2年秸秆还田病情指数与同年度秸秆未还田相比分别提高47.8%~123.1%和57.9%~250.0%,发病率分别提高18.3%~98.0%和32.5%~127.7%。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对假禾谷镰刀菌4项指标均表现抑制作用;其余3种物质均表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其中,对羟基苯甲酸对芽管伸长促进作用最明显,促进率最高达105.3%。邻羟基苯甲酸对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产孢能力促进作用均最显著,促进率最高分别达13.4%、10.7%和49.5%。不同浓度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对茎基腐病发生均表现抑制作用;其余3种化学物质处理对病情指数均表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其中,1.0 mg/L 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和邻羟基苯甲酸处理病情指数均最高,达58.5。 相似文献
12.
秸秆降解菌制剂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 5 2个霉菌菌株产生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能力高低作为评价指标 ,经初筛、复筛和降解配方筛选 ,得到了比较好的秸秆降解菌制剂配方M1M15M19,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酶活性分别达到 390 8μmol·min-1·g-1和 2 875 μmol·min-1·g-1.通过模拟大田试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采用尼龙网袋法于2007-2008年连续2a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研究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养分释放规律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在0-30d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90d时累计腐解率达到了48.9%-61.3%.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K>P>N≈C.节水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还田腐解率和养分释放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呈现“前期迅速增加,中期急剧减少,后期缓慢减少”的变化特征,而纤维素酶活性呈现“前期剧升、中期缓增、后期骤降”的变化趋势.小麦秸秆在节水栽培模式下还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适当增加秸秆用量可以提高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用量过高对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有负效应.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呈增加趋势.速效钾含量在秸秆还田30 d时达到最高,而后则逐渐降低.节水栽培模式下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提高效应显著高于常规栽培.提高秸秆用量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为提高麦秸的饲用价值,【方法】对麦秸进行了不同的氨化处理并饲喂肉牛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麦秸经造纸废液复合氨化处理,其粗蛋白含量和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11.40%和45.28%,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降低25.04%。【结论】建议在秸秆的氨化处理中推广使用造纸废液复合氨化处理技术,以提高养牛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16.
17.
谷子秸秆水浸提液对下茬冬小麦苗期化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谷子产业化发展迅速,经济效益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因谷子连作造成严重减产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谷子分泌的化感物质对自身有抑制作用。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品种谷子的不同部位的水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盆栽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不同品种、植株部位和提取液浓度的谷子水浸提液处理时,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小麦种子萌发的根长和芽长比对照明显变短,抑制作用差异显著;谷子茎秆和叶片水浸提液处理下,小麦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Y(II)的走势基本相同,稀释10倍和50倍液处理下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I)较高,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伴随着处理浓度的降低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光系统II最大光合效率(Fv/Fm)呈现先降低后略微上升的趋势,3个参数均表明茎秆水浸提液对小麦的化感作用要强于叶片;小麦苗期叶片SOD和POD酶活性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谷子秸秆残留的化感物质在适当浓度下会对小麦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不同的生物和化学预处理方法对麦秆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为提高麦秆能源转化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可控恒温发酵装置,以经生物(复合菌剂、糖酵酶、沼液)和化学(NaOH(添加量为60 g/kg)和氨水(20 mL/L))方法预处理过的麦秆和未处理麦秆(CK)为发酵原料,以常温厌氧发酵池的底物为接种物,在总固体(TS)质量分数为8%的条件下进行批次厌氧发酵(35 ℃),分析复合菌剂、糖酵酶、沼液、NaOH和氨水对麦秆厌氧发酵产气量、甲烷含量和pH值变化的影响,并对其产气指标(干物质产气率、挥发性干物质(VS)产气率和甲烷平均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各预处理方法均可明显提高麦秆的日产气量峰值,并可提早产气高峰的出现时间。各处理总产气量的高低顺序为:NaOH>复合菌剂>糖酵酶>沼液>氨水>CK;与CK相比,不同生物和化学预处理方法可提高麦秆产气量5.85%~48.16%,提高甲烷平均含量15.06%~39.47%。经NaOH预处理的麦秆发酵后总产气量为12 620 mL,比CK提高了48.16%;甲烷平均含量为46.8%,比CK高出39.47%。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所有处理pH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直至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经NaOH处理的麦秆发酵后TS、VS产气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用NaOH(添加量为60 g/kg)对麦秆进行预处理后在35 ℃下厌氧发酵,可以有效提高麦秆的产气量。 相似文献
19.
紫茎泽兰叶片对小麦、油菜幼苗的化感作用及化感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盆栽法,研究外来入侵种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叶浸提液对小麦、油菜2种作物的化感作用及其生理学效应,以初步探讨其化感机制.结果表明:油菜对紫茎泽兰叶浸提液最为敏感,其浸提液浓度越高,油菜种子萌发的受抑程度越严重,幼苗生长发育的受抑作用越明显,化感系数越大,当紫茎泽兰叶粉末∶湿沙为1∶50时,对油菜的抑制作用就非常明显;经紫茎泽兰叶粉末处理后,小麦根系活力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强,但叶绿素含量变化不大.分析认为,紫茎泽兰通过化感作用影响周边植物体内一系列正常的生理学过程,从而使其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并导致紫茎泽兰自身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成为入侵物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