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矮嵩草草甸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测定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分析生物量季节动态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建立了地上生物量动态变化的模拟模型。结果表明:高寒矮嵩草草甸地上生物量动态变化历经萌动期、返青期、旺盛生长期、稳定期和折损减少期等5个阶段;地下生物量自5-9月表现出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规律,且变化幅度较高;2003年地下净生产量633.46g/m2,周转率0.3193;利用海北高寒草甸多年观测资料,建立了气象因子影响植被年生产量的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2.
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分析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通过对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研究显示,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群落的组成和优势种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植物群落从以禾本科为主,向以杂类草为主的群落演替.中度和重度退化样地与原生植被样地的禾草类、莎草类以及群落总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随退化程度的加深,禾草类、莎草类等优质牧草比例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杂类草,其比例明显升高,在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3.
矮嵩草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对果洛州大武滩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典型样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及植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为:该草地植被由24种植物组成,隶属13科22属。藏嵩草为优势种,次优势种植物有华扁穗草和鹅绒委陵菜。植被多样性指数(H′)为3.06,生态优势度指数(D)为0.82,均匀度指数为(J′)值为0.96。地上植物量干重为558.7g/m2,地下植物量为6734.13g/m2。地下植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处,为4071.7g/m2,占0~30cm植物量的60.46%。草地地上植物量按经济类群划分,莎草类、阔叶草类和禾草类植物分别占鲜重的69.9%、26.28%和3.78%;占干重的75.3%、20.3%和4.4%,草地植物群落以莎草科牧草为主。  相似文献   

5.
放牧对西藏高寒嵩草草甸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的高寒嵩草(Kobresia)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地上生物量测定法对草地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γ分布模型,从空间异质性角度来探索放牧对西藏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以期为高寒牧区退化草地的恢复及生产力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未放牧区(N)、适度放牧区(M)和重度放牧区(H)植物种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与γ模型均具有很好的吻合性;样方内的平均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而减少,且适度放牧、重度放牧与未放牧区生物量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群落的空间异质性表现为N>H>M,且草地植物种的生物量与其空间异质性负相关。因此在草地的管理与利用中,应有效控制植物群落的空间异质性来提高草地生产力,实现草畜平衡。  相似文献   

6.
藏北高原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收获法测量了藏北不同海拔高度(4300~4700m)2010年(6~8月)嵩草草甸群落地上总生物量,通过相关分析和多重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亏缺以及比湿的关系。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加,地上生物量与相对湿度、比湿以及土壤含水量分别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饱和水汽压亏缺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土壤温度、空气温度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压亏缺共同解释了地上生物量94%的变异,其中相对湿度的贡献较大。相对湿度是决定高寒嵩草草甸沿海拔分布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7.
以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数据为资料,对矮嵩草草甸2002年的地面热源强度和地面热量平衡以及地上、地下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此观测期内,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的地面均为热源,热源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地面热源强度的平均值为88.5W·m^2;地上、地下生物量也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地上生物量与热源强度有正相关关系,而地下生物量与热源强度则出现较复杂的关系,在生长季前期和后期表现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生长季中期则呈现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宗花 《青海草业》2009,18(3):51-54
沼泽化西藏嵩草草甸在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具有维持草地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上、调节气候的功能。文章就海晏地区不同退化程度的沼泽化草句西藏嵩草的生长发育和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不同植被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给黄河源区原生草地植被的科学管理及退化草地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对青海省玛沁县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灌丛草甸及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均为山生柳灌丛草甸>小嵩草草甸>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各群落生物量差异明显,地上、地下总生物量均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山生柳灌丛草甸>小嵩草草甸(P<0.05)。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小嵩草草甸和山生柳灌丛草甸各土壤层养分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H值呈上升趋势,而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却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即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各层养分含量呈上升趋势,pH值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探讨春季休牧对三江源区藏嵩草草甸植被特征的影响,2017年5 ~6月,课题组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的冬春草场上进行为期50d的返青期休牧试验研究,同年8月中旬对植物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休牧以后,草地的总盖度和地上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23%和58.6% (P <0.05);莎草科和禾本科牧草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黄河源区山生柳灌丛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及植物量组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黄河源区山生柳灌丛草甸物种组成、结构及其植被生产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类植被由45种植物组成,隶属于14科33属.其中,灌木层由3种灌木组成,隶属于3属2科,优势度为:山生柳Salix oritrepha(57.28%)>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28.19%)>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14.53%).草本层由42种植物组成,隶属于13科31属,优势种为垂头菊Cremanthodium spp.、黄芪Astragalus spp.、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和小金莲花Trollius pumilus.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42,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96,Pielous均匀度指数为0.92.群落地上干物质量为296.4 g/m2,地下植物量为3 185.6 g/m2.地下植物量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为2 272.0 g/m2,占0~30 cm土层植物量的71.3%,根冠比为10.8.阔叶草类、莎草类和禾草类植物分别占总鲜质量的73.4%、20.1%和6.5%;占总干质量的57.1%、30.6%和12.3%.根据该灌丛物种、生产力构成及现状分析,黄河源区山生柳灌丛目前处于中度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12.
黄河源区“黑土滩”混播草地牧草植物量及营养动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源区的极度退化草地——"黑土滩",改建成人工草地是一种恢复退化草地的重要途径,同时可以收获大量饲草。对"黑土滩"混播草地(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赖草Leymus secalinus)的生产力和营养价值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放牧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生长高峰期8月到翌年4月,草地生产力自然损失量为144.3 g/m2,损失率为34.9%。这期间放牧利用导致牧草被采食187.2 g/m2。传统的放牧利用,使该类人工草地利用率为45.2%。冷季草地牧草营养价值全都下降,粗蛋白含量降低了69.86%,粗脂肪降低了65.85%。该"黑土滩"混播草地在夏季属碳氮营养型(CN),冬季属碳营养型(C)。因此建议,"黑土滩"混播草地在夏季生长高峰期适度进行人工割草,冬季进行适度放牧利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沼泽化草甸和温性草原4种西藏高原典型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定点观测数据,分析其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和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高寒沼泽化草甸地上生物量最高,其中围网草地年均地上生物量达384.45 g·m-2,比无围网草地地上生物量高73%,且是温性草原类草地生物量的6倍,是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类草地的12~14倍,与自由放牧相比,围栏禁牧措施可以明显提高草原地上生物量,是改良退化草地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温性草原草地生产力大于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城市附近山地草地生物量明显大于远离城市的地区,表明城市化进程降低了天然草地放牧强度,是恢复退化草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属半干旱气候类型的西藏高原中部,降水是制约草地植被生长的主要因子;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绝对增长速率和相对增长速率季节动态均在生物量达到高峰期前为正增长,之后为负增长。区域水热条件差异及其季节性变化导致了不同草地类型或同一类型不同区域的草地最快生长期出现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天祝高寒放牧草地植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8种肥料(N,P,K,Zn,Cu,Mo,Se,B)的根部喷施试验,于7月和8月份测定不同处理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除禾草类群外,各施肥处理对天祝高寒草地不同植物学类群地上生物量影响不显著(P0.05),氮肥提高了禾草类植物的生物量,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施肥处理对赖草(Leymus secalinus)、早熟禾(Poa pratensis)的盖度以及赖草的密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寒嵩草草甸不同放牧压力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物理性状和速效养分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表明随着放牧压力的增大,土壤微生物量碳、有机质及速效磷显著降低;土壤pH值、容重及根土比显著升高;速效氮和速效钾变化不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根土比、有效磷、土壤容重与微生物量碳具有较大的关联度;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土壤容重和根土比对微生物量碳的形成有较强的直接作用,有效氮表现出较强的间接效应;根土比-有效磷、有机质-土壤容重、有效氮-土壤容重之间互相调节,互相制约,间接调控着微生物量碳形成。过度放牧使土壤系统的微环境恶化,速效养分的供给能力及有机物质的转化能力降低,从而导致了植被和土壤系统的双重退化和微生物量碳的低下。  相似文献   

16.
以内蒙古高原南缘羊草草甸草原为对象,设5个利用梯度,即不刈割、留茬2,5,10和15cm,研究了连续刈割处理3年后羊草草甸草原生物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群落中羊草地上生物量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减小(P<0.05);群落生长量为不刈割处理显著高于留茬10和15cm(P<0.05);多样性指数(Margalef、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增大(P<0.05)。羊草相对密度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减小,糙隐子草和委陵菜属植物随刈割强度增大而增大(P<0.05)。相关分析表明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地上生物量之间呈“单峰型”曲线关系,而与草原优势物种——羊草的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7.
不同管理措施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4种不同管理措施(不围栏、围栏、围栏+施肥、围栏+补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相同月份,相同土层,不同管理措施,土壤微生物量表现为:围栏+补播围栏+施肥围栏不围栏;(2)相同月份,不同土层,相同管理措施,土壤微生物量表现为:0~20cm20~40cm,且前者为后者的1.16~3.13倍;(3)不同月份,相同土层,相同管理措施,土壤微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7月出现最大值,各月间呈不同的显著性差异;(4)不同月份,不同土层,相同管理措施,0~2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季节变化幅度高于20~40cm。土壤微生物量季节变化与气温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降水量呈正相关。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不同管理措施下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其排序为:围栏+补播(0.193)围栏+施肥(0.096)围栏(-0.059)不围栏(-0.231)。围栏+补播对土壤的改善效果最佳,是玛曲高寒草甸生态恢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牦牛放牧率与小嵩草Kobrecia parva高寒草甸暖季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关分析得出,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放牧率的增加, 总地上生物量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及其比例减小,杂类草比例增加;总地上生物量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 杂类草地上生物量与放牧率呈二次回归关系,且当放牧率为2.30头/hm2时, 1998年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达到最大;放牧率为2.04头/hm2时, 1999年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达到最大.各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1998和1999年对照组0~30 cm地下生物量分别是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的1.1,1.4,1.5倍和1.1,1.6,1.7倍;1998年各放牧处理不同土壤层地下生物量占0~30 cm地下生物量的比例为:0~10 cm占87.18%~88.38%,10~20 cm占8.19%~9.55%,20~30 cm占2.87%~3.44%;1999年各放牧处理0~10 cm地下生物量占0~30 cm总地下生物量的88.04%~89.37%,10~20 cm占7.14%~9.34%,20~30 cm占2.25%~3.5%;另外,1999年各处理组0~10 cm地下生物量的比例均高于1998年,而10~20和20~30 cm地下生物量的比例均低于1998年.不同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呈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黄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CO2释放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黑土滩”3种不同处理:“黑土滩”植被-土壤系统呼吸(BC),土壤呼吸(BJ)和土壤微生物呼吸(BL)的CO2释放速率日变化具有相似性,均呈现出明显的单峰型特点,且白天大于夜间;CO2释放速率季节动态变化明显,且3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黑土滩”植被-土壤系统呼吸与地表温度及5cm地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而土壤微生物呼吸与0~10cm土壤水分含量相关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