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立柱栽培是无土栽培的一种,也可以说是立体化的无土栽培。这种栽培是在不影响平面栽培情况下,通过四周竖立起来的柱形栽培向空间发展,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太阳能,为农业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立柱式无土栽培可提高土地利用率3~5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3倍,同时也提高了温室设施利用率,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农业和工厂化高效农业。  相似文献   

2.
生菜立体化的无土栽培即立柱栽培,是在不影响平面栽培情况下,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太阳能,通过竖立起来的柱形栽培向空间发展,可提高土地利用率3~5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3倍,同时也提高了设施利用率,立柱栽培有基质培和水培两种形式,着重介绍了立体水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1.化肥混施(1)碳酸氢铵添加剂。将化学助剂——碳酸氢铵添加剂按比例添加到碳铵中一起施用,可有效地抑制氮的分解挥发,从而使碳铵的肥效利用率提高3~4倍。(2)掺入固氮剂。按比例将固氮剂掺入到氮肥中深施,固氮量可提高1.5~2.0倍,氮素利用率可提高10%~30%。(3)尿素与硼砂混施  相似文献   

4.
在干旱地区旱作农田进行合理轮作,可以提高有限降水的利用率和提高粮食产量水平。本试验结果是:麦—豆—油轮作比连作小麦3年总增产45.8~46.8kg/亩,增产幅度36.4%~37.2%,3年增值33.81元/亩,增值幅度37.37%,水分利用率提高0~054kg/mm;洋芋(马铃薯)—油—豆轮作比连作小麦3年总增产138.1kg/亩,增产幅度1倍,3年轮作产值增加153.55元/亩,增值幅度近2倍,水分利用率比连作小麦增加0.161kg/mm,合理轮作是此类型地区调控水分和提高生产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蔬菜喷施食醋,可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改善品质。茄果类蔬菜从定植后1~2天开始喷施,连喷3~5次300倍液的食醋,对防治病毒病有较好的效果,且可使番茄增产10%~34%,辣  相似文献   

6.
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衡量节水农业的标准是作物的产量及其品质,用水的利用率及其生产率。滴灌带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切实提高化肥利用率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粮食的国家库存能力已达到5500亿千克,这其中化肥的作用功不可没。化肥的投入费用,已占全国农业生产全部物资投入费用的50%以上,每年农民为购买化肥要支付1500亿元,但目前我国化肥未能物尽其用。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平均为34%,比发达国家要低10%~15%;磷肥的当季利用率只有10%~15%;钾肥的当季利用率为35%~50%,化肥的增产效果并未全部释放。因此,切实提高化肥利用率,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增产增收,而且也是提高地力,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使用膜下滴灌技术最大的两大省区——新疆和内蒙古,该技术已应用于多数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科学研究表明了膜下滴灌相比常规灌溉有着显著的六大特色,相比常规可节水35%~50%,实现了灌溉水的高效转化,增温保墒和抑制作物棵间蒸发的节水效应;增产18%~40%,经济效益显著,促使农业传统灌溉向现代经济化灌溉技术变化,可提高土地利用率3%~5%,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膜下滴灌技术在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建设以及水资源缺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潜力与优势,对进一步发展农业,提高农业发展速度有巨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大葱——菠菜——棉花通过合理间作套种,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大大提高种植效益。2004~2006年连续3年平均每667m2(亩)效益超过5000元,比常规小麦—玉米连作模式的效益提高了4倍多。  相似文献   

10.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措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水资源紧缺 ,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 4,而且分布极不均匀。且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农业用水中降水利用率仅为 40 %~ 5 0 % ,灌溉用水中有 1/ 3左右的水被蒸发 ,1/ 3的被深层渗漏掉 ,真正有效利用的仅为30 %~ 40 %。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除兴修水利加强排灌系统的建设外 ,还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进行科学灌溉。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集水灌溉旱区降雨量稀少又无良好的灌溉条件 ,农业生产以雨养农业为主 ,这类地区应在雨季将雨水集中贮存 ,用于饮水和集中灌溉。2 改进灌溉措施传统农业的灌溉以大水漫灌为主 ,水资源浪费严…  相似文献   

11.
白洋淀湿地典型植被芦苇储碳固碳功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储碳、固碳能力,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了白洋淀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el)的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并根据光合作用原理测算了其碳储量和同碳能力,进而从光能利用率的角度探讨了其固碳潜力.结果表明,白洋淀湿地芦苇的碳储量较大,为2.52~3.44kg·m~(-2),平均2.9 kg·m~(-2),且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大于地上部分,两者比值为2.38~3.30,平均2.90,地下部分碳储量是地卜部分的近3倍.白洋淀湿地芦苇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为0.82~1.65 kg·m~(-2)·a~(-1)是全国陆地植被平均同碳能力的1.7~3.4倍,全球植被平均同碳能力的2.0~4.0倍.白洋淀湿地芦苇的光能利用率仅为0.6%~1.2%,若提高到植物理论最大光能利用率5%~6%,则固碳能力可较目前提高3.2~9.0倍,达到6.60~8.25 kg·m~(-2)·a~(-1),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2.
周兆君 《现代农业》2006,(12):79-79
农业灌溉用水占我国总用水量的80%以上,如果全国灌区的灌溉用水利用率提高3%,每年可节约110亿立方米,相当于中线南水北调工程每年的引水量。如果全国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率提高1.5%,节省的水量就可以解决当前工业和生活的缺水问题。我国灌区灌溉水的利用率只达到40%,与发达国家70%~80%的差距很大,可见,发展农业节水灌溉非常重要,节水的潜力也很大。一、农业节水灌溉事业发展浅析建国以来,农业灌溉事业无不依附于国情、水情、农情的发展。50年代初,由于旧社会的水利工程失修,洪、涝、旱灾频繁发生,给刚建立的新中国造成很大损失。我国当时采取…  相似文献   

13.
不同灌溉模式对设施番茄产量与土壤养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提高设施番茄水肥利用率,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试验设置滴灌施肥与传统漫灌施肥两种模式,共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对设施番茄产量以及设施菜田土壤温度、硝态氮、有效磷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漫灌施肥相比,滴灌施肥模式能提高设施莱田土壤温度0.5~1.5℃,增产4%~35%,氮肥利用率提高2%~17%。综合节水、氮肥利用和产量3项指标,以每6d滴灌1次,灌溉定额为每次180m^2·hm^-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黑龙江倍丰集团与力拓美国硼砂集团举行了"2021美国硼砂集团—倍丰中国硼肥项目启动会",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倍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艳明表示,倍丰集团是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区域农资供应的主渠道与行业龙头,多年来积极融入龙江大农业,参与农业大循环,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并对创新农业模式做了积极探索。倍丰集团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提高化肥有效利用率、降低农业投入成本为目的,高度注重科技研发与推广,依托连锁网络扎实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响水县小麦化肥减量增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特进行3个年度的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氮肥利用率提高3.10~5.47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提高3.83~6.23个百分点,钾肥利用率提高1.30~8.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永定河沙地107杨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比较滴灌和常规沟灌对杨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栽培107杨,2、3年生幼龄林的蓄积量分别为13.37、41.15 m3/hm2,是沟灌的2.22、1.68倍。滴灌能明显促进107杨各器官的生长,增加生物产量,滴灌栽培使3年生杨树单株的干生物量为沟灌的2.42倍,并且滴灌还能提高107杨幼林体内含水率。滴灌栽培107杨幼林2、3年生的水分利用率分别是0.84和3.89 m3/hm2,分别是沟灌的1.91倍和2.84倍。滴灌能减少107杨幼林田间养分的流失,显著提高107杨幼林田间各养分利用率,同时对107杨单株植物各养分利用率也有一定提升。  相似文献   

17.
大力推广使用水溶肥 发展高效节约型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溶性肥料是一种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它能迅速地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而且其吸收利用率相对较高,更为关键的是它可以应用于喷灌、滴灌等设施农业,实现水肥一体化,达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能。水溶肥使用简单方便人们完全可以根据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需求特点来设计配方,科学的配方不会造成肥料的浪费,使得其肥料利用率差不多是常规复合化学肥料的2~3倍。水溶性肥料是速效肥料,可以让种植者较快地看到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产是大范围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农业“八字宪法”的各项措施,实质上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创造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条件来增加作物的干物质积累。植物干重的90~95%是光合作用产生的,仅5~10%是来自根系吸收的养分。然而目前产量较高的农田,对照射到作物上的全部光能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小麦垄作栽培的肥水效应及光能利用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小麦垄作栽培中以垄沟内小水渗灌代替传统平作的大水漫灌 ,化肥以垄沟内集中条施代替传统平作的撒施 ,相对增加了施肥深度 ,由此灌溉水的利用率较传统平作提高 1 8 9%~ 3 2 2 % ,氮肥利用率提高1 2 7%~ 1 3 7%。垄作栽培由于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光能利用率较传统平作提高 1 0 0 %~1 3 2 %。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阳曲县属半干旱农业耕作区,年降水量仅450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4~5倍。全县95%的耕地为旱地,干旱与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该县农田灌溉用水量和农田水分蒸腾量大,导致井灌成本高,仅有的灌溉设施闲置、灌溉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2011~2013年在该县大盂镇李家沟村进行了旱作玉米膜下滴灌技术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