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宁夏胡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秀霞  张炜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87-88,104
对宁夏胡麻生产现状及胡麻育种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着重对宁夏胡麻生产及产业化的发展优势、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论述.总结归纳了胡麻生产和育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就宁夏胡麻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宁夏胡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国内外胡麻产业发展、贸易概况及胡麻资源优势与产业开发前景,概括总结了宁夏胡麻生产发展现状、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及科技创新情况,提出了促进宁夏胡麻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平凉市胡麻产业发展刍议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分析了平凉市胡麻生产历史、现状及产业发展优势、市场前景,系统总结了当地胡麻生产的耕作制度及栽培技术,并针对胡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了科学布局;加强科研与生产技术指导;改进栽培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重视主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副产品的利用率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会宁县胡麻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麻作为会宁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对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农村生活水平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调查会宁县胡麻种植不同区域、种植模式及产量状况,分析了胡麻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会宁县胡麻生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平凉市崆峒区胡麻分布区域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胡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总产促成规模化加工,尽快实现生产机械化,防灾减灾和预防野禽破坏,发展新型产销模式,加大胡麻产业扶持力度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胡麻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甘肃省胡麻种植区域的分布、生产特点,分析了甘肃胡麻发展现状、优势和潜力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思路与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原因张掖乃至河西走廊的冬小麦种植面积一直停止不前,品种混杂退化严重。本文讨论了张掖市冬小麦的发展现状,以近年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CB031为契机,提出了发展张掖市冬小麦生产的意义及有利条件。并提出了新品种的高效栽培技术措施,对张掖市冬小麦的生产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宁夏西吉县胡麻生产现状和胡麻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指出西吉县应以胡麻精炼油、胡麻胶、胡麻纤维、麻屑为胡麻产业化发展的主导产品 ,并从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加强基地建设、确保原料供给 ,创立品牌、拓宽市场 ,建立信息网络、加大宣传力度 ,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服务意识 ,转变政府职能、创造宽松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全县胡麻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宁夏胡麻科研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对宁夏胡麻科研,生产回顾与胡麻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市场前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加快胡麻新品种的选育与高新栽培技术的引进推广,对胡麻生产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扶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带动产业化发展的种养加科技示范基地,以及扩大对外宣传,招商引资,深度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宁夏胡麻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甘肃油料作物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对甘肃省各市(州)主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庆阳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张掖市、天水市油菜生产优势强;平凉市、庆阳市、定西市胡麻种植面积和产量高,但单位面积产量低;武威市、金昌市、天水市、庆阳市向日葵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从单位面积产量来看,河西5市油料作物单产普遍高于其它油料作物主产区。同时提出了合理区域布局;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加强政策扶持;积极推进产业化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张掖市五县一区的乡村旅游业发展为题,实地调研了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 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张掖市在今后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张掖市2005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张掖市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掖市耕地和草地的生态足迹比重最大,说明该市的生态供给过分依赖于耕地和草地;张掖市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39 hm2,人均承载力为1.38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82 hm2,人均生态足迹的供给与需求之比为1∶1.72,总人口生态赤字为1 049 090 hm2,表明张掖市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甚高,在区域尺度上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对张掖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白粒亚麻新品种张亚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粒亚麻新品种张亚2号是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白粒油用型亚麻品系8158-1为母本、红粒兼用型亚麻766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1997-1998年张掖地区亚麻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935.35 kg/hm^2,较对照品种7511、陇亚7号分别增产28.28%、17.94%。在2005-2006年甘肃省亚麻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1 956.1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8号减产3.71%。该品种籽粒白色,含油率42.32%,亚麻酸含量57.93%~60.48%,适宜河西走廊2 100 m以下的山川地,甘肃中东部水旱地,以及新疆、青海、宁夏等省(区)的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生境下红砂的枝系构型特征,并分析红砂植物构型对其生存的外在环境变异的适应策略。[方法]以荒漠地区超旱生小灌木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为研究对象,选择兰州九州台和张掖临泽2个样点,结合统计检验和分形理论的方法,通过分枝率、分枝长度、分枝角度、枝径比指标来研究2种生境下红砂的枝系构型变异特征。[结果]兰州九州台红砂和张掖临泽红砂的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差异均不显著,兰州九州台红砂总体分枝率略大于张掖临泽红砂,逐步分枝率呈现出兰州九州台红砂略小于张掖临泽红砂。兰州九州台红砂各级分枝枝长均显著长于张掖临泽红砂,且兰州九州台红砂和张掖临泽红砂枝条伸展能力从第1级到第4级呈相对减弱趋势。兰州九州台红砂和张掖临泽红砂的分枝角度差异显著,总体上兰州九州台红砂各级分枝角度显著大于张掖临泽红砂,从1级到4级分枝角度呈明显减小趋势,角度均小于90°。兰州九州台红砂各级枝径比显著高于张掖临泽红砂,即兰州九州台红砂的承载力显著高于张掖临泽红砂。[结论]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红砂内部结构及其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方法,以西北干旱绿洲农业区城市张掖为例,对其可持续发展状况及程度进行了评价和度量。结果表明:张掖市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为3.798hm2,人均承载力为1.453hm2,人均生态赤字为2.345hm2。在此基础上,对张掖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利用张掖市6个气象站1980--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气象灾害观测资料.分析了近31年来张掖市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研究了张掖市各县(区)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张掖市气象灾害频发,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发生,且季节性明显;大风、沙尘暴、冰雹年发生次数呈降低趋势,干旱、低温冻害、暴雨洪涝、高温、干热风、雪灾年发生次数呈增加趋势;张掖市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布具有地区性,与海拔高度及地形地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入户抽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市蔬菜种植农户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张掖市蔬菜种植农户生产效率整体偏低,且农户间差异较大。其中,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78,效率较低,但仍高于规模效率的均值0.71,可见规模效率是导致综合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应在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保障下,鼓励农户积极扩大生产规模,发挥规模效应,提高综合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浏阳市永和镇佳成村5种不同生长类型污染土壤上种植亚麻,以亚麻品种内亚9号为材料,探讨土壤重金属镉对亚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镉含量与亚麻原茎产量、种子产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15328、-0.15167,存在一定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综上浏阳市永和镇佳成村亚麻种植基地土壤中的重金属镉影响了亚麻的生长,使其产生5种不同的生长类型。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7年、2000年和2009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评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甘肃省张掖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结构整体变化显著,在1987~2000年间,林地、草地、湿地和水域面积减少,年变化率分别为-4.16%、-3.73%、-4.29%和-2.24%;耕地和荒漠面积增加,年变化率分别为0.82%和0.79%;在2000~2009年间,林地、草地、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年变化率分别为5.79%、5.84%和3.66%;耕地、荒漠和水域的面积在减少,年变化率分别为-0.28%、-0.39%和-3.92%.生态系统服务的静态总价值在整个研究期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1987~2000年间,减少了116 570.8万元,在2000~2009年间,增加了39 393.5万元;林地、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价值的增减是导致相应总价值增减的主要原因.基于发展阶段系数和资源紧缺度的生态价值动态估算方法,估算张掖市1987年、2000年和2009年的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总价值分别为136 734.8万元、190 341.7万元和171 348.9万元,动态生态价值的研究对指导干旱地区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