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0年9月29日将迎来首个"国际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宣传日",为推动国际社会加快行动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积极筹备即将到来的宣传日活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7月29日正式启动了"衡量和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技术平台"。该平台是FAO关于粮食损失和浪费的信息资源门户,汇总了全球在衡量和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方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是一个农业产粮大省,在全国的粮食储量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农户的储存不当,每年粮食都损失巨大。加强农户粮食产后管理,努力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向管理要效益,既利国利民,又意义重大。开发新型的农户储粮仓,推广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是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开发粮食产后技术是增加粮食有效产量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浙江省主要产粮地区粮食产后处理损失实际测定的结果,对粮食产后损失的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并对不同的处理系统及各处理环节损失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在分析的基础上,为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提出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始终对粮食安全给予高度重视,在粮食生产上取得了"十七连丰"的佳绩。增产固然重要,但减损仍不容忽视。当前,中国节粮减损具有较大的潜力和资源环境效应,能够缓解粮食刚性需求的不断扩大。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能够为本国及全球的粮食安全贡献更大力量。粮食损失更多发生于供应链的早期阶段,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三大主粮的产后损失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收获特征因素、生产特征因素、机械类因素、农户特征因素对粮食损失有着重要影响;粮食浪费发生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消费环节尤为突出,中国的粮食浪费数量约占全球粮食浪费总量的10%,消费者个人及家庭特征是影响粮食浪费行为与浪费强度的重要因素。构建系统高效的集生产、仓储、物流、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有助于减少粮食损失;政府、社会、消费者等多主体协同发挥作用有助于减少粮食浪费。未来,应对粮食产后损失监测系统网络和数据库的建设、食物浪费及其对资源环境影响、建立新型粮食风险防范体系等予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除了提高粮食产量之外,减少粮食霉变损失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不能及时干燥而造成的粮食损失平均为50亿kg,这种损失代价太昂贵了,试想我们要在生产环节推广多大面积的新技术才能产出这些粮食,而在收获后轻易地就损失掉了.实际上,降低粮食产后损失,就是增加粮食的实际产量,增加生产效益.然而更重要的是粮食经过干燥处理后能够明显改善品质,提高其附加值,进一步增加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0月1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2019世界粮食及农业状况》(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估算了粮食供应链各环节的粮食损失量,并对损失环节和原因做了剖析。《报告》呼吁各方做出知情决定,以有效减少粮食损失,并提供了衡量进展的新办法。新办法将不仅有助于在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这一重要目标方面取得进展,还有助于推动实现与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相关的多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是关系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的重大问题。通过对粮食损失、粮食浪费、环境足迹概念的梳理,明确消费前端三大主粮的损失为评估对象,采用系统性评价方法,对粮食消费前端(包括收获、储藏、加工和运输四个环节)的损失率和损失数量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测算出粮食损失的环境足迹,探讨减少粮食损失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策略。研究表明,小麦、水稻和玉米收获环节损失率分别为3.765%、3.771%和2.920%,消费前端损失率分别为11.665%、12.871%和13.320%。2020年消费前端三大主粮损失的数量总计为7 765万t,其中,小麦损失1 566.03万t,水稻损失2 726.85万t,玉米损失3 472.12万t。碳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20 189万t CO2e,蓝水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100.95亿m3,土地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2 329.50万hm2。虽然各环节粮食损失的原因不同,但分析发现提升各环节技术水平是减损的共同路径。因此,建议采取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改善粮食储藏设施与条件、创新发展粮食减损加工技术、推广高效...  相似文献   

8.
利用经济控制论模型减少粮食产后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经济控制论原理建立了减少粮食产后系统损失的模型,并根据对浙江省金华、嘉兴、宁波3个试点进行的调查与测试所得的大量数据进行了模拟运算。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粮食产生系统损失可以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9.
正2021年7月1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和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CSAM)共同主办了"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促进中国实现可持续粮食系统转型"网络研讨会,此次活动为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独立对话会。本次研讨会开幕环节由FAO驻华代表文康农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咨询委员会委员聂凤英总结了中国在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粮食产后干燥环节的损失,本文在分析江山市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该市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满足粮食生产对机械烘干作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已经被提出很多年,但还是有不少农民不愿采用这种烘干方式,导致粮食在干燥环节损失很大,这说明在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的某些方面还存有不少的问题。本文基于此,希望通过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的方式来帮助农民减少此类损失。  相似文献   

12.
北大荒商贸集团投资15005万元构建垦区"粮食银行",年可收储粮食500多万吨,仅减少损失一项每年就可为种植户增加收入5.6亿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年产量和储存量均居世界首位。人口众多、资源有限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央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粮食的安全,而粮食储备工作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事项。当前中央粮食储备系统有较为完善的仓储设施和技术保障;在农民手中储藏的那一部分粮食,由于储藏方法不当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采用科学储粮技术并作好后期管理工作,是我们要重视的问题。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粮食质量,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4.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全世界贮粮损失率达8—10%。因此,加强粮食产后系统技术开发研究,以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提高产品质量,是一条缓和“世界性粮食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数语     
20%国家粮食局专家测算,我国粮食流通消费环节浪费很大,每年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损耗就达700亿斤以上,粮食流通消费环节有20%节粮空间。推广科技储粮,提升粮库管理水平,是节约粮食、减少损失的必由之路。100亿受到进口食糖冲击  相似文献   

16.
据国家粮食局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粮食产后损失超过1亿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9%以上,其中粮食储运环节损失约500万t。为有效减少粮食在仓储期间的损失,对仓储粮的粮情监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通过现有粮堆参数和温度监测手段,深入研究粮堆内部物理变化过程,建立粮堆内部热湿耦合模型,进而建立粮堆内部水分含量推测的模型,在不增加国内现有粮情监测系统成本的基础上为实现监测粮堆水分的目的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狠抓耕地要害,粮食单产水平稳步提高,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粮食总产量持续稳定在6 500亿kg以上。但同时全国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耕地布局持续北移,造成一定程度的粮食产能损失。本研究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方法,选取2000—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产量指标,分析产区间差异变化,并对耕地数量、布局、占补平衡等影响因素对粮食产能的损失进行测算。与2009年相比,2019年受耕地数量、布局北移、占补平衡等影响,粮食产能合计损失约1 500亿kg。其中,耕地数量减少造成损失约565亿kg;耕地布局北移造成损失约905亿kg,占补平衡造成损失约34亿kg。此外,水田减少影响粮食产能损失约225亿kg。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有关重要论述精神,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守牢耕地红线,切实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谋划实施一揽子耕地质量建设工程,多措并举,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现代生物技术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提升我国粮食储藏技术水平,减少储粮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于2008年7月5-6日北京联合举办“生物技术与粮食储藏安全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引入"粮食银行"这一基本概念,通过建立粮食银行促使农民改变存储粮食的传统观念,使农民的存粮变成商品或部分商品化,减少存粮损失,提高粮食的使用价值,改变粮食消费习惯。粮食银行产业化后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也能够对粮食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督。粮食银行作为一个新型产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必将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0.
进行水稻主要病虫害施药防治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防冶病虫害区水稻亩产量743 kg,对照区水稻亩产量605.9kg,亩损失稻谷137.1 kg,损失率18.5%;防治病害区亩损失稻谷80.5 kg,损失率10.8%;防治虫害区亩损失稻谷96.7 kg,损失率13%.由此可见,在水稻生产中,加强病虫害监测,科学指导农民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是减少粮食损失,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