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选取有效种植方式指导玉米生产,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平作的玉米产量高于平作垄管和垄作,前者与后两者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平作种植方式较垄作种植方式增产7.2%。采取平作种植的玉米在棒三叶叶面积、株高、穗粗和穗行数等性状上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2.
种植方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在玉米高产创建中常采用的种植方式有单穴单株、一穴双株和“121”(单双株交替)等方式。为了研究玉米产量性状对不同种植方式的响应,选用当地推广面积较大的6个品种,于2015-2016年在山西省襄汾县永固乡开展田间试验。玉米收获前田间取样,调查果穗穗部性状,分析不同种植方式间的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的影响不显著,但对产量的影响显著;单穴单株种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玉米的穗粒数、百粒重,显著提高产量。在玉米生产中,推荐采用单穴单株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3.
用生产上常用的3个耐密玉米品种,通过改变种植方式、增加种植密度,对其产量构成相关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双行双株种植方式可以改善玉米群体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利于玉米产量构成相关性状的发育和产量的提高。先玉335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采用双行双株种植方式较常规种植产量有显著的提高,增产3 867.38 kg/hm2。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储备产业之一,通过提高种植密度的方式促使玉米产量的提高,这一方法得到了大多数农技推广人员及种植户的认可和支持。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为玉米密植提供数据依据,需要进一步探讨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性状的影响,同时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的性状以及产量的变化。该文通过试验的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了穗位高度、株高、玉米穗夹角、空秆率、穗部产量和性状、产量等相关参数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中的变化,为今后从根本上提高玉米的产量改善措施进行了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耕种方式对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得出沿等高线种植增产效果显著,比顺坡种植增产36.6%,浅耕比翻耕的增产效果也达12.6%.在各处理组合中,以沿等高线种植、浅耕、净作玉米的经济性状最优,小区产量达21.62千克/40平方米,而顺坡种植、翻耕、净作的经济性状最差,小区产量仅12.78千克/40平方米。前一处理比后一处理的增产效果达70.9%.采用沿等高线种植和浅耕措施,可以改善玉米的经济性状和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共设置了5个不同的玉米种植密度梯度,研究其对玉米茎秆性状、茎秆抗倒力学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在种植密度为5.25-6.75万株/hm2时,玉米茎秆性状、茎秆抗倒力学性状、产量及品质较为理想,是最为适宜的玉米种植密度。【结论】在玉米种植前,必须科学把控玉米种植密度,将其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种植方式对高产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密度和不同种植方式下对3个玉米品种的穗部性状及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穴三株种植方式有利于玉米穗部性状发育和产量提高。登海601综合表现优良。以穴三株方式种植登海601,产量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达21031.47kg/hm2。  相似文献   

8.
通过以农大108玉米品种和天泰10号玉米品种为实验材料,探究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群体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农大108玉米品种和天泰10号玉米品种的叶面积、主要生物学性状、干物质累积量、玉米产量等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影响群体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群体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在黄土丘陵区旱作梯田实施微集流种植与常规平作种植,测定作物的农艺性状指标值,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作物生长与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法相比,微集流种植6—8月玉米株高平均提高47.2%,根系干质量增加187.79%,籽粒产量平均增收903.12 kg/hm2;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植株的株高、抽雄率、生物产量、籽粒产量与对照方差检验值F在1%水平上存在极显著差异,水分利用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且与玉米产量性状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线性相关关系。微集流种植能够有效地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率,从而显著地影响作物生长与产量性状。  相似文献   

10.
吴观菊 《河南农业》2016,(35):20-21
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性状产生的影响,选择丹3363玉米品种和丹玉86玉米品种作为试验研究材料,观察、统计和分析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与各种性状的异同性.结果表明:玉米品种丹3363的产量达到最高和最低的种植密度分别为7 50万株/hm2和5.25万株/hm2;玉米品种丹玉86的产量达到最高的种植密度为6.00万株/hm2,且该种植密度下棒3叶宽度和面积达到最大值;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种品种玉米植株的倒佚率和空秆率均表现为上升趋势,茎粗、株高、穗高以及叶片数等的变化不显著.结论种植密度除了会对玉米种植的产量产生影响之外,同样会对玉米的棒3叶宽度和面积等性状产生影响,所以在实际的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结合所用玉米品种等条件来合理确定玉米种植密度,确保可以提升玉米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1.
闽糯0018群体结构试验表明: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合理,净同化率与叶面积系数最高,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库源比及经济系数较合理,产量及产量性状表现最优,有效调控各个时期的群体叶面积,对中后期干物质的积累以及产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先玉335适宜栽培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求先玉335合理的种植密度,明确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指标的影响。[方法]以优质高产豫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材,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方式,设4种种植密度(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研究不同密度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在大垄双行种植备件下,先玉335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加大呈降低趋势,在6.75万株/hm^2密度时,产量较高,玉米群体具有合理的株高和冠层结构,棒三叶叶绿素相对含量也较高。对株高、穗位高度以及LAI垂直分布的研究表明,该试验条件下,种植密度的增加会使玉米群体的抗倒伏能力降低,单株叶面积减少,群体LAI有所增加,LAI最大值出现的层次有所上升,玉米群体适宜高产的LAI在5.7左右。[结论]在试验条件下,先玉335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IAI最大值出现的层次随着密度的增加上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茎尖菜用甘薯最佳栽培密度。[方法]以大叶型品种福薯7-6、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及中等花叶型品系徐菜薯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及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同栽培密度下,大叶型品种福薯7-6产量最高、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最低,产量受叶型影响较大。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密度下,产量有所差异,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和中等大小花叶型品种徐菜薯2号合理密植可以提高产量,最适密度为20 cm×20 cm至20 cm×15 cm;不同密度处理对大叶型品种福薯7-6产量影响不显著,栽培条件好的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可选择20 cm×25 cm。[结论]该研究可为甘薯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豫单99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给玉米新品种豫单998在生产上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种植密度下豫单998群体指标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单株叶面积,叶、茎干物质积累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处理叶片光合速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呈显著差异;5 000株/667m2产量最高(786.6 kg/667m2),豫单998群体调控能力强,是耐密型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植密度下紫花苜蓿叶生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苜蓿的叶生产量。[方法]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试材,设5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栽植密度对紫花苜蓿叶生产量的影响。[结果]在不同栽植密度下,紫花苜蓿单位面积分枝数、叶片数、茎重、叶重和干草产量5个性状在同一刈割时期及全年度各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在某些密度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苜蓿单位面积分枝数、叶片数、茎重、叶重和干草产量均以密度A处理(20cm×20cm)最多或最高,分别为855枝/m^2、42 253叶/m^2以及698.88、464.55和1163.43g/m^2。相关分析表明,苜蓿的单位面积分枝数、叶片数、茎重和干草产量与单位面积叶重均呈线性正相关,对叶生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干草产量、茎重、叶片数和分枝数。[结论]5个栽植密度中,以密度A处理的叶生产量最高,其次为密度B处理(30cm×30cm)。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发展麻江大蒜产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测定麻江红蒜3种不同种植方式下的产量、植株性状、根系分布范围和数量、叶面积大小和保绿期等指标。[结果]麻江红蒜实行稻草免耕种植比其他2种种植方式增产显著,产量达804.5 kg,比无覆盖物种植(对照)增产31.7%。[结论]稻草覆盖地面的栽培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大蒜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密度下新葵18号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产量和含油率,分析种植密度对新葵18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调查不同种植密度下新葵18号的生长数据,计算不同处理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并测定含油率.[结果]种植密度对新葵18号的生长发育有着显著影响,低密度处理(4 000株/667 m2)的单株叶面积较高,高密度处理(5 500株/667 m2)的叶面积指数较高,产量、含油率和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方面以处理5 000株/667 m2的值最高.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密度超过5 000株/667 m2后,产量则表现出减少的趋势.[结论]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调节新葵18号个体发育,最大发挥群体效应,在新疆5 000株/667 m2是新葵18号的适宜种植密度,可以取得较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不同播期对旱作谷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旱作条件下不同播期对谷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谷子生育时期、叶面积、株高和叶、茎、穗干重以及产量指标的测定,确定谷子的最佳播期。结果随着播期的延迟谷子生育期变短;叶、茎随着播期的延迟生长速率变慢、衰退速率变慢;播种期过早谷子前期生长速率较快、播种晚的谷子后期生长较快;穗干重随着播期的延迟积累变快,千粒重随着播期的延迟呈下降趋势;穗粒数、籽粒产量和产草量均以5月23为播期最高。结论张家口地区谷子最佳播期为5月23日。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株型棉花适宜的机采种植方式,以中棉所96A(株型较松散)和B9(株型紧凑)为材料,研究一膜三行(R3)、一膜四行(R4)、一膜六行(R6)机采种植方式下棉花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棉所96A在R3处理下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表现较优,与其他2种种植方式相比,中棉所96A在R3处理下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持续期延长5 d,籽棉产量分别提高了4.76%、6.73%。B9在R6处理下净光合速率水平较高,与其他2种种植方式相比,B9在R6处理下的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持续期延长2 d,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8.52%、4.23%,产量分别增加9.00%、12.16%。不同株型棉花的适宜机采种植方式不一致,较松散型中棉所96A适合一膜三行种植方式,紧凑型棉花B9适合一膜六行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培密度下大豆生长发育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进尚  柳伟祥  何进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36-5837,5841
[目的]研究宁夏引黄灌区不同密度栽培下大豆生育动态,确定综合性状表现合理的栽培密度。[方法]通过田间测定和实验室考种对宁夏引黄灌区不同密度下大豆生育动态进行研究。[结果]宁夏引黄灌区大豆株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单株叶、茎干重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不同密度下叶面积指数不同,最大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宁夏引黄灌区,综合性状表现较合理的大豆种植密度为行距0.50 m,株距0.10 m。[结论]研究结果为宁夏大豆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