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泗阳县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叙述了水稻纹枯病、水稻稻瘟病、水稻钻心虫、水稻稻飞虱、水稻稻纵卷叶螟等几种水稻常见病虫害在泗阳县的发生特点、危害症状和具体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熊元清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23):135-138
含山县农机部门通过多年对部、省级水稻全程机械化项目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水稻机械化生产经验,探索出一套适合江淮地区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该技术推广运用,大幅提高了水稻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降低了水稻生产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全县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是睢宁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纹枯病已成为影响睢宁县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病害之一。阐述了水稻纹枯病发病症状、病原及侵染循环特点,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对提高水稻纹枯病防效和水稻产品质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实现水稻高产的重要途径。介绍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从生物措施、物理措施、天敌措施、化学措施4个方面阐述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水稻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水稻黄萎病、水稻橙叶病、水稻青枯病、水稻二化螟、水稻负泥虫、稻纵卷叶螟、水稻潜叶蝇和水稻象甲等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水稻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稻集中育秧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泸县依托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推广水稻集中育秧,重点在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育秧专业户和村、社集中示范,提升了水稻育秧技术及组织化、集约化水平,促进了水稻的规模化生产和农机化发展水平和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水稻的产量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整体状况。随着水稻栽培技术的快速发展,水稻产量得到了快速地提高。水稻早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水稻种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综述了水稻早育稀植的特点和优势、水稻早育稀植栽培技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国杂交水稻产业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杂交水稻产业经济是进一步扩大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杂交水稻生产效益、确保杂交水稻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概述了杂交水稻产业经济的基本内涵和中国发展杂交水稻产业经济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中国发展杂交水稻产业经济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杂交水稻产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战略和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改良剂对锌铬复合胁迫水稻根系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结实期,五种改良剂(石灰、过磷酸钙、麦秆、兔粪、油菜秆)均显著降低了水稻根系氮和磷含量。在五种改良剂中,兔粪低浓度处理水稻根系氮含量和磷含量均最大,其氮含量在水稻三个生育期分别为0.76%、1.03%和0.76%,磷含量分别为3.174 g/kg3、.516 g/kg和2.687 g/kg。五种改良剂均提高了水稻根系钾含量,其中,麦秆高浓度处理水稻根系钾含量最大,其值在水稻三个生育期分别为15.442 g/kg、10.592g/kg和14.817 g/kg。五种改良剂均显著提高了水稻根系及地上部分干质量和水稻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性以及水稻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水稻负泥虫、潜叶蝇、水稻二化螟、立枯病、恶苗病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稻生态节水是水稻节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稻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针对现有水稻节水灌溉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节水模式的优化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有机统一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我国发展水稻生态节水技术的重要性,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水稻生态节水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态势。在深入分析水稻生态节水技术的生理生态基础及其节水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我国水稻生态节水的技术核心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我国消费的主粮之一。人民的生活也离不开水稻,因此,改善水稻作业环境、提高水稻生产力是目前面临的研究课题。宝应县农机部门大力推广技术运用,大幅提高了水稻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降低了水稻生产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全县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过去6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耕作与栽培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理论研究方面,对广东水稻种植区划、水稻分蘖与幼穗发育、光温反应特性、高产栽培叶色变化、光能利用、抗倒伏机理等开展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丰富了水稻耕作栽培科学理论。在耕作栽培技术方面,1950—970年代在广泛调研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全国著名的“潮汕经验”,大幅提升了广东水稻单产,并对我国水稻栽培学科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80—1990年代先后研发建立了水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规程和水稻抛秧及配套技术,实现了水稻栽培技术的规范化;进入21世纪,研发出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和多熟高效农作制模式及配套技术,实现了水稻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这些研究成果及其大面积应用,为广东水稻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今后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近年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耕作栽培研究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机械化、轻简化、标准化和高效化(即“两型四化”)方向发展,在机械化育插秧、直播稻、再生稻栽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后广东水稻耕作栽培研究要继续围绕产业科技问题,加强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促进水稻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盐碱地改良的首选粮食作物。为提高水稻耐盐碱能力,明确水稻耐盐碱机理,本文概述了寒地水稻对盐碱胁迫的响应,并总结了水稻耐盐碱的生理机制,包括在盐碱胁迫下水稻体内脯氨酸积累、可溶性糖含量、相对电导率、膜脂过氧化水平及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等。提出挖掘寒地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应用常规育种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在寒地进行耐盐碱水稻育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干旱胁迫条件下SODM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水分条件不同SODM处理下水稻光合性能、内源激素、产量及产量因素、水稻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SODM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水稻剑叶中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光合速率、改善水稻光合性能。SODM的施用能够增加细胞分裂素的含量而降低脱落酸和乙烯的含量。同时,SODM的施用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改善了水稻的出糙率、精米率等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水稻生产发展方向,昆明市开展了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经过4年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带动了全市水稻沿着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提升了全市的水稻生产水平。发挥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7.
在水稻矮化育种成功 60 周年之际,回顾了黄耀祥院士在水稻育种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1959 年 通过人工杂交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矮秆品种——广场矮,开创了一条水稻矮化育种的新 途径。水稻矮化育种的成功,使水稻单产实现了第一次飞跃,与墨西哥的小麦矮化育种一起,引领了农业史上 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并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后,在水稻矮化育种 基础上,黄耀祥院士先后开创了水稻丛化育种、半矮杆“早长”超高产育种、半矮秆“早长、根深”超高产(特) 优质育种和超级稻育种,创建了高效的杂交育种“组群筛选法”,从而建立了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丰富和 发展了水稻育种学。黄耀祥院士带领育种团队先后培育出 60 多个水稻新品种,其中推广面积超过 66.7 万 hm2 的 品种有 15 个,先后获得国家、省 ( 部 ) 级等各类科技成果奖 15 项,为我国粮食增产和水稻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 贡献。通过回顾黄耀祥院士在水稻育种研究上取得的主要成就,展示他不断解决水稻生产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总结他求真务实、敏锐创新、甘于奉献、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以期对农业科研工作者有所启迪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8.
稻瘟病是旧县镇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总结了旧县镇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以期为该镇的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水稻转基因技术、花药培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组辅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阐述了水稻产量性状、抗病虫性、抗逆性状、营养品质和特异种质的遗传研究及分子育种的最新进展、水稻基因设计育种数据库建设和水稻基因设计育种的展望,反映了在水稻分子育种方面获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水稻种植发展的过程中,病虫害产生的危害降低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为有效控制水稻中的农药残留量和污染程度、保障粮食安全及农民经济收入,需要加大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力度。基于此,分析了当前水稻病虫害发生危害和防控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策略与措施,探究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