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皖麦 3 3是以安农 83 2 6为母本 ,中作 813 1 1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一个面包小麦新品种 ,199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是长江中下游麦区唯一通过审定的面包小麦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多抗、品质性状突出等优点 ,适于在沿淮和江淮地区种植 ,采用高产栽培技术 ,一般产量可达 5 2 5 0~ 675 0kg/hm2 。  相似文献   

2.
[目的]给不同类型小麦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方法]利用不同氮肥水平进行处理,分析氮肥施用量对强筋、 中筋和弱筋3种类型品种产量以及品质性状的影响。于2007~2008年,选用安徽沿淮及江淮地区稻茬种植的3个小麦主推品种,对品种和氮数基追比2个因素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氮数基追比在7∶3时可以提高3个品种的产量,烟农19、皖麦52和皖麦48产量分别为7 837.35、8 028.00、8 637.00 kg/hm^2。而不同基追比对不同品种小麦品质的影响则并不相同。[结论]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应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配合适当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27%左右,加强对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探讨非常重要。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其品质受小麦品种、生态环境、栽培技术等影响,文章对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品种选择、种子与土壤处理、晚播、土地整理以及科学的田间管理可以提高小麦的品质与产量,推动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小麦品质不仅依品种和自然生态条件而异,而且与栽培措施有密切关系。小麦品质既受品种本身遗传因素的制约,又受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是基因、生态环境和栽培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同一品种,不同的栽培技术一定会使品质相差悬殊,因此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特从土壤肥力条件、人为肥水运筹、播期播量等栽培措施对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等主要方面的影响进行重点综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不同遗传基础小麦品种的不同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东昌公司最新审定的红皮小麦品种东昌708进行了介绍,及对东昌708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关键点阐述。东昌708是东昌公司利用扬麦13为母本,华麦1168为父本,进行了多年的努力,选育出的红皮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综抗好、稳产、株高适中等特性,该品种为中强筋。近几年江淮地区的气候原因,对该地区的小麦种植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致使江淮地区近几年偏向种植红皮小麦品种,红皮小麦在江淮地区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而东昌708就非常的适宜江淮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就是优质小麦品种与高产栽培技术有机结合的种植模式。发展优质小麦生产,要保证高产条件下的优质,才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实施优质小麦示范与推广,能够更好地落实国家粮食战略调整的意图,改变以前在粮食生产上以温饱战略为主,只注重产量的提高,而忽视小麦品种的品质结构合  相似文献   

7.
我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表现及其栽培技术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安徽省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选育现状,报道了目前主产麦区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产量,品质表现,着重分析了各地气候、土壤、耕作制度及肥、水等栽培条件对优质品种在品质形成中的影响,提出了如何生产优质商品麦的栽培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质的优劣不仅由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所决定,而且受气候、土壤、耕作制度、栽培措施等条件的影响,品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影响品质。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我国东北地区兴安岭沿麓小麦产业化带气候条件适宜生产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在种植优质专用春小麦时。只有运用好保优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优质品种的品质与产量的遗传潜力,达到品质优良一致、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亟待发展优质小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由于耕作栽培技术的提高和高产品种的推广,我国小麦产量不断大幅度地提高。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小麦育种只重视产量的提高,忽视籽粒的品质改良,致使我国小麦品质改良工作远远落后于欧、美、加和澳大利亚诸国,所以目前生产上所用的小麦品质普遍不高。  相似文献   

10.
发挥稻茬小麦高产潜力,对实现江淮地区水稻—小麦周年均衡增产、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江淮地区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用、群体质量指标、秸秆还田、科学施肥、整地、播种、水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江淮地区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质的形成不仅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制约,而且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影响。因此,优质品种,只有同适宜的生态环境和优质栽培技术相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潜力。与此同时,还要考虑生产成本和无公害,保证节本增效。现谈谈无公害小麦保优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小麦品质不仅取决于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还受气候,土壤,耕作制度,栽培措施等因素的影响,品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影响着品质。实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适合当地生产。种植优质特种小麦时,只有采用适当的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优质品种的品质和产量的遗传潜力,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田间栽培技术的逐步改进,新乡县小麦产量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度提高,从而获得了农业生产的大丰收,为广大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一些不良的栽培措施,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制约当前小麦产量和品质再提高的“瓶颈”。只有杜绝和减少这些不良因素,实施科学化栽培管理,充分发挥小麦品种的丰产特性,才能确保小麦的稳产、高产和优质。  相似文献   

14.
小麦新品种鄂麦27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鄂麦27是孝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湖北省农业生产中对小麦品种的需求,主要围绕改良小麦产量、面粉品质、小麦的抗逆性及熟期等性状选育而成的新品种。2010年10月由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概况、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简述了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小麦品质影响因素分析及专用小麦优质栽培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小麦品质除受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控制外 ,生态条件及栽培措施的影响也至关重要。简要对优质专用小麦及其品质的概念作了解释 ,对影响小麦品质的遗传、生态、栽培三大因素进行分析 ,认为品种的遗传特性是小麦品质的基础 ,但环境条件及栽培措施可以较大程度地改善小麦品质 ,协调产量与品质的关系。指出以优质品种为基础 ,合理种植区划 ,结合播期播量调节以肥水调控为中心的配套栽培技术是进行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新农业》2021,(17)
正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小麦的种植技术得到全面升级。提高小麦产业的整体水平,有利于提升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本文深入探讨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并针对病虫害发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防范,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1小麦高产栽培技术1.1选择高产优良品种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厚度以及干旱情况,选择较为适宜的、抗性突出、抗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并且具有较大的丰产潜力,品质过关。只有选择优质的小麦品种,才有可能高产。  相似文献   

17.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生育期相对较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将各项生产技术优化组合,规范化生产,提高优质小麦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产和增收的目的。在我们会东县,本地小麦品种杂乱,小麦产量低,严重影响我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因此加强我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切实为农民服好务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田间栽培技术的逐步改进,新乡县小麦产量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度提高,从而获得了农业生产的大丰收,为广大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一些不良的栽培措施,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制约当前小麦产量和品质再提高的"瓶颈"。只有杜绝和减少这些不良因素,实施科学化栽培管理,充分发挥小麦品种的丰产特性,才能确保小麦的稳产、高产和优质。一、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小麦品质的形成不仅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制约,而且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影响.因此,优质品种,只有同适宜的生态环境和优质栽培技术相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潜力.与此同时,还要考虑生产成本和无公害,保证节本增效.现谈谈无公害小麦保优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小麦生产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我国小麦的供需矛盾,从产量、品质、生产布局、产业化经营和生产效益角度分析了我国小麦生产的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根据小麦主产区的生态特点和生产条件,从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两方面对小麦的持续增产潜力进行了分解,提出了筛选推广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和加强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的技术对策,分析提出了我国小麦育种技术和栽培技术研究的重点与发展目标,对发展我国小麦生产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