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002年,对东北农牧交错带放牧小尾寒羊的被毛、血液、肝脏,牧地土壤及2种主食牧草(羊草、虎尾草)中锌、硒元素的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是该交错带放牧小尾寒羊被毛中锌、硒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4.50μg/g3、39.50μg/kg,血液中锌、硒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77μg/g、124.36μg/kg,肝脏中锌、硒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2.15μg/g、244.13μg/kg;牧地土壤中锌、硒总平均含量分别为45.97μg/g1、16.99μg/kg;2种主食牧草中锌、硒的总平均含量分别为26.90μg/g,80.99μg/kg。分析认为,该交错带放牧小尾寒羊有发生锌缺乏症的可能,但不会发生硒元素的缺乏症或中毒病。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抑制土地荒漠化的适宜土地利用模式,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花生种植模式对荒漠化的影响。以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北部主要花生种植区的不同土地利用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2020年多时相遥感影像的物候特征和作物光谱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现场采集土壤样本,应用化学实验方法,结合SPSS等软件构建荒漠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累积曲线分级法将土地荒漠化程度划分为无荒漠化、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4个等级,与课题组2015年该地区的荒漠化数据库进行荒漠化程度对比检验。结果表明,农林复合模式、沙平地防护林-花生模式、砂质丘陵防护林-花生模式、沙平地-花生模式、砂质丘陵-花生模式5种模式对减轻荒漠化的能力依次降低。农林复合模式、沙平地防护林-花生模式、砂质丘陵防护林-花生模式均有使荒漠化逆向演替的效果,但演替程度逐渐降低,其中农林复合模式是最适种植模式,砂质丘陵防护林-花生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沙平地-花生、砂质丘陵-花生模式均有使荒漠化正向演替的效果,演替程度逐渐增加。通过对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地进行荒漠化评价,旨在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荒漠化演替方向的影响,以期为改善不合理种植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农牧一体化与农牧民增收研究——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不同地区为例,主要通过探索不同农牧一体化模式在各地区的发展以及对农牧民增收的绩效,比较得出更为适合相应地区的农牧一体化发展模式,以期为当地第一产业实现既快速高效而又生态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借鉴。文章最终得出结论: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业组织方式与结构中,农牧一体化的各种模式相对于单独经营种植业、养殖业的效益更高,而其中农牧纵横结合一体化效益最高,且以合作社为主体的纵横结合一体化在促进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业发展中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方法]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降水及水源涵养、气候和覆被4个方面的影响出发,对我国农牧交错带热点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农牧交错带研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结果]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不够深入和全面。建议:目前我国的农牧交错带研究应围绕怎样解决农田和草地退化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对农牧交错带研究较薄弱的方面进行多领域融合式的深入分析;将农牧交错带的研究成果充分用于生态环境的恢复、提高生产力等实际生产生活中;将农牧交错带各方面的研究归结到全国以至全球的高度上,进行各领域更加全面的延伸。[结论]为我国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牧交错带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拜泉为例,通过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的调查,深刻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总结了该地区发展持续农业的经验,最后提出了发展持续农业的模式及对策,对农牧交错带地区的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方法]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降水及水源涵养、气候和覆被4个方面的影响出发,对我国农牧交错带热点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农牧交错带研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结果]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不够深入和全面。建议:目前我国的农牧交错带研究应围绕怎样解决农田和草地退化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对农牧交错带研究较薄弱的方面进行多领域融合式的深入分析;将农牧交错带的研究成果充分用于生态环境的恢复、提高生产力等实际生产生活中;将农牧交错带各方面的研究归结到全国以至全球的高度上,进行各领域更加全面的延伸。[结论]为我国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基础极为脆弱的地区,配合国家扶贫政策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的生态移民是积极而有效的尝试.国内外学者对于生态移民有着大量的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回顾,对生态移民扶贫研究进行了梳理.研究认为,生态移民能有效地解决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贫困问题,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但在国内实践中,生态移民却遇到了很多挑战. 相似文献
9.
北方农牧交错带跨度大、范围广、农牧兼有,是研究北方农牧业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养分流动直接反应养分循环状况,是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表征之一,研究农牧系统养分流动对于发展可持续农牧业,减少环境养分负荷等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农牧系统氮、磷、钾3种主要养分流动特征及其环境效应,提出了农牧系统养分循环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方向,以期为后续农牧系统养分循环的理论研究、提高养分利用率技术手段的研发以及环境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nongyechu@sina.com 《勤云标准版测试》2006,(5)
宁夏自古以来就处于我国的农牧过渡带,而中部干旱带又是宁夏的农牧交错带。当前,农业和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加快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宁夏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宁夏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畜牧业为主的保护、建设和利用的战略方针,根据宁夏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分区治理,加强生态建设,种草养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旱作节水农业,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立足于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发展,首先分析了其发展的现状以及该区域内的经济、自然发展特征,得出制约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的原因,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方向和对策,为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东北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新的栽培技术。该技术具有增温、保温、保墒抗旱、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同时还具有抑制杂草,避免春雨淋刷,防御春寒低温危害,促进早苗全苗、早花、多花、多果和增产作用。据试验,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盖膜比露地栽培每亩可增产花生果45—58公斤。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以河北省洁源县为例,对坝上地区农村土地流转进行调研,分析了当前农牧交错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现状和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牧交错带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范围内的资源紧缺、环境退化,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于“持续”(Sustainable)的思想。中国的农牧交错带,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北方农牧交错带以及广泛分布于大江南北的山地农牧(林)交错带,由于自身地理及自然资源、社会特点,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探讨中国的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循环经济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分析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及右玉县的区域概况,阐明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意义,探讨了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壤肥力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化验,对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荒漠化土壤机械组成为:砂粒含量>784.0g/kg,有机质含量<3.67g/kg,阳离子交换量不超过6.37cmol/kg,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不足,土壤的综合肥力质量低;从沙丘流动到固定沙丘,表层土壤粒径>0.25mm的砂粒降低,5mm以上的团聚体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速效养分增高,离子吸附交换能力增强。可以认为,土壤肥力差异是荒漠化的本质反映,结皮层可作为荒漠化类型土壤鉴定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