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直观地揭示苦荞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和类群农艺性状特点、并发掘其中的良好资源、避免杂交育种过程中选配亲本的盲目性,对来自全国11个荞麦育种单位的45个苦荞品种(系)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将6个性状简化为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3%。采用聚类分析,将45个苦荞品种(系)在2.76水平上聚为4大类:髙秆、中产、小粒型;中秆、高产、大粒型;中秆、低产、小粒型和髙秆、中产、中粒型。其中第2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是良好的品种或良好的育种材料。苦荞品种(系)间遗传差异与原产地和地理距离无任何必然的联系,杂交育种选配亲本时,除考虑性状互补、地理距离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其遗传差异(不同类群)。  相似文献   

2.
为了直观地揭示苦荞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和类群农艺性状特点,并发掘其中的良好资源,避免杂交育种过程中选配亲本的盲目性。对来自全国11个荞麦育种单位的45个苦荞品种(系)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将6个性状简化为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3%。采用聚类分析,将45个苦荞品种(系)在2.76水平上聚为4大类:髙秆、中产、小粒型;中秆、高产、大粒型;中秆、低产、小粒型和髙秆、中产、中粒型。其中第2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是良好的品种或良好的育种材料。苦荞品种(系)间遗传差异与原产地和地理距离无任何必然的联系,杂交育种选配亲本时,除考虑性状互补、地理距离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其遗传差异(不同类群)。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苦荞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优质苦荞品种,以99份苦荞(国外51份、国内48份)为试验材料,通过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综合得分F值等方法对99份苦荞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荞11个农艺性状间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均大于0.1;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千粒重和株高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3.234%,第一主成分中负有最高荷载的为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聚类分析将99份苦荞分为6个类群,其中类群Ⅳ的18份品种性状优良,可作为核心种质资源。苦荞选育时应重点考虑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2个性状指标。综合聚类分析和综合得分F值筛选出23份高产优质苦荞,其中12份为国外引进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直观地揭示苦荞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和类群农艺性状特点,并发掘其中的良好资源,避免杂交育种过程中选配亲本的盲目性。对来自全国11 个荞麦育种单位的45 个苦荞品种(系)的6 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将6 个性状简化为3 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3%。采用聚类分析,将45 个苦荞品种(系)在2.76 水平上聚为4 大类:髙秆、中产、小粒型;中秆、高产、大粒型;中秆、低产、小粒型和髙秆、中产、中粒型。其中第2 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是良好的品种或良好的育种材料。苦荞品种(系)间遗传差异与原产地和地理距离无任何必然的联系,杂交育种选配亲本时,除考虑性状互补、地理距离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其遗传差异(不同类群)。  相似文献   

5.
为直观地揭示苦荞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和类群农艺性状特点、并发掘其中的良好资源、避免杂交育种过程中选配亲本的盲目性,对来自全国11个荞麦育种单位的45个苦荞品种(系)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将6个性状简化为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3%。采用聚类分析,将45个苦荞品种(系)在2.76水平上聚为4大类:髙秆、中产、小粒型;中秆、高产、大粒型;中秆、低产、小粒型和髙秆、中产、中粒型。其中第2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是良好的品种或良好的育种材料。苦荞品种(系)间遗传差异与原产地和地理距离无任何必然的联系,杂交育种选配亲本时,除考虑性状互补、地理距离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其遗传差异(不同类群)。  相似文献   

6.
新疆引种花生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引种花生品种在新疆的农艺性状表现,研究影响新疆花生品种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方法]对24个新疆引种花生品种(系)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结果](1)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88; ~39.77;;(2)主成分分析将主要农艺性状凝聚为3个主成分,分别为单株产量因子、果数因子和分枝因子,这3个主成分对总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40.348 1;,27.254 3;和14.881 9;,其累积贡献率达82.484 3;;(3)通径分析中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单株生物学产量(0.833 2)>单株结果数(0.240 3)>百果重(0.174 9)>主茎高(-0.181 0).[结论]花育33号丰产性最优.在新疆花生品种引进和选育中,应将单株生物学产量、单株结果数、百果重、主茎高作为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7.
云南苦荞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云南苦荞种质资源多样性,发掘苦荞资源中的有益基因,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收集的63个苦荞种质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云南苦荞资源中遗传多样性很丰富,其中株粒质量的遗传变异系数达到33.2%。应用主成分分析将云南苦荞12个性状简化为7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9.14%。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63份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19.39水平上可聚为3个大类,可区分为生育期较长型、生育期中等、生育期较短型。其中第2类的株高适中、生育期适中、千粒质量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是选育优良品种(系)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8.
苦荞属于蓼科荞麦属1年生草本植物,药食两用,营养价值丰富.该研究以苦荞测序品种“品苦1号”为试验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技术构建苦荞突变体库,并利用形态观察及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分子标记对突变体进行了筛选分析,主要研究结果为:(1) 0.6%EMS处理12 h为“品苦1号”最佳诱变处理;(2)构建了包含966个株系的苦荞突变体库,M2代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得到包括籽粒大小因子、籽粒形状因子、植株产量因子、植株表型因子的4大主成分因子;聚类分析将M2代群体按农艺性状的差异分为4大类;(3)利用26条SCoT引物对“品苦1号”诱变M2代群体进行PCR扩增,共得到263条清晰稳定的条带;诱变M2代与野生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03 8~0.324 5之间,其中PKM2-803和对照“品苦1号”(CK)间的遗传距离最大,PKM2-097和CK间的遗传距离最小;聚类分析将966份材料分为4大类,与表型分类相似,表明EMS诱变导致苦荞在...  相似文献   

9.
西藏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揭示西藏苦荞种质资源多样性和发掘苦荞资源中的有益基因,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西藏80份苦荞资源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苦荞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主茎粗的遗传变异系数达到36.7%。千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偏相关,生育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显著负偏相关。应用主成分分析将西藏苦荞7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6.04%,以主茎因子贡献率最高,为41.11%。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11.61水平上可聚为4个大类,可区分为株高较矮大粒型、株高中等小粒型、植株矮小大粒型和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型。综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苦荞资源中植株较矮、大粒是较为理想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0.
苦荞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苦荞遗传群体籽粒性状的遗传变异,探索影响苦荞籽粒产量的主要因素,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为苦荞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材料。以小米荞与晋荞2号杂交获得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籽粒产量、千粒重、籽粒长宽比、籽粒面积、籽粒周长、籽粒直径、籽粒圆度等7个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变异系数为5.16%~25.45%,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籽粒产量与千粒重、籽粒直径、籽粒面积、籽粒周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7个籽粒性状综合为2个主因子,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71%。基于籽粒性状的表型值,聚类分析将苦荞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划分为7个不同的类群,其中C5和C7类群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类群。千粒重、籽粒直径、籽粒面积、籽粒周长是影响籽粒产量的主要因素;结合籽粒性状主成分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C7类群的株系R166、R188、R78、R46、R112、R151籽粒性状较好,具有高产特性可作为高产苦荞的推荐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苦荞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来自5个国家的55份苦荞品种(系)资源引种至四川栽培,经比较鉴定后对苦荞的单株籽粒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9个相关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影响的顺序:有效花序数>千粒重>生育期>总分枝数>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茎粗>株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总分枝数、有效花序数、千粒重是影响单株粒重的主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有效花序数、千粒重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二者是荞麦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性状和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结论]综合考虑,苦荞高产株型应是:株高、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总分枝数适中,有效花序数多,千粒重较高,开花期短者。  相似文献   

12.
对山西省苦荞品种资源的分布区域、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开展苦荞资源研究,对筛选优异苦荞种质资源和改良苦荞品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 Excel2003和 DPS7.5软件,从品种资源的分布区域、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3个方面,对《山西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目录》和《中国荞麦品种资源目录》记载的山西省苦荞品种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各地均有苦荞种植,但不同苦荞品种在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性状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表现出苦荞地方品种资源的多样性。山西省苦荞资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平均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维生素 PP含量平均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而维生素E 含量平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微量元素 Ca、Mg、Cu、P和 Se等含量极为丰富,Fe、Mn 和 Zn等含量亦较高;含有的18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色氨酸含量最低。并采用欧氏距离,利用类平均法对调查材料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通过对《山西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目录》和《中国荞麦品种资源目录》中保存的苦荞资源进行分析,对不同的品种资源进行了分类,育种工作者可以选择具有互补性状的种质资源,通过杂交育种途径,选育出丰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宁夏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分别考查了宁夏引黄灌区27个水稻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对达到显著差异的7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对影响单株粒重的6个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7个主要农艺性状经主成分分析可归结为3个主成分因子,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分别为粒数因子、粒重因子和长度因子。对影响单株粒重的6个性状经通径分析,对单株粒重贡献较大的因素依次为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穗长。表明在适宜的株高和穗长条件下,应适当增加穗粒数和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14.
以11个甜荞品种和12个苦荞品种为材料,在云南、西藏、山西、内蒙、宁夏、青海6个生态区进行种植,研究了生态因子对甜荞和苦荞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荞和苦荞平均产量分别为98.11和138.35 kg·亩-1,可溶性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3.49%和10.21%,黄酮平均含量分别为0.03%和2.45%。甜荞和苦荞品种不同栽培地点的单株粒重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栽培地点对甜荞和苦荞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影响比基因型的影响大。除了甜荞籽粒黄酮含量,甜荞和苦荞各性状在不同栽培地点均存在显著差异。生态因子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甜荞产量与海拔呈正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苦荞产量和黄酮含量均与海拔呈正相关,表明海拔是影响甜荞和苦荞产量和品质性状的主要生态因素。本研究发现甜荞和苦荞对环境敏感性都存在着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15.
苦荞产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苦荞产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苦荞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苦荞8个植株性状进行分析;温室内培养苦荞资源,于3叶期,每个资源选取10株新鲜叶片,采用CTAB方法提取苦荞基因组DNA,结合SSR分子标记方法进行PCR扩增,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并照相保存,根据SSR检测位点构建[0,1] 矩阵,最后利用PowerMarker3.25和Structure2.3.4软件对83份苦荞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8个植株性状分布较分散,大部分植株性状间呈现显著相关,植株性状的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5.22%,基本可以显示苦荞种质资源植株性状的相关性关系;不同植株性状间株高和主茎粗变异系数最大,遗传变异最丰富。不同省份的资源表现出不同的遗传多样性,西藏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指数H′ 均值最高,为1.82,其次为四川,遗传多样性指数H均值为1.78;不同省份资源植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四川生育期、株高、主茎分枝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最高,陕西叶宽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 最高,云南千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 最高;植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相似产区的植株性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3条核心引物共检测出208条清晰的条带,其中200条(96.15%)具有多态性,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16个和15.4个;不同引物等位基因变化范围为4-58个,重要的基因频率变化范围为0.02-0.86,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38-0.98,多态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35-0.98;不同地理来源苦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表明,北方产区亲缘关系较近,西南产区亲缘关系较近,说明不同地理来源的群体类别与产区存在一定的关系;来自陕西群体的等位基因数量最多、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多态性信息量最高,分别为12.0769、0.8365和0.8265;基于模型的遗传结构分析将苦荞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显示苦荞种质资源穿插分布,资源的地理来源地分化不明显,但是同一产区的资源遗传距离较近,资源之间具有一定的产区分化。【结论】苦荞产区种质资源PIC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2大产区具有一定的资源交流和遗传物质交换。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试验,对广东省10 个主栽花生品种进行施钙和施磷处理,利用JMP7.0 对花生的7 个主要农 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院在施磷条件下,单株产量和单株荚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在 施钙条件下,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更为紧密,有多对性状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或者极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院 在施磷的条件下,生长势因子为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达43.56%;在施钙条件下,产量因子为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达 46.22%。进行磷效率品种选择时,重点考虑的性状是主茎高、侧枝长和分枝数;进行钙效率品种筛选时,重点考虑的 性状是单株产量、百果重和百仁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叶面喷施硼肥对苦荞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为制定苦荞合理施肥技术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苦荞品种晋荞2号为试验材料,在现蕾期喷施不同浓度(12、24和48 mg/L)的硼肥水溶液,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测定并分析苦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成熟期苦荞根系形态和农艺性状指标及产量.[结果]随施硼量的增加,成熟期苦荞根际土壤的速效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速效磷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速效钾含量和pH整体上呈降低趋势,有机质含量整体上呈升高趋势.叶面喷施一定浓度的硼肥溶液有助于苦荞根系的伸长,增加苦荞的株高、子叶节高度、主茎节数和主茎分枝数,进而提高其产量.当硼肥喷施浓度为12 mg/L时,苦荞的根长(137.06 cm)、株高(124.50 cm)、主茎分枝数(8.33个)和产量(1416.042 kg/ha)达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苦荞的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硼肥水溶液对苦荞植株形态及产量均有一定影响,现蕾期喷施12 mg/L浓度硼肥有利于苦荞的生长,可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方法对苦荞内源激素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不同苦荞品种成熟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及其与苦荞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以四川本地4种苦荞品种西荞1号、米荞1号、川荞1号和川荞2号为试验材料,对比2种栽培方法下4种苦荞的内源激素含量、产量和营养品质;测定其在常规栽培方法和新型栽培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10057193.3,公开号105660133A)下苦荞的单株粒重、千粒重、产量、膳食纤维、蛋白质、黄酮和淀粉的含量,以及其成熟期茎、叶、根中脱落酸(ABA)、玉米素+玉米素核苷、生长素(IAA)、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和多胺(腐胺、亚精胺、精胺)等内源激素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4种苦荞的膳食纤维、蛋白质、黄酮及淀粉含量与苦荞叶中的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叶、根中的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及IA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黄酮含量与叶中的IAA、ACC和多胺的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苦荞的产量和品质与其不同部位间的内源激素含量有密切关系,并且可以通过新型栽培技术调节其内源激素含量,以达到改善苦荞品质和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