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泥炭和腐泥对风沙土理化性质和白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泥炭、腐泥及其混合物3种天然有机物料作为风沙土改良剂,进行盆栽试验,评价不同处理对白菜生长状况和风沙土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泥炭和腐泥后的风沙土利于白菜生长,单施泥炭8%~12%、或单施腐泥28%~32%效果明显,混合施入12%泥炭+28%腐泥的效果也较好,表现为风沙土的物理结构、pH有所改善,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和腐植酸含量都有所增加;白菜的高度、根长、鲜质量和干质量明显优于对照. 因此,认为泥炭和腐泥是风沙土的优良改良剂.  相似文献   

2.
硝酸钙泥配施泥炭和无机肥对不同土壤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硝酸钙泥对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硝酸钙泥与泥炭和无机肥配施对石灰性褐土和菜园土的土壤pH值、含盐量、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土壤pH值和含盐量改变效果来看,泥炭∶钙泥为1∶6的施肥处理施用效果最好;从土壤有机、无机养分含量来看,泥炭∶钙泥为4∶3的施肥处理施用效果最好。不同施肥处理可以改善土壤酸碱度,增加土壤含盐量,提高有机、无机养分含量,因此,硝酸钙泥可与泥炭和无机肥配置成复混肥料,从而实现农业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秸秆培肥对风沙土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风沙土进行麦秸等有机物料的培肥试验表明,风沙土的微生物量与土壤酶活性在作物生育期内均处于动态变化,在作物发育旺期达到最大值。不同有机物料处理均能增加风沙土的微生物量,低量秸秆 泥炭全肥 泥炭处理增加值最大。风沙土中过氧化氢酶、磷改酶的活性表现一致,其中低量秸秆 泥炭全肥 泥炭>低量秸秆 泥炭全肥>高量秸秆>泥炭全肥>低量秸秆。  相似文献   

4.
近年不少试验指出,合理施用钾肥可以抵抗干旱对作物的伤害,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然而关于施钾对作物生长尚未产生显著影响时的水分利用效率及抗旱性却研究较少。本试验在控制条件下研究了钾对玉米苗期生长及水分状况的影响。试验在温室内用盆栽方法进行。供试土壤为沙土,土壤养分含量为:全 N,0.027%;速效  相似文献   

5.
秸秆通过低温发酵堆腐作为有机肥料替代化学肥料可以稳定风沙土有机碳库,同时也会影响土壤性状和作物生长。实验设置5个处理:(1)不施肥;(2)常规施肥;(3)有机粪肥;(4)秸秆粉碎还田;(5)秸秆堆腐还田。通过两年定位试验,观测了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养分和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与常规施肥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了12.56%~23.12%,土壤速效钾增加了5.50%~14.75%,六月末土壤水分增加了97.69%~121.62%,土壤水分的变化和土壤速效钾性状的改善可能是增产稳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李秀凤  魏忠义  王秋兵  孙羽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92-6493,6495
为了低成本改良煤矸石风化物的水分特征,改善作物生长条件和提高作物产量。以碳质页岩煤矸石风化物为对照,设添加绿泥岩、土壤、粉煤灰、保水剂、沸石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通过温室盆栽玉米试验,研究各改良措施对盆栽基质水分含量和玉米出苗率的影响。加入绿泥岩40%的处理和加粉煤灰8%的处理对盆栽基质水分含量无明显影响。除加入绿泥岩15%的处理外,其他处理都促进出苗。出苗前半期,出苗率随着粉煤灰量和保水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出苗末期,加入土壤量为15%的处理出苗率最高。盆栽土壤水分含量随着绿泥岩和保水剂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加,随着土壤加入量的增加而减少。出苗率随着各盆栽基质水分含量增加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保水剂在3种不同类型土壤上施用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在盐碱土、风沙土、棕壤中均具有保水和保肥性能,降低了土壤容重,促进了油菜的生长,提高了产量。试验前期,施用保水剂的棕壤(Z1)土壤速效养分显著低于未施用保水剂的处理(Z0);试验中后期,施用保水剂的土壤速效养分均高于未施用保水剂的处理;与未施用保水剂处理相比,棕壤施用保水剂后油菜产量提高18.67%,显著高于盐碱土(10.23%)和风沙土(10.85%)。因此,保水剂在棕壤中的应用效果优于盐碱土和风沙土。  相似文献   

8.
应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几种工业废弃物对水稻土壤中Cd、Pb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形态的影响,以寻找有效的土壤重金属化学修复技术应用于当前轻度污染土壤.结果表明,施用纸厂滤泥、石灰使土壤交换态Cd比对照分别降低了47.6%、47.1%,糙米中的Cd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61.3%、51.9%;使土壤交换态Pb比对照降低了93.8%、91.1%,糙米Pb含量下降了57.6%、61.8%.铁尾渣、粉煤灰对降低土壤Cd、Pb生物有效性也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偏硅酸钠对降低污染土壤中糙米Cd的效果不明显,但降低糙米Pb效果显著,为53.3%,接近石灰和纸厂滤泥.纸厂滤泥为造纸厂废弃物,含高碱度和有效硅、磷酸盐,添加后不造成作物减产,且对降低稻田土壤Cd、Pb生物有效性具有显著的效果,因而是一种有效的、低成本化学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基质材料的生物炭对土传病害的抑制能力和对作物的促生作用,以玉米茎腐病为研究对象,通过向土壤中添加3%的生物炭处理,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4种生物炭对玉米茎腐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防控效果和对玉米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4种生物炭后,玉米植株的株高、根长(麦秆炭D处理稍低于对照外)、鲜重均高于接种病原菌处理的对照。稻壳炭A和竹制炭B处理显著的降低了茎腐病病原菌的侵染危害,控害效果分别达到52.00%和55.99%;其它两种生物炭控害效果不明显。表明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后,对玉米茎腐病起到了较好的抑制效果,且对植株生长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护西藏特有珍惜物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巨柏,采用盆栽控水方法,研究4种土壤基质(河沙、农田土、沙腐土、农腐土)和4种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的90~95%、70~75%、50~55%、30~35%)对巨柏出苗过程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河沙和沙腐土较适宜巨柏种子的出苗和幼苗生长,其次是农腐土,较差是农田土。其中巨柏种子在河沙中适宜出苗的土壤田间持水量为70~75%;沙腐土中适宜出苗的土壤田间持水量为50~55%,农田土中适宜出苗的土壤田间持水量为90~95%,农腐土中适宜出苗的土壤田间持水量为70~75%。幼苗生长在沙土中随水分含量增加长势减弱,而沙腐土、农田土和农腐土中则不然,随水分含量增加长势增强。  相似文献   

11.
铁锰氧化矿物添加对土壤镉有效态及生物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利用铁锰氧化矿物对土壤中镉的吸附特性,研究了镉污染的土壤中施加铁锰氧化矿物后对土壤中镉的有效态及植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添加铁锰氧化矿物后,土壤中镉的有效态含量明显降低;铁锰氧化矿物对土壤中镉的吸附在十天左右达到平衡;在相同的加入量,软锰矿比针铁矿的吸附效果好;利用数量化理论预测法,建立了氧化矿物加入量和土壤中镉含量及理化性质之间关系的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好;通过温室土培试验,几种植物添加铁锰氧化矿物后镉的总量明显降低,证明添加铁锰氧化矿物可以明显降低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东北黑土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微生物量与菌群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添加尿素(U)、尿素+葡萄糖(U+G)、尿素+秸秆(U+S)的培养试验,结合常规的分析手段和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初步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东北黑土物理化学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U或U+G的处理,微生物量提高很快(5~15d时),但下降也很快。添加U+S处理,微生物群落变化很快,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迅速升高(5~10d时),而且微生物量可以保持两个月之久。以上结果说明化肥配施秸秆具有良好的土壤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教师递增负荷前后血清心肌酶的差异,进而评估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教师运动中可能出现的心脏风险。方法:对受试者进行体力活动问卷调查,从中筛选87名健康女性教师进行递增负荷试验,测试运动测试前后的心肌酶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运动前安静状态下,体力活动不足组心肌酶各指标值均低于中、高水平体力活动组,其中体力活动不足组CK-MB显著的低于中等组(P<0.05)并且非常显著的低于高等组(P<0.01)。2)运动测试后,体力活动高水平组CK值显著的高于体力活动不足组(P<0.05),除AST以外,其余心肌酶水平随着体力活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其中体力活动不足组AST值超过正常值范围,提示心肌组织出现了一定的损伤。3)除中等和高水平体力活动组的CK-MB运动后比运动前有所下降外,其余各组指标运动后都有所升高,特别是三组的CK、AST都非常显著的升高(P<0.01),从运动前后差值比较分析来看,不足组的CK、AST增加值显著的高于中等组和高等组(P<0.05)。结论:1. 体力活动不足的高校女性教师安静状态下的心肌酶水平较低。2. 递增负荷运动会引起高校女性教师心肌细胞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运动后血清心肌酶水平有所升高,而且体力活动不足女性的损伤更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心肌酶指标中的CK和AST。  相似文献   

14.
几种粉煤灰的特性及其硅、磷的农业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采自湖南省的几种粉煤灰特性及其硅、磷农业化学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颗粒组成以砂粒(1~0.05 mm)和粗粉粒(0.05~0.01 mm)为主,平均分别占34.37 % 和38.56 %。容重较小,仅为土壤的1/2~1/3,除采自长沙电厂的粉煤灰外,pH一般大于10.0,可以用作粘质酸性土壤改良剂。粉煤灰水溶性硅和有效硅含量与土壤相差不明显,不能把粉煤灰直接作硅肥使用。粉煤灰的全钾含量和土壤大致相同,但其游离态铁比土壤低3 ~ 4倍。粉煤灰中硅的释放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以用Elovich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较好的描述,其相应的参数b和k反映了硅的释放能力,b、k值越大,硅释放能力越强。不同来源粉煤灰的b、k值不同,其大小顺序为:湘潭电厂(1539.3,2139.3)、岳阳纸厂(1602.4,1274.0)>华能电厂(1325.7,1181.6)>长沙电厂(1250.6,915.9)>洞庭氮肥厂(751.9,565.6)>株洲电厂(555.5,454.4);粉煤灰中硅在100 h内释放量比土壤高3.0~25.0倍,能为作物提供一定数量的硅营养,故可把粉煤灰作为一种硅肥添加剂,其中以湘潭电厂和岳阳纸厂的粉煤灰为好。粉煤灰的全磷含量和有效磷含量一般比土壤高,它对磷的吸附量随着加入溶液磷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吸附率随着加入溶液磷的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粉煤灰的吸磷率比土壤高,但其解吸率低。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都能很好地拟合粉煤灰对磷的吸附,其相应的参数Xm、a和k2都可以表征粉煤灰对磷的吸附能力。粉煤灰对磷的吸附主要是专性吸附和化学沉淀反应,所以在施用粉煤灰改良土壤或利用粉煤灰作添加剂制造复混肥时,必须考虑粉煤灰对磷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湿地松土培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松对磷素供应水平的反应最为敏感。其植物干物质重,针叶磷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分布广泛的丘陵红壤和山地黄壤的磷素水平都极低,施磷对湿地松的高、径、根、叶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丘陵红壤也缺氮,干物质、针叶氮含量、叶绿素含量与土壤有效氮相关性极密切;由于湿地松生长受到氮磷交互效应和磷的限制作用的极深刻影响,缺磷红壤上单施氮肥肥效不显著,甚至负效应减产,氮肥效果只有在施磷的基础上才显示出来,合理的氮磷配合施用还能更好地发挥磷肥肥效,山地黄壤氮素较少富;单施氮肥无效单施磷肥效果显著,氮磷配合效果最好,钾肥在缺钾土壤上有一定作用,其主要功能是提高了湿地松抗病性;钙镁肥能提高湿地松针叶干物重,但对植株生长无明显影响,硼肥能消除湿地松顶枯病;红壤不缺锌,施锌肥显著抑制湿地松茎根和叶生长。  相似文献   

16.
山西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山西设施栽培条件下不同种植年限耕层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电导率、全量养分(全氮、全磷和全钾)和速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种植年限均呈二次多项式关系,且相关关系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生产中应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全氮、全磷盈余,全钾耗亏,全量养分关系失衡成为土壤肥力提高的障碍因子;速效养分累积明显;土壤pH值明显低于大田土壤,有酸化趋势;土壤电导率较高,但未达到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水平。表明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和各种形态养分的动态变化可能会导致土壤功能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不同微生物制剂对土壤中结合态Zn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修复Zn污染土壤的有效途径,在4种含Zn量分别为97.4、300、600、900mg/kg的土壤中分别添加木霉菌(40g/kg)和AB菌(40mL/kg)后种植苋菜。测定结果显示,添加木霉的4种土壤中有效态Zn含量比对照分别减少了1.75%、13.9%、19.47%、14.86%,苋菜中Zn的富集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56.4%、37.4%、25.23%和47.06%;添加AB菌的4种土壤中有效态Zn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5.79%、31.02%、26.55%和17.75%,苋菜中Zn的富集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47.73%、33.8%、29.99%、41.17%。这些结果表明AB菌和木霉菌对土壤中有效态Zn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影响不同,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太子河北支河岸带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太子河北支河岸带土壤理化性质的详细调查和分析,揭示其河岸带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对太子河北支河岸带18个点位0~20 cm、20~30 cm、30~40 cm 3个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了多项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太子河北支河岸带土壤基质较硬,容重普遍较大而孔隙率较小,土壤结构性较差;土壤中性偏碱性;河岸带土壤全磷含量中等,而速效磷含量较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采样点不同差异较大,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测定的理化指标普遍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在水平方向上,源头土壤的各项理化指标较其它采样点好,垂直方向上,上层最好,下层最差。太子河北支河岸带土壤物理性状普遍较差,几种化学指标较低,富营养化现象比较少见;太子河北支源头土壤保护好,往下游人为干扰逐渐明显;全流域土壤层次较明显,说明近期没有大规模扰动。  相似文献   

19.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lorimuron-ethyl in soils were investigated to provide the basic data for evaluating the safety in field and the risk to water resource.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by the batch equilibration and HPLC techniques; furthermor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5 mathematic models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adsorption-desorption and translocation of the herbicide in soi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of chlorimuron-ethyl fitted for the Freundlich model well, and the physical reaction presents the main contribution during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process. The adsorption values (Kads-f) of chlorimuron-ethyl in 8 types of soil ranged from 0.798 to 6.891. The isotherms of 2# (Jiangxi clay) and 3# (Jiangxi sand loam) soils belong to the S-type curve, while the isotherms of another 6 type soils belong to the L-type isotherm. The results of desorption indicated that the hysteresis phenomena appeared during the desorption process, and the hysteresis coefficients (H) of the herbicides in 8 soils varied from 0.259-0.980. Furthermore, Kads-f and desorption values (Kads-f) increased with the OM (%) and the clay content increasing, while the values decreased with the soils pH increasing. The H values decreased with the OM and the clay content increasing, and increased with the soils pH increasing.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low adsorption abilities of chlorimuron-ethyl in test soils and un-reversible adsorption existed in the process, which will induce the great translocation of the herbicide after application in field. It can be transported to ground or groundwater causing risk to environment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s, including the OM, the clay content, and the pH of soil were the dominating factors during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相似文献   

20.
 客土基质配方对基质在陡峭岩石边坡上的抗侵蚀能力以及构成客土基质的各个组分及其相互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研究势在必行。本研究以解决上述工程技术使用过程中的人工基质水分问题为目的,对保水剂加入土壤后的保水、吸水特性及保水剂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所用保水剂的最大吸水倍率达到500倍以上,将其加入土壤后,土壤水分状况得到显著改善(p<0.05),同时,土壤对保水剂的吸水和保水特性均有显著影响。在30℃及50℃的温度胁迫下,可分别持续保水12h和8h。另外,土壤容重,比重随着保水剂添加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而孔隙度随保水剂的增加而上升,但3个物理变量值在各处理浓度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