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了长江下游地区优质油菜新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并对其高产稳产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产量构成三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产量的稳定性取决于产量构成因素的稳定性及相互作用。其中产量的稳定性与单株有效角果数的稳定性相关最密切,其次是千粒重的稳定性,每角粒数的稳定性对产量的稳定性影响最小。高产稳产品种一般单株有效角果数较多,且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直播密度对杂交油菜两优586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适当晚播时,杂交油菜两优586以1.8-2.1万株/667m^2直播密度的产量最高。产量权成因中以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以产量的影响较大,千粒重和每角粒数的影响较小;随着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千粒重和每角粒数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3.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杂交油菜组合(代号为B02、D04)及双低对照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表明:在高产双低组合及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均为负相关;在高产双低组合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差异达1%显著水平;在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但差异不显著。笔者认为,鉴于每角粒数变幅较小,在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可把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作为四卅双低高产杂交油菜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对四川省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组合(代号B02,D04)及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显示: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在高产双低组合B02,D04及蜀杂6号中均为负相关;在高产双低组合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其差异达1%显著水平;在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但贡献差异不显著.因为每角粒数变幅较小,所以现阶段或今后一定时期内,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可作为四川双低、高产超级油菜育种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甘蓝型高角粒油菜S170,Y1和H6为材料,在3份材料角果成熟期分别对14个不同部位的每角粒数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材料间平均每角粒数存在显著差异,S170的超高每角粒数性状对创制高生产力油菜品种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3个材料一次分枝平均每角粒数高于二次分枝,提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可有效增加单株角粒数;3个材料主序每角粒数分布涵盖了植株的整体角粒数分布情况,在对3个材料进行角粒数研究的过程中,可主要选取主序上不同部位的角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油菜"两优586"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两优586"油菜的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每角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次之 ,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最小.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决定产量变异的97.7 9%."两优586"丰产(2 017.79~2 273.40 kg/hm2)的产量结构为: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4 937.86万/hm2±858.06万/hm2,每角粒数20.50粒±0.22粒,千粒重4.09 g±0.02 g.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盆地宜栽的三系和两系甘蓝型杂交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在两类材料中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贡献大小在两类材料中不同;在三系中,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在两系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千粒重对单株产量在三系中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在两系中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种植专用油菜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目的】分析适宜高密度种植的油菜与适宜常规密度种植的油菜间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差异,为机械化高密度种植油菜的选育方向提供借鉴。【方法】对2008—2009年中国冬油菜区试中22个机械化高密度种植组合(品系)和72个常规密度种植的组合(品系)9个重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间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高密度专用油菜组合的每角粒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结角密度与小区产量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对小区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顺序为:结角密度(0.881)>分枝部位高度(-0.614)>株高(0.586)>每角粒数(0.360)>分枝数(-0.144)>主花序有效角果数(-0.143)>单株有效角果数(0.111)>主花序有效长(0.095)>千粒重(-0.055)。常规密度种植的油菜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以及分枝部位高度与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对产量的直接效应顺序则为单株有效角果数(0.412)>株高(0.297)>主花序有效角果数(0.260)>每角粒数(0.249)>主花序有效长(-0.224)>千粒重(0.156)>分枝部位高度(-0.104)>分枝数(0.095)>结角密度(-0.003)。【结论】相比于常规密度种植的油菜,高密度种植油菜的选育应重点加强对结角密度和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的选择,努力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并适当减少无效分枝数。  相似文献   

9.
荣选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除主轴长度、千粒重外,株高、根颈粗、茎粗、一次有效分校数、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7个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分枝点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直接贡献最大,其次是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单株有效角果数在7个性状中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0.
油菜品种史力丰苗期生长量较小,春后生长速度较快,春发势强。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史力丰光合面积、光合强度、干物质积累速度以及单位角果皮面积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史力丰每亩角果数、千粒重增幅较大,但每角粒数变化不明显,高产栽培应主攻每角粒数。  相似文献   

11.
根据黄淮区油菜密度试验、2014和2015年度品种比较和区域试验结果,研究油菜产量各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首次提出以群体概念“公顷角果数”替代单株角果数,并得出公顷角果数与每角粒数和千粒质量两个因素相比,在油菜产量构成中起着主导作用。根据实收产量、理论产量和公顷角果数之间的关系,得出黄淮区在当前品种所具有的每角粒数和千粒质量条件下,3 750 kg/hm时公顷角果数一般在4 725万左右;4 050 kg/hm时,公顷角果数达5 250万左右,而产量上升至4 590 kg/hm时,公顷角果数也随之上升到6 000万左右 。大约1.3万左右的角果可生产出1 kg油菜籽。明确这一指标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当前油菜的高产栽培指出方向,明确途径。同时,由于近年来育种者在提高油菜每角粒数和千粒质量的种质材料方面,作出大量工作,并创造出一批有实用价值的资源,所以,考虑到这两个因素的变化,未来油菜产量一定会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分析2005年油菜减产的产量结构因子,指出角果数、每角粒数的降低是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优质油菜选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能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选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除主轴长度,千粒重外,株高,根颈粗,茎粗,一次有效分枝数,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数和每粒数7个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分枝点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直接贡献最大,其次是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单株有效角果数在7个性状中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4.
“双低”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低杂交油菜各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为突破油菜产量限制屏蔽、培育双低高产杂交油菜品种提供参考依据。对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杂交油菜组合(代号为B02、D04)及双低对照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在高产双低组合及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均为负相关;在高产双低组合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差异达0.01显著水平;在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可把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作为四川双低高产杂交油菜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硫肥对油菜增产具有明显的作用,主要影响在于促进单株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选择适宜遵义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提供参考,选择19A8、19A12、中油155等11个供试新品种,以油研50为对照,分析各品种的产量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油155的产量最高,达169.08 kg/667m2,较油研50增产37.56%,显著高于其余品种;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数、株高、结角密度、每角粒数、角果长度及千粒重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依次为株高>每角粒数>结角密度>角果长度>千粒重>单株有效角数,产量与株高和每角粒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8、0.257;产量与一次有效分枝数和不育株率呈负相关关系,与不育株率的相关系数为-0.354;株高、每角粒数和不育株率对产量的影响较大,中油155的株高、每角粒数和不育株率分别为189.8 cm、22.4粒、0.57%。  相似文献   

17.
根据黄淮区油菜密度试验、2014和2015年度品种比较和区域试验结果,研究油菜产量各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首次提出以群体概念"公顷角果数"替代单株角果数,并得出公顷角果数与每角粒数和千粒质量两个因素相比,在油菜产量构成中起着主导作用。根据实收产量、理论产量和公顷角果数之间的关系,得出黄淮区在当前品种所具有的每角粒数和千粒质量条件下,3 750kg/hm~2时公顷角果数一般在4 725万左右;4 050kg/hm~2时,公顷角果数达5 250万左右,而产量上升至4 590kg/hm~2时,公顷角果数也随之上升到6 000万左右。大约1.3万左右的角果可生产出1kg油菜籽。明确这一指标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当前油菜的高产栽培指出方向,明确途径。同时,由于近年来育种者在提高油菜每角粒数和千粒质量的种质材料方面,作出大量工作,并创造出一批有实用价值的资源,所以,考虑到这两个因素的变化,未来油菜产量一定会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18.
稀植栽培对华油杂12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油杂12进行稀植栽培试验表明,密度对油菜的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降趋势;植株高度、分枝部位逐渐增高;一次和二次分枝、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均逐渐减少.华油杂12在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密度为每公顷6.0万株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正> 油菜单产(667m~2)决定于每667m~2的株数和单株的产量;而单株产量又是由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三因素构成的。其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是受一次有效分枝数、一次分枝有效角果数、二次有效分枝数和二次有效分枝角果数及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决定的。在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中,一次分枝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和千粒重的遗传力相对较低,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单株有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以杂交油菜宁杂1号和宁杂3号为材料,研究一般肥力水平下,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间产量有极显著差异。通径分析表明,密度、单株角果数、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密度与千粒重呈正相关,密度与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