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讨论α-淀粉酶活力稳定性的基础上,进行α-淀粉酶催化芭蕉芋淀粉合成烷基糖苷单因素试验,分析淀粉浓度、酶浓度、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同时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α-淀粉酶催化芭蕉芋淀粉合成烷基糖苷的最优条件,并对产物做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结果显示,α-淀粉酶催化芭蕉芋淀粉在温度为50℃,pH为5,甲醇浓度为40%(V/V)下酶活力保持较好。α-淀粉酶催化芭蕉芋淀粉合成烷基糖苷的最优条件为:淀粉浓度150g/L,酶浓度138U/mL,时间18h,在此条件下最终产物得率为15.94%,产物主要由甲基葡萄糖苷和甲基麦芽糖苷组成,且经过葡萄糖淀粉酶酶解转化得到最终甲基葡萄糖苷总量为1.16mg/mL。  相似文献   

2.
芭蕉芋淀粉糖化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芭蕉芋资源,本项目以单子叶块根植物.芭蕉芋为原料,对其进行了淀粉的提取与糖化发酵试验,从中获取的最佳液化条件为:pH值6.5,温度80℃,时间35min,α-淀粉酶用量6000U,芋浆浓度45%;糖化条件为:温度60~65℃,糖化粗酶用量40U,糖化时间35~40h。试验表明,由于芭蕉芋浆液的粘度较大、沉淀时间长,较之薯类及豆类难,因此芭蕉芋淀粉的提取,需要经多次清洗、沉淀才可获得纯度较高的淀粉,最好采用离心沉淀法使浆渣分离和浆液分离。  相似文献   

3.
芭焦芋(Canna ed ulid Ker.)又名蕉藕,属人蕉科多年生高产淀粉、饲料及观赏植物.原产南美洲,20世纪初引进我国.作为食品工业原料在云南、四川、广东、广西等省栽培,安徽省的岳西、六安等地先后从云南、四川等省引种试种成功,群众喜栽植.因它具有适应性广、萌蘖力强、收益早、栽培易、加工简单、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繁荣农村市场经济,具有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7.
芭蕉芋间套作玉米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了芭蕉芋间套玉米的种植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芭蕉芋块茎生长发育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开展了芭蕉芋肥效试验对淀粉积累及产量影响研究,分别在P、K相同、N、K相同、N、P相同的情况下对N、P、K的4个不同水平处理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株高、分蘖数在7、8、9、10月是芭蕉芋生长最快的季节,10月后,株高生长缓慢,植株分蘖数基本停止,茎径在1012月增长较快;干片淀粉率、干物率还是鲜芋淀粉含量积累,912月增长较快;干片淀粉率、干物率还是鲜芋淀粉含量积累,912月是芭蕉芋块茎淀粉积累较快的时期,到2013年3月测产时,无论干片淀粉率、干物率还是鲜芋淀粉含量都有所下降;在N、P、K肥料3要素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N 300 kg/hm2、P(P2O5)180 kg/hm2、K(K2O)240 kg/hm2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芭蕉芋块茎生长发育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开展了芭蕉芋肥效试验对淀粉积累及产量影响研究,分别在P、K相同、N、K相同、N、P相同的情况下对N、P、K的4个不同水平处理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株高、分蘖数在7、8、9、10月是芭蕉芋生长最快的季节,10月后,株高生长缓慢,植株分蘖数基本停止,茎径在10~12月增长较快;干片淀粉率、干物率还是鲜芋淀粉含量积累,9~12月是芭蕉芋块茎淀粉积累较快的时期,到2013年3月测产时,无论干片淀粉率、干物率还是鲜芋淀粉含量都有所下降;在N、P、K肥料3要素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N 300 kg/hm2、P(P2O5)180 kg/hm2、K(K2O)240 kg/hm2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0.
贵州芭蕉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秦明 《农技服务》2009,26(7):106-107
芭蕉芋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介绍该作物的生物及生态学特性及主要用途的基础上,评述了贵州省的芭蕉芋资源状况,进而针对其资源及利用的价值优势,对贵州芭蕉芋的开发利用前景作了较为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为构建芭蕉芋施肥模型和配方施肥提供依据,进行了芭蕉芋"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有利于植株生长,可增加分蘖,提高产量和淀粉含量,对根重影响较小;高氮有利于植株生长,不利于淀粉含量的增加,磷钾有利于产量和淀粉含量的提高.施肥模型为y=37301.6-19.6x1+125.1x2+78.9x3-0.07x21-0.80x22-0.17x23+0.24x1x2+0.20x1x3+0.05x2x3.贵州芭蕉芋主产区施肥要适量增施氮肥,补磷补钾,建议芭蕉芋最佳施肥量为N 360 kg/hm2、P 120.7 kg/hm2、K 315 kg/hm2.  相似文献   

12.
烤烟大田生长期淀粉酶变化及淀粉的积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红花大金元和K3262个烤烟品种,经3个施氮量处理后的大田生长期烟叶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和烟叶淀粉积累的研究表明:大田生长期烟叶中α-淀粉酶活性移栽后迅速升高,至移栽后40d达到最高峰,然后迅速下降,移栽后60d至成熟趋于稳定。β-淀粉酶活性变化规律与α-淀粉酶活性变化一致。移栽后40d烟叶淀粉积累很少。移栽后40~60d,烟叶淀粉积累速度最快,移栽后60d至成熟,淀粉积累速度开始减慢。不同施氮量对淀粉酶活性影响明显,对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芭蕉芋良种的推广使用及芭蕉芋产业的健康发展,以芭蕉芋为材料进行了组培技术及块茎芽片繁殖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芭蕉芋茎尖诱导的培养基最佳组合为MS+6-BA 2.5mg/L+NAA0.5 mg/L+琼脂8g/L+蔗糖30 g/L+GA3 0.5 mg/L+ZT 2.0 mg/L+DVP 0.5 g/L(或AC 0....  相似文献   

14.
芭蕉芋硬实种子种皮透性差,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常规播种难以萌发,为了提高芭蕉芋种子发芽率,为芭蕉芋杂交育种奠定理论依据。以贵州采集的芭蕉芋种子为材料,采用酸蚀、碱蚀及GA3活化胚的方法对芭蕉芋硬实种子进行处理,达到软化及腐蚀种壳、解除芭蕉芋硬实种子的休眠,提高种子萌发率的目的。结果表明:NaOH和GA3处理效果不佳,因为,NaOH不能破坏种皮中栅状细胞或石细胞而透性差,激素物质不能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不能催化胚细胞的生化反应;以浓硫酸处理80~120 min效果较好,其发芽率、发芽势均达到90%以上,发芽指数达到11以上,浓硫酸处理120 min有畸形苗,以保险角度和降低处理时间来看,浓硫酸处理80 min就能够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5.
芭蕉芋硬实种子种皮透性差,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常规播种难以萌发,为了提高芭蕉芋种子发芽率,为芭蕉芋杂交育种奠定理论依据。以贵州采集的芭蕉芋种子为材料,采用酸蚀、碱蚀及GA3活化胚的方法对芭蕉芋硬实种子进行处理,达到软化及腐蚀种壳、解除芭蕉芋硬实种子的休眠,提高种子萌发率的目的。结果表明:NaOH和GA3处理效果不佳,因为,NaOH不能破坏种皮中栅状细胞或石细胞而透性差,激素物质不能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不能催化胚细胞的生化反应;以浓硫酸处理80120 min效果较好,其发芽率、发芽势均达到90%以上,发芽指数达到11以上,浓硫酸处理120 min有畸形苗,以保险角度和降低处理时间来看,浓硫酸处理80 min就能够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6.
芭蕉芋的种质资源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推进芭蕉芋(Canna edulis Ker)的生产和发展,国内外学者对芭蕉芋的种植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芭蕉芋种质资源、营养成分及用途、生理特性和栽培技术进行了综述,并针对芭蕉芋的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寄生植物野菰对芭蕉芋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严重危害芭蕉芋生产的寄生植物野菰进行了田间调查和鉴定。田间调查结果发现:野菰发生危害时间为7-12月,10月下旬最重;以连作地最严重,受害最重地块产量仅为69kg/667m^2,其产出低于投入种芋量。防治上应切断传播途径,实行轮作并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芭蕉芋杂交育种的可能性,采用TTC染色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对贵州种植的3个品种(材料)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芭蕉芋花粉活力普遍低于其他作物,在离体条件下,36 h后,基本没有活力,寿命较短,影响了芭蕉芋种子结实率;柱头可授性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当日19:00到次日10:30均呈上升趋势,随后开始下降,次日4:3010:30是柱头可授性最强的时间,只要选择合适的时期辅以人工授粉,则可达到提高芭蕉芋授粉受精目的,从而进行新品种选育及改良。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芭蕉芋杂交育种的可能性,采用TTC染色法和联苯胺一过氧化氢法对贵州种植的3个品种(材料)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芭蕉芋花粉活力普遍低于其他作物,在离体条件下,36h后,基本没有活力,寿命较短,影响了芭蕉芋种子结实率;柱头可授性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当日19:00到次日10:30均呈上升趋势,随后开始下降,次日4:30~10:30是柱头可授性最强的时间,只要选择合适的时期辅以人工授粉,则可达到提高芭蕉芋授粉受精目的,从而进行新品种选育及改良。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植模式对芭蕉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2种种植模式对芭蕉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6个地方和省外芭蕉芋品种为试材,采用行栽和窝栽种植模式进行小区比较试验,观察各品种的生长情况。[结果]与窝栽种植相比,行栽种植下,芭蕉芋的株高、分蘖数、茎节数和叶片大小等性状好,产量可增加4501.0~16132.5kg/hm2,增幅在1.9%一21.9%。在2种种植模式下,云南富源县的红花和贵州安龙县的黄花2个品种的产量未达到显著差异;云南富源县的黄花和贵州兴义县的黄花2个品种的产量达到显著差异;云南富源县的红花和贵州兴义县的红花(CK)2个品种的产量达到极显著差异。[结论]行栽的种植模式较窝栽有利于芭蕉芋的萌发和分蘖,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通透条件及理化性质,从而增加芭蕉芋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