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斌 《陕西农业科学》2013,59(3):215-219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慎思的转型发展期,乡村地区的发展问题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如何创新我国农业发展,使乡村地区实现宜居宜业的新局面,成为我国经济内涵式增长的重要助力,成为未来城镇化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试以湖北省荆门市“荆三角”地区为例,利用“中国农谷”的建设机遇,探讨中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试图从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和区域协调等方面进行研究,达到促进乡村地区农业发展、助推城镇化进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乡村空心化问题实质上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关系非均衡发展状态的一种空间表现。在城乡经济互通导向下,空心村产业规划中应为来自城市的资金、技术、信息留有空间;而空心村也应借助科技和信息平台更直接的为城市经济服务。城乡空间互置使得在更便捷的城镇用地开拓乡村工业发展空间和将空心村综合开发形成市民游憩空间甚至生活空间成为可能。城乡文化互融有利于城市文化经营理念带动乡村文化复兴与产业化,也有利于城市文化因为传统乡村文化的融入而找到民族性的根基。城乡风貌互补倡导在保持洁净安全前提下,城市风貌和乡村风貌各自的特色塑造。以上方法已经应用于小南京村美好乡村综合示范区总体规划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乡村旅游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但是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的成功,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文化资源缺乏保护、城乡旅游规划没有得到科学的规划布局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城乡融合的协调发展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城乡融合的背景下,促进生态文化的协调发展,倡导城乡创新和智慧化发展,强化城乡旅游整体规划布局,才能促进乡村旅游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4.
北京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促进城乡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红  王伟 《北京农业》2014,(11):4-9
乡村的节庆活动是展示农业文明和民俗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发展乡村旅游、繁荣农村经济的助推器,开发乡村旅游客源市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创意和策划乡村节庆活动。近几年,北京市旅游局与区县政府在共同主办了一系列规模大、效益高、反响好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同时,各区县分别主办系列乡村旅游节活动。目前,北京郊区10个区(县)均有一到两个区(县)级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数个到十几个乡镇级节庆活动,仅房山区在5、6两个月就举办了11项特色旅游系列活动,基本形成了京郊乡村节庆活动四季不断,一区(县)一色,好戏连台、精彩纷呈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郄亚微 《安徽农业科学》2020,(24):245-246+24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彩色农业应运而生,其与乡村景观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彩色农业与乡村景观兼具经济、生态及美学价值,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对环境保护视域下彩色农业与相关景观内涵的深入分析,探究彩色农业与乡村景观的相关性,并提出了彩色农业与乡村景观的互动发展策略,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发展乡村旅游是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有效方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源。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分析河南省乡村旅游扶贫的优势、成绩及不足,从产业融合、产品转型、基础设施完善、人才智力支持等四个方面探索河南省乡村旅游扶贫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王瑛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5):192-193
对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郫县乡村旅游发展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统筹背景下郫县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对策:乡村旅游与城市及城郊旅游联动发展;统一规划,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员培训,进行规范化管理;建设城乡一体化旅游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8.
黄文姬  王培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23-5924
根据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单向转移现状,从城乡人力资源双向互动的视角研究分析了城乡人力资源双向互动的特征及综合效益,提出城乡人力资源双向互动的途径以及促进城乡人力资源双向互动的措施,建立市场对接的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为导向,根据中国知网(CNKI)出版物检索结果,从种类与质量、栏目设置和传播途径三个方面分析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由此,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科技期刊要持续健康发展和精准服务"三农",亟需在办刊思想、刊载内容和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转型探索,以适应出版行业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0.
伴随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生活节奏变快。农家乐取用农村特色风光和乡间庭院资源,构建独具农家情怀特点和田园乐趣的经营模式。以提供乡间特色野味和农家小吃为主导,开展多种娱乐休闲活动。农家乐是乡村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提高村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有着积极作用。但随着消费者的需求品质提升,农家乐在经营过程中应注重转型升级等系列问题。本文将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家乐乡村旅游如何进行转型升级展开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1.
温雯 《河南农业》2022,(3):53-54
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是关键.城乡融合发展能够弥补乡村发展不足,实现共同发展,有其必要性、可行性和内在动力.但城乡之间在居民收入、公共资源供给、要素自由流动等方面仍存在差距,需要在产业、空间和要素融合等方面持续用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融合的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而为推动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良性互动和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互动的基础、动力、效益的分析,提出了5种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的互动发展模式.结论,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两者融合既可以推动传统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又利于推动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是传统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乡村传播概念的提出与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和建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文章从乡村现实、城乡传播、传受两者等方面,分析城乡传播互动中农民工与大学生这两个特殊流动人群的作用,从而阐释其对于农村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张哲乐  许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506-8507,8669
指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分析了乡村旅游在产业模式、管理体制、资金来源和从业人员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指出其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由此从旅游规划、企业管理、金融财务、实用性就业技能方面对乡村旅游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需求,并就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华  王拓 《江苏农业科学》2022,(24):238-244
乡村振兴视阈中传统村落的现代化转型应该在尊重传统村落原有“传统”的基础上,在其物质生产和生活条件、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以及传统村落原住民族群的文化和社会“记忆之场”等方面实现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维度的“现代性”变迁。乡村文化和产业的振兴同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以及现代化转型并行不悖且互为动力。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路径:一是从物质层面上,推动传统村落的人居建筑保护、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二是从制度层面上,完善传统村落基层党委和政府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三是从精神层面上,以村落民俗志书写、博物馆建设和原住民口述史记录的方式构建传统村落的“记忆之场”。这是确保传统村落实现活态延续和现代化转型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我国三农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系统阐述了城乡统筹和乡村振兴理论的渊源与演进,全面分析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关系,为推进城乡统筹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也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在快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和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助推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乡村旅游及其转型升级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总结,联系环巢湖旅游产业发展实际,深入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产业链条短、产品服务雷同、配套设施不足、环保意识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等方面。基于此,提出实施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保护旅游生态环境以及强化旅游人才队伍等转型升级具体对策,可以为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的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基于城乡网络互动的乡村旅游产品项目驱动模式的机理、运作方式的研究思考,探讨使乡村旅游经营者或是潜在经营者通过收集目标客源反馈信息,决定资源项目和产品的起动开发和退出时机,从而避免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无效投入,提高项目的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本文以厦门市为例进行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研究。传统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策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乡村社会文化较落后、城乡发展失衡以及农业生产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快速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对传统农村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策略作出了优化改进。通过搭建农村农业现代化教育平台,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优化农业生产实践操作技能;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符合农村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各类技术人才;完善现代化产业链,形成多元化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与产业集群;引进数字信息技术,改善城乡农业现代化发展失衡的问题,减少成本投入与人力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与农产品质量,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