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密度下大豆茎部性状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3种密度的大豆群体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密度下的大豆茎部几种主要性状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大豆群体不同生育时期株高与各茎节高呈S形曲线变化趋势,各茎节的长度、茎粗及茎重呈现“降升降”的趋势,单株茎粗与茎节重变化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单节茎粗与单节茎重随着群体密度的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密度下大豆生长发育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进尚  柳伟祥  何进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36-5837,5841
[目的]研究宁夏引黄灌区不同密度栽培下大豆生育动态,确定综合性状表现合理的栽培密度。[方法]通过田间测定和实验室考种对宁夏引黄灌区不同密度下大豆生育动态进行研究。[结果]宁夏引黄灌区大豆株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单株叶、茎干重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不同密度下叶面积指数不同,最大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宁夏引黄灌区,综合性状表现较合理的大豆种植密度为行距0.50 m,株距0.10 m。[结论]研究结果为宁夏大豆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对烤烟K326生长发育和经济性状的影响,为永川烟草的田间栽培提供参考。[方法]测定并比较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下烤烟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和经济性状。[结果]各处理农艺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相对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时期的相对叶绿素含量以16 500和18 180株/hm2密度处理较高,不同处理均表现为打顶期旺长期成熟期。22 725株/hm2密度处理各项经济性状指标较差,18 180株/hm2密度处理各项经济性状指标较高。[结论]总体比较,以种植密度18 180株/hm2较适宜烤烟生长。  相似文献   

4.
产量和品质一直以来都是大豆生产过程中追求的目标,适宜的播期和密度是保证大豆生产中高产优质的重要栽培措施,为促进大豆高效生产,本文详细综述了播期与密度对大豆生长发育中农艺性状、产量、籽粒品质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大豆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对今后大豆生产新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日光温室不同番茄品种生长发育动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光温室对3个不同类型的番茄品种中杂9号、中杂11号和大红1号研究了长季节栽培中不同品种番茄形态发育的规律,通过对叶片数、花穗数、叶面积、座果率及株高与生长天数的关系,经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器官生长和生理生长天数的模型关系。其中叶片数、花穗数、株高等器官生长发育与生长天数表现为很好的线形关系,而座果率变化则呈现较明显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6.
7.
8.
夏芝麻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驻J1 8为试验材料 ,通过 1 999、2 0 0 0年两年定株观测和分析 ,结果表明 :夏芝麻茎的最快生长时期在出苗后第 2 6~ 65天 ,日平均增长量最大。从出苗至第一对真叶出现需要 7天 ,之后叶片出现所需天数呈递减趋势。从现蕾至开花的时间 ,下部节位蕾需要 7~ 8天 ,上部节位蕾需要 4~ 5天。第 7~ 34节蒴果长度均在 3cm以上。植株中部蒴果有效粒数最多。单蒴粒重与壳重比为 1 .0 0 7~ 1 .1 44时千粒重可达 3.0 0 g以上。蒴果籽粒千粒重低于 1 .85 g时 ,为无效蒴果  相似文献   

9.
栽培密度对大豆高原1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高原1号品种为材料,3种密度处理,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在中等土壤肥力水平下,高海拔冷凉地区大豆高原1号早熟品种以每公顷41.25万株栽培蜜度的生育时期适中,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均有明显优于其它两种栽培密度的农艺和产量性状,平均公顷产量最高,达3999kg。经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与其它的两种密度产量差异达1%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密度与玉米生长发育及品质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8个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密度与玉米生长发育及品质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影响玉米最高叶面积指数,同时,由于密度不同,各性状也发生变化,密度与玉米株高、穗位呈正相关,与茎粗呈负相关;与蛋白质、脂肪含量呈负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平展型密度为4.5万株/hm2、中间型为5.5万株/hm2、紧凑型为6万株/hm2的情况下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1.
为给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65cm垄作和45cm窄行密植两种耕作栽培方式的研究,探讨了不同耕作模式对垦丰16大豆主要叶部性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不同耕作模式下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及单株叶干重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除叶面积指数外,各项指标均为垄作高于密植,群体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叶片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大豆[Glycine max (Linn.)Merr.]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生育期随着播种期的延迟而缩短,大豆播种期早迟与生育期长短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播种期对大豆的株高、主茎出叶数、叶面积指数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播种期的延迟,株高、主茎出叶数、叶面积指数最大值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麦/玉/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不同熟性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熟性大豆在当地均有各自最适宜的播期。浙春3号的最适播期是7月6日,乐豆1号的最适播期是6月15日,而贡选1号的适宜播期是6月15日和6月22日,两者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晚熟大豆品种(贡选1号)较早熟品种(浙春3号)和中熟品种(乐豆1号)能显著缩短与玉米的生殖生长共生期,独立生长期最长,从而减轻了生育前期玉米对它的弱光伤害,保证了适宜的株高、较大的茎粗和茎干重以及理想的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重。综合大豆的熟性和播期2个因素,麦/玉/豆套作模式下的最优组合为贡选1号在6月15日至6月22日之间播种。  相似文献   

14.
以盆栽试验方式研究了暗棕壤,黑土,白浆土,黑钙土,盐碱土等不同类型土壤对小粒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暗棕壤和黑土壤育的小粒大豆在株高,植株鲜重,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根鲜重,有效根瘤数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类型土壤,单株产量以暗棕壤培育的小粒大豆最高,达12.65g/株,黑土培育的小粒大豆次之,为12.32g/株,蛋白质含量,脂肪 蛋白质含量以暗棕壤培育的小粒大豆最高,为44.22%和59.93%,脂肪含量以白浆土培育的小粒大豆最多,达15.72%,黑土培育的小粒大豆脂肪 蛋白质含量为59.81%,仅次于暗棕壤。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方式柞树的生育期与产叶量及养蚕成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栽培方式和同一栽培方式下柞树品种的有关特性,进行了麻栎、栓皮栎、槲栎和锐齿槲栎4个柞树品种大棚和露地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柞树品种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叶片性状、产量性状和养蚕成绩等指标均显著优于露地栽培;在相同栽培条件下,柞树品种的生育期从早到晚依次为槲栎>锐齿槲栎>麻栎>栓皮栎,产叶量和养蚕成绩麻栎和栓皮栎优于槲栎和锐齿槲栎,以麻栎最优;栽培环境与柞树品种互作,以大棚栽培麻栎的产叶量和养蚕成绩最优。  相似文献   

16.
不同叶面肥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种叶面肥的对比试验研究其对大豆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喷施不同种类的叶面肥对大豆的主要农艺性状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酵素菌增产效果较明显,增产4.88%。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外源汞对大豆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土壤外源汞浓度的增加 ,大豆的出苗率、根系生长速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当土壤汞浓度为10.0mg·kg-1、15.0mg·kg-1时 ,大豆出苗率分别为对照的78 %、67 % ,根长与对照相比降低了20.5 %、28.4 %。当土壤汞浓度大于10mg·kg-1时 ,大豆幼苗叶绿素含量、蒸腾强度有所降低 ,幼苗生长速率减缓  相似文献   

18.
等离子体对大豆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等离子体对大豆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大豆叶片的光合作用、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高于对照。大豆叶片光合速率从苗期到鼓粒期逐渐增加,鼓粒期最高,尔后下降。鼓粒期剂量为1.5 A等离子体处理的大豆叶片光合速率比对照高34.1%。等离子体处理后大豆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蒸腾速率呈双峰曲线变化,气孔导度呈单峰曲线变化,二者均在鼓粒期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4.5 mmol/(m2.s)和0.75 mol/(m2.s)。鼓粒期1.5 A等离子体处理植株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比对照高16.2%和17.1%,说明等离子体处理后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在鼓粒期提高最明显,剂量为1.5 A处理效果最佳。处理后大豆的水分利用效率也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大豆品种叶片叶绿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蛋白含量大豆品种东农42(试验号302)及其极矮化突变体HK11(试验号201)、高脂肪含量品种东农47(原称东农163,试验号301)及其叶绿素缺失突变体HS821(试验号48)为材料,分别从不同生育期及不同节位对叶绿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所含叶绿素a/b的比值约为2.5:1;节位、生育期不同叶绿素含量也不同,表现为,随着节位上升,叶片叶绿素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从开花结荚期(7月6日)到鼓粒初期(7月26日),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加,鼓粒初期以后,叶绿素含量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