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蚕业生产,良种是基础和关键。稳定的原蚕基地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原蚕基地建设,提高蚕种生产水平和蚕种质量是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淮安市原蚕基地建设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原蚕基地建设经历了十多年的筛选、调整和巩固,正向着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健康发展之年。回顾我市原蚕基地建设,是在蚕种生产跟不上蚕桑生产发展的形势下,在省蚕种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下,通过引进外地蚕种生产技术、设备,采取蚕种场和原蚕点相结合的蚕种生产模式的现实情况下,完善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市原蚕区主要分布在洪泽县的1个村和淮阴区的5个村,已承担起全省十分之一的蚕种生产任务,其中洪泽县已成为江苏省最大的低毒、优质原蚕生产基地。1原蚕基地建设回顾1.1原蚕生产基本情况我市原蚕生…  相似文献   

3.
陈良坚 《广西蚕业》2013,(2):19-21,29
笔者通过分析目前广西蚕种生产单位原蚕基地存在的问题,提出原蚕基地选择、建设的基本原则,探讨原蚕基地的有效保护措施,为广西蚕种生产单位今后选择、建设和保护原蚕基地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卢德 《广西蚕业》2011,48(2):41-44
经过多年的蚕种生产实践,总结出蚕种生产的技术管理措施.通过加强原蚕基地建设和桑园科学管理,加强原蚕饲养、种茧保护、制种生产等主要环节的技术措施落实与质量管理,实现蚕种优质和高效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加强原蚕基地建设 促进种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纵观全国的一代杂交蚕种生产,依靠原蚕区饲养原蚕制种的占绝大部分,而利用自有桑园养蚕制种的愈来愈少。因此,原蚕区的稳定、安全和生产水平等直接制约着种场的生存与发展,原蚕基地建设情况关系着种业的兴衰与成败。加强原蚕基地建设,已成为蚕种生产单位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邓玉娟 《广西蚕业》2008,45(2):45-47
通过加强原蚕区建设和实施原蚕饲养技术管理规范化,提高了原蚕饲养成功率,确保了种茧质量,为生产优质高产蚕种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对蚕种生产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奇华 《广西蚕业》2005,42(1):34-37
依靠农村原蚕基地生产种茧的方式,具有成本低、效益好、发展空间大、生产弹性强等诸多优点,极受蚕种场的欢迎。目前,广西蚕种场大多采用这种方式生产一代杂交种。因而,原蚕基地的生产条件和蚕农的技术水平对蚕种场的蚕种生产影响很大,决定盆种场的生存与发展。另外,原蚕基地技术措施的贯彻与实施,对周边农民影响很大,亦起到技术示范作用。因此,抓原蚕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对稳定蚕种生产和保证蚕种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贾仲伟 《江苏蚕业》1993,(2):40-41,39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蚕种生产数量逐年增加,农村原蚕区蚕种生产也不断扩大。农村原蚕区在省、市、县、场、村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据统计原蚕区生产量已占总生产量的60%以上,成为我省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原蚕区生产发展较快,农村饲养技术、制种设备条件未能配套适应,管理不甚完善,基地不够稳定,原蚕区生产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加强原蚕基地建设,促使我省蚕种生产稳步发展的有关问题,谈些看法。一、我省农村原蚕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1.不少原蚕区仍处于零星分散状态1991年全省34个蚕种场,除少数场外,  相似文献   

9.
狠抓蚕种生产管理争创名牌蚕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韦廷秀 《广西蚕业》2002,39(4):28-32
20 0 1年以前 ,我蚕业总站原蚕点大多分布在离本站较远的桂平、宁明、宜州、贵港等地 ,由于路途远、蚕种生产管理不到位 ,原蚕制种产量、质量在较低水平徘徊。随着近几年来的蚕业生产大发展 ,蚕种需求量巨增 ,我总站承担着占全区总量 1 0 %以上的生产任务 ,给我站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迫使我站必须重新考虑原蚕基地的合理布局。 2 0 0 1年开始全部转移到本站附近 ,到现在为止已建立了 6 0 0多亩高产稳产的原蚕基地 ,年可生产优质蚕种 2 0万张。在生产管理和技术措施上主要狠抓了以下几个关键 :大力加大原蚕区投入和基础建设 ;积极推广新技…  相似文献   

10.
<正> 四川省蚕业制种公司和四川省蚕学会蚕种专业委员会,于1990年11月20—23日,在南充市联合召开了全省蚕种管理、原蚕基地建设及防止微粒子病学术研讨会。应邀参加会议的有:四川省丝绸公司、四川省蚕学会、西南农业大学蚕学系、省蚕桑研究所、省蚕丝学校以及有关地、市、州及部份蚕种场和四川省防止微粒子病领导小组的成员等共123人。会议重点就我省原蚕基地建设,防止微粒子病及蚕种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讨论,参观了原蚕基地现场,讨论修改了《四川省蚕种防止微粒子病技术要点》、《四川省原蚕区基地建设规范》、《家  相似文献   

11.
李有江 《蚕桑通报》2006,37(4):48-50
蚕种是蚕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也是蚕种行业赖以生存的唯一产品。蚕种质量的优劣、蚕种的供给安全,不仅关系到蚕种生产企业的声誉和存亡,而且关系蚕业生产的兴衰和社会稳定。目前我省90%的蚕种以原蚕区的形式生产,原蚕基地的稳定性和原蚕户的生产积极性对蚕种生产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2.
原蚕基地建设中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粒子病防治(简称"防微")是当前广西各蚕种生产单位面临着的一个巨大难题,"防微"措施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在丝茧育较少、"微毒"污染轻的地方建设高产优质原蚕生产示范基地,按照原蚕饲养技术要求,主动投入建立标准化原蚕生产,加强桑园病虫害标准化防治,保证蚕种生产安全和供应稳定。  相似文献   

13.
在我区蚕桑生产发展中,农村原蚕生产是扩大蚕种生产,保证蚕种供应的主要途径;农村原蚕生产有利于蚕桑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增加农民种桑养蚕的收入;有利于提高蚕种场生产的效益。建议农村原蚕生产要加强做好防“微”工作,加强农村原蚕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桑园管理,加强原蚕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我区蚕桑生产蚕种的供应,促进我区蚕桑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由于丝绸畅销,使蚕桑生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蚕种需求也日益增多,蚕种供不应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就四川来说,许多蚕种场因蚕种带微粒子病连年烧种。而原蚕基地建设是关系到蚕种生产兴哀,微粒子病又是蚕种生产的大敌。为此,就原蚕基地建设与微粒子病的控制提出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一、原蚕基地的种茧育和丝茧育四川大部分地方的丝茧育一年养蚕3—4次。而种茧育一年只养春秋两季。原蚕户为了充分利用桑叶和蚕室蚕具人力,制种一结束后又进行下一季丝茧育;同时在原蚕基地中有的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全面总结河池市蚕丝产业“十五”以来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找出并分析当前阻碍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对策。认为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建设蚕丝产业强市的思想符合河池市市情;支持旱、涝不保收地区发展种桑养蚕,建设蚕种繁育和供应体系,引进推广蚕桑新品种、新技术,完善蚕桑病虫害的防控体系,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优质蚕茧基地,扩建丝绸工业园,组建蚕农蚕茧生产合作组织等为重点发展领域;整合资源,创建高级蚕茧生产合作社、原蚕保护区、超强蚕丝产业集团,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加强技术推广网络建设,强化生产经营管理,设立蚕丝产业发展基金,实施茧丝绸工业反哺种桑养蚕业等是进一步推进河池市蚕丝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原蚕区是蚕种生产的第一车间。我省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基本采用原蚕区收茧制种方式,其特点是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加强原蚕区管理,控制桑园病虫害,降低虫口叶密度,规范桑叶消毒,搞好小蚕共育,强化常规消毒,才能提高蚕种质量,生产出优质高产的合格蚕种。现将多年从事原蚕区收茧制种工作的体会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稳定原蚕基地原蚕区、原蚕户和蚕种场之间自古以来都是"鱼和水"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把  相似文献   

17.
蒋玉莲 《广西蚕业》2019,56(2):12-16
为了提高广西蚕种质量管理的水平,以保障蚕桑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对广西开展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阐明家蚕一代杂交种的发展优势,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做好原蚕基地规划选址、加大原蚕基地建设、加强管理、提高蚕种质量、鼓励走集团化道路等有助于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发展的建议,为提高广西蚕种质量,完善现代蚕种生产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原蚕基地是蚕种生产的必备基础,是产业发展的奠基石。通过分析广西原蚕基地发展的基本情况、现状及问题,发现存在设备设施简陋、劳动力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农药污染严重、种茧质量不稳定、繁育规模逐渐萎缩的问题。通过对原蚕基地发展的深入思考,提出了加大对原蚕基地资金投入、加强桑园管理防范农药污染风险、狠抓生产管理以及在区内寻找发展新的原蚕基地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几年来,由于受家蚕微粒子病的威胁,合格蚕种供不应求,要缓和这种供求矛盾,蚕种场只有在深挖内部潜力,努力搞好场内蚕种生产的同时,走适度规模发展原蚕生产的路子,才是希望所在。为此,笔者就原蚕基地建设提几点个人的意见,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蚕种是特殊的生产资料,蚕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后代蚕体健康和蚕茧丰欠。要振兴蚕丝行业,使我市的丝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势必要从蚕种这个基础抓起。但近年蚕种生产已成为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只要这个行业向外输血,而不给条件造血,致使蚕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严重威胁蚕业生产的发展。这里略论当前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