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银纹夜蛾四种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的膜翅目寄生蜂在我国的种类及分布 ,以便为进一步研究这四种夜蛾科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豆主要食叶害虫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大豆田5种主要食叶害虫的生态位。在时间方面:生态位宽度指数以大豆小夜蛾最高(0.6015);生态位重叠指数以大豆小夜蛾对银纹夜蛾最高(0.1081);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以大豆小夜蛾对豆天蛾最高(0.7716)。在空间方面:生态位宽度指数以棉铃虫最高(0.9904);生态位重叠指数以棉铃虫对大豆小夜蛾最高(0.1233);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以棉铃虫对大豆小夜蛾最高(0.8870)。应用生态位概念分析了各种群发生的数量特征  相似文献   

3.
大豆锈病     
林志强 《植物保护》1982,8(5):35-35
近年来,商丘地区大豆田普遍发生造桥虫。其中大豆小夜蛾约占大豆造桥虫总数的60—70%,银纹夜蛾占20%,云纹夜蛾占10%左右,剩余的只是极少数的豆卜馍夜蛾、豆长须夜蛾、棉大造桥虫等。 由于大豆造桥虫种类多,发生世代和为害不一样。小夜蛾和云纹夜蛾一年发生3代,是以第二代为害大豆最严重;银纹夜蛾一年发生5代,对大豆为害最重的是第三  相似文献   

4.
银纹夜蛾的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纹夜蛾的识别及防治黄旭正(广西植保总站)银纹夜蛾Argyrogrammaagnata(sta-udinger),别名叫黑点银纹夜蛾、豆银纹夜蛾等,它主要为害白菜、萝卜、甘蓝等十字花科和豆科蔬菜,其次还有茄子、莴苣、胡萝卜等,是为害多种蔬菜的杂食性害...  相似文献   

5.
银纹夜蛾人工饲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军  刘复生 《昆虫天敌》1994,16(4):170-174
本文在研究了各种环境因子对银纹夜蛾实验种群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食量,低温保种及饲养管理技术,设计了一种便于收集卵的新型产卵笼,并总结了人工饲养银纹夜蛾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分葱田甜菜夜蛾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聚集指标、Iwao回归法、Taylor幂法则对分葱田甜菜夜蛾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卵在分葱田呈均匀分布或聚集分布,幼虫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并探讨了甜菜夜蛾在田间的聚集原因。通过不同抽样方式比较,Z字形抽样方式最佳。在空间分布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7.
对田间二点委夜蛾调查资料,通过Cassie扩散系数C、Kuno指标CA、平均拥挤度m*等指标判断二点委夜蛾幼虫为聚集分布,进一步采用核心(Neyman,奈曼)分布和负二项(Mosaic)分布的理论频次分布公式,经卡方X2检验,确定二点委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由二点委夜蛾的聚集习性和环境因素所形成的。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抽样方式和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8.
金沙 《植物保护》1980,6(6):36-36
银纹夜蛾(plusia agnata Staudinger)幼虫危害大豆、甘蓝和白菜,是泰安地区大豆发生数量最多的一种造桥虫。1979年7月,从室内饲养的银纹夜蛾幼虫死体分离到一种多角体病毒,经感染观察,对银纹夜蛾幼虫致死力很高。8月,在省庄公社杨庄豆田也发现许多患此病而倒挂的死虫。为探讨此种病毒的利用价值,做了如下观察和试验:1.患病幼虫体色变浅,后期呈黄白或黄褐色死亡,多以腹足附着呈“T”形倒挂;死虫表皮易破,流出黄白或黄褐色体液,无臭味,其内充满大量多角体。2.以什维佐娃(shvezova)法染色,多角体呈粉红色,用IN盐酸加热(80-100℃)浸润固定标本,可被番红、结晶紫、孔雀绿和伊红分别染成红  相似文献   

9.
大豆食叶性害虫主要有大豆造桥虫及豆天蛾。大豆造桥虫的优势种是银纹夜蛾和大豆小夜蛾,长须夜蛾、云纹夜蛾等也造成一定的为害。过去所提大豆造桥虫的防治指标是一个混合概念,豆天蛾尚无统一的防治指标。为判定更为科学的化学防治指标,于1984年以来,对银纹夜蛾、大豆小夜蛾和豆天蛾幼虫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通过5年的试验研究,拟定出了不同产量水平下,几种食叶性害虫混合发生时的防治指标。本防治指标是根据经济允许损失率,通过实验分析而制订出的。其方法是,首先根据  相似文献   

10.
多胚跳小蜂在江苏沿海一年发生5—6代,在27℃时完成一代约需28天。此蜂为跨卵、幼虫寄生,能行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和多胚生殖。对为害香料作物的银纹夜蛾幼虫有很强的寄生力,每头雌蜂平均产卵26次,在寄主体内能繁殖1000头以上的蜂。7—8月间的寄生率达50~90%,以后田间很难找到银纹夜蛾。  相似文献   

11.
李鹄鸣  李文健 《昆虫天敌》1991,13(3):118-124
本文报道了七星瓢虫的空间分布调查结果。通过分析,七星瓢虫在包菜地内的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最适于Poisson-binomial分布,其次适于负二项分布和核心分布,不适于Poisson分布。但就本调查结果而言,七星瓢虫在包菜地的聚集行为可能是由于环境而引起的。分析结果还表明,七星瓢虫种群扩散亦属于聚集型扩散。  相似文献   

12.
几种生态因子对银纹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复生  刘军 《昆虫天敌》1994,16(4):160-164
本文以主要质量指标对比了用人工半合成饲料与天然饲料饲养银纹夜蛾的结果,表明人工半合成饲料明显优于天然饲料。研究了幼虫饲养密度对存活的影响,四龄末幼虫存活率与一龄幼虫密度呈抛物线关系,化蛹率、蛹重与五幼虫密度呈直线下降关系,相对湿度、夜间光照强度、食物等对成虫生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青海云杉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祁连山林区青海云杉群落16块样地256个样方的调查结果,对青海云杉群落的垂直结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群落垂直结构分化明显,一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4层;乔木层和青海云杉种群呈聚集分布格局,乔木种群聚集强度大小依次为:青海云杉混交林>青海云杉群落>灌木-青海云杉林>马先蒿-青海云杉林>苔藓-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不同林型的垂直结构、空间分布格局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草类-青海云杉林中乔木种群呈随机分布,其它林型和青海云杉群落中乔木种群均为聚集分布。苔藓-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灌木-青海云杉林中青海云杉种群都有随海拔升高由均匀分布向聚集分布逼近的特点。苔藓-青海云杉林是该群落中最稳定的林型,青海云杉种群对维持群落稳定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模型法和Taylor幂法等,对甘蔗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 Bojer)卵块在秋植蔗田的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蔗条螟卵块在田间呈现负二项分布的聚集型分布;在单位样方(5 m行长,1.3m行距)内,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其聚集强度随密度升高而增加;条螟卵块聚集原因同卵块密度相关;在田间抽样方式上,以五点取样效果最佳;卵块理论抽样模型为N=t2/D2(1.098/m+0.147).  相似文献   

15.
纹枯病株在杂交稻田的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引入聚集度指数(I;C;Iδ和M*等)及平均拥挤度~平均密度系数的测定方法研究了纹枯病(Pellicularia sasakii)株在杂交稻田的空间分布型。研究表明,纹枯病株和丛的分布是:分布的基本成份是聚集的(α>0),即有明显的成团性。而集群内的分布是均匀的(β<1)。  相似文献   

16.
田间小豆绿豆象卵空间分布型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5点取样法对北京地区夏播小豆田进行了调查,发现绿豆象在小豆鼓粒初期已将卵产到豆荚上,9月上、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并逐渐发育成幼虫侵入豆粒中。绿豆象卵在小豆荚上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环境因素引起。9月10-15日是控制北京地区夏播小豆田间绿豆象产卵及卵发育的较好时机。  相似文献   

17.
番茄地烟粉虱空间格局参数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通过对春季番茄烟粉虱不同发生密度地块调查,取得了11组样本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在番茄上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度是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当m<2.9638时,其聚集是由于某些环境如气候、栽培条件、植株生育状况等所引起的;当m≥2.9638时,其聚集是由害虫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比较几种抽样方式以五点式为最佳,并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N=1.962/D2[1.007 9/m+0.0633],Tn=1.0079/[D20-0.0633/n]。  相似文献   

18.
空间分布格局是昆虫种群的重要属性。沙冬青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豆荚螟是为害沙冬青种子的主要害虫,研究种子害虫及其天敌的区域性空间分布格局是害虫宏观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地统计学是深入研究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的有效方法。2018年5月-6月,选择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沙冬青分布片区,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沙冬青种子害虫豆荚螟幼虫及其天敌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沙冬青有虫株率为100%,豆荚受害率为23.02%,豆粒受害率为14.11%;沙冬青豆荚螟幼虫的密度为(0.296 9±0.002 0)头/荚,寄生性天敌密度为(0.012 0±0.000 2)头/荚。分别采用不同的理论模型来拟合豆荚螟幼虫及其天敌的空间半变异函数曲线,其全方向半变异函数曲线最优模型分别为高斯模型和球面模型,空间格局均呈聚集分布;害虫和天敌存在一定空间相关性,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88.61~434.05 m和159.05~426.88 m。用Kriging空间插值法对害虫和天敌的空间分布进行模拟,结果呈斑块状分布,二者存在空间依赖性和互补性。天敌对害虫有一定的空间跟随效应和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