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赤霉丝疫病(FHB)是大麦和其它禾谷类作物的一种真菌病害,能造成严重的产量和品质损失。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大麦种质赤霉丝病抗性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其它农艺性状问的关系,以便鉴定用于抗性育种的有用品系。供试材料共143个大麦品系包括88个现代欧洲春大麦品系、33个来自IPK Gatersleben基因库的品系和22个北美地区的品系。在两个季节用镰刀菌进行田间接种试验。  相似文献   

2.
由F.graminearum Schwabe引起的赤霉丝疫病(FHB)能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和品质下降。我们在2001年进行了温室试验,研究了在对小麦中部小花进行点接种后F.graminearum在花器中的运动情况,并分析了点接种后具有不同Ⅱ类抗性水平的基因型温室目测小穗侵染级别与相同穗子中被F.graminearum侵染种子和全部基因型2001年田间侵染情况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由Pyrenoph Orateres f.teres引起的网斑病是全世界大麦生产的一种毁灭性叶病害。鉴定抗性种质和研究其遗传性是非常重要的。采用1个六棱大麦品种‘Chevron’作亲本来构建1个加倍单倍体(DH)群体,该群体用于绘制赤霉丝疫病(FHB)抗性的分子图谱。研究发现这个六棱大麦品种‘Chevron’也抗网斑病。  相似文献   

4.
由Fusarium gramineanun Schwabe引起的赤霉丝疫病给小麦种子品质和产量造成了很大损失。赤霉丝疫病通过小花不育和籽粒灌浆差造成减产,并严重降低了种子出苗率。受到Fusarium graminearum侵染的植株降低了籽粒品质,这是由于储藏蛋白质、纤维素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5.
由胁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引起的赤霉丝疫病(FHB)是1993年以来美国中西部地区大麦的一个主要病害。该病害使有潜力获利的大麦作物麦芽制造异常,从而大大降低了大麦作为食用籽粒的价值。造成酿酒大麦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存在脱氧瓜萎镰  相似文献   

6.
倒春寒是造成小麦减产的重要因素,培育抗倒春寒品种是重要育种目标。为了明确小麦倒春寒抗性鉴定的适宜处理条件,建立倒春寒抗性评价方法,本研究选用倒春寒抗性差异明显的6个品种进行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温度处理,以死茎率作为评价指标,筛选小麦倒春寒抗性鉴定最适处理条件,并用120份小麦品种(系)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死茎率随温度降低和发育进程推进总体呈升高趋势。药隔期–6℃下处理6 h,品种间死茎率差异最明显,是进行倒春寒抗性鉴定的最适处理条件。验证试验表明该处理条件能有效区分120份小麦品种(系)的倒春寒抗性,聚类分析将120份小麦品种分成极强、强、中等、弱、极弱5类,根据分类结果建立了小麦倒春寒抗性评价标准。本研究为开展小麦倒春寒抗性鉴定和抗性品种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抗蚜品种田间筛选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穗蚜是麦蚜对小麦产量影响的主要因素。穗平均蚜量的多寡却不能反映小麦品种的抗性水平。通过5年的研究,发现小麦千粒重的损失率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小麦的抗蚜水平,可作为抗蚜育种的一个抗性指标,其技术稳定可靠,适用于一般育种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8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以赤霉病病粒率为抗性指标,研究了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间存在3~4对赤霉病抗性基因的差异,苏麦3号、宁麦9号和扬麦158具有较多控制赤霉病抗性遗传的显性基因,对于减少它们杂交后代的病粒率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小麦赤霉病抗性符合加性-显性模型。赤霉  相似文献   

9.
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已知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的来源、染色体定位和分子标记研究现状,回顾了抗性品种与生理小种的演变,评价了小麦抗条锈基因,并浅谈了小麦抗条锈基因的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田品种诱发结合自然发病的方法,鉴定2020—2021年参加贵州省小麦区域试验的小麦品种(系)对锈病和白粉病的抗病性情况,分析11个品种对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为评估区试小麦品种对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及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抗性育种提供支持。在11个参加小麦区试材料中,表现为抗白粉病的有10个品种,占11份鉴定材料的90.91%,其中7个品种表现为免疫或高抗病性、3个品种表现为中抗病性;11个品种都表现为抗条锈病,占鉴定品种的100%,其中1个品种表现为免疫、9个品种表现为高抗、1个品种表现为中抗;11个品种都表现为抗叶锈病,占鉴定品种的100%,其中1个品种表现为完全免疫、6个品种表现为高抗、4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在参加试验的11个品种中有10个品种对叶锈病、条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抗性,占鉴定品种的90.91%,11个区试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存在较小差异。筛选鉴定出对3种病害表现高抗性的5个品种,分别为贵农麦1803、贵农麦20-1、黔1104、贵农19(CK)和贵农麦19-9,可作为抗病育种的优异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11.
作者于1987年7月选用对玉米象抗性强弱不同的10个小麦品种的籽粒进行了可溶性糖及氨基态氮含量的测定,经方差分析及与其抗性的相关性测验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可溶性糖和氨基态氮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与抗性成正相关;氨基态氮含量与抗性成负相关;试验指出,可溶性糖和氨基态氮含量是决定小麦品种对玉米象抗性强弱的两项主要的生化因素;因此可溶性糖和氨基态氮可作为其抗玉米象的两项鉴定和选择的主要指标,这对小麦抗玉米象育种及粮食部门选择收购抗性强的品种进行储藏加工等都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抗性机制与抗性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国内(1987—1998)年有关冬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的抗性鉴定、抗性机制、抗性遗传、抗性育种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基础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对今后开展抗虫育种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许多育种工作者的主要育种目标就是鉴定和创造抗锈资源。本文报道了与‘Otane’品种持久成株抗性连锁的SSR标记的检测工作,‘Otane’自1984年在新西兰释放以来就具有这种抗性。试验材料为‘Otane’与感病品种‘Tiritea’组合的加倍单倍体群体,在温室和田问目测评价106E139(+)条锈病原的成株侵染类型(IT),在田间目测评价最终病害严重度。  相似文献   

14.
小麦种质资源对麦长管蚜抗性的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9~2002年先后引进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468份,在山西省小麦主产区临汾市设立试验点,对其进行了抗麦长管蚜特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引进的小麦种质资源中不同品种(系)对麦长管蚜抗性有明显差异,其中表现高抗的有11个,表现中抗的有63个,可作为抗蚜材料为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FAO中储粮害虫的磷化氢抗性测定方法,对采自不同地区的锈赤扁谷盗和谷蠹2个品种8个品系进行磷化氢抗性测定。结果表明,上述储粮害虫均对磷化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3个锈赤扁谷盗品系中:张家港种粮大户(ZJGCF)属低抗性(Rf=7.18),成都粮科所(CDCF)属中等抗性(Rf=11.45),苏州太仓粮库(TCCF)属极高抗性(Rf=1906.82);5个谷蠹品系中:张家港品系Ⅰ(ZJGRD-Ⅰ)、张家港品系Ⅱ(ZJGRD-Ⅱ)、福建三明(SMRD)和广东阳春(YCRD)均属中等抗性(Rf分别为16.88、22.63、21、20.38),湖北沙洋(SYRD)属高抗性(Rf=101)。通过分析测定结果,基本掌握了锈赤扁谷盗和谷蠹抗性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南亚的小麦育种工作者试图培育抗长蠕叶斑病的小麦新品种。有关南亚小麦品种长蠕叶斑病抗性的配合力研究较少。本研究测定了9个小麦亲本的长蠕叶斑病抗性,评价了其特殊配合力和一般配合力。用9个亲本杂交得到了36个群体。在尼泊尔的Rampur田间评价了F1、F2代及其亲本。  相似文献   

17.
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产麦区,造成了小麦产量的重大损失,因此,如何挖掘抗源.提高抗白粉病育种的成效,减轻白粉病的流行、危害,是育种家一直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概述了世界上已鉴定出的19个白粉病抗性基因的来源,携带该基因的有关品种和部分抗性基因的抗性表现及在育种上的应用。其中,P_(m2)、P_(m4)、P_(m6)等抗性基因在我国为高效抗性基因,特别是含有P_(m2)、p_(m6)基因的CI_(12632)、CI_(12633)、TP_(114)等是良好的抗源,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本文还论述了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白粉病是中国和全世界最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控制白粉病最有效和环境安全性最好的措施是培育和利用抗性品种。到目前为止,已报道有31个白粉病抗性主基因(Pm1-Pm31)。  相似文献   

19.
赤霉菌粗毒素鉴定小麦赤霉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赤霉茵粗毒素胁迫试验,研究了赤霉病抗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幼苗生长指标和根细胞膜透性.结果表明:种子活力对毒素鉴定有显著影响,挑选各品种露白一致的种子进行毒素鉴定,可以排除种子自身活力差异对鉴定结果的影响,根长、芽长、根干重、芽干重等生长指标抑制率与抗性关系密切,赤霉病抗性强的品种其幼苗生长受毒素的抑制小.在毒素处理的浓度和时间适宜的情况下,抗性强的品种幼根细胞膜透性低.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田间抗性鉴定和病毒检测方法,对南阳主要推广小麦品种进行了小麦黄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和检测.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均感染了小麦黄花叶病毒;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抗性有显著差异,高抗、中抗、中感和感的品种分别占筛选品种的6.67%、46.67%、33.33%和1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