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产中我们经常发现:棉花枯萎病发病程度和不同的棉花品种有关。例如棉花苗期发病轻的品种在开花结铃期发病严重,而前期发病重的品种在开花结铃期却发病很轻甚至不发病。这可能与品种生理特性及外界因素有关。笔者工作的地方棉花枯萎病常年发生都较重。据调查,棉农认为棉花品种及施肥情况对棉花枯萎病的发生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敦煌市棉花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3414”田间试验方案,研究了敦煌市棉花产量与氮、磷、钾施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棉花产量与N、P2O5、K2O之间的回归方程,确定敦煌市棉花高产栽培的最佳施肥方案为N 187.35 kg/hm2、P2O5 90.60 kg/hm2、K2O 83.40 kg/hm2。  相似文献   

3.
4.
棉花枯萎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枯萎病是新疆棉花生产上最具危险性、毁灭性的病害,对产量的影响因发病早晚及染病轻重而异。发病早的重病株产量损失达70%左右,而发病较晚的病株产量损失约为20%,由于病菌带入病田后不易根除,其对棉田生产长期影响不可低估。枯萎病发病早、来势猛,严重时引起棉株枯萎死亡,造成大面积缺苗断垄,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5.
棉枯、黄萎病对我省部分棉区危害很重,影响棉花增产,培育抗病品种是我省农业科技人员的一项迫切任务。近十年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在抗病育种工作中,主要采用有性杂交,配合以系统选种、人工引变等方法创造材料,并连续在重病地的条件下进行培育和选择。从而选育出抗枯萎病的“陕棉4号”、“陕65—141”、  相似文献   

6.
随着棉花种植业的蓬勃发展,棉花各种病虫危害日益严重。棉花枯萎病是目前危害棉花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大多数棉花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部分棉区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棉花的可持续发展。为更好地掌握棉花枯萎病防治技术,就棉花枯萎病防治措施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选育与使用抗病品种的研究 由萎蔫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引起的棉花枯萎病,自1892年Atkinson最初报道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然而使用抗病品种仍是目前最主要的防治手段。 在最初发现棉花枯萎病后不久;人们就发现棉花品种间的抗性程度有很大差异。因此,1902年,当棉花枯萎病严重威胁美国南卡罗来那州海滨地区的棉花生产时,人们就开始使用早期自然选育的抗病品种河氏棉来防治病害了。至本世纪80年代初,育种家已  相似文献   

8.
自1983年以来,发现利用栽培措施提高棉苗素质对抗枯萎病有显著防治作用。1987~1990年先后在启东的圩角乡、新港乡和希土乡等进行小面积示范。 1.棉苗5~8叶龄移载入病田其病株率和在生育进程中的发病指数均比1~4叶的低,生育进程、叶片数、果枝数的蕾量等也较1~4叶龄的快  相似文献   

9.
1枯萎病的发生 1.1大气和土壤温湿度.当土壤温度高达28℃~35℃时,棉花播种12天即可感染发病,而土壤温度下降到25℃时,发病则需24天,土壤温度在20℃~27℃时发病最重,而土温上升至32℃以上时不发病,一般6~7月份雨水均匀分布,且雨量多,则发病重,如果雨量少或降雨集中,则发病轻.6月中旬~7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7月中旬进入高温季节枯萎症状开始隐蔽,8月下旬~9月中旬发病又有回升.  相似文献   

10.
棉花最佳施肥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3414"试验设计,对南通市通州区三余镇棉花施肥问题进行了分析,摸清了不同肥力水平土壤的施肥参数,得出了主推品种最佳的氮磷钾施肥配比,建立了土壤养分丰缺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不同棉花品种根系分泌物对棉花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试验设在重病田上.处理分为盖膜与不盖膜两种,顺序排列,重复三次.小区面积0.15亩.品种为岱字棉15号.1982年4月16日播种,每亩3750株.定点调查100株.从5月24日开始至9月15日止,每7天调查一次.地上部植株调查病情,计算病率和病指;地下部同期取根际周围深10厘米的土样,定量分离培养,计检平板内枯萎病菌的菌落数.  相似文献   

13.
不同棉花品种根系分泌物对棉花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试验表明,随着棉花抗病品种连作时间的增长,土壤中棉枯萎菌的数量和致病力由高逐渐降低,土壤的抑菌作用逐渐积累而形成抑菌土。土壤带菌量与连作年代的关系为:x=1884.27-152.89N。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棉枯萎菌小孢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病菌菌丝的生长、厚坦孢子形成和萌发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一、试验方法试验地面黄土,中壤,肥力中等偏上,全氮0.189%,全磷0.095%,排水良好,前作油菜,5月5日至8日收获,5月8日施土渣粪每亩2,917斤,(一半面积施,一半面积不施)过磷酸钙每亩50斤,5月9日牛耕3寸左右,耙碎开厢,厢宽12尺,长20尺,小区面积240平方尺,共16个小区,厢沟宽1.2尺,深5寸,品种华棉7号,营养钵育苗,4月12日播种,5月13日移栽,宽窄行种植,2—1尺×0.4尺,计划密度每亩一万株,设四个试验处理。甲处理每亩施纯N13.08斤,乙处理每亩施纯N22.76斤,丙处理每商施纯N32.76  相似文献   

16.
开展棉花氮肥施用试验,结果表明:棉花产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施纯N 720 kg/hm2的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效果最好,其次为施氮量480、240 kg/hm2的处理,三者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高于缺氮处理。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能够防治棉花枯萎病的生防菌株,本试验从发生棉花枯萎病的棉田中筛选抑菌效果较好的生防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通过平板对峙法检测生防菌株粗提物对尖孢镰刀菌的防治效果及稳定性.结果筛选到一株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JNJX-2,经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该菌株的抑菌谱较广泛,对灰葡...  相似文献   

18.
<正>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两种危险性病害,且枯萎病比黄萎病威胁更大.这两种病害一旦发生蔓延为害,轻者使棉花减产,重者绝收.省内外大量实践证明,种植抗病的棉花品种,是防治这两种病害的经济有效措施.我们从1971年开始进行了棉花抗病育种工作.八年的研究结果,选育出了抗病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的棉花新品种7317(予抗一号),并于1980年荣获了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熟县碧溪公社地处长江下游,土壤肥沃,植棉历史悠久。全社共有耕地面积25,847.4亩,其中棉田面积为23,330亩。以粮棉套种为主。 1963年我们从外地引进了一批“岱字15号”原种,由于忽视了植物检疫,结果在种植后的第二年(1964年),十二大队的棉田里就出现了零星的枯萎病病株。当时我们对枯萎病的危害性还认识不足,控制不力,所以病菌就很快扩散开了,危害的面积越来越大,病情越来越严重,成了我社夺取棉花丰收的最大障碍。近年来,全社干部群众向棉  相似文献   

20.
棉花枯萎病被称之为棉花的癌症,种子带菌为主要传播途径,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8~10a。土壤肥力低、早播地、施氮肥过多、低洼的粘土地及老病区棉田发病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