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技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2013,(8):231-236
寒冷干旱地区温室温度的测试分析
  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衡量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技术参数。为此,试验基于Lab-VIEW数据采集平台,针对寒冷干旱地区,对不同气候变化下的温室温度进行测试、采集数据,实现了温室内多点温度的实时采集;并在采集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温室内温度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晴天还是阴天由于覆盖层、空气和土壤的吸散热不均匀,垂直方向上各层面的温度分布呈现梯度;晴天白天温室内温度变化剧烈,而夜晚趋于平缓;上午西侧空气温度比东侧高,下午则相反;阴天水平方向上的温度呈现南低北高,东西低中间高的分布趋势。[刊]/朝木日勒格(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010018),塔娜//农机化研究.-2012,(1).-173-176  相似文献   

2.
李苇  李惠玲  王岩 《北方园艺》2021,(21):49-54
以蝶形玻璃温室和锯齿形薄膜温室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点传感器监测方法,比较分析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和CO2等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以期为温室结构设计大数据分析和建模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湿度低于室外,变化趋势一致,垂直方向,蝶形玻璃温室温湿度分布均匀性较差;室内处于弱光环境,蝶形玻璃温室采光性能优于锯齿形薄膜温室,但光分布均匀性较差;白天作物冠层CO2消耗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少温室内土壤有效热量从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流失,以无保温基础作对照,在热阻值相同的前提下,设置外置、内置聚苯乙烯泡沫板(EPS)2个处理,探究不同位置隔热层对温室地温及室内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隔热层内置还是外置,温室内平均地温均极显著高于对照。隔热层内置处理的保温效果优于外置处理,水平方向地温较外置处理、对照平均提高0.5、1.3℃;垂直方向地温显著高于外置处理(平均提升0.6℃),极显著高于对照(平均提升1.3℃),5~25cm范围内随耕层深度增加增温幅度先增后减;番茄植株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外置处理,极显著高于对照;番茄产量较外置处理、对照分别增产10.9%、29.1%。综上,内置隔热层可有效提高温室内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地温,不同位置地温均匀度更好,番茄根系活力和产量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园艺场的西农拱圆型节能日光温室(西农GJ-7型)为研究对象,在冬、春季对室内外不同高度和不同水平位置的气温、地温进行了定时连续多点测定与分析,研究气温、地温的日变化规律及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动态分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无论是冬季还是春季室内温度在水平方向上东西、南北方向上的差异不大;而在垂直分布上,冬季室内东部地表以上的温度明显低于中西部;冬季室内温度明显高于室外,室内温度随着室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在日出以后室内升温速度明显高于室外;至下午14:00左右达到最高温,之后开始缓慢下降,室内温度下降速度较室外略快;而春季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5.
蔬菜栽培设施内的小气候观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师华 《中国蔬菜》2002,1(1):54-56
蔬菜栽培设施小气候是指在塑料棚、温室等覆盖条件下 ,或经人工改良而形成的室内辐射 (即光照 )、温度、气体等气候要素的状况。同一幢温室内其光、温、水、气等因子的分布 (垂直分布、水平分布 ) ,因受外界气象、气候、温室结构、覆盖材料以及下垫面 (不同作物 )的影响而有差异。通过对小气候要素的观测、记载和分析 ,掌握不同结构、类型的温室或塑料大棚等设施内的小气候特点及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为农业设施工程建筑、设计、用材等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 ;二是探明设施内蔬菜作物生育的环境特征及各种微环境变化对其生长发育、产量的…  相似文献   

6.
蔬菜冬季育苗 ,生产上常用的方法是在温室内的地面上进行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 ,笔者利用温室后墙进行立体育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具体作法是 :用砖砌温室后墙时 ,在墙内侧按水平方向 ,每隔1m留出 1块长 12cm的砖头 (砖长的 1/ 2砌在墙内 ) ,垂直方向每高 2 6cm(相当于 4层卧砖厚度 )砌 1排 ,用这些突出墙面的砖头做育苗架托。最上一排架托 (包括架托上 2 0cm)的位置 ,要在 11月初至 2月底期间的白天都能见到阳光。后墙的东西两端距山墙 1.5m宽的范围内 ,因早晚有山墙遮光 ,不必留架托。如果要在已建好的温室里补做架托 ,可用直径…  相似文献   

7.
连栋塑料温室光温环境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浙江地区普通连栋塑料温室为研究对象,测试分析了其在晴天和阴天下的光温环境,结果表明,试验温室在阴天条件下,室内温度和光照分布均匀性优于晴天条件下;试验温室内不同部位温度和光照分布无显著差异,有利于对作物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对温室内部光温环境的控制,促进乌鲁木齐日光温室春季蔬菜合理生产,对春季乌鲁木齐典型天气下温室内部、土壤与温室前部、中部、后部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光照日动态变化、墙体温度以及热流密度动态变化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乌鲁木齐早春日光温室内部光照条件较好,晴朗天气下12:00~16:00 光照强度最高可达55 554 lx,温度最高可达48 ℃。温室内部光照分布不均,晴天前部光照强度较后部高8 000~12 000 lx,温室距地面150 cm 高度的光照强度平均比50 cm 处高10 000~16 000 lx,呈现距离温室薄膜越近光照越强的特点。从温室跨度方向来看,晴天温室后部温度略高于中部和前部。温室后墙具有保温蓄热的能力,单位面积墙体蓄热量分别为1.97 MJ · m-2,放热量为0.79 MJ · m-2,放热量为蓄热量的40.10%;土壤温度变化有明显的滞后性,且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滞后时间也增加。  相似文献   

9.
以‘西伯利亚’百合为研究材料,研究北京冬季不同温室环境对百合生育期及其切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室环境种植的百合切花生育期和切花品质有所不同。生育期内温室温度低,则生育期延长、株高降低;温室内温度高,生育期缩短、株高增加;对叶片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不同天气条件下黄瓜日光温室温湿度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京研迷你2号"黄瓜品种为试材,采用了普通克里格插值法,研究了模拟温室内不同时间点温湿度分布,并利用温室内温湿度测量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温湿度测量值与模拟值的决定系数(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R2)为0.96和0.95,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RMSD)为1.35℃和1.45%,平均偏差(Mean Bias Deviation,MSD)为-0.16℃和-0.14%。不同天气条件夜间温室内温度分布均匀,维持在10~15℃;湿度值在83%~98%,晴天白天温室内温度最高可达31℃。温室温度分布为冠层中央向四周逐渐降低,最大温差为6℃。最大湿度差值为5%,与温度分布规律相反。根据黄瓜霜霉病萌发和侵染条件,可利用温室冠层温湿度分布情况,判断黄瓜病害发病位置,以期为病害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日光温室内部作物冠层区域温湿度分布及变化规律,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保温型日光温室西芹作物冠层为研究对象,采用传感器密集布点的方式测试作物冠层处温湿度,针对日光温室作物冠层不同位置温湿度变化规律相似的情况,通过Elman神经网络预测作物冠层不同位置的温湿度情况。结果表明:作物冠层垂直温湿度差可达10.24℃,12.97%。在有光照(起帘)时期,作物冠层不同位置温湿度差异相对较大,温度由上到下总体呈现从高到低、湿度由低到高的分布,在无光照(闭帘)时期则温湿度差异较小,基本与启帘时期呈现相反分布。优化后的Elman神经网络能够较准确预测作物冠层处温湿度。该预测模型可在保证温度、湿度均方根误差分别小于0.8、1.5的情况下预测未来一周的作物冠层温湿度,该研究对日光温室内作物冠层部分温湿度监测与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改灵  李秦  张洁 《中国果菜》2020,(1):59-61,65
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比较了日光温室中熊蜂和蜜蜂对草莓的授粉效果。结果可知,熊蜂授粉的草莓畸形果率为11.004%,蜜蜂授粉的畸形果率为17.226%;熊蜂和蜜蜂授粉的草莓平均单果质量分别为26.96 g和23.08 g,熊蜂较蜜蜂授粉的草莓单果质量增加了16.81%;熊蜂授粉的草莓果实纵径、横径以及单果种子数均显著高于蜜蜂授粉的。因此,熊蜂比蜜蜂更适合对日光温室草莓进行授粉。  相似文献   

13.
以"库尔勒香梨"为试材,采用剖面网格取样法,调查"库尔勒香梨"根长密度的水平及垂直分布特征,探索"库尔勒香梨"根系分布的深度、广度与集中分布区。同时设置5种不同梯度滴头流量,监测每隔1 h点源入渗湿润体含水率,根据湿润锋运移特征与香梨集中分布区吻合程度,筛选节水灌溉的最佳滴头流量及最适宜滴灌时间。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整个生育期的根系垂直方向集中分布区为20~60 cm,水平方向集中分布区为50~80 cm。在香梨根系水平方向集中分布区域50~80 cm范围内,滴头流量为9.2 L·h-1的处理能够较为平稳的让水分自滴头正下方向两侧运移,且在滴灌开始后预计5 h让0~80 cm垂直范围内的水平剖面水分达到饱和状态。在香梨根系垂直方向集中分布区域20~60 cm范围内,滴头流量为9.2 L·h-1的处理能够较为平稳的让水分自表层向下层运移,且在滴灌开始后5 h让0~100 cm水平范围内的垂直剖面水分达到饱和状态。综合在不同滴头流量下土壤湿润体水平、垂直运移规律,在该地块滴灌推荐使用9.2 L·h-1的滴头流量,滴水时间最佳时间为5 h。  相似文献   

14.
韦代杰 《长江蔬菜》2012,(12):38-40
金典2011属厚皮甜瓜品种,在宜州市大棚无土栽培条件下,其株高增长和叶片增加及果实生长都呈现"慢-快-慢"的生长模式。株高增长和叶片增加最快的时期出现在定植后的第8~26天;果实横纵径生长趋势基本一致,其生长高峰期出现在授粉后的第4~20天。大棚重茬栽培的关键,一是选择抗病力强的品种,二是做好大棚的消毒,三是增施微生物菌肥,四是加强对甜瓜枯萎病和细菌性果腐病等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水平叶幕和直立叶幕所构成的微域环境对套袋葡萄果实花色苷代谢的影响,分别以棚架、篱架代表水平叶幕和直立叶幕,连续两年对棚架和篱架的‘摩尔多瓦’葡萄进行套袋,于果实膨大期开始实时监控果穗袋内微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从转色期至果实成熟,测定不同发育阶段浆果果皮花色苷单体组分与含量,以及果皮花色苷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与酶活性,分析果实品质差异。结果表明,2015年、2016年棚架水平叶幕下套袋果实袋内的高温极值及高温比例和湿度波动幅度与篱架直立叶幕套袋相比均有明显降低;连续两年成熟果实还原糖含量分别比篱架套袋的高18.33%和15.41%,且棚架的果实酸度较低;2015年测定棚架套袋果实的单宁及花色苷含量分别比篱架套袋的提高22.32%和35.29%,果实果皮红色度显著提高,而2016年夏季较冷凉,棚架套袋果实的总酚、黄烷醇、类黄酮含量分别比篱架套袋降低10.72%、10.97%和45.04%。2015年花后77 d,棚架套袋果实的花色苷单体含量较高,但到花后91 d时,篱架套袋果实花色苷单体含量补偿性增加。成熟果实果皮中均检测到21种花色苷单体,棚架套袋葡萄花色苷双糖苷化、甲基化及总修饰度均高于篱架套袋果实,但有19种花色苷单体含量低于篱架套袋果实。花后63~105 d,除Vv OMT外,棚架与篱架套袋葡萄花色苷代谢途径中Vv UFGT、Vv LDOX、Vv5GT和Vv PPO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一致,但相关酶活性差异较大。由此可见,水平叶幕可降低果实微域环境的温湿度,增加套袋果实品质及花色苷单体修饰程度,但降低花色苷单体含量,并影响花色苷代谢途径中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及活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30℃和35℃昼间亚高温条件下,番茄植株光合产物生产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30℃和35℃昼间亚高温可促使番茄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下降,植株干物质总量降低,植株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同时光合产物向植株根系和叶片分配减少,而向果实分配增加,果实发育提早,生育期缩短。  相似文献   

17.
日光温室葡萄促早栽培休眠期和生长期的温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海娣  张亚红 《北方园艺》2010,(15):177-182
对宁夏银川地区日光温室促早栽培葡萄休眠期至果实成熟期温度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葡萄休眠期采取低温集中处理,可以延长打破葡萄休眠的有效低温(0~7.2℃)时数,但夜间应将棚室风口开小或者关闭。采取低温集中处理,可以使温室内地温不会下降很快,升温后地温仅比气温延迟1 d达到10℃以上,满足葡萄根系生长和冬芽萌发需求;葡萄初花期至盛花期和浆果生长期至成熟期温室内平均气温分别为16.1~20.0℃、19.9~22.3℃,对于葡萄开花期和浆果成熟期的最适温度来说,气温略低;葡萄萌芽生长期到浆果生长期,日光温室内的最高气温达到29.8~40.4℃,最低气温为3.7~8.5℃,昼夜温差较大,白天应注意通风降温,夜间注意保温。  相似文献   

18.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during ice, snow, and wind storms, branches oriented vertically tend to incur more damage than branches oriented horizontally.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breaking stress and breaking position of branches reoriented nearly horizontal and nearly vertical. Branches oriented 40–50° from horizontal with mean diameter 4.9 cm (SD ± 0.73) were removed from two trees and transferred to a custom branch pulling station. Branches were reoriented either nearly horizontal (76–89°) or vertical (6–29°) to a reinforced vertical post. Branches were pulled vertically downward from three equidistant positions along the branch until they broke. Failure stress for horizontal oriented branches (64 MPa) was double the stress required to pull vertical oriented branches to failure (32 MPa). Nine of ten horizontal branches failed between the branch base and the pull point closest to the base (proximal pull point); whereas seven of ten vertical branches failed farther from the base, between the proximal and middle pull points. Average length from branch base to failure point for horizontal branches was 12.8 cm, and 74.6 cm for vertical branches. Despite requiring less stress to break, branch angle change at the distal and middle pull points from the original position to the position at failure for vertical branches was greater than for horizontal branches; whereas angle change at the proximal pull point was greater for horizontal branches. Branch taper was not different between reorientation treatments. Implications on pruning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