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玉米秸秆还田的优势,总结了玉米秸秆还田的技术,并分析了秸秆还田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玉米秸秆还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培肥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粳型水稻品系2645为材料,设全年还田(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小麦秸秆全量还田)(A)、当季还田(水稻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全量还田)(B)、对照(水稻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C)、隔季还田(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D)4个处理,研究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培肥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增加了穗粒数,提高了产量,增产幅度达到3.0%~9.9%。全年还田和当季还田处理降低了土壤的pH值,降低了7.4%~8.8%;经过一年的种植,土壤中的P2O5和K2O含量都有一定的下降趋势,秸秆还田处理可以缓解下降幅度。但与对照相比,全年还田和当季还田处理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8%~5.8%和8.3%~11.2%,NH+4-N、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分别增加3.7%~4.2%、25.3%~26.9%和4.1%~4.7%;秸秆对土壤培肥的作用顺序为ABDC,受还田季数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玉米秸秆还田的优势,总结了玉米秸秆还田的技术,并分析了秸秆还田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玉米秸秆还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秸秆还田主要靠秸秆还田机来完成,秸秆还田机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秸秆还田的效率、还田质量和还田效果,正确使用与维护秸秆还田机是保证秸秆还田机性能的关键。结合生产实际介绍了玉米秸秆还田机的使用与维护保养技术。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效益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华北平原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生长及产量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设置了秸秆不还田翻耕、秸秆还田翻耕、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免耕4个处理。结果表明:从冬小麦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情况和产量、产值来看,多数性状表现为秸秆还田翻耕>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免耕;从劳动生产率来看,秸秆还田免耕的劳动生产率最高为24.48%,其次为秸秆还田翻耕,再次为秸秆还田旋耕,对照的劳动生产率为最低;从产投比来看,秸秆还田旋耕处理的经济效益较好,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6.
秸秆焚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道路交通、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该文结合蒙城县小麦秸秆还田的实际,从小麦秸秆还田的途径、实现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对农机具的要求、小麦秸秆还田带来的社会效益等方面阐述了小麦秸秆还田的可行性,并对小麦秸秆还田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稻草不同还田量和还田方式对烤烟养分吸收及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和还田量对烟株养分吸收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草还田能明显增加烤烟的生物量,腐解还田和直接还田优于覆盖还田,各处理效果一般与其用量呈正相关,但直接还田量超过5 250 kg.hm-2时效果反而下降;(2)稻草还田促进烟株体内N、P、K、Ca、Mg、Zn、Mn等元素的吸收累积,腐解还田和直接还田优于覆盖还田,对N、P、K的影响一般与还田量呈正相关,但对Ca、Mg、Zn、Mn的影响与还田量关系不明显;(3)稻草还田降低了中部叶的烟叶总糖、还原糖和糖碱比,提高了中上部叶的烟碱和总氮含量,对上部叶的影响以腐解方式最明显,一般与其用量呈正相关,对中部叶的影响以直接还田方式最明显,也与其用量呈正相关;(4)稻草还田不同程度改善了烤烟的经济性状,但稻草腐解还田和直接还田秸秆用量过大时,效果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秸秆还田的必要性,同时从9个方面对秸秆还田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工作应充分考虑秸秆还田的时间、粉碎度、病虫害防御,以及还田后不同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化、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不同土壤类型的还田方式等。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田土壤有机碳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小麦-玉米轮条件下不同秸秆还田方式进行定位试验,对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进行了6a11季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均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3种还田方式均能显著提高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表现为玉米秸秆还田>两季秸秆还田>小麦秸秆还田;3种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增长速率为玉米秸秆还田>两季秸秆还田>小麦秸秆还田。小麦季玉米秸秆还田对有机碳活性提升效果优于两季秸秆还田和玉米季小麦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10.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秸秆资源巨大,秸秆还田比例不高,总结了秸秆不同方式还田对耕地有机碳、有机氮、钾、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益影响.综述了适用于东北寒地低温条件下腐解还田的低温菌剂,以及还田后耕地腐殖质增加的效果,展望了未来秸秆还田的方式以及秸秆还田的益处.  相似文献   

11.
秸秆还田是蓄水保墒的重要措施,但秸秆还田的保水效应由于受还田方式的影响而表现出了复杂性和多重性。为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该文结合近年秸秆还田的相关研究,就还田时间、还田数量、还田深度和还田秸秆处理方式对土壤水分储蓄、利用和转化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秸秆还田在土壤水分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以期完善秸秆还田技术,促进农田生态系统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通辽地区秸秆不还田、常规还田(收割单次粉碎秋深翻还田)和秋二次粉碎深翻还田3种处理方式的春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常规还田和秋二次粉碎深翻还田模式均可以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其中秋二次粉碎深翻还田亩增产量显著大于常规还田,是常规还田玉米亩增产量的2.33倍。在相同田间管理条件下,常规还田和秋二次粉碎深翻还田的玉米亩产值分别较对照增收4.6元和151元,秋二次粉碎深翻还田的增收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秸秆资源巨大,秸秆还田比例不高,总结了秸秆不同方式还田对耕地有机碳、有机氮、钾、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益影响。综述了适用于东北寒地低温条件下腐解还田的低温菌剂,以及还田后耕地腐殖质增加的效果,展望了未来秸秆还田的方式以及秸秆还田的益处。  相似文献   

14.
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对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消除小麦秸秆还田对夏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设置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秸秆还田、无秸秆还田且不接种蚯蚓(对照)3种处理,探讨了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对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和秸秆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加快了秸秆腐熟速度,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了夏玉米的营养生长,显著增加了玉米株高、基部第1、2节间直径和叶面积指数,极显著增加了棒三叶叶面积;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处理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分别比对照提高6.1%、7.8%,其产量分别比对照和秸秆还田提高14.5%、5.2%。说明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具有更好的增产效果,建议引导农民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以提高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机理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农业科学》2016,(2):44-49
本文提出了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现状与存在问题,从玉米秸秆还田腐解规律、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土壤有机质(碳)、土壤微团聚体、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总结了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机理研究进展,阐述了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领域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16.
杜高赞  高美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974-1975,1994
在介绍国内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秸秆还田技术的意义,探讨了四川盆地紫色土地秸秆还田的应用模式,对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玉米登海605及冬小麦良星66为试验材料,研究冬小麦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均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夏玉米产量为过腹还田>粉碎还田>堆沤还田>留茬还田;夏玉米的穗数为过腹还田>粉碎还田>堆沤还田>留茬还田;夏玉米的穗粒数为过腹还田>堆沤还田>粉碎还田>留茬还田;夏玉米的千粒重为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粉碎还田>留茬还田。因此,较好的秸秆还田方式为过腹还田和粉碎还田。  相似文献   

18.
界首市农作物秸秆还田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农作物秸秆还田的作用和模式,分析了界首市农作物秸秆还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秸秆还田技术,以期为该市的农作物秸秆还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通渭半干旱区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形状、土壤水分状况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了3个还田量梯度,即玉米秸秆按6 000 kg·hm-2(低量还田处理)、9 000 kg·hm-2(中量还田处理)、12 000 kg·hm-2(高量还田处理)整秆还田,不还田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生育前期时,0~200 cm土壤水分呈现出还田量越高土壤含水量越高的趋势,在出苗期最为明显,高、中、低还田量处理较对照土壤含水量分别高出6.07%、1.24%、0.31%,而在抽雄期后,则表现为低量还田处理>中量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高量还田处理,叶面积大小表现为高量还田处理>中量还田处理>低量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耗水量表现为低量还田处理<中量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高量还田处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以6 000 kg·hm-2还田量处理最高,适宜在半干旱旱作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沼液还田的作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沼液的成分和沼液还田的作用,从沼液还田的用量标准、作物安全、土壤安全等方面分析了沼液还田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沼液还田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