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在生态区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承载力是关系到一个地区资源与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沙漠型城市。本文在总结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水资源综合承载力指数法分析克拉玛依区水资源承载力,认为农业用水量占克拉玛依区总用水量较大比重,且用水量非常大。因此,需慎重考虑农业用水水源及用水量,此外,克拉玛依区工业、生活及其它用水方面也需采取有效措施,合理规划,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硬约束下的武威城市化过程与节水型城市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历史资料和1985-2005年武威市统计数据为基础,从水资源总量变化、河道迁徙、空间分布、用水结构、水价等方面探讨了水资源对武威城市形成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了武威市水资源和城市化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表明:武威市城镇形成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受水资源影响明显。1985-2005年武威市用水总量和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从相互抗拮到逐渐适应的磨合过程;用水总量与城市用地扩张关系复杂,但用地规模的扩张带来了一定的用水量减少;农业用水效益与农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工业用水效益与工业在GDP中的比重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今后随着武威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制约作用将越加明显,通过优化用水结构、促进生产、生活节水、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加强水价调控等途径建设节水型城市是缓解武威城市发展水资源压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选择干旱区典型绿洲城市乌鲁木齐,构建系统仿真模型对未来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预警分析,并在既定经济增速与基本稳定的用水总量控制下,探讨乌鲁木齐产业结构调整与水资源调配的优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供用水方案下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支撑能力有明显差异,水资源短缺将较大程度限制城市健康发展;2)在供水总量基本稳定状况下,乌鲁木齐市用水结构的调整方向在于生产用水结构,工业需水比例大幅上升,农业需水比例迅速下降;3)未来乌鲁木齐市应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农业生产应以满足城市居民的蔬菜需求为主,工业上应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提高低、中耗水行业产值比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吴起县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全面调查,基于水量平衡理论,预测了吴起县2015年各行业的用水量,并运用水资源平衡指数对该县未来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以目前的产业结构及发展趋势,到2015年时,吴起县农业用水量为0.295 4×108 m3,畜牧用水量为0.001 2×108 m3,林草地用水量为1.106 3×108 m3,工业用水量为0.073 8×108 m3,生活用水量为0.019 6×108 m3,总需水量为1.496 3×108 m3,占实际可利用水资源总量(1.901 4×108 m3)的78.7%,年内基本能满足水资源消耗的要求;以维持植被年内生长,避免土壤干层为目标的林地最小生态需水量为2.861 2×108 m3,水资源平衡指数为-1.5,水资源今后将难以承载生态和经济的发展规模.林业、农业及工业生产用水占用水总量的98.62%,说明在目前广泛进行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同时大力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县域范围今后水资源亏缺的主要压力来自于生态和经济建设耗水.因此,这一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应以解决水资源在修复生态和促进经济发展之间相互挤占的矛盾为目的,合理配置,实现生态与经济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黑河流域生态用水与产业发展研究--以张掖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主要的内陆河流域之一。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生态环境日益退化,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通过结构用水研究,得出黑河流域用水结构不合理,农业用水所占比重较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耗用了大量的稀缺水资源,挤占了生态用水。位于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市既是整个流域经济的主体,也是流域内用水量最大的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用水矛盾突出。在分析张掖市产业发展现状与流域生态建设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生态用水优先的前提下,应优化调整大耗水产业,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经济系统,以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配置问题日益重视,生态用水量研究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生态用水量的计算是在生态环境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而“3S”技术恰恰可以提供准确、大量的时空信息以及提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技术方法,满足生态用水量研究的需要。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提出了一种在“3S”技术支持下的生态用水量计算方法,以锡林河流域为例,通过“3S”技术提取植被群落类型和空间分布等生态环境信息,应用生态用水概念及计算方法,建立空间信息(群落类型面积大小、数量)与生态用水量等级间的关系,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软件绘制锡林河流域生态用水图,统计得出不同等级生态用水量的大小,进而得到锡林河流域的生态用水总量。该方法为今后快速、准确的计算生态用水量提供了思想启示,为科学配置生态用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节水型社会(WSS)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文中在分析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甘肃省河西地区为例,深入分析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框架内容、节水措施及节水效果。研究表明:1)河西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农业节水为重点,涵盖了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众多部门和领域。通过多种节水措施的实施,近10余年来河西地区用水总量已趋于稳定,用水弹性系数明显下降,基本实现了用水零增长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2)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河西地区农业用水明显下降,保证了城镇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的增长,用水结构明显优化;3)河西地区通过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和改进田间灌溉技术,有效降低了农田灌溉用水的损失,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4)近10余年来,河西地区单位产值用水量持续降低,用水效率和效益逐年提高,表明结构调整和技术要素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关键因素。伴随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用水增长的状况将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预测与定量调控,构建LMDI-SD耦合模型。模型采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LMDI)分解法,识别用水量变化关键驱动因子;构建系统动力学(SD)模型,预测水资源承载力;以用水量变化关键驱动因子为调控指标,对经济社会用水进行全面调控;结合正交试验法,筛选最优调控方案。应用于2022—2035年关中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预测与调控,结果表明:(1)强度效应是关中地区农业用水量减少、生活和生态用水量增加的关键驱动因子,规模效应是工业用水量增加的关键驱动因子;(2)现状发展模式下,由于用水总量增加幅度(37.13%)远大于可供水量增加幅度(12.25%),关中地区水资源承载压力逐年变大,从2026年开始将处于超载状态;(3)引汉济渭工程能从“供给侧”有效缓解关中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但相对于快速增长的需求,部分城市水资源仍供不应求,还需从“需求侧”加以调控;(4)最优调控方案下,关中地区水资源可调控至临界承载状态,且相较于生活、生态及农业用水水平,工业发展规模调控范围更大,应重点优先调控。模型对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区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榆林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COD浓度、人均粮食占有量、人均用水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GDP、用水效益、生态环境用水率等9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影响榆林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四大主成分,对榆林市各分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榆林市水资源承载力分布不均,综合评价值差异明显;横山、定边、府谷、榆阳区和神木的综合评价值介于1 365.12~10 447.86之间,水资源承载力属中等水平;靖边的综合评价值为10 468.962,略大于Ⅰ级标准值10 447.86,可知其水资源承载力较弱;子洲、佳县、清涧、绥德、米脂、吴堡各区综合评价值均小于1 365.12的三级标准界限值,说明该六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强,其水资源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最后提出提高榆林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区域用水效率与节水潜力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用水效率分析一般采用万元产值用水量(m3/万元),单位面积灌溉用水量(m3/亩)和人均日生活用水量(L/人.日)等指标,指标量纲不统一,无法进行部门间的综合比较。能值(emergy)理论以能值为基准,将生态系统或生态经济系统中不同种类、不可比较的能量转换成统一标准的能值来衡量和分析。本文应用能值这一新的概念和度量标准将传统的三大用水效率分析指标转化成量纲统一的能值指标,便于揭示水资源的真实利用情况,综合分析水资源在各部门行业中的利用效率,为节水和供用水分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一世纪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资源贫乏是制约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也是生态环境退化的根由。本文针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所导致的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生态环境恶化现象 ,提出一些管理方面的措施。为了改变水资源利用中的结构不合理、用水效率低的现象 ,降低农业用水量和节水就变得愈来愈紧迫。只有采取跨流域调水 ,努力提高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 ,适度开发地下水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12.
神东矿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原煤生产基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沙漠区,水资源短缺现象十分严重。由于煤炭开采造成潜水位下降、部分水资源流失和污染,加上生活用水和生态建设用水量的增加,近几年缺水现象更为突出。水资源供需趋势恶化严重影响着矿区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进而阻碍煤炭基地的持续发展。通过对矿区供水能力和未来用水量的测算,提出改善矿区用水结构、完善水资源管理、治理、保护、节约等制度,重视保水治水技术的引进与矿井水资源化的建议,并提议重点应放在源头控制和事后治理,整治恢复矿区生态环境方面。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多伦农牧交错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多伦县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带 ,也是生态脆弱带。该地区水资源日益紧张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本文通过对多伦县水资源特点和利用现状的分析表明 ,灌溉用水是本地区的主要用水方式 ,占年总用水量的一半左右 ,其水资源浪费也最为严重。鉴于此 ,提出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水资源科学管理等具体措施 ,以期实现节约用水、科学用水 ,确保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长春城市发展下的水资源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取长春市作为研究区,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历史时段城市水资源量及其可利用量的变化特征,研究了长春市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水资源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和产业发展、水污染加剧等综合区域发展因素,以及河流径流量持续减少,导致长春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可利用量明显下降,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本地水资源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时,城市供需水的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产业用水,以及城市景观用水等其他用水明显增加。长春城市用水已经越来越依赖松花江的客水资源,以远距离调水为特征的城市供水模式在未来将会对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对长春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均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东北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升级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采用产业结构熵、泰尔指数和偏移分享模型等相关经济学方法,对2000~2013年东北资源型城市转型期间产业结构升级变化进行定量评价。东北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演进与城市转型历程相吻合,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特征,是一个曲折缓慢的过程,符合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其中,2000~2003年,产业结构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2004~2009年间,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迅速,产业合理化水平加强,产业结构波动幅度变弱,2010年后,产业结构调整趋于稳定,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与同时期全国三产产值增长平均水平相比,东北资源型城市整体产业升级速度较慢,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东北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发展的波动性和阶段性深受国家经济体制机制的影响,完善不同层次的机制创新是加快东北资源型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绿洲合理生态用水量研究——以民勤绿洲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水资源极其紧张的条件下,绿洲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要有一个过程,只有逐步、合理地协调生态用水和经济用水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寻求适合研究区域特定时空背景的合理的生态用水量十分重要。生态环境需水各相关类型与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各用水部门一样,根据其作用的大小和重要程度,具有相应的用水优先次序,这种排序结果是建立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生态合理用水"模式的基础。通过民勤绿洲生态需水实例研究,基于"生态合理用水"模式的生态环境用水量计算结果对水资源短缺的干旱区绿洲生态用水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铁路和航空客运视角下“一带一路”城市网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颁布,“一带一路”战略正式实施.从12306网和携程网以及航空公司官方网获得我国“一带一路”城市间的铁路客运车次和航空客运班次数据,采用SNA和GIS分析对“一带一路”城市的网络联系、网络层级、中心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铁路客运网络中武汉居于中心地位,广深线、武广线、沪杭线、沈长线在“一带一路”中具有重要的轴带作用;2)上海、广深、成都为“一带一路”城市航空客运网络的三大中心;3)两类网络存在较大差异,但广州和上海在两类客运网络中的联系总量都很大,中心性都很高.  相似文献   

18.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主要的内陆河流域之一 ,近几年来 ,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导致生态环境日益退化。位于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市是整个流域经济的主体 ,也是流域内用水量最大的地区。本文分析了张掖市产业结构现状与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提出了应优化调整大耗水产业 ,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 ,建立节水型社会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9.
西北干旱内陆区石羊河流域用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1991~2004年的甘肃省水资源公报中的用水数据,采用信息熵描述用水结构的演变,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用水结构演变的驱动力。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的用水结构特点是以农业用水为主,工业、生活及生态用水比例小;1991年以来总用水量变化不明显,农业用水比例降低,工业、生活用水比例相应增加;用水结构信息熵结果表明:金昌市的用水结构信息熵显著增加,而武威市和全流域的未来趋势不明显;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以农业发展为主的社会经济因子是石羊河流域用水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因此,石羊河流域应继续加大用水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关井压田和节水技术的推广降低农业用水比例,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分析资源型城市成长动力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论文指出 :国家分阶段、倾斜式投资是资源型城市成长的关键 ,并由此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与矛盾 ,具体表现为 :工业地域组织上“孤岛性” ,企业运营机制替代城市运作机制的城市管理模式 ,城市基础设施为企业服务的先行性 ,城市地域结构的两大“板块”特性等。由于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刚性和环境容量 (尤其是水资源 )的约束 ,使得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而其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于防止资源枯竭所引发的支柱型产业的衰退。围绕主导产业组群 ,对现有产业结构和资产存量进行调整 ,同时延伸主导产业链 ,衍生新的生产协作链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第三产业 ,加强矿产资源型城市与区域的融合度 ,解除区位被动性和经济的孤岛性 ,提高区域竞争能力 ,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市区及矿区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