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阿克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两个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二者与社会协同理论,同时运用熵值法、统计分析、系统评价和耦合模型等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建立阿克苏地区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耦合模型,然后对耦合关系进行探讨,揭示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经济发展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都较低;经济发展—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中两子系统在反正切函数模型中的协调性越来越差;两子系统在经济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时高度耦合,阿克苏地区的经济水平较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集约水平急需改善。  相似文献   

2.
基于山东省1995~2014年建设用地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采用计量经济软件EViews,运用平稳性检验、回归分析、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其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建设用地面积(LnC)与经济发展(LnGDP)两个时间序列数据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高达0.997,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建设用地向外扩张0.639 1±0.056 1个百分点。(2)山东省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发展是建设用地扩张的单向Granger原因。(3)山东省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扩张的相关关系具有全国平均水平的共性。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程度远高于江苏省1989~2007阶段研究值,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于江苏省。各级政府应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关系,摒弃通过建设用地扩张推动经济发展的想法,优化产业结构,探讨立体开发节地模式及中小城市人口分流等,以利于未来城市空间拓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省城镇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在对区域城镇用地现状评述的基础上,采用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区域城镇建设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影响区域城镇用地统筹的经济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了河南省城镇规模普遍偏小、用地集约度较低、土地经济产出水平较低、用地内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同时提出消费需求变化、社会投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是引起河南省城镇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时空变化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研究全国各省建设用地利用与人口和经济的关系,分析了各省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综合分析了其匹配协调状况,判定了全国各省行政单元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表明:全国63%的省经济与人口同建设用地关系为同粗放型,27%的省表现为P粗放E集约型;大部分省人口与建设用地匹配关系表现为粗放趋势型,经济与建设用地集约型匹配关系较为明显,经济发展以大量消耗建设用地为代价,建设用地对经济发展与进步仍有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全国各省建设用地利用与人口和经济的关系,分析了各省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综合分析了其匹配协调状况,判定了全国各省行政单元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表明:全国63%的省经济与人口同建设用地关系为同粗放型,27%的省表现为P粗放E集约型;大部分省人口与建设用地匹配关系表现为粗放趋势型,经济与建设用地集约型匹配关系较为明显,经济发展以大量消耗建设用地为代价,建设用地对经济发展与进步仍有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东江湖、水府庙水库和大通湖是湖南典型水库,以上述3个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解译结果、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水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对研究区水质变化驱动力进行比较分析,为探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江湖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大通湖流域以耕地为主,水府庙水库流域内耕地和林地比例差异较为相似。土地利用类型和人类活动对3个水库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东江湖水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经济因素、林地及建设用地的面积比例。水府庙水库的水质变化主要驱动力为经济因素、建设及耕地面积比例的变化。大通湖水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因素、人口因素以及建设用地面积比例变化。湖泊受污染情况是大通湖水府庙水库东江湖。  相似文献   

7.
采用成都市1996-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资料作为研究的基础材料,运用信息熵模型对研究区建设用地结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其信息熵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始末两期对比,成都市建设用地结构信息熵、均衡度略有下降,优势度略有上升;在空间上,研究期内主城区、近郊区信息熵表现为下降趋势,远郊区表现为上升趋势,其中近郊区下辖区域信息熵变化特征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运用DPSv7.05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可知:成都市建设用地内部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城镇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面积比例的增加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采矿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比例的减少,这直接导致其信息熵的变化;成都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导致其信息熵变化的根本原因;政策规划、区位条件和自然灾害因素与信息熵变化也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受乌鲁木齐市地势地形和土地的稀缺性的影响,市域范围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的需求矛盾日益严重,在这个时期,对于乌鲁木齐市建设用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能够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更好的理解建设用地利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耦合角度切入,提出建设用地利用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途径。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课题,而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和社会驱动力研究对解释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和建立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起关键作用,因而成为研究的焦点.同时,应把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置于重要位置.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对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及社会经济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因素有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政治经济政策等因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为例,根据其区位优势和资源现状,分析了当地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期为赤峰市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安徽省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增长间的关系,通过仿照IPAT方程构建了含有建设用地和GDP的核算方程,利用2004-2013年安徽省建设用地、GDP、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的数据分析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状况。结果发现,研究期安徽省GDP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相对同步,并且处于弱脱钩状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GDP的增长对建设用地的依赖有所降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关系趋势相同,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依赖更大。最后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以期为安徽省制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为例,根据区位优势、资源现状,浅谈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敖汉旗地处赤峰市东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属半干旱沙地低山丘陵地貌,年自然降水量不足300毫米,风沙、干旱严重制约当地农牧生产发展。为了改善风沙干旱对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制约,从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敖汉人民坚持不懈地开展人工种树种草改善自然环境。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林草保有面积达1050亩,现在全旗林草覆盖率达42%以上。2002年联合国授予敖汉旗“全球生态环境建设500佳”光荣称号,敖汉旗的生态环境建设成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吴九兴  王晓妹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0):1920-1924
本研究以建设用地的数量为切入点,对建设用地转型的幅度和速度进行实证研究,详细分析了安徽省2004—2016年建设用地的演变趋势与原因。研究发现,安徽省建设用地的数量形态经历了快速而非平稳的转型过程。2004—2016年安徽省建设用地增加了3 777.36 km2,增长幅度为23.4%,转型幅度和转型速度分别为2.7%和5.6%。由于不同时期的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安徽省建设用地转型幅度和转型速度均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由于各个地级市之间行政区划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差距的变动,使得部分地级市建设用地变化较为明显。同时,因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会对各个地级市的建设用地转型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10月20日,中农控股产品研发营销中心二部(以下简称研发二部)与赤峰市供销社、赤峰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发起的"实施土地托管发展订单农业座谈会"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召开。"土地托管+订单农业"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农资经营服务模式瓶颈,也有力带动了区域种植结构调整和精准扶贫。赤峰市供销社副主任童祥说,2017年在敖汉旗一共托管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江苏省建设用地的数量、结构变化及区域差异变化,探讨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长;城市建设用地系统结构性增强;区域城市建设用地相对变化率差异明显;道路设施完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是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淮南市耕地数量变化与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发展过程中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的土地空间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通过分析淮南市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变化,发现非农化产值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子,并进一步阐述耕地数量变化与经济增长结构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指出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具有一定的协同性,还针对经济增长过程中耕地资源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广西武鸣县为例,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基于2000—2009年的建设用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研究了建设用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武鸣县建设用地的增长与GDP的关系最为密切,其相关系数高达97.9%;建设用地的总体集约利用程度在不断提高,但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却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甘肃省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借助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2001—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二者不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但不可否认,2001—2011年二者的相关性较强;2)滞后1、2期时,城镇工矿用地变化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滞后2期时,经济增长是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的Granger因;二三产业发展不是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的Granger因,城镇工矿用地变化是二三产业发展的Granger因;城市化进程和城镇工矿用地变化没有明显的Granger因果关系;3)城镇工矿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其解释力度不到1%,而经济增长对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的影响一直呈现较高水平,解释力度均高于90%,但总体趋势逐渐减弱;二三产业发展对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的影响逐渐加强,同时城镇工矿用地对二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贡献作用;城市化发展对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的贡献作用并不明显。而城镇工矿用地变化对城市化发展的冲击相对较大且有微弱的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探讨1999年至2008年重庆市一圈两翼三大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影响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地类中,都包含城镇建设用地和耕地,城镇建设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关性最强;两翼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经济发展带动能力不足;因此,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土地利用措施,使各类土地供给与区域承载的经济要素相适应,更好地满足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区域主体功能对土地供给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