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麦收时小麦不同的留茬高度对下季玉米产量以及土壤养分状况有较大影响。试验设拔麦区 ;低留茬 5cm灭茬区 ;高留茬 2 0cm不灭茬区 ;高留茬 2 0cm灭茬区 ;低留茬灭茬并亩压麦糠 2 0 0kg区 5个处理。结果低留茬灭茬压糠区均较其它处理增产 ,且土壤含水量最高 ,杂草数最少 ,有益生物蚯蚓多 ;其次是高留茬灭茬区 ;再次是低留茬灭茬区。它们分别较拔麦区增产 1 2 85.5kg/hm2 、762kg/hm2 、537kg/hm2 。而高留茬不灭茬区产量低落 ,较拔麦区减产 4 1 1kg/hm2 。  相似文献   

2.
不同冬割方式对大麦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冬割对不同春化特性大麦品种主要性状的影响,以春性大麦品种(六恢)和半冬性品种(扬饲麦1号)为试验材料,在越冬始期,以留茬2 cm、5 cm、留茬2 cm 施肥、留茬5 cm 施肥4种不同方式进行冬割处理,以不割为对照,研究不同冬割方式对大麦鲜草重及成熟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主穗粒数、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干重、千粒重、穗数、产量等12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鲜草重因品种及留茬高度不同而异。(2)冬割降低了大麦株高,增加了单株穗数、单株干重、单株粒重及单株粒数。相同留茬高度,施肥能提高麦茬再生能力。(3)割后大麦的抗寒性降低,部分植株被冻死,单位面积的植株减少,单株穗数的增加不足以补充基本植株的减少,单位面积的穗数变少。春性品种尤为明显。在保证一定留茬高度并及时追肥的条件下,半冬性品种比较适宜冬割,并可获得较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湖北省天门市种植再生稻适宜的留桩高度,以丰两优香1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留桩高度对其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15~45 cm的留桩高度范围内,随着留桩高度的增加,丰两优香1号再生季稻的生育期缩短,株高升高,再生苗数增多,穗长、穗粒数均降低,有效穗数、再生率均增加,再生季稻产量以45 cm留桩高度处理的最高,为4 570.45 kg/hm~2。从生育期、再生率、产量上综合分析,丰两优香1号再生季应尽可能留高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超级稻准两优527进行再生稻种植,研究不同留桩高度对其再生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留桩高度40 cm、30 cm的处理,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千粒重高,产量表现最好,实际产量分别为5 903.4、5 675.9 kg/hm2。  相似文献   

5.
以'阳光玫瑰'葡萄为研究对象,通过开花前对花穗进行留穗尖整形,共设置留穗尖5cm、7cm、10cm3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等影响.结果表明:留穗尖5cm处理单粒重最大,达9.9g;产量最高,达20938kg/h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4%.留穗尖10cm处理单穗重最大,达770.0g;单粒重9.1g,产量16906kg/hm2,处于其他2种处理之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9%,在3种处理中最高;留穗尖7cm处理产量最低,与5cm处理间达显著差异水平,且单穗重、单粒重最小.  相似文献   

6.
试验在20 cm留茬压倒(NPS20)、40 cm留茬压倒(NPS40)、40 cm立秆留茬(NS40)、20 cm立秆留茬(NS20)和传统耕作(CT)5个处理的基础上增加5 400 m3/hm2灌溉量(I1)、3 600 m3/hm2灌溉量(I2)两种灌溉量,共设计了10个处理,研究了小麦不同留茬高度、不同留茬方式以及不同灌水量对土壤微生物量C季节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留茬免耕一年后土壤微生物量C在休闲期、播种期和收获期平均增加量分别以40 cm立秆留茬(NS40)、40 cm立秆留茬(NS40)和20 cm留茬压倒(NPS20)较大;不同灌水量下,留茬免耕两年后土壤微生物量C以NS40I1最高.  相似文献   

7.
以白三叶为材料,研究刈割强度对白三叶生长型和生物量的影响.当白三叶株高达20 cm时,通过不割、留茬5 cm、留茬3 cm、留茬1 cm的刈割试验后发现,不同刈割留茬高度对白三叶分枝数量、匍匐茎茎长及产量影响均显著.留茬1 cm处理的一级、二级分枝数量均为最高的,分别高达20.33枝/株和50.30枝/株;其次是刈割留茬3 cm处理,分别为18.40枝/株和43.17枝/株,而三级分枝则是留茬3 cm处理数量最高,达到21.37枝/株.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加,白三叶匍匐茎茎长呈下降趋势;白三叶地上部分(叶,茎)生物量总体呈现随留茬高度降低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即留茬高度过高(包括不刈割)和留茬高度过低都会减低产量.表明,留茬3 cm时对白三叶的各项指标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在20 cm留茬压倒(NPS20)、40 cm留茬压倒(NPS40)、40 cm立秆留茬(NS40)、20 cm立秆留茬(NS20)和传统耕作(CT)5个处理的基础上增加5 400 m3/hm2灌溉量(I1)、3 600 m3/hm2灌溉量(I2)两种灌溉量,共设计了10个处理,研究了小麦不同留茬高度、不同留茬方式以及不同灌水量对春玉米田土壤容重和土壤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覆盖免耕处理有助于休闲期土壤表层疏松,留茬覆盖免耕处理0-5 cm层的平均土壤容重较CT降低2.04%;苗区适当的留茬覆盖量能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稳定性;增大灌水量提高了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的通透性能;土壤耕作可以显著减小耕层土壤的抗楔入性,而免耕则使耕层土壤的抗楔入性增大。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4种土壤类型和3种留茬高度对威提特东非狼尾草(Pennisetum clandestinum cv. Whittet)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单因素而言,生土处理和0.05 m留茬高度处理所获得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两因素处理的结果表明,以生土和0.05 m留茬高度互作后所获得的种子产量最高,其种子产量达447kg/hm2;各土壤类型和不同留茬高度的处理对种子的质量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于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子生产田实施了4个收获期和2个收割高度的两因素随机完全区组试验,以研究收获期和收割留茬高度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期从花后15 d至花后36 d,有籽粒脱落的穗子和有籽粒脱落的小穗的百分率和千粒重逐渐提高,而每小穗粒数逐渐下降,致使种子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在4个收获期处理中,最高籽粒产量出现在第2期,即花后22 d,其显著高于第1期(花后15 d)和第4期(花后36 d)的种子产量,而与第3期(花后29 d)收获的种子产量间没有显著差异;第2期收获的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和种子萌发苗株高与第3、4期收获的优质种子间没有显著差异;籽粒产量和质量在留茬高度16 cm(收割全株)和留茬高度58 cm(割穗)间差异不显著,该效应不随收获期的不同而异。据此推断:上海地区高产优质高羊茅种子的适宜收获期为首批开花穗的花后22~29 d,于全田尚有12%的嫩穗和59%的小穗顶部有1~3粒籽粒脱落时开始尽快收获;可以根据不同收获方式的需要在高于地面16 cm至穗颈节间(割穗留茬高度)范围内灵活确定植株收割高度。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行距对糜子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30 cm时产量最高,为4 464.45 kg/hm2,从考种结果来看,行距为30 cm时穗粒重为7.7 g,千粒重为6.8 g,行距为2040 cm的穗粒重为6.9 g,千粒重为6.6 g;不同行距处理,糜子的穗长、穗粒重有明显差异,在糜子栽培中留苗密度120万株/hm2、行距为30 cm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刈割处理对稻草轮作黑麦草干物质产量和体外消化量的影响。[方法]以黑麦草为材料,采用二因素四水平研究稻草轮作模式下不同刈割处理对黑麦草干物质产量和体外消化量的影响。[结果]在4个水平留茬高度下,40cm高度刈割黑麦草千物质产量最高,达5357.50kg/hm^2;在40cm高度刈割下,留萑高度为6cm的刈割处理黑麦草的千物质产量最大,达1562.50kg/hm^2;40cm高度下刈割并留茬6cm处理下的黑麦草干物质体外消化量最大,为1064.68kg/hm^2。[结论]在黑麦草高度为30~40cm且留茬高度为6cm左右时刈割,能取得最高的干物质产量和体外干物质消化量。  相似文献   

13.
滁州市是单季稻地区,利用早熟中稻发展再生稻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途径之一.通过试验头季稻留茬高度低,再生稻产量也低,有效穗少,植株矮,生育期长.头季稻齐穗22 d施用促芽肥,留茬高度20 cm,再生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以牧草鲜草产量、再生速度、分蘖数等为观测指标.研究不同刈割处理和刈割茬数对元谋干热河谷区海狮苏丹草[Sorghumsudolbense(Hayking)Stapf.]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狮苏丹草在干热河谷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其生长季内可刈割5次:留茬高度和茬数对其再生性能和分蘖能力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刈割茬数对其再生速度和分蘖数影响最大,随着刈割茬数增加再生速度显著减慢而分蘖数则明显增加;海狮苏丹草不同留茬高度、刈割茬数对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就生物量和再生能力来看.海狮苏丹草留茬高度以10cm为宜,其平均再生速度达2.50cm/d,鲜草产量可达125.76t/hm2.同时在10cm留茬高度下各茬问生物量变化较为稳定.持续生长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为缓解畜牧业发展所需饲草与粮食生产争地的严峻形势,开发水稻粮饲兼用种植模式,采用裂区设计,设置头季水稻刈割时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和蜡熟期)为主区,留茬高度(25 cm、35 cm和45 cm)为副区,研究了头季水稻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对头季干饲草和青贮饲草产量和品质及再生稻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头季水稻刈割时间的推迟,头季干饲草和青贮饲草产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再生稻籽粒产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头季水稻刈割时留茬高度的增加,头季干饲草和青贮饲草产量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抽穗开花期刈割留茬高度越低再生稻籽粒产量越高,而灌浆期和蜡熟期刈割留茬高度越高再生稻籽粒产量越高。抽穗开花期刈割头季水稻干饲草品质最优,蜡熟期刈割头季水稻青贮饲料品质最优,均达优质一级标准。综上,该种植方式创新了2种水稻栽培模式:一是以再生稻米为主、优质饲草为辅,在水稻抽穗开花期刈割,25 cm留茬高度可收获优质一级干饲草10.51 t/hm~2,再生季可收获稻米10.58 t/hm~2;二是以优质饲草为主、再生稻米为辅,在蜡熟期刈割,25 cm留茬高度可收获优质一级青贮饲草34.66 t/hm~2,再生季可收获稻米4.21 t/hm~2,是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融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丘陵红黄壤区水稻一种两收高产关键技术,2013—2014年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宝塔村用丰两优香1号,以头季栽插密度、促芽肥尿素施用量、留茬高度3个因子,组成12个处理进行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丘陵红黄壤区采用密度17 cm×20 cm、促芽肥225 kg/hm2、留茬高度与倒2叶叶枕平齐的一种两收栽培技术措施,2季产量达15 352.65 kg/hm2,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草坪修剪管理的节水效果,采用自制小型排水式蒸渗仪测定了早熟禾、高羊茅、黑麦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不同修剪留茬高度的生长量和相应的蒸散量。结果表明:3种草坪草试验期内的生长量均随修剪留茬高度的增大而减小,留茬高度5、101、5 cm时其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 6611、345和972 kg/hm2;而耗水量均随修剪留茬高度的增大而增加,3种草坪草修剪留茬高度为5 cm时较不修剪时耗水量分别减少36.78%(早熟禾)、34.02%(高羊茅)、33.54%(黑麦)。降低修剪留茬高度可显著减少草坪耗水量,增加草坪草生长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1年生香椿实生苗进行了不同时间和不同留干高度的平茬处理,探讨了日光温室矮化密植栽培条件下香椿树势恢复生长和香椿芽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7月中旬平茬处理的香椿芽平均产量分别比8月中旬和9月中旬平茬分别增加17.64%和28.20%,不同时间40cm留干高度平茬处理的香椿芽平均产量较20cm和60cm处理分别增加11.24%和17.78%。其中以7月中旬实施平茬,留干高度为40cm时,香椿芽产量最高,达到1.50kg/m2。  相似文献   

19.
不同刈割周期、留茬高度对4种柱花草属牧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刈割周期、留茬高度对4种柱花草属牧草产草量的影响。试验表明,草种和刈割周期对草产量的影响显著,留茬高度对草产量影响不大,各因素对草产量的影响为:RA>RC>RB,即品系>刈割周期>留茬高度。极差分析得出各因素的最优水平为:A2品系,GC1581柱花草;B4留茬高度,40cm;C2刈割周期,60d。  相似文献   

20.
内6优7075是一个高节位再生稻品种。为了明确不同留桩高度对内6优7075再生季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开展了留桩高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留桩高度显著影响再生稻生育期、亩有效穗数、平均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生育期随着留桩高度的增加显著缩短。结实率、亩有效穗数、产量随着留桩高度增加而增加,以留桩高度为30、40 cm的产量较高,故留桩高度以30~40 cm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