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稻瘟病菌产孢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87年采用17种培养基和2种光照处理对41个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菌株进行产孢培养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玉米粉稻秆琼脂培养基最适宜于稻瘟病菌孢子的产生,其次为稻叶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稻秆琼脂培养基和燕麦片琼脂培养基。光照条件以波长310~420nm的蓝黑光连续照射能显著地促进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稻瘟病菌产孢遗传规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稻瘟病菌三个杂交组合及一个回交组合的约210个单孢菌株的产孢力进行测定,明确产孢力的变异是连续性的,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稻瘟病菌产孢力平均值约为5.04,个体产孢多少主要取决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其内的聚集情况。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2.
对稻瘟病菌致病机制的认识将有助于更好地防治水稻稻瘟病.在明确多个Rho族小G蛋白在该菌营养生长、分化孢子形成以及侵染致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Rho族小G蛋白调控因子-鸟苷酸交换因子(GEF)的功能.以生物信息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了稻瘟病菌基因位点Mgg_11178.6所编码蛋白的功能.结果表明Mgg_11178.6编码一个假定的Rho族小G蛋白鸟苷酸交换因子(MoRGF1),与多种丝状子囊菌RhoGEF亲缘关系密切;基因敲除突变体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产孢量明显减少,但是致病力没有变化.说明该假定的Rho族小G蛋白鸟苷酸交换因子(MoRGF1)可能参与稻瘟病菌营养生长与产孢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14.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帆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10):27-27
水稻稻瘟病是最主要的水稻病害,分布广、流行快。损失大,做为气流传播病害,条件适宜可迅速蔓延流行。 相似文献
15.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世界性的重要稻病,它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常发性水稻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对水稻生产威胁极大,流行年份,会造成水稻产量下降,品质低下,严重地块甚至绝产,颗粒无收。近几年稻瘟病发生比较严重,农民损失较大,通过几年实践观察及试验,将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在稻瘟病菌抗药性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查明影响田间防效的六大因素。依据病菌、作物、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制约的密切关系,制定以品种、合理密植、施肥、管水等农业栽培技术为主,辅以科学、合理应用化学保护的一套综合防治措施,对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病害严重地区,连续多年进行综合防治,都取得较好的大面积防治效果。损失率降低到1%左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