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枸杞籽油的主要组成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以超临界CO2提取的枸杞籽油为原料,采用三氟化硼甲酯化法对枸杞籽油进行处理,使脂肪酸甲酯化。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枸杞籽油中的挥发油,用GC-MS技术分别对脂肪酸甲酯化样品、挥发油化学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枸杞籽油中共鉴定出22种脂肪酸甲酯化合物,主要为亚油酸甲酯(50.03%)、油酸甲酯(11.19%)、棕榈酸甲酯(7.53%)、亚油酸乙酯(4.82%)、硬脂酸甲酯(3.57%)和二十二烷酸甲酯(2.53%);枸杞籽油在110℃和150℃时得到的挥发组分中,有11种化合物相同,主要是亚油酸乙酯、反油酸乙酯、罗汉柏烯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枸杞籽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药用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枸杞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兰英  曹有龙  赵友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90-18491
[目的]研究枸杞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不同的提取溶剂对枸杞叶及果柄中的黄酮进行提取,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原料粒度对总黄酮含量和得率的影响,确定枸杞黄酮的提取工艺。测定枸杞叶、果柄原料粗黄酮含量,分析不同样品中黄酮含量差异。[结果]确定了枸杞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8(M∶V,g/ml),提取时间3 h,提取3~8mm碎粒,在该工艺条件下获得黄酮含量为79.4%,得率为3.72%。枸杞叶中黄酮含量明显高于枸杞果柄,5月份采摘的枸杞叶黄酮含量高于10月份采摘的。[结论]该研究为枸杞黄酮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董卫华  王小引  李贞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441-3441,3443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Na2SeO3)对枸杞体内维生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将枸杞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低硒组和高硒组,每组10株。低硒组1 kg土壤施0.5 mgNa2SeO3,高硒组1 kg土壤施2.0 mgNa2SeO3。分别于出芽期和结果期各施肥1次。[结果]Na2SeO3能够提高枸杞VA、VE、VB1、VB2、VC和VPP以及β-胡萝卜素的含量。而且随着Na2SeO3浓度的提高,枸杞体内VA、VE和VB1、VB2、VC、VPP以及β-胡萝卜素的含量随之增加。[结论]Na2SeO3能够提高枸杞维生素的含量,从而提高枸杞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正相高效液相色谱(NP-HPLC)同时测定万寿菊中玉米黄质和叶黄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Inertsil SIL-100A(4.6 mm×250 mm,3μm),流动相为正己烷:乙酸乙酯=70:30(V:V),检测波长446 nm,柱温30℃.[结果]玉米黄质在5~50μg/mL呈线性关系(r=0.997),加标回收率为97.5%(n=5),检出限为0.055μg/mL;叶黄素在10~100μg/mL呈线性关系(r=0.999),加标回收率为97.3%(n=5),检出限为0.085μg/mL.[结论]建立的正相HPLC方法快速、稳定,能够为检测万寿菊中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含量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干红枸杞果酒酿造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色泽、香味、酸度以及单宁含量几个方面对枸杞果酒酿造工艺进行研究。[方法]在枸杞果汁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分数(w)的玫瑰茄和茉莉花,检测其对枸杞果酒色泽和香味的影响;在枸杞果汁中分别添加不同体积分数(V/V)的橘子果肉汁和果皮汁,检测其对枸杞果酒酸味和涩度的影响。[结果]由感官评分得出各物质的最佳添加量为:在枸杞果汁中加入玫瑰茄2.0%、茉莉花2.0%、橘子果肉汁8%、橘子果皮汁4%,按酒精度为11.0(V/V)进行酿造。[结论]在最佳配方下酿造的枸杞果酒呈现透亮的宝石红色,酒香淡雅,清新怡人,酒感稳定,口感饱满,和谐度强,余味丰富。  相似文献   

6.
以3种果实颜色不同品种宁杞1号、宁夏黄果和黑果枸杞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枸杞果实类胡萝卜素的总含量,并对枸杞果实发育阶段的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时,‘宁杞1号’、‘宁夏黄果’、 ‘黑果枸杞’果实颜色存在明显差异,分别呈现红色、黄色和黑色。‘宁杞1号’和‘宁夏黄果’果实类胡萝卜素总量随着果实颜色加深逐渐增加,而‘黑果枸杞’则逐渐减低。枸杞果实5个发育阶段均含有类胡萝卜素5个主要成分,即新黄质、叶黄素、玉米黄素、β-胡萝卜素和β-隐黄质,其中‘宁杞1号’和‘宁夏黄果’以玉米黄素所占比例最大,而‘黑果枸杞’以新黄质所占比例最大。‘宁杞1号’和‘宁夏黄果’果实中玉米黄素、β-隐黄质和β-胡萝卜素随着果实发育逐渐增加,‘黑果枸杞’果实中新黄质随着果实发育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7.
不同采收期枸杞干燥过程中主要类胡萝卜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了枸杞功能成分玉米黄素、β-胡萝卜素和主要酯化类胡萝卜素在干制加工中生物合成和降解规律,为改善加工条件,最大限度保存枸杞中类胡萝卜素,提高枸杞感观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外标法定量测定不同采收期枸杞在干燥过程中主要类胡萝卜素的变化。【结果】干制起始阶段,玉米黄素、β-胡萝卜素含量大幅增加,是鲜果含量的2~22倍;干制中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其中秋果的降解幅度较大;干制后期,两种色素含量有小幅增加并达到平衡状态。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在干制起始阶段全面降解,降幅达到40%以上;干制中期有小幅增加并最终达到稳定状态。夏果中的类胡萝卜素总量明显比秋果高。【结论】玉米黄素、β-胡萝卜素在枸杞干制后含量增加而酯化类胡萝卜素如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含量下降,从而对枸杞感观色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白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84-14386
[目的]研制一种枸杞蛋黄乳饮料。[方法]以蛋黄、枸杞和脱脂奶粉为主要原料,通过乳酸菌发酵对枸杞蛋黄乳饮料进行了制备,并利用正交试验对其制备工艺与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枸杞蛋黄乳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42℃,蛋黄液与枸杞汁(1∶1,V∶V)的混合液15 m l,脱脂奶粉6.00%,白砂糖7.00%,卡拉胶0.03%。在该发酵工艺条件下,产品质量较好。[结论]为人类的健康饮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微胶囊造粒仪法制备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壁材中海藻酸钠、明胶、β-环糊精以及氯化钙添加量对黑果枸杞花色苷包埋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包埋工艺。[结果]黑果枸杞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海藻酸钠添加量2.0%,明胶添加量7.0%,β-环糊精添加量40.0%,氯化钙添加量2.5%。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平均包埋率可达90%。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为圆形球状的玫红色颗粒,受强光、温度的影响,明显比微胶囊化之前稳定。[结论]该研究可为黑果枸杞花色苷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培养条件对枸杞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对枸杞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方法]以"宁杞3号"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6-BA浓度、蔗糖浓度、琼脂浓度、培养温度、光照时间对枸杞组培苗玻璃化现象的影响。[结果]当6-BA浓度为0.2 mg/L、蔗糖浓度为3%、琼脂浓度为6.5 g/L、培养温度25℃、光照时间12 h/d(日光灯,光照强度2000 lx)时,枸杞组培苗繁殖系数最高,玻璃化率较低。[结论]综合调控枸杞组织培养条件,可以减少玻璃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刘兰英  曹有龙  马洋洋  焦恩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40-18141,18143
[目的]研究枸杞花花色素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剂浓度、料液比及提取次数对枸杞花花色素提取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剂浓度、料液比,较适宜的提取条件为:以0.25 mol/L的盐酸作提取剂,料液比为1∶40,提取时间为70 min。[结论]该研究为枸杞花花色素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用皂化与重结晶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得到枸杞叶黄素,并就保护剂、光照、温度、氧气对枸杞叶黄素稳定性的影响做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保护剂、温度、光照、氧气对叶黄素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枸杞叶黄素在添加维生素C、避光、-20℃、真空密封的条件下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食物中硒元素的准确测定方法。[方法]对枸杞和枸杞酒中微量硒的测定过程中,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消解酸及消解方法的选择对枸杞和枸杞酒中硒含量的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考虑试验条件,食物中微量硒的测定中最适合的前处理方法是以硝酸-过氧化氢为消解液的微波消解法。[结论]研究可为食物中微量硒的准确测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黑果枸杞种子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萌发情况,并探明黑果枸杞萌发的最适NaCl浓度。[方法]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黑果枸杞种子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随着浓度的增大,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的数目逐渐增多,在NaCl浓度为0.3%~0.4%之间时黑果枸杞种子的萌发情况最好,随后随着浓度的增大萌发数逐渐减少。[结论]生产实践中,播种前对种子进行适当的NaCl胁迫处理,可能会提高种子的萌发率或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杀菌剂对枸杞组织培养中真菌污染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解决枸杞组织培养中的真菌污染问题。[方法]在枸杞继代培养物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农用杀菌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经灭菌后,在光照12 h/d、光强2 000 lx、温度23℃的条件下,培养并观察材料的受污染与生长情况。[结果]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枸杞组织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真菌污染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污染率仅10%,且枸杞培养物的生长情况良好。[结论]找到了一种在枸杞组培快繁中既能有效防止真菌污染,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组培苗生长发育的杀菌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适宜鲜果保鲜的保鲜膜厚度。[方法]采后枸杞果实用0.03、0.05、0.07 mm 3种厚度的保鲜膜在4℃下进行保鲜试验。[结果]枸杞鲜果呼吸类型为呼吸跃变型。枸杞鲜果在0.05 mm保鲜膜下贮藏,Vc含量下降率为28.19%,而0.03和0.07 mm保鲜膜贮藏的含量下降率分别为45.52%和29.31%,均高于0.05 mm保鲜膜的下降率;0.05 mm保鲜膜MA冷藏整个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较其他缓慢,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含酸量也较其他缓慢。[结论]0.05 mm厚度保鲜膜低温4℃贮藏枸杞鲜果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鲜汁为材料,探讨了添加亚硫酸钠和维生素C对室温贮藏过程中枸杞鲜汁主要生物活性成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使用亚硫酸钠和同时添加亚硫酸钠及维生素C后进行95℃/30s或90℃/60s高温瞬时灭菌,在室温下长达270d的贮藏期内,枸杞鲜汁的主要生物活性成份枸杞多糖、甜菜碱和β-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减缓,特别是β-胡萝卜素的保存率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枸杞休眠枝条的抗寒性,为枸杞栽培奠定基础.[方法]以黑果枸杞和宁夏枸杞为试材,选取1a生休眠枝条分别在-15 (CK)、-18、-21、-24、-27、-30、-33、-36、-39、-42、-45和-48℃下进行人工低温处理.测定枝条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丙二醛(M 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含量和枝条恢复生长率,并拟合Logistic曲线方程,计算临界半致死温度(LT5o).[结果]相对电解质渗出率和脯氨酸含量与枸杞一年生枝条的抗寒性相关显著,其次为可溶性糖和MDA含量,结合恢复生长率,可以直观、准确的反映枸杞的抗寒能力;两品种枸杞枝条的半致死温度在-26 ~-35℃,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两品种枸杞枝条的半致死温度与抗寒性关系依次为:电解质渗出率>脯氨酸>可溶性糖> MDA.黑杞1号半致死温度在-29~-35℃,宁杞7号在-26~-33℃,黑杞1号的抗寒性强于宁杞7号.  相似文献   

19.
红枣-枸杞复合饮料配方及其稳定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红枣-枸杞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及其稳定剂的最佳添加量。[方法]以红枣和枸杞为原料,先制取枣汁和枸杞汁,然后再制取红枣-枸杞复合饮料,采用稳定剂提高其品质。以红枣汁添加量、枸杞汁添加量、加酸量、加糖量为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红枣-枸杞复合饮料的配方。选择CMC、黄原胶和海藻酸钠为稳定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3种稳定剂在复合饮料中的最佳添加量。[结果]红枣-枸杞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红枣汁40%、枸杞汁30%、柠檬酸0.10%、蔗糖8%,其感官评分为89。3种稳定剂在复合饮料中的最佳配方组合为CMC0.08%、黄原胶0.10%、海藻酸钠0.06%,其感官评分为90。[结论]该复合饮料色泽美观,酸甜适口,口感细腻,风味纯正。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业科学》2020,(1):178-180
[目的]以菌群人源化小鼠(HFA-小鼠)作为模型,研究不同浓度黑果枸杞多糖对HFA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征集一名健康志愿者,通过接种志愿者的粪便悬液构建HFA小鼠模型,将40只HFA小鼠随机分为4组,黑枸杞多糖低剂量组(CT+LPL)灌胃枸杞多糖50 mg/kg,黑枸杞多糖中剂量组(CT+LPM)灌胃枸杞多糖100 mg/kg,黑枸杞多糖高剂量组(CT+LPH)灌胃枸杞多糖200 mg/kg,正常对照组(CT)每天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1 d,试验期间记录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第22天处死小鼠后,取标本进行各项指标检测。[结果]CT+LPM组小鼠体重低于CT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CT+LPM组HFA小鼠肠道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较CT组均增加,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均减少,差异显著(P<0.01),CT+LPM组HFA小鼠肠黏膜sIgA含量极显著高于CT组(P<0.01)。[结论]黑枸杞多糖能够改善HFA小鼠肠道菌群环境,具有益生元作用,也能促进HFA小鼠肠黏膜sIgA的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