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药用植物土沉香的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沉香是我国濒危二级重点保护药用植物,本文介绍土沉香播种催芽、容器培育、苗期虫害防治等技术,为土沉香的引种、推广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经济价值土沉香,系瑞香科沉香属植物,又名沉香、白木香,是热带、亚热带常绿乔木,为世界珍稀贵重药用植物,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树高达10~40米,胸径30~90厘米,全年常青不落叶,3~4月开花,花期约40天,花香沁脾。土沉香生长快,4年生树木胸径可达10厘米。土沉香经济价值很高,全身是  相似文献   

3.
土沉香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土沉香幼芽茎段进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MS BA 0.2 mg/L培养基比较适合芽的诱导培养;连续在1/2 MS BA 0.1 mg/L培养基中培养的丛生芽,增殖率高,且玻璃芽率低;间接生根法培养的生根效果较好,其中以接入1/2 MS NAA 5.0 mg/L培养基、培养2天后移至不加任何外源激素的1/2MS培养基中培养的试管苗生根率最高;试管苗假植于椰壳基质中,成活率可达73.2%。  相似文献   

4.
土沉香与印度沉香的生物学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沉香与印度沉香苗木的外观形态相似度较高、不易区分,给种植户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但2个品种之间还是有一些各自明显的生物学特性,了解这些特性就容易将二者区别开来。针对土沉香与印度沉香的树干、树叶、花、果实及种子共5个方面进行直观描述,通过对比分析生物学上的细微差别,提高广大沉香种植户的分析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5.
土沉香实生苗苗期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国校  钟瑜  刘晓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09-18511
[目的]更好地了解土沉香苗期生长节律,培育优质种苗,适应市场需求。[方法]对土沉香半年生容器实生苗苗期生长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气象因子对苗木生长的影响,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法对土沉香容器苗苗期日生长率进行分析。[结果]将土沉香半年生实生容器苗的高生长划分为生长前期、速生期、缓生期、生长后期4个阶段,地径生长划分为生长前期、速生期、生长后期3个阶段。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生长特性,采取不同的阶段性育苗措施,具体为生长前期注意遮阴、除草、喷药防病、喷淋等日常管护,促进地下根系生长;速生期施用高氮低磷低钾肥,薄肥勤施,保持土壤湿润,全面除草;缓生期减少氮肥施用比例,增加磷钾肥施用比例,适当减少淋水,注意病虫害防治;生长后期停止施肥,减少淋水,以促进苗木木质化,提高抗旱性和抗寒性,继续保持遮阴防霜害。[结论]该研究为科学合理地培育土沉香苗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特有的珍贵药用植物——土沉香为对象,分析了增殖培养的含义和培养基的配制,并且指出了培养的方法和材料。  相似文献   

7.
土沉香高效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土沉香从采种、育苗和高效栽培的一套技术措施进行总结试验,结果表明:土沉香种子繁殖技术简单,一般成活率为60%以上;土沉香生长旺季集中在6-10月;定植1年后,年均高生长量达1.23 m,地径生长量达2.31 cm。  相似文献   

8.
9.
福建柏扦插育苗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德贤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60-162
本文通过扦插试验,研究在不同季节、生根激素ABT6不同浓度处理和不同采穗母树年龄对福建柏扦插成活率、根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竹柏不同季节扦插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5月份扦插最好,9月份次之,2月份成活率最低;扦插季节对根条数没有明显影响,但其与生根激素的交互作用,对根条数有极显著影响;使用生根激素处理穗条,可以提高扦插的成活率,缩短生根时间,增加根条数。福建柏扦插,应选择年龄较小的树木采条,不宜选择老年树木。  相似文献   

10.
土沉香,瑞香科沉香属植物,正名白木香,又名女儿香、沉香。土沉香以其含树脂的木材入药,是我国中药材沉香的正品来源。土沉香花可提取浸膏用于配制香精,树干及根部受伤后分泌的树脂——沉香,是我国传统名贵药材和天然香料。沉香不仅药用价值极高,还是著名的熏香料,在工艺品以及宗教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多年来相关沉香树的研究,包括其化学成分、种质资源、繁育与栽培技术、结香技术、内生真菌、病虫害、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沉香树的建议,以期为沉香树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土沉香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土沉香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土沉香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均正常;花药4室,花粉囊壁由4层细胞组成,分别是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的类型为腺质绒毡层,药壁形成方式为双子叶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形成的四分体大多为四面体型,少数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还利用扫描电镜对土沉香的成熟花粉进行了观察,发现成熟花粉呈球形,表面为具钝三角形投影的基柱所组成。萌发孔小,边缘不清晰,不易被观察到。  相似文献   

13.
白木香为瑞香科沉香属植物,是中国特有的珍贵药用植物,也是国产沉香药材唯一资源植物,现已濒临灭绝,被载入<中国植物红皮书>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白木香DNA较传统方法简单高效.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OD260/OD280比值测定,所得基因组DNA纯度高,可作为ISSR等以PCR为基础的DNA多态性标记.通过优化影响白木香ISSR-PCR的主要参数,确立了适用于白木香的ISS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结果表明在20μl反应体中,模板DNA、引物、Mg2+、dNTP和Taq DNA聚合酶5种主要成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25 ng、0.8 μmol/L、2.5 mm01/L、0.2 mmol/L、1.0 U,扩增出足量产物至少需要35个循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损伤处理对土沉香叶片的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影响,提高沉香结香率,使结香质量接近天然品质,满足医药卫生需要,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实现野生土沉香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法】以15年生土沉香为材料,在1月份进行不同程度的损伤处理(A,不去枝去根;B,去枝去根1/3;C,去枝去根2/3;D,截干),对处理后叶片的光合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以不施行任何处理作对照。【结果】B、C、D处理下土沉香叶片的光合参数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损伤后叶肉细胞的光合能力增强所致,尤以截干处理下土沉香叶片的光合参数均显著增加,表明此种损伤处理下土沉香的叶片光合能力最强;A、B、C处理下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 Fm)及PSⅡ潜在活性(Fv/ F0)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截干处理下土沉香的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与对照相比呈显著差异,截干处理显著提高了土沉香的光合作用,A、B、C处理不会对土沉香树体的生长造成较大影响,而光合能力强弱及光合产物积累量与结香状况之间存在何种联系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为中华青牛胆的扦插育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中华青牛胆1年生健壮枝为插穗,设置3个因素(扦插基质、激素、插穗粗度)3个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中华青牛胆生根率、生根量以及根长度的影响。[结果]不同因素对中华青牛胆扦插生根率的影响依次为ABT 1号生根粉>基质>插穗直径。影响中华青牛胆插穗单株平均根长的主要因素是基质,以黄心土+河沙混合基质为最好;插穗直径的影响最小。影响插穗生根量的主要因素是插穗直径,插穗粗度以15.0 mm最佳,其次是基质和ABT号生根粉。[结论]中华青牛胆的扦插育苗最佳处理组合为(黄心土+河沙)+ABT 1号生根粉200 mg/L+插穗直径15.0 mm;(黄心土+河沙)+ABT1号生根粉100 mg/L+插穗直径15.0 mm。  相似文献   

17.
海南白木香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小霞  王祝年  王建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42-13044
介绍了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 Sprengel]在海南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包括选种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结香、采收与加工等,以期为白木香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离、鉴定土沉香幼苗炭疽病病原,为有效防治土沉香炭疽病提供病原学基础.[方法]从土沉香苗圃采集炭疽病样本,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以伤口接种法接种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并以形态学结合病原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β-微管蛋白(TUB2)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DH)分子系统学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获得的AC01菌株在PDA培养基上25℃暗培养7d后,其菌落呈圆形,初为白色或灰白色,后期渐变成灰黑色,分生孢子无色,单细胞,圆柱状,光滑,两端钝圆或一端稍尖,平均大小为(17.09±1.11)μm×(5.26±0.55)μm,分生孢子附着胞浅褐色,近椭圆形,边缘光滑完整,平均大小为(6.72±0.77)μm×(5.45±0.68)μm;病原菌ITS、TUB2和GPDH 3个基因联合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AC01菌株与核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模式菌株聚在同一进化分支上.[结论]根据形态特征结合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确定AC01菌株为核果炭疽菌(C.fructicola),是国内首次在土沉香上发现该菌引起炭疽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生长素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 ARF)是生长素信号转导中的重要转录因子,参与 植物花果发育、器官形态形成、激素调节和应激反应等生理生化过程。旨在探究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ARF 基因(AsARF)在结香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 AsARF 进行全基因组鉴定 和分析,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白木香受到机械损伤时 ARF 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模式。【结果】从全基因组水平鉴 定了 21 个 AsARF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21 个 AsARF 基因分为 5 个类群,同一类群的 AsARF 基因具有 相似的基因结构和蛋白保守基序,而不同类群的 AsARF 基因在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此外,顺 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 AsARF 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大量与光、厌氧和赤霉素等响应元件有关的序列。基因复制和共 线性分析结果表明,片段复制事件对于白木香 ARF 基因家族的进化和扩张起着重要作用。与水稻 ARF 基因相比, 白木香和拟南芥的 ARF 基因更为密切相关。此外,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白木香在受到机械损伤时,AsARF5、 AsARF6、AsARF19、AsARF20 和 AsARF21 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首次对白木香 ARF 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 鉴定,并对其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基因复制和共线性等进行了详细 分析。通过 RNA-seq 分析探索 AsARF 基因在白木香结香过程中的潜在机制,发现部分 AsARF 基因可能参与白木香 结香的防御和生长的动态平衡过程,可为深入了解白木香结香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白木香基因组DNA的提取及ISSR反应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以白木香为试验材料,研究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并优化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利用快速提取仪和微量液氮法提取DNA,并对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单因素筛选。[结果]微量液氮法提取的DNA质量好于快速提取仪,但2种方法得到的DNA对后续ISSR研究没有明显的差异。同时,建立了最适的白木香ISSR-PCR体系,即25lμPCR反应体积中,1×PCR buffer,2.0 mmol/L MgCl2,4ng/μl模板DNA,200μmol/L dNTPs,1.1 UTaqDNA聚合酶,0.4μmol/L引物。最佳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进行45个循环,94℃变性45 s,复性温度根据各引物的TM值略低1~2℃,45 s,72℃延伸75 s,循环结束后72℃延伸7 min。[结论]优化系统的建立为进一步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白木香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