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菲律宾蛤仔苗种规模化繁育与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进行了菲律宾蛤仔苗种规模化繁育与高效养殖技术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育苗设施:改造利用通州市新中海水育苗场原1500米^2的河蟹育苗温室1座,室内建有育苗池、产卵池、孵化池,改造了单胞藻培育池500米^2。利用面积为50亩的蓄水池1个,7.5千瓦罗茨鼓风机4台,2.2千瓦充气泵18台。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双线紫蛤(Sanguinolaria diphos)幼贝的存活与生长进行了研究。实验设置了7个盐度梯度(10~40)、5个密度梯度(500~10 000 ind/m2)和5种底质类型(全细砂、90%细砂+10%细泥、80%细砂+20%细泥、70%细砂+30%细泥、全粗砂),研究了不同盐度、密度、底质对其存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20、25和30组存活率、生长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密度条件下幼贝存活率、生长率差异显著(P0.05);不同底质类型对幼贝生长影响差异明显。双线紫蛤幼贝最适生长盐度范围为20~25;最适养殖密度范围为500~1 000 ind/m2,最佳养殖底质为细砂底质。研究结果为双线紫蛤池塘人工增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5-2006年度,两年共利用800 kg亲贝进行了4批育苗,获得受精卵2.33×1010粒,D形幼虫15 734×1010粒,平均孵化率68.8%。受精卵经22~25 d的培育,稚贝规格达210~296μm,2005、2006年度单位水体出苗量分别为1.315×106粒/m3、2.797×106粒/m3,出池稚贝的平均壳长分别为265μm、228μm。分别采用干露法和用常温阴干刺激加流水法进行催产,平均每千克亲贝所获得的受精卵、D形幼虫及孵化率前者分别是后者的33.5%、20.32%和60.6%。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2005年-2006年在厦门开展的神仙鱼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结果,阐述了规模化繁育的技术工艺流程,试验共引进神仙鱼亲鱼1 000尾,产出受精卵3.84×104粒,孵化出3.46×104尾仔鱼,累计培育出全长1.5 cm以上幼鱼约2.33×104尾,鱼卵受精率为89.9%,仔鱼孵化率为91.9%,幼鱼成活率为74.7%.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双线紫蛤(Sanguinolaria diphos)幼贝最适生长条件,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温度(24℃、27℃、30℃)、盐度(20、25、30)和p H(7.3±0.03,8.3±0.03,9.3±0.03)对双线紫蛤幼贝日生长率的联合效应。实验结果表明:1)温度对幼贝生长率影响极显著(P0.01),3种生态因子对幼贝生长率影响程度大小顺序是:温度盐度pH;2)通过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实验,得出双线紫蛤幼贝最适生长环境组合是温度为26.43℃、盐度为25、pH为8.3,理论最佳日生长率为2.90%。经模型验证实验后,得到的日生长率为2.76%。实验验证结果与预测结果较接近,响应面分析法可靠。研究结果为双线紫蛤池塘大面积养殖的推广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2000年6月催产50组成熟亲鱼,网箱静水孵化,共产卵89.5万粒,受精度90%,孵化率98%,培育成3-4cm的鱼种48.3万尾,总投入19480元,产出12.435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6.38。  相似文献   

7.
2005-2006年度,共利用800 kg亲贝进行了4批育苗,获得受精卵2.33×10^10粒,D形幼虫15734×10^10粒,平均孵化率68.8%。受精卵经22~25 d的培育,稚贝规格达210~296μm,2005、2006年度单位水体出苗量分别为1.315×10^6粒/m^3、2.797×10^6粒/m^3,出池稚贝的平均壳长分别为265μm、228μm。分别采用干露法和用常温阴干刺激加流水法进行催产,平均每千克亲贝所获得的受精卵、D形幼虫及孵化率前者分别是后者的33.5%、20.32%和60.6%。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增殖糙海参资源,2014年6月—2015年5月,以采自海南陵水沿海的天然糙海参为亲参,通过探索糙海参亲参运输、培育、诱导精卵排放以及幼体和稚幼参培育等技术,建立糙海参苗种规模化繁育关键技术体系.试验结果显示,采用薄膜袋充氧干运法运输糙海参,亲参成活率可达99.8%;亲参培育成活率达97.1% 以上;采用阴干与流水...  相似文献   

9.
中国紫蛤的人工育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繁殖季节对中国紫蛤Hiatuala chinensis亲贝进行营养强化培育可促使性腺在1周内成熟并自然排放精卵.在水温26.0~28.0℃条件下,卵子受精约30 min出现第一极体,1 h后进行第一次分裂发育至2细胞,5 h后发育至囊胚期,12 h后发育至担轮幼虫期,19 h发育至D形幼虫.D形幼虫培育密度控制在1 ind · mL-1,采用不同饵料种类进行培育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一直投喂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效果最差,幼虫发育至第7天陆续死亡;D形幼虫初期投喂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饵料,从壳顶幼虫期开始混合投喂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幼虫发育正常,壳长平均增长10 μm · d-1,幼虫培育17 d后开始进入附着变态阶段,从附着变态的稚贝开始,培育50 d,幼贝平均壳长可达4 625 μm,壳长平均增长87.5 μm · d-1.  相似文献   

10.
利用从自然海区诱捕的4307个方斑东风螺为亲螺,在体积分别为22 m3和45 m3的室内水泥池以及体积为18m3的室外水泥池(水体总体积为4218 m3)中共获得变态2~4 d的稚螺3785.4万粒,培育出变态稚螺8975粒/m3.收集刚变态稚螺于未铺设砂层的育苗池内暂养9~12 d,暂养后存活稚螺共计2281.8万粒.暂养平均成活率60.3%.暂养后稚螺再放养于铺有约3 cm细砂层的水泥池中进行苗种培育41~88 d,共培育出壳高0.6~1.8 cm的螺苗1318.3万粒,暂养后稚螺培育成螺苗成活率57.8%;从变态2~4 d稚螺培育成螺苗的成活率34.6%.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蛤仔规模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于2004-2005年进行了菲律宾蛤仔规模化育苗试验和生产,解决了菲律宾蛤仔规模化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为菲律宾蛤仔的全人工养殖推广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主要技术研究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紫蛤(Hiatula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自然产区——饶平县大埕湾的环境条件,研究其生殖腺发育、肥满度的季节变化等。结果显示,大埕湾产区的中国紫蛤垂直分布于潮间带的低潮区至5m水深以内区域,年水温变化范围16.3~29.0℃,盐度变化范围18.5~33.7,底质以粒径63~250μm的细砂质为主。中国紫蛤的肥满度变化范围5.74%~21.66%。由肥满度的变化规律结合性腺发育情况推断,中国紫蛤一年中有1个繁殖期,为7~9月。满1龄的贝可达性成熟。  相似文献   

13.
鳜鱼是广受消费者青睐的淡水名贵鱼类,但近十几年来,在华南以外的地区,多数育种单位仍未解决鳜鱼苗种成活率偏低的难题,从而制约了商品鳜养殖的快速发展。池州市白沙湖渔场自90年代中期在安徽省率先突破鳜鱼人工繁殖难关以来,又经过连续数年的攻关,基本解决了内陆地区鳜鱼规模化育种的技术难题,夏片成活率由一般10%以下提高到40%以上,年产3.3厘米以上无病毒鳜鱼夏片100万尾以上,并成为全省首家鳜鱼良种场。现将该场在开展鳜鱼规模化人工繁育和提高夏片成活率方面的主要做法和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一、选择优质亲本,强…  相似文献   

14.
青蛤(Cyclina sineusis(Gmelin))作为我国滩涂重要的经济贝类,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该贝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适宜滩涂养殖及池塘混养,是我国优良的海水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5.
鳜鱼规模化繁育及提高苗种成活率的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鳜鱼是广受消费者青睐的淡水名贵鱼类 ,近十几年来 ,急剧衰减的自然资源和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使之成为养殖热门。但在华南以外的地区 ,多数育种单位仍未解决鳜鱼苗种成活率偏低的难题 ,从而制约了商品鳜养殖的快速发展。池州市白沙湖渔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安徽率先突破鳜鱼人工繁殖难关以来 ,又经过连续数年的攻关 ,基本解决了内陆地区鳜鱼规模化育种的技术难题 ,苗种成活率由一般 1 0 %以下提高到 40 %以上 ,年产 3 3cm以上鳜鱼苗种 1 0 0万尾以上 ,成为安徽省首家鳜鱼良种场。现将该场在开展鳜鱼规模化人工繁育和提高苗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为进行鸭绿江茴鱼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通过采取激素诱导催熟、同步干导授精、溴硝丙二醇消毒等方法,对采捕的天然2+龄鸭绿江茴鱼进行了规模化人工繁育试验,并采取适当的饲养管理和病害防治措施,采用平列槽及水泥池进行了稚鱼和幼鱼培育。试验结果,鸭绿江茴鱼在水温8~11 ℃条件下,激素诱导生殖成熟效应期为7 d,发眼积温111.8~120.8 ℃·d,出苗积温175.1~220.8 ℃·d,仔鱼上浮积温238.5 ℃·d,完全平游积温265.8 ℃·d;受精率66%,发眼率70%,出苗率80%,稚鱼养殖成活率82%,幼鱼养殖成活率86%;获得体质量1.3 g的幼鱼17万尾。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的温度下,测定了中国血蛤、双线血蛤肝脏组织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和过氧化氢酶酶(CAT)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中国血蛤和双线血蛤肝脏中3种酶的最适温度均为加℃.双线血蛤ACP、ALP和CAT的酶活力分别为(61.5±1.78)U、(21.4±1.23)U、(218.7±5.49)U;中国血蛤ACP、ALP、CAT的酶活力分别为(67.7±1.21)U、(22.4±1.36)U、(267.7±6.23)U.温度为20~40℃,3种酶活力上升,至试验最高温度40℃,酶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太湖1号”杂交青虾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3hm2标准化鱼池,采用雌雄亲虾同池的放养模式与集中投放抱卵虾孵化培育模式2种模式进行“太湖1号”杂交青虾的规模化繁殖试验。结果显示,本期共繁殖生产虾苗33533.86万尾,31878.33kg。雌雄亲虾同池培育的产苗量比集中投放抱卵青虾培育的产苗量要低36.49~69.26kg/hm2,或132.85万。143.607万尾/hm2,苗种规格大小差异大。雌雄亲虾同池培育的捕苗时间从7月18日到8月25日,共计38d,集中投放抱卵亲虾培育池的苗规格较一致,捕苗时间为期25d,捕捞时间缩短了13d。这表明,集中投放抱卵虾孵化培育模式可作为青虾规模化繁殖生产的优选方式。  相似文献   

19.
鳜鱼亲鱼是直接从长江水体中引进驯养或从长江水系流经的水域中挑选。现共有可催产亲鱼200余组,其中专家鉴定选留出当年可供人繁的亲鱼达100组,雌雄比例为1:(1.1~1.2),每组体重在4.5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20.
乌龟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乌龟(Chinemys reevesii)又名中华草龟、草龟等,隶属于龟鳖目、龟科,是龟类中最常见也是分布最广的一种。据《本草纲目》记载,"介虫三百六十,而龟为之长",近年来其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研究价值和观赏性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人工养殖的乌龟批量上市,全国市场日上市量7万~8万kg,发展乌龟养殖前景广阔[1,2]。近年来,在江浙地区养殖的辐射下,安徽乌龟人工养殖发展迅速,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