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蜈蚣藻多糖降血糖及降血脂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建立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模型和高脂饲料高血脂小鼠模型,进行摄入不同剂量的蜈蚣藻多糖的动物实验,以测定的小鼠空腹血糖值、大鼠血脂水平[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肝脏的生化指标值,探讨蜈蚣藻多糖的降血糖、降血脂活性效果。结果表明蜈蚣藻多糖能显著降低高血糖小鼠的空腹血糖值及高血脂小鼠的TC,TG,LDL—C含量,提高HDL—C含量。蜈蚣藻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  相似文献   

2.
蜈蚣藻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蜈蚣藻粗多糖产率为指标,比较分析了水提、碱提、酶解法及微波辅助提取等提取粗多糖的方法;以蜈蚣藻多糖得率为指标,研究了浸提温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这三个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之上,选取各因素的较优区域,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蜈蚣藻多糖提取工艺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提取蜈蚣藻多糖的产率最高,达到55.64%,且其最佳工艺为温度100℃、时间5h、料液比1∶60,按此工艺提取的蜈蚣藻多糖的得率为59.42%.  相似文献   

3.
缢蛏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缢蛏的碎肉为材料,加水配制成一定比例的匀浆,利用超声波提取法对缢蛏碎肉匀浆进行多糖的提取。利用蒽酮—硫酸法对多糖得率进行计算。将得到的多糖粗品通过DEAE离子交换层析及G-75凝胶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通过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和Fenton体系测定所得样品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提取多糖的提取率为19.93%。多糖粗品通过DEAE离子交换柱,得到2个峰,峰1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率为43.89%,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对.OH清除率为57.80%。峰2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率为57.80%,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对.OH清除率为77.83%。将DEAE峰2进行G-75凝胶层析得到2个峰,峰1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率为83.08%,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对.OH清除率为94.76%。峰2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率为74.41%,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对.OH清除率为52.41%。  相似文献   

4.
蜈蚣藻和繁枝蜈蚣藻孢子发生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凤贤  李伟新 《水产学报》1986,10(3):281-288
本研究以我国厦门地区沿海产的蜈蚣藻和繁枝蜈蚣藻为对象,进行其发生的比较研究,其结果如下:1.蜈蚣藻的果孢子和四分孢子大小相似,直径约为15微米左右,孢子中央具有一个细胞核,色素体多集中于细胞中央,呈黄褐色。繁枝蜈蚣藻的果孢子和四分孢子略大,直径为17微米左右,其色素体呈棕褐色。2.蜈蚣藻和繁枝蜈蚣藻的孢子发生类型,均为间接盘状型,但其发生初期的发生形式,略有不同,表现出种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以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为原料,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探究不同破壁技术对舌状蜈蚣藻蛋白质的提取效果,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水提法进行工艺优化,所得蛋白质经硫酸铵盐析法粗提纯后考察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溶胀法、反复冻融法、珠磨法的最高蛋白质提取率分别为(29.66±0.86)%、(24.52±0.04)%、(26.52±0.79)%,均低于超声波辅助水提法;超声波辅助水提法提取舌状蜈蚣藻蛋白质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60 mL·g^?1,超声全程时间60 min,超声功率1440 W,pH 6.0,此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可达58.16%;舌状蜈蚣藻粗蛋白质量浓度在1~8 mg·mL^?1内均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其质量浓度为8 mg·mL^?1时的还原力为0.43±0.01,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为4.00 mg·mL^?1,对2,2'-二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自由基的IC50为3.96 mg·mL^?1。  相似文献   

6.
针对蜈蚣藻用营养繁殖法在竹岛湾和双岛湾用不同的悬挂方式进行了切段藻和完整藻的养殖试验,观察生长和增重情况。2次不同时段的试验数据显示,11-12月切断藻的再生能力很强,湿重增加百分比单月均值180%,最高可达300%,完整藻增重百分比均值也可达到100%,二者差异显著。但1~3月开始蜈蚣藻增重量明显减小,完整藻和切段藻均值分别只有约25%和50%,整体看平挂略好于垂挂。切段藻和无坠石平挂苗绳由于质量轻容易受到风浪的影响而掉损,3-4月出现了负增长。试验后期有蜈蚣藻末端边缘破损死亡的现象,尤其是在双岛湾,蜈蚣藻的健康状况随时间延长变差,后期有大量水云和酸藻附着。试验证实通过营养繁殖法来进行亚洲蜈蚣藻人工养殖可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红毛藻为研究材料,对红毛藻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实验分别考察红毛藻的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对红毛藻多糖提取量的影响,并结合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同时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以料液比1∶40(m/v)、在90℃下提取2...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裙带菜褐藻酸钠对饮食性高血脂的影响,从裙带菜中提取褐藻酸钠,经DEAE-Sepharose FF、Sepharose 4B纯化;以高脂乳剂对小鼠灌胃,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再给小鼠灌胃褐藻酸钠溶液,研究裙带菜褐藻酸钠对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动脉硬化指数(LDL-C/HDL-C)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HDL-C/TC)水平显著降低,成功建立起高血脂模型;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血清的TC、TG、LDL-C和LDL-C/H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和HDL-C/TC水平显著升高。结果表明,裙带菜褐藻酸钠具有较强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9.
蜈蚣藻属(Grateloupia C.Ag.)海藻是我国广泛分布的一种大型红藻,其藻体中含有多糖类、不饱和脂肪酸和凝集素几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防治各种心血管病、抗肿瘤、抗凝血、抗血栓、抗病毒、抗氧化及增强免疫力等作用。目前蜈蚣藻的人工养殖尚处于初级阶段,苗种来源的解决是展开人工养殖的基本条件。除了采用孢子培苗方法之外,通过藻体切段再生、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也是解决苗种来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绿色饲料添加剂是当前研究的方向,本实验以红皮洋葱为原料,研究其抗氧化作用。用95%乙醇作溶剂,通过微波辅助法提取洋葱精油,料液比为1∶5,微波功率160W,微波时间160s,微波处理之后浸泡2h,浸泡温度55℃,抽滤后减压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得洋葱精油。然后将其加入猪油和花生油中,添加浓度分别为0、0.07%、0.1%、0.2%和对照组0.05%的BHT(二叔丁基羟基甲苯)。采用烘箱贮藏法,以过氧化值(POV)和酸价(AV)为指标研究其对猪油和花生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洋葱提取物对猪油和花生油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且具有剂量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东海浙江枸杞岛蜈蚣藻属的种类进行初步研究,确定该属在东海枸杞岛分布有7种,分别是Grateloupia filicina(蜈蚣藻)、Grateloupia catenata(链状蜈蚣藻)、Grateloupia ramossissima(繁枝蜈蚣藻)、Grateloupia imbricate(复瓦蜈蚣藻)、Grateloupia lanceolata(披针形蜈蚣藻)、Grateloupia turuturu(带形蜈蚣藻)和Grateloupia asiatica(亚洲蜈蚣藻)。通过对采集到的海藻样品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和分枝等形态学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并与分子鉴定的结果比对,发现蜈蚣藻、链状蜈蚣藻、繁枝蜈蚣藻、复瓦蜈蚣藻、带形蜈蚣藻、亚洲蜈蚣藻等种类样品的形态学鉴定结果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一致,而披针形蜈蚣藻样品中GQ-6和GQ-8形态差异较大,但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表明二者均为披针形蜈蚣藻。  相似文献   

12.
龙须菜多糖的降解及其降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维生素C和过氧化氢体系诱导产生的自由基降解龙须菜多糖,并对龙须菜多糖及其降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维生素C和过氧化氢反应体系中,龙须菜多糖的降解反应在2h内基本完成,降解后得到的4种产物分子量分别为21492,12864,5417和3043U,降解反应未导致龙须菜多糖去硫酸化,但3,6-内醚-半乳糖含量略有降低;在清除超氧阴离子、DPPH自由基和还原Fe3+方面,龙须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随分子量的降低而增强,而在清除羟基自由基方面,抗氧化活性却随多糖分子量的降低而减弱。  相似文献   

13.
红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是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海藻,含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铁等。近年来,龙须菜在食品、化工、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其中,龙须菜中丰富的多糖成分是主要研究对象。综述了近20年来龙须菜多糖的提取纯化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龙须菜多糖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也为龙须菜的高值化综合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温度、光照强度对舌状蜈蚣藻早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红藻。文章研究了不同的温度(15℃、20℃、25℃和30℃)和光照强度(500 lx、2500 lx、5 000 lx和10 000 lx)对舌状蜈蚣藻早期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舌状蜈蚣藻适合果孢子发育为盘状体的条件为温度25℃、光照5 000 lx。果孢子在25~30℃条件下首先形成盘状体,15℃下形成最慢;盘状体在25℃首先长出直立枝,其次是20℃、15℃和30℃。果孢子在5 000~10 000 lx的光照强度下首先形成盘状体,2 500 lx次之;在盘状体发育过程中较高光强可以促进盘状体的生长发育,低光强培养条件显著抑制了盘状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通过混养生态系统模拟试验研究了紫贻贝(Grateloupia lanceolata)和披针形蜈蚣藻(Mytilus edulis)不同养殖密度组合下的生态混养状况。选取壳长(45.14±3.85)mm的紫贻贝和长度(62.48±7.38)mm的披针形蜈蚣藻,采用5种湿重配比进行混养实验,分别为G1(1∶0)、G2(1∶0.25)、G3(1∶0.5)、G4(1∶1)和G5(1∶2)。每种组合中紫贻贝密度均为0.63 ind·L~(-1),而披针形蜈蚣藻密度分别为0 g·L~(-1)、1.25 g·L~(-1)、2.5 g·L~(-1)、5 g·L~(-1)、10 g·L~(-1)。36 d后,G3组中紫贻贝特定生长率为(0.21±0.03)%·d-1,极显著高于其它混养组[(0.11±0.028)~(0.21±0.03)%·d-1,P0.01],而单养组的紫贻贝特定生长率仅为(0.063±0.022)%·d-1;G3组中披针形蜈蚣藻特定生长率为(0.96±0.20)%·d-1,极显著高于其它混养组[(0.62±0.16)~(0.96±0.20)%·d-1,P0.01]。G3组生态系统对营养盐(NO_3~--N、NO_2~--N、NH_4~+-N、PO3-4-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38±1.40)%、(96.79±1.97)%、(98.38±2.06)%、(96.86±3.16)%,显著高于G2组(P0.05),而与G4和G5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当紫贻贝与披针形蜈蚣藻湿重比为1∶0.5时,可以取得较好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6.
蚣藻属(Grateloupia)种类多(中国已报道42种),可食用、药用(具有清热解毒、驱虫、抗肿瘤、抗病毒、抗凝血、抗氧化等作用),并可作为提取卡拉胶的工业原料,是有待于养殖和加工开发的经济红藻。文章综述了蜈蚣藻属分类变动、繁殖生物学、生理生态和养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蜈蚣藻属增养殖及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营养盐因子对孔石莼和繁枝蜈蚣藻氮、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混合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考察氮、磷营养盐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孔石莼和繁枝蜈蚣藻氮、磷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范围内,2种海藻对氮、磷营养盐的吸收均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NO3-N×NH4-N交互作用影响2种海藻对NO3-N的吸收;NO3-N×PO4-P交互作用影响孔石莼对3种氮、磷营养盐的吸收,还影响繁枝蜈蚣藻对NH4-N的吸收;NH4-N×PO4-P交互作用影响孔石莼对磷的吸收;藻质量对2种海藻营养盐的吸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不是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