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力发展农业企业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农业生产发展,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是解决农业生产组织化的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生产组织基本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制,这一体制虽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陛,使农民走向了富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的深入,这种分散经营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不适应生产规模化的需要,因此非常需要创新组织模式来代替这种分散经营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达国家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表明: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将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组织起来,即由谁来组织农民、采取什么方式组织农民,是我国当前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是广大农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举措。探讨新形势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与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主体是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农民,是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现代农业机械的装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推进,农民所掌握的传统农艺已难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组织农民进行生产技能、肥药技术、农业机械、经营管理等方面循序渐进的培训,是摆在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前面亟需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以家庭承包为主体的责任制的全面推行,有效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剩余产品的增加,这种分散、小规模、半自给的农户经营形式,越来越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大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必须进行相应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创新,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6.
郭志强 《甘肃农业》2008,(11):71-73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的有效形式之一,对丰富和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竞争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大力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阶段“三农”工作的目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在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水利部积极培育农民用水户协会等合作组织,探索建立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在农村税费改革后适应了建立农村水利建设新机制的需求,取得了水资源节约和水资源管理的实际成效。但是,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毕竟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组织结构不健全、民主管理水平不突出问题,需要我们在改革发展中不断…  相似文献   

8.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迅速上升,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但是,家庭式经营由于生产规模过小、经营行为过于分散、与加工脱节等这种低组织化程度的生产方式,不能适应需求多样化的市场要求,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外市场开通后,这种小农生产方式将面临来自国外现代化大农业的激烈竞争,低程度的生产组织所暴露出的弊端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富裕。要使农民富裕一靠发展生产,二靠政府政策扶持。临沂是农业生产大市,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农民致富,全靠以工补农从根本上不现实,因此,发展生产就为首要选择。要发展生产,各地区应根据自己的优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畜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是国民经济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链接农业第一产业和二、三产业的一个重要链条,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具有环链作用,即环链效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产业和有限发展的产业。因此搞好畜牧业调研,研究畜牧业的环链效应,抓好畜牧业生产,是抓好“三农”工作,实现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5个方面的内容,实现这5个方面的目标,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近几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新时期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同时由于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和家庭经营的局限性,导致新体制与传统的、分散的、以户为单元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发生了冲突.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始终难于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实践证明,在现有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条件下,适时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一条重要途径。可以说,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带领农民闯市场的“火车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突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极大的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但其在发展中反映出来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文章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指出,农业产业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更新观念,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快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文章提出了新时期推进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生产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长远之计是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农家致富》2006,(19):15-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农民增收、环境优美整洁,发展节约型农业,可有效解决当前农业生产浪费严重、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农村依旧实行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逐渐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民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存在着势单力薄、难以抵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等众多弊端.本文在对山西省运城市农业发展状况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集团化生产这一新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小家庭生产的弊端,有效地解决农村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大批既懂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又善经营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农业职业教育要以此为契机,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上深化改革和创新,培养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复合型农民.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逐渐开始实行城乡一体化,它要求在顺应历史潮流的前提下,引导、支持将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专项现代化的模式,最终将农村与城市融为一体,因此在实行农业产业化生产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了三次产业的互动发展,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为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纽带做出了贡献。在当前,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形式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这种发展模式进一步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布局上更加得体,促进了农民的增收。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市场机制都不健全,因此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经营组织效率,完善组织形式,为推动新型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在加速城乡一体化中提高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市场化近程的加快,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的小生产越来越难以适应国内外大市场对农产品的规模化和标准化需求,更无法应对国际大市场的竞争。规范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进一步稳定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能否在新疆农村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成败。多年来,新疆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了一批农民技术骨干,推广了一批农业新技术,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人新阶段和新疆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仍然认识不够、投入不足,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较突出,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十二五”乃至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应尽快着手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浙江现代农业》2007,(C00):23-31
中共中央在《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而在具体实践中,各地必须从实际出发,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和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育新型农民已经成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通过实地调研,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全国示范点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进行解析。以传统农民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农民在“四在农家”创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传统农民自身的发展和向新型农民转变的历程;传统农民在积极探索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最终实现了内源发展,培育了新型农民,这也彰显了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的强大生命力。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的重要途径—走“内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