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近年来,新疆吐鲁番地区为提高日光温室利用率提高设施农业质量,增加效益,提出了日光温室辣椒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垄背点种叶菜(辣椒定植前),垄背两侧定植辣椒,垄背中间间作哈密瓜(西瓜、黄瓜、豇豆)等吊秧作物,垄的北段定植番茄,南段种植金瓜等拉蔓作物,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益。叶菜种植时间为12月  相似文献   

2.
正辣椒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即在垄中间点种叶菜(辣椒定植前),垄背两侧定植辣椒,垄背中间间作西瓜(豇豆、哈密瓜)等吊秧作物,垄的北段定植番茄,南段种植金瓜或西甜瓜等拉蔓作物。现将该栽培模式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定植前准备1.1温室消毒定植前2d密闭温室进行熏蒸消毒,每667m~2用45%百菌清烟雾剂200~300g、5%虫螨克烟雾剂  相似文献   

3.
<正>辣椒套种高效栽培模式,在垄两侧定植辣椒,在垄背中间间作西瓜。1品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环境和市场需求,早春茬定植品种要选择耐低温、耐寡照、抗病、高产、优质、商品性好的品种。吐鲁番地区主要选用的辣椒品种有陇椒1号、陇椒2号、新农椒1号、天椒36等,西瓜品种有雪峰小玉9号等。2定植前准备工作2.1温室消毒采取冬季冻棚处理和药剂熏蒸相结合的方式,定植前1~2天密闭温室熏蒸  相似文献   

4.
日光温室种植早春茬辣椒,效益较高。但种植时,要求日光温室具有较好的保温性,确保室内温度可满足辣椒植株正常生长所需。因此,日光温室种植早春茬辣椒应结合耐低温弱光、丰产性好、商品性优的品种需求,加强苗期和定植期的温度、水肥等管理。  相似文献   

5.
梁丽红 《蔬菜》2015,(3):45-47
为提高日光温室种植效益,总结了适宜冀北山区日光温室西葫芦—黄瓜一年2茬高效种植技术:冬春茬西葫芦9月中旬育苗,10月上旬定植,12月上旬始收,翌年5月下旬清园,667 m2产量15 000~20 000 kg;黄瓜5月中旬育苗,6月上旬定植,8月上旬采收,10月上旬拉秧,平均667 m2产量6 000 kg,667 m2年效益在5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辣椒为喜温蔬菜,冬春茬日光温室栽培辣椒,一般11月初播种育苗,来年2月中旬定植,4月上旬开始采收,一直可采收到夏季。冬春茬辣椒栽培难度较大,在生产中应抓好以下措施,以利产量和效益的提高。1品种选择冬春茬日光温室栽培辣椒品种选择耐低温、弱光、抗病、丰产、结果率高的优良品种。目前,主栽品种有猪大肠、苏椒5号、中椒6号、中椒7号,甜椒品种有中椒5号、京甜3号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了日光温室辣椒栽培越冬技术,包括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育苗、定植及定植后的环境调控、肥水管理、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控等,旨在为同气候区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循环露地线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循化线辣椒露地种植每穴最适宜定植的株数为8~12株,株行距为40cm×40cm,采取起垄覆膜,垄高为25cm。  相似文献   

9.
日光温室蔬菜种植是近年来农业种植方式调整的新模式,可提供品类丰富的反季节蔬菜,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其中辣椒作为蔬菜中最常见的种植作物之一,维生素C含量最高,因其特有的辛辣味常被人们用作调味品,市场需求巨大。随着辣椒在火锅、炒菜等烹调方式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蔬菜品种。随着辣椒需求量逐渐提高,可通过改良日光温室种植技术,提高辣椒在反季节的产量和质量。本研究阐述了日光温室辣椒育苗、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措施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技术参考,促进温室辣椒栽培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长春地区目前保护地草莓生产主要以拱圆型日光温室为主,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栽植时期日光温室栽植时间是8月25日至9月初,选有4~5片叶、3~4条须根的健壮秧苗,为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2栽苗前整地、施肥、作垄结合深翻整地,施足农家肥,一般每亩施农家肥5~6立方米;三元素复合肥每亩30千克。作南北垄,垄宽50厘米,高20厘米,垄间距20厘米。垄面呈馒头型,垄沟、垄面平整。采用幅宽80厘米的地膜进行覆盖。3栽植及管理按行距25~30厘米、株距20厘米,双行三角栽植,每亩栽植1.2万株左右。栽植高度在垄面2/3处,要求在同一垄沟两侧栽植,高度整齐一致。栽植深度以刚埋住须根为宜。栽植半月内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正>1蹲苗定植前15~20d,及时对日光温室中的营养袋苗通风、控水、控湿,进行蹲苗锻炼,以保证栽植的苗木生长健壮、3叶1心、叶片厚、叶色深绿、营养土坨紧密不散。2定植沟覆膜苗木栽植前4~5d,挖深、宽各80cm的定植沟,沟内施足底肥(农家肥一般5000kg/667m2),表土回填,  相似文献   

12.
赵发辉  夏彦辉  刘永霞 《蔬菜》2012,(11):65-66
通过对冀育1号和冀育2号一代辣椒杂交种进行栽培设施类型、栽培密度、定植时期试验,得出其在河北省以日光温室育苗,早春塑料大棚移栽种植产量最高;以667m^2定植3800株,单株定植为宜;早春塑料大棚以12月下旬播种,翌年3月20日前后定植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吉林蔬菜》2019,(1):10-10
1定植管理每亩施入15~20立方米的充分腐熟农家肥和150千克三元素复合肥,均匀撒入棚室内,深翻30厘米以上。定植前7~10天,在大行内浇水湿透秸秆,水面高度达到垄高的2/3(直到秸秆浇透为止),以免垄土板结。浇水后4~5天要及时打孔,用2厘米左右粗细的钎子(木棍或圆钢自制)在台两侧按孔距30厘米斜着打孔,孔深到秸秆底层(生产过程中,每1~2次浇水后,都要注意打孔)。按每亩1000~1200株的密度定植。要求65~70厘米的株距在垄背开穴,穴内施入毒土,并与穴内土壤搅匀(毒土的配方为:每亩1.5~2.5千克地菌净、多菌灵或福美双与30千克干细土搅拌均匀)。  相似文献   

14.
苗锦山 《蔬菜》2017,(3):16-18
以辣椒为试材,在日光温室环境下研究了含有布氏乳杆菌、放线菌等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连作辣椒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苗期以复合微生物菌剂灌根15~20 mL/株可显著促进辣椒根叶功能提升,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生长发育进程加快,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综合成本因素,辣椒苗期施用布氏乳杆菌、放线菌等复合菌剂15 mL/株可作为生产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15.
辣椒高垄深沟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华南地区雨水较多,辣椒疫病严重,选择高抗疫病品种,再辅以高垄深沟栽培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大大提高了辣椒种植成功率。该技术已在广东粤西地区、惠州及河源地区推广近800 hm~2(1.2万亩)。辣椒是世界上仅次于番茄的第二大茄科蔬菜作物,是我国播种面积大、经济产值高的蔬菜作物之一(王立浩等,2016)。广东作为北运蔬菜大省,辣椒年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hm2(105万亩)左右,年产值达20亿~30亿元,占广东省蔬菜年总产值的5%~7%。特别是粤西地区,作为"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辣椒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如茂名和江门地区的甜椒、尖椒;另外,粤北清  相似文献   

16.
《蔬菜》2016,(3)
为使冀北山区的温室蔬菜生产获得更大收益,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总结了日光温室辣椒的一年一大茬栽培技术。该模式每667 m~2产辣椒1.5万~1.8万kg,效益在4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丽春油桃是北京农林科学院培育成的特早熟甜油桃新品种。2002年春,我站引进该品种,并进行了日光温室栽培,当年定植,当年扣棚,翌年667m2(亩)产量达2125kg,第3年产量达2620kg。现将该品种日光温室栽培技术简介如下。1苗木选择与栽植选择根系完整,无病虫害,株高1m以上,基部直径大于1cm的优质壮苗栽植。株行距1m×2m,南北行向,栽植前挖定植沟,沟宽80cm、深60cm,沟底铺15cm厚的杂草或碎秸秆,667m2(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kg。定植时起垄,垄宽120cm、高15cm,将苗木栽植在垄上,定植后及时浇水,并顺垄覆盖地膜。定干高度为40~50cm,南低北高,形成一定高…  相似文献   

18.
为使冬春茬设施蔬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育苗整齐,茬口的时间安排一定要恰当,定植时间一般在1月10日~1月30日之间,2月20日定植的番茄、辣椒等蔬菜缓苗,成活率达到100%,然后进入到正常的田间管理阶段。  相似文献   

19.
<正>淮安地区地跨淮河两岸,日光温室蔬菜栽培面积较大,近年来,日光温室番茄生产面积逐步扩大,且周年栽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在7~8月播种育苗,9月上旬定植,11月~翌年2月为产品上市期;春茬番茄在上年1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2月上旬定植,与秋冬茬番茄接茬,5月上旬为产品上市期。现将淮安地区日光温室番茄生产特点及春茬番茄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针对传统日光温室辣椒用工多、生产成本高、机械化和自动化率低等问题,将传统的南北垄向栽培改为东西垄向,配套环境调控设备,主要生产环节采用机械化,有效提高了生产质量与效率,实现了轻简化生产。随着设施园艺的迅速发展,我国温室和大棚等大型设施的生产面积已占世界设施农业生产面积的85%以上,但现代化与智能化设施水平不足1%(李天来等,2019)。传统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多采用南北垄向种植,存在作业空间狭小、栽培畦数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