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现代化的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C/S系统构架,以离石王家沟流域为例,在水土保持信息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应用GIS、RS与GPS技术,构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强调"一键式"设计理念,简化操作流程,降低用户专业要求,利用GIS优越的空间分析功能和MIS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不仅实现了对水土保持数据的分析、检索、地图标绘、影像显示等功能,还能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快速完成各类水土保持专题图制作及3D虚拟漫游,为用户提供科学、快速、准确、直观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全球定位系统(GPS)已广泛应用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各个领域。通过对GPS定位技术原理的简要介绍及其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总结,探讨了GPS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开发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水土保持工程评估验收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大凌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水平,在水土保持信息资料收集与抽样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应用RS、GPS与GIS技术,构建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利用了RS技术信息丰富、宏观性强等特性,还充分发挥了GIS具有的强大空间分析和管理功能。通过高效科学的管理决策过程,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数据信息基础和更新方法基础,实现全流域水土保持信息资源共享及动态更新、动态管理和动态监督,从而使辽西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管理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相似文献   

4.
按照水利部关于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的有关要求,为推进水土保持传统管理方式向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会宁县水土保持工作管理总站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中对GPS RTK测量系统在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明确了GPS RTK测量系统在项目管理中的技术要求,并针对GPS RTK测量系统在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可为今后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GPS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GPS定位 ,由于精度高、速度快、保密性强、操作简单等 ,已广泛应用于导航、测量、工程设计施工等领域。GPS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发展很快 ,但落后于其他行业。GPS定位技术可应用于水土保持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放样、竣工验收及水土流失监测、土地利用调查、水土保持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数据更新等方面 ,对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放样等 ,可用GPS手持机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6.
鉴于GPS的工作特点、主要功能,在测量、导航、测速、测时、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样应用于水土保持设计和监测领域。如在野外即时定位、寻找目标点、导航、保存航迹、计算距离、计算面积、导线测量和罗盘的如何使用等问题。目的在于使广大水土保持工作者熟练掌握GPS的使用方法,对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效率,掌握现代高科技设备的使用技术,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的顺利完成,使山西省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产生了质的飞跃。为了搞好水土保持监测,须将新技术、新方法快速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GIS、GPS和RS集成,使得我们能够实时地采集数据、处理信息、更新数据以及分析数据,将成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章介绍了GIS、GPS和RS的特点与工作原理,展示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地球信息技术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3S”技术为核心的地球信息技术是水土保持监测发展的主要技术基础。利用RS、GPS技术可以为GIS系统提供动态的空间信息 ,建立和更新水土保持管理数据库 ,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奠定基础。GIS系统具备的空间查询和分析、演示、制图功能为水土流失状况分析、变化态势分析、水土保持项目效益评估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地球信息技术于水土保持监测中主要应用在水土流失普查、变更调查、水土流失动态分析和预测预报等工作 ,水土保持监测将朝着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效果体现在水土保持生态保障功能方面。介绍了水土保持生态保障功能的概念内涵和特性,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从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4个方面遴选出16项技术指标,构建了水土保持生态保障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水土保持生态保障功能技术指标的确定,对于科学划定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理信息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管理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详细论述了GIS、RS、GPS的优势和在水土保持监管中的具体应用,结合实际探讨了存在的有效时间分辨率影响水土保持整体效益的分析与评价,有效地面分辨率影响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成效,遥感影像的质量造成水土保持效益监测时段不连续,模型运算空间分辨率影响水土保持监测成效分析,完整的推广示范体系未形成等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3S技术的深圳市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深圳市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采用B/W/D三层体系结构,实现GIS和MIS的紧密结合,克服了C/S结构的客户端维护量大的弱点,发挥B/W/D结构良好的数据交互能力和便于集中控制、维护简单的优点,充分利用了GIS优越的空间分析、直观的信息表达功能和MIS强大的数据存储、处理功能。系统通过对水土保持工作必需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检索,利用地图、文字、表格、影像等多种手段进行信息表达。通过开发的水土流失估算模型,可对将要进行开发的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量进行估算,同时可以载入遥感影像图,为水土流失状况的对比、分析提供更为直观、清晰的效果,也可利用GPS接口转入GPS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地块数据自动、批量录入、更新,实现系统专题图等数据的动态更新。  相似文献   

12.
“3S”集成智能决策系统是以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理论为基础集成的一种实时动态监测技术,主要包括“水土保持管理数据库子系统”、“水土流失动态监督监测子系统”、“水土保持治理开发技术措施规划、优化配置与调控子系统”、“水土保持治理开发效益评价与预测子系统”四大功能子系统。采用该系统可科学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指导检验各项治理方案,评价和预测治理效益,以及对水土流失实行动态监督监测,促使全省水土保持工作达到职能运转网络高效化,决策依据数量指标化,治理运筹经济科学化,经济开发效益显著化。为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高科技含量地进行水土流失防治,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3S"技术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乃世界之最,在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利用“3S”技术进行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认为,对于较大区域的水土保持监测,应采用宏观、中观和微观相结合,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GPS相结合的方法。在宏观监测方面,采用中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水土流失的强度、面积、分布和发展趋势;在中尺度监测方面,利用航空遥感影像或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动态监测;在微观监测方面,利用GPS技术监测微地貌的变化如沟头前进、沟底下切、沟岸扩张的速度等指标来监测土壤侵蚀情况。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建设项目编报与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是水土保持法赋予业主的法定义务。根据近几年来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实践,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用、水土保持方案审查、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计算、水土流失量预测、水土流失监测、水土保持投资概(估)算等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我国生产建设项目的数量井喷式地增长,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监测逐渐成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介绍RS、GPS、GIS、无人机技术、核素示踪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上述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不仅提高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质量,丰富了监测技术手段,促进了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而且为水土保持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水土保持监测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开发与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基于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受理和审查水土保持方案、组织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和监督生产建设项目是否按照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实施等工作流程,利用Java语言编程,选用Oracle数据库结构,开发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信息的录入、查询、统计、备案、输出、法律文书到期提醒等功能,不仅满足了水土保持监督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6):141-141
《水土保持学报》创刊于1987年,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土壤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共同主办,是我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性期刊。《水土保持学报》主要刊登有关水土保持、土壤侵蚀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土壤侵蚀(水蚀、风蚀等)过程及模型,水土流失预防监督与管理,流域植被修复与生态环境建设,区域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退化(荒漠化、沙化、石化)与评价,土壤水分与养分的变化特征,水土保持生物、工程措施及其综合治理效益与评价,泥石流、滑坡、洪涝等灾害的防治与监测,以及与之有关的交叉、边缘学科和高新技术(RS,GIS,GPS等)在水土保持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GPS/MET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产品具有近实时、全天候等优点,可为全国水土保持领域的组网监测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GPS/MET的数据质量对降水预报分析尤为重要.本研究将GPS大气可降水量与探空、微波辐射计进行对比,分析GPS/MET的数据质量;同时,分析GPS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降水的关系,探索GPS/MET在邻近降水预报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2015年GPS大气可降水量与探空、微波辐射计的演变趋势总体一致,波峰和波谷有很好的对应性,全年看整层大气水汽含量存在着明显的月际变化,随时间呈单峰曲线分布;因此GPS/MET能较好的反映大气中可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2)虽然GPS/MET与微波辐射计、探空2种探测手段的平均偏差较大,但是离散程度不大,说明GPS/MET与其余2种探测方法之间存在稳定的系统误差.3)大气可降水量在地面降水发生前十几个小时开始增大,随后维持在一个高值的水平上,说明在降水前大气中有一个明显的水汽积累的过程.地面降水发生时大气可降水量达到最大值,降雨强度的极大值与可降水量的极大值有很好的对应.地面降水过程结束后,可降水量量迅速下降.4)大气可降水量的极大值是降水产生的必要条件.综合考虑降水次数和降水概率后,选取大气可降水量连续4h增加6 mm以上为判断降水发生的依据之一;因此,GPS/MET数据质量较可靠且在降水预报中具有指示性作用,作为气象和水土保持学科交叉的纽带,可为水土保持业务和决策部门决策分析和制定方面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Arc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软件,具有对地理分布数据进行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水土保持综合调查、水土保持工程规划设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工程竣工验收等方面。随着GIS集成技术的发展,ArcGIS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以风峪沟小流域为例,介绍了ArcGIS在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0.
“3S”技术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全球定位系统(GPS)三项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也得到不断加强。基于“3S”技术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了“3S”技术的集成构想,最后对“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做了相应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