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相对传统翻耕是一种裸露休闲的新型耕作技术,是对传统耕作的一次重大变革。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内涵及意义,通过介绍新疆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以及机具的应用情况,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生态效益,并得出结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实现新疆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根据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门源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及其试验结果和产生的效益,提出了进一步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由于采用传统的草原改耕地、过度放牧等耕作方式,致使黑龙江省西部农牧交错区的土壤大面积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实施保护性耕作是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传统耕作模式和保护性耕作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农牧交互区中农业区和草原区适合采用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为未来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模式发展方向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总结了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内容、技术模式及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保护性耕作定义,分析吉林省主推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探讨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最后展望了吉林省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中国典型生态区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及农户采用情况,并揭示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方法】在典型生态类型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成都平原、西北绿洲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区,通过农户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获取原始数据,统计分析影响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因子。【结果】研究发现,华北平原和成都平原农户保护性耕作采用率较高,东北平原和西北绿洲区相对较低;不同区域均有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其中东北平原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及破茬合垄耕作模式、华北平原玉米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小麦和小麦秸秆还田免耕直播玉米、成都平原稻草覆盖地免耕种植小麦或油菜或马铃薯等作物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数据分析表明,作物产量增加、政府示范与宣传引导、邻里效应等是吸引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原因,而机具不配套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结论】由于不同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产条件的差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因地制宜,针对主要限制因子,选择合适的技术模式,采用有效的宣传推广手段,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对锦州市关于保护性耕作这一耕作模式的推广力度和资金补助情况进行了介绍,进而针对保护性耕作这种全新的耕作模式进行了阐述,最后针对保护性耕作中的深松技术进行了论述,并将其与常规的耕作模式进行了比照,很好地体现出了该模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河南省农业发展面临的6大问题挑战,提出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从河南省保护性耕作发展及现状,提出了河南省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推广4种技术与推广模式,阐述了河南省今后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亟待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建三江管理局多年平均降水量400-500㎜,是典型的半干旱作农业区,全局15个农场,1100万亩耕地,其中旱田150万亩。从2000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通过10年的反复实践应用,确立了适合我局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实现了多种机具作业,抗旱增收效果十分显著。1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作业机具的选择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首先要掌握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路线及要求,要因地制宜创建具有本地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模式和机具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植株高大、适应性强、分布广,是保护性耕作研究的主要作物之一.根据前人对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研究,总结和分析了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分布特点、不同保护性耕作对玉米生长环境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应,对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研究现状作了归纳和分析,为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深入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作物生长发育及病虫害的影响,旨在形成适合东北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推进东北地区的农业向持续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0 引言 随着国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不断重视,东北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正在逐年改善,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东北地区的应用推广面积仍较小.同时,十年九旱的特殊气候条件也给保护性耕作的应用推广加大了难度.本试验主要以耐老化黑膜常年覆盖技术与当地的传统耕作模式和常规保护性耕作模式做比较进行研究.为改善东北地区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实现稳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目标,推动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吉林农业科学》2014,(3):36-41
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农田施肥方案,提高养分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变量施肥技术的发展;以吉林省梨树县高家村和金山村的农田土壤养分为例,利用地统计学模型,结合GIS技术,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的影响;保护性耕作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大于传统性耕作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比传统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的结构性强,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除速效磷外,传统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的最大变程均小于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的最大变程;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图表明,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呈团块状分布,传统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呈垂直于垄向的条带状分布;保护性耕作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而传统性耕作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受人为随机因素影响较大;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大于传统性耕作模式,而且结构性和相关性较强,说明精准施肥更适用于保护性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根据凌源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实践,系统地阐述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作用、效果,以及今后推广这项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具有保水、保土等良好的生态效益,已成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支撑技术。为了解华北平原保护性耕作在生产和推广过程中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的认知情况,在河南省保护性耕作推广示范地区进行农户一对一的问卷调查,以期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完善及技术推广提供依据及指导。分析结果显示,在保护性耕作推广地区,农户普遍接受了保护性耕作模式,玉米的免耕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应用,83%的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持肯定态度,认为可以培肥地力,保持水土。农户接受保护性耕作主要通过技术推广部门的田间指导,占总数的74%,也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新技术推广。大部分农户认为秸秆过多、病虫害增加和产量不稳等是限制保护性耕作推广和应用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农机农艺结合、加强政府扶持、选育优良品种和改进配套技术等措施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如今,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场新的耕作制度革命,继承了我国传统农耕文明并相继得以创新和发展。同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也是必然选择。文章将以保护性耕作模式及机具的选择进行分析与探究,并评价我国现有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且通过保护性耕作概念和现状及机具技术的发展问题等方面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7.
以辽宁省阜新地区普遍采用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为研究对象,借助定点试验法,研究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玉米耕层土壤肥力、保墒抗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微生物含量超出传统耕作模式,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较高,平均贮水量较大。表明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升土壤保墒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在小麦生产上的增产增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护性耕作是在变革传统耕作制度的基础上走出的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环境改善的新路子.文章针对黄陵县2002-2003年示范推广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及2003-2009年大面积推广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情况,经过比对和研究,从经济效益、节水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提出了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前景、技术模式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建平县太平庄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51公里,总面积1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6万亩。太平庄镇把保护性耕作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精心组织实施,使太平庄镇保护性耕作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面,就保护性耕作在太平庄镇的可行性阐述如下。一、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几年了,太平庄镇共完成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39481亩,分布在7个村。秸秆粉碎覆盖技术模式、立秆越冬整秸覆盖技术模式、高留茬等三种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0.
桦甸市推广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掌握好如下方法,分别为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应用范围;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主要使用种植模式;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主要种植方式;推广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更好的实施技术要点,实施各项技术内容,即机械化收获与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施肥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械化除草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械化深松技术。为桦甸市玉米可持续生产,达到优质高产稳产高效,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