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用量的缓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合施用试验,筛选出适合金山地区水稻种植模式的缓释氮肥施用技术。结果表明,总纯氮用量为18.65kg/667m2,缓释氮占50%的处理,其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总纯氮量为14.92kg/667m2,缓释氮占37.5%的处理,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高。同时施用缓释氮肥能提高氮肥利用率5.1%~8.9%。  相似文献   

3.
不同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不同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控释氮肥处理水稻增产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效果不同。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控释氮肥处理比普通氮肥处理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增幅为7.23~14.83个百分点。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比其他处理提高了水稻总粒数和结实率。因此,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在该地区水稻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李敏  叶舒娅  刘枫  袁嫚嫚  郭熙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95-8896,8936
[目的]为夏玉米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夏玉米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缓释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缓释氮肥掺比普通氮肥及缓释氮肥减量施用可以在0.05水平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缓释氮肥掺混普通氮肥以SCU70%+PU30%处理玉米产量、籽粒吸氮、秸秆吸氮、吸氮总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等氮处理,产量为7 284.0 kg/hm2,增幅达10.63%~33.02%,氮肥利用率为33.13%,增幅达7.81%~23.09%。缓释氮肥处理则以SCU70%处理玉米产量、秸秆吸氮、吸氮总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缓释氮肥处理,产量为6 937.0 kg/hm2,增幅达6.54%~18.85%,氮肥利用率为37.65%,增幅达11.55%~18.00%。[结论]缓释氮肥配施普通氮肥SCU70%+PU30%及缓释氮肥减量30%施用均能在0.05水平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连续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尿素(普通尿素、缓释尿素1和缓释尿素2)施入土壤后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2种新型缓释尿素均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缓释尿素1对玉米和水稻分别增产10.35%和8.00%,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4.01%和7.41%;缓释尿素2对玉米和水稻分别增产10.12%和12.55%,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5.87%和4.79%。水田施用缓释尿素2效果更好,而旱田施用2种缓释肥效果相等。  相似文献   

6.
稻油轮作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农业种植模式之一,为进一步明确缓释氮肥在稻油轮作体系中的增产作用,提高其肥料利用率,以水稻“南粳9108”和油菜“秦油10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缓释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稻油轮作周年作物产量、周年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0%缓释氮肥+40%速效氮肥运筹模式,能够优化水稻和油菜的群体结构,协调产量构成因素,最能发挥作物的产量潜能;同时,作物的总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水稻"甬优6号"为试验材料,在总施氮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设置4种生育前后期不同的氮肥施用比例,考查了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水稻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当的前氮后移施肥方式(N3处理:基蘖肥∶穗粒肥=6∶4),能够有效地延缓叶绿素的降解,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水稻成穗率,并且N3处理下氮素积累量、水稻农学利用率以及生理利用率均达最高值,水稻产量也达最高。由此可见,适当的前氮后移能够优化水稻的群体结构,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进而促进水稻高产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氮肥施用量对黑龙江省浓江农场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该地区水稻主栽品种龙粳31、空育131为供试材料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产量均有明显增加,且两品种的各处理水稻产量分别提高12.01%~26.29%、10.87%~24.94%,当氮肥施用量为180kg/hm2时,两品种均获得产量最高值。  相似文献   

9.
以汕优63和淮稻9号为试材,设置不同氮肥管理模式,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法(FFP)相比,实地氮肥管理模式(SSNM)增产6.32%(汕优63)和3.3%(淮稻9号),SS-NM的氮肥产谷效益和农学利用率分别较FFP提高了35.68%(汕优63)、40.48%(淮稻9号)和172.61%(汕优63)、154.50%(淮稻9号),SSNM的氮素转运率显著高于FFP。说明在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增加的前提下,实地氮肥管理可减少氮肥施用量,并较大幅度地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会影响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本文研究了等氮条件下不同复混肥料对江宁地区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复混肥料与习惯施肥比较,水稻产量增加6.5%~25.5%,氮肥当季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显著增加10.9%~81.8%、58.9%~127.4%和28.8%~47.6%,氮素盈余显著减少40.5~85.5 kg/hm~2,其中本试验条件下以腐植酸肥料2次施肥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研究邻苯二酚对提高氮肥利用率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邻苯二酚对水稻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盆栽条件下的增产幅度为10.2%~21.0%。田间试验条件下的增产幅度为5.8%~9.1%。邻苯二酚的施用量为22.8 kg/hm2时,可获得水稻最高产量9 359 kg/hm2;最佳经济施用量为22.1 kg/hm2,可获得产量9 358 kg/hm2。按0.2∶1.0的比例施用邻苯二酚与氮肥,可作为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安全用量。  相似文献   

12.
氮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为试验肥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全量基施普通氮肥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会造成水稻减产;而基施控释氮肥能提高群体的有效穗数,改善单株的产量构成结构,且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最终提高水稻产量。在施N量减少30%条件下(CRU70%处理),水稻氮肥利用率最高,且产量显著高于普通氮肥处理(PU100%处理)。本研究条件下,CRU70%+PU30%处理的实粒数和结实率最高,水稻产量最高(8 939 kg/hm2),较CRU70%处理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氮肥运筹对超级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稻盐丰47为试材,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氮肥运筹对超级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蘖肥、穗肥比例2.5∶4.5∶3.0的处理平均单产为10 267.5 kg/hm2,较比例为2.8∶7.2∶0的处理增产5.5%,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颖花数、生物产量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产量百分比、氮肥利用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糯玉米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腐殖酸缓释氮肥对糯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新型腐殖酸氮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腐殖酸缓释氮肥可显著增加糯玉米鲜穗产量、干物质量、氮素吸收量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其糯玉米鲜穗产量较普通尿素处理增加了14.98%,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量较普通尿素处理分别增加了27.91和0.31 g/株,氮肥利用率较普通尿素处理提升了41.49%。腐殖酸缓释氮肥处理0~20 cm土壤全氮含量高于普通尿素处理,20~40、40~60 cm土壤全氮含量低于普通尿素处理,但差异均不显著。而且腐殖酸缓释氮肥对糯玉米根系区域土壤细菌多样性无明显影响,各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类似,均为酸杆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的总占比在60%以上。可见,在供试条件下,一次性施用腐殖酸缓释氮肥对糯玉米具有增产、促进氮素吸收和提高氮素利用率等效果,但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明施用缓释肥对水稻茎蘖动态、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特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上将缓释肥作基肥进行施用,可在减少化学氮肥用量10%的条件下,保证水稻正常分蘖,从而保证水稻产量,且能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以淮稻5号为供试材料,开展氮肥不同用法对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精确施氮(313.05 kg/hm2)的产量、氮肥当季利用率、每公斤氮生产稻谷分别为9724.4 kg/hm2、43.8%、31.1 kg,与常规施氮(340.5 kg/hm2)相比,节氮8.1%,增产稻谷37.4 kg/hm2,氮肥利用率提高8.3个百分点,效益提高9.5%。  相似文献   

18.
试验于2011~2012年在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进行,以空育131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基蘖氮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基肥正常施用时,插秧期施蘖肥处理(T3)与返青后施蘖肥处理(T2)相比,分蘖成穗率提高了9.09%(P0.05),成熟期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4.50%~15.4%,齐穗期透光率降低11.6%(P0.05),产量增加0.12~0.17 t·km-2,氮素吸收利用率提高12.3%~12.5%(P0.05)。当基肥不施用氮肥时,基蘖肥于插秧时施用处理(T5)与基蘖肥于返青后施用处理(T4)相比,成熟期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4.67%~6.51%,产量增加0.12~0.49 t·km-2,氮素吸收利用率增加11.0%~11.1%(P0.05)。综合分析表明,当基肥施用氮肥时,蘖肥在水稻插秧期施用效果最好;当基肥不施用氮肥时,蘖肥在插秧期施用效果好于返青期施用。  相似文献   

19.
在2009年水稻生长季,以高产水稻品种准两优52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掺混尿素(缓速比7∶3)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掺混尿素施用量的增加,插秧后分蘖数、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增加,子粒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施氮量为225kg/hm2时子粒产量达最大;每公顷施纯氮180kg的掺混尿素处理B3与普通尿素处理CK比较,其分蘖数、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子粒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均显著提高,表明施用掺混尿素比普通尿素更有利于提高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施用量为225kg/hm2的掺混尿素B3处理,最终子粒产量最高,达到11208.6kg/hm2,比普通尿素增10.1%,氮肥农学利用率为10.6kg/kg,是掺混尿素运筹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20.
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20%猪粪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B)、施10%的猪粪型生物有机肥代替1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D)和施20%沼肥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F)的水稻产量较高,分别较不施肥处理提高了103.49%、81.62%和74.64%,分别较纯化肥处理提高了38.67%、23.77%和19.02%.氮肥利用率以20%猪粪型牛物有机肥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C)最高,达32.64%,比纯化肥处理高了2.66%,且处理B与处理D均比纯化肥处理高,分别提高了1.12%和1.04%.有机肥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10%的稻草代替1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A)、处理B、处理D、30%猪粪型生物有机肥代替30%化学氮肥处理(处理E)和处理F与纯化肥处理比较可降低稻米的垩白度,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和处理F与纯化肥处理比较可提高稻米的胶稠度,处理A能降低直链淀粉的含量.表明有机肥能提高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